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山中初聞新鳥啼 第九十一章 問計

第二卷 山中初聞新鳥啼

第九十一章 問計

抱歉,姚廣孝不在乎。
但是官吏一體,代表著侵佔他們的權益。甚至讓他們想起當年被小吏支配的恐懼。自然會竭力反對的。
甚至以假設的情況,將未來公務考試的一些想法,也說給了姚廣孝聽。
何夕說道:「我知道了。」隨即用金筆將官吏一體,這四個字給劃掉了。何夕繼續問道:「還有什麼是絕對不能說的?」
與元代的盛況,不能相比。
方孝孺說道:「老師之策,考試之道,自從王安石之後,獨重策論。宋代科舉之策屢屢變動。老師因循元代科舉之策,加以改進而成,陛下不喜歡也很正常。不過,陛下似乎更喜歡分科取士。只是分科取士,如果能選出總攬朝政的大臣?」
如果別人聽了何夕之言,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失敗了怎麼樣?何夕所做的東西,很多都是石破天驚之舉。一旦失敗,反噬是很嚴重的。而姚廣孝聽了,他更期望看到何夕描述之中的政策。
姚廣孝心中一時間湧出無限的勇氣與希望。
姚廣孝都驚呆了。
東宮之中。
方孝孺心中暗道:「何夕,這一次也真正見識一下何挽之的厲和_圖_書害。」
方孝孺沉吟片刻,說道:「臣以為,是務實。」
姚廣孝說道;「大人,您的很多想法,都是有益於國家,但是做事情要講究時勢。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自然是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您有些想法,是可以現在說出來的。有些想法,是萬萬不可現在說出來的。」
太子說道;「宋師科舉之策不興,而陛下信何夕的。你覺得何夕之策,那方面打動了陛下。」
渲染大明的正統性。
病虎這個外號,並非虛言。不管什麼樣的老虎都是要吃人的。
所以,官吏一體,這個主張,要比何夕在儒學上拉屎拉尿更能刺|激很多人的神經。畢竟很多所謂儒臣,其實更多是官員,四書五經敲門磚而已。既然門已經敲開了。早就扔了。
包括不限於,官吏一體,分科考試,百分制,轉向招考。已經將自己的學說,成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加大自然科目,減少經義等等。一大堆想法。
明明洪武年間幾乎定了大明一朝的所有章程。但是研究洪武年間,要比大明之後任何年間的事情要難太多了。
何夕不覺得姚廣孝說得完全正確。畢竟很多事情是橫看和_圖_書成嶺側成峰的。姚廣孝的心思過於陰暗與功利。有些事情想得或許有極端。但是,何夕不能不將姚廣孝所言,作為原因之一來分析。
很多都是很新奇。但是細細品味,卻未必不能實現。
是的,姚廣孝心中負面情緒多於正面情緒。他為禍天下的可能性,是高於造福天下的。
何夕沉思了半日,決定開誠布公。將自己對於未來公務員考試的所有想法,都說給姚廣孝聽。
太子說道;「務實?」
何府。
「我之所以自薦為大人之謀主,就是知道大人國士無雙,乃是社稷臣也。」
好一陣子,姚廣孝才回過神來,心中暗道:「何夕是何許人也,是商鞅,是董仲舒,是王安石?還是孔孟?」他一時間分辨出不來,但是他心中卻感受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在向他招手。
他們不出手的時候,是好好先生。甚至讓你覺得是看好的你的長輩。真要出手的時候,一般就是一擊斃命,讓朱元璋也不好出手相救的。甚至最後都不知道是誰下的手。
其實,歷史上也很奇怪。
儒臣翻身了,對吏員極盡打壓之能事。
何夕心hetubook.com.com中思緒翻騰,說道:「姚先生,你覺得這事情,該怎麼改,又該怎麼換?」
大抵方孝孺看來,所有經過考試當官的政策,都是科舉,無非是怎麼個玩法而已。
在方孝孺看來,分科取士。這個想法是有很大問題的。科舉是為國舉賢。選出來的都應該朝廷重臣。不能將人圈在某科之中,唐代科舉有很多科目,最後獨重進士,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是方孝孺口中這樣說,但是心中很不服氣。
那就是洪武年間的大臣們,都很少有奏疏流傳下來。特別是洪武前期,很多大臣,幾乎沒有提過。因為史料的缺失,讓洪武年間很多事情,成為一個研究的低谷。
姚廣孝哈哈一笑,說道:「這可難倒我。姚某是謀士,是蘇秦張儀陳平之屬也,不是社稷之臣。給大人分析局勢,出主意。還是可以的。但是這種國家大事,卻是難有什麼見底,不過,大人不應該問我。應該問你自己啊。」
何夕說道;「還請姚先生指點。」
是的,姚廣孝說何夕是國士無雙,社稷臣。雖然有幾分真心,但是更多是拍馬屁。甚至不算是專門拍馬,與自己上司談話之間。恭維兩句而已。但是他萬萬hetubook.com.com沒有想到,何夕在科舉上,有這麼多的想法。
其實,他並不知道,何止是輕賤儒臣。很多吏員出身大官都是囂張得很。對很多儒臣極盡羞辱。而今大明天下,朱元璋翻轉元朝之政,重用儒臣,也不僅僅是重要儒臣。主要以儒家學說標榜自己是華夏之正統。
方孝孺說道:「臣明白。」
方孝孺雖然知道何夕在很多方面都有獨特的才能。但是依然覺得科舉上面。還是他們儒臣更為精通。雖然在何夕想來,他搞出來的東西,已經不能算是科舉了。但是在方孝孺這裏並不是。
正如朱元璋所言,國子監清水衙門。這裏的鬥爭其實很簡單。但是在朝廷之中就不一樣了。能在朱元璋屠刀下面保存下來,哪一個不是政治嗅覺敏銳的大佬。
「你自己好好想想,明日去與何夕好好談談。記住,煤鐵司專項考試是一件小事,你完全聽何夕的就行。何夕到底想怎麼改革科舉,你卻要好好搞清楚,這才是大事。」
至於其他的。
太子說道:「這一點不用多想。父皇對科舉沒有死心就是好事。而今舉薦上來的人,都是什麼貨色。朝廷用人青黃不接。各種地方都缺少賢臣。不管什麼樣的科舉。都要比舉www.hetubook.com.com薦強。」
但是而今僅僅為煤鐵司郎中。
姚廣孝說道:「第一,官吏一體。大人可以分為吏員考試,與官員考試,但是絕對不能讓官吏一體。這是大忌。」
姚廣孝看著何夕,有些疑惑地說道:「大人,乃史學大家,難道不研究前朝歷史,前朝重吏輕儒。這一點被天下儒生深惡痛絕。你想提官吏一體,估計讓很多人想起在前朝的歲月之中,會和你拚命的。」
何夕心中一動,暗暗苦笑。他的史學大家是假的。每次去講課都是專門備課,所有成就也是從後世截取過來的。有一些專門的情況,他倒是研究過。但是一些比較冷門的東西,他怎麼知道啊?
比如,誰知道元朝的用人制度是什麼?何夕僅僅知道,元朝用人重跟腳,也就是出身。至於重用吏員,這個,他倒是不知道了。
「即便陛下也未必能護著你。」
當然了,朱元璋不吃這一套。依然用吏員出身的大臣,保留了由吏員成為官員的路徑。但是很快就淪為末流之中。由吏員出身,成為大官的官員,在元朝有很多,在明朝也有一些,但是出現了越來越少的趨勢,而張度已經是其中佼佼者了。
「記住了,不要主次顛倒。」
何夕說道:「為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