第九卷 五胡亂中華(下)
第七百八十二章 處境維艱
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一個更加令人沮喪的消息,劉淵率大軍回援晉中,先鋒部隊已經到達了屯留,局勢頓時變得艱難起來。
羅憲搖頭道:「強攻的方法並不可取,昨日我親赴前線,查看了一下匈奴人的據點,這些據點規模大小不一,駐守的人馬大到五六千人,小到一兩千人,但每一個據點都修築地相當地堅固,深壕高壘,如果我軍採用強攻的手段,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傷亡,更何況取一兩座據點容易,但要想將晉陽周圍這大大小小的幾十個據點挨個撥除的話,絕非易事,每個據點之間,可以相互增援,攻一處而十處應,我軍很可能有腹背受敵之虞。」
所以,這在片無人的區域之中,蜀軍的進展沒有受到絲毫的阻礙,在榆次、祁縣、陽邑三地,很快地就拿了下來,不過就連縣城都被匈奴人給焚毀了,蜀軍已經很難再找到棲身之地了,只得在荒郊野外紮營和圖書安寨。
而且這十萬大軍並不是匈奴人的全部兵力,匈奴人的主力,尚在司州和冀州與晉國的軍隊進行交戰,所以說匈奴人的實力是相當地可怕的,如果不能趁其尚未回頭之時而果斷地拿下晉陽,接下來的仗就會打得更加地艱難。
傅僉道:「強攻硬取確非良策,但我軍已經做了試探性的攻擊,匈奴人這回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龜縮在據點里,死活都不出戰,我們也是無計可施,如果一昧地僵持下去,戰局必會對我軍不利。」
梗陽地域狹小,十幾萬大軍雲集於此,確實顯得很局促,劉胤屯兵北營,在中軍帳內,召集眾將議事,商議如何進取晉陽。
傅僉率先道:「我軍勞師以遠,糧草輜重補給困難,而匈奴似乎也知道這一點,採用堅壁清野的辦法來對付我們,末將以為,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掃清匈奴人在晉陽的外圍據點和*圖*書,攻下晉陽,才能打破匈奴人堅壁清野之法。而要打破這些據點,也唯有強攻,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橫掃之。」
羅憲的那邊的進展倒是十分地順利,匈奴人在汾水以東的幾個縣搞堅壁清野,將本地的駐民驅逐一空,能燒的全部燒掉,能毀的全部毀掉,不給蜀軍留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劉胤此刻也確實是沒有什麼好辦法,戰場之上,確實需要好的計謀,一條妙計往往可以扭轉乾坤。但更多的時候,戰場上考較的還是真實的戰力,赫戰者無赫赫之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場戰爭能不能打得贏,考驗的是雙方的綜合實力,在許多無計可施的時候,比拼的就是雙方真正的戰力,明刀明槍的決鬥,這樣的大戰更能體現雙方的真正實力。
這些堡壘並不是匈奴人臨時興建的,而是在長期地在汾水河畔駐紮時,陸續地修築而成的,堅壁清野的策略讓匈奴人放棄了m.hetubook•com•com汾水以東的那些據點,但汾水以西的這些據點則派重兵堅守,以抵禦蜀軍的進攻。
另一路人馬則由傅僉和劉胤共同指揮,從梗陽出發,向北推進,採用諸點硬撥的方式,打破匈奴人的烏龜殼子。
當然,堅壁清野的策略也並非不能破,只要蜀軍儘快地拿下晉陽,匈奴人的詭計必然會全部落空,但關鍵是如何才能速取晉陽。
雖然蜀軍自東渡以來,一路勢如破竹,並成功地重創了劉延年的軍隊,但對於實力雄厚的匈奴人來說,這點損失算不得什麼,光是晉陽一帶,就盤距著匈奴人的十萬大軍,足以和劉胤的全部軍隊相抗衡了。
眾人是哄堂大笑,帳內的緊張氣氛頓時也是緩減了不少。
今天的議事,諸將的意思都是傾向於立刻向晉陽發起進攻,行百里而半九十,晉陽已經是近在咫尺了,這個時候蜀軍沒有理由來退縮,既然匈奴人鐵了心地要死守,hetubook•com.com那麼蜀軍就必須要打破他的防禦,按照張樂的話,那就要破除掉那隻烏龜的殼子。
每一座堅固的堡壘要拿下來,蜀軍就必須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可以說每一個據點都是攻堅戰,這樣的戰鬥損耗,是蜀軍所無法承受的。
蜀軍的火器雖然厲害,但也並非就是萬能的,在對付匈奴人星羅棋布的這些據點之時,往往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所以蜀軍的進程非常地緩慢,連續的一個多月,蜀軍才得以攻克十余座據點,向前推進了二十里,但距離晉陽,還是相當地遙遠。
劉胤立刻分兵部屬,一路人馬由羅憲率領,渡過汾水向東擴張,儘管匈奴人採用了堅壁清野的招兒,但蜀軍並不意味著就不再進取,相反的,蜀軍必須要擴大自己的立足區域,僅僅佔據著梗陽這片彈丸之地,並不能讓蜀軍施展開拳腳。
右賢王劉猛的麾下,可是有著十萬精兵,而且劉猛放棄了匈奴好野戰善騎戰hetubook.com•com的一貫作戰風格,玩起了陣地戰,深溝高壘,免戰高懸。匈奴人也知道蜀軍火器的厲害,長安城就是這麼丟的,所以他們並沒有把所有的軍隊都一昧地放在晉陽城內進行死守,而是在晉陽周圍,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據點,全部深挖壕溝,築壘砌牆,以為長期地久守,這樣大大小小的據點營寨聯結起來,在晉陽的周圍形成一個保壘群,蜀軍如果想要攻打晉陽,首先就必須要突破這些據點。
張樂道:「二位都督,與其在這兒爭論,倒不如打上一番,匈奴人要當縮頭烏龜,那麼我們就把他們的烏龜殼子給敲爛了再說。」
而劉胤和傅僉的攻擊軍團,進展的並不太順利,匈奴人顯然有著充足的準備,在每個據點都充放著足額外的糧食和武器,而且每個據點都修築的十分堅固,匈奴人的守軍更是相當地頑強,面對蜀軍洶湧而來的進攻之勢,匈奴人充分地發揮了壁壘的優勢,將蜀軍死死地擋在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