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道仙緣(舊版)

作者:中土
我道仙緣(舊版)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07章 夜探(2)

第07章 夜探(2)

眼前一幕,顧朝夕是有心理準備的,況且作為一個現代人,就是比這再怪異幾分,也不會覺得驚詫。當然,如果能有個伴,膽氣就更壯了。只不過,這種天大的福分太過惹人饞涎,便是至親也有拔刀相向的可能。顧朝夕覺得,此時的獨享,卻是好過眾樂樂的。
另外,帛上還註明,而其餘的雜事,在一本手札上有記載和交代。
顧朝夕很想當然的,他還是把眼前這位看做是這處洞府的主人,雖然從規模上講,這裏遠當不得他心目中的「洞府」兩字。
腳下是個直徑兩米有多的不規則地穴,黑漆漆的,手電筒也照不到底,也不曉得有多深。要是剛才被水流衝進去,估計他這條命,也就交代了。現在想想,仍覺得后怕。地穴正對往上,是一個豎井般的桶道,顧朝夕在桶道的壁上見到了幾處用於攀爬的凹陷,只是飽經歲月侵蝕,已是滑不溜手。他再次藉助冰鎬,一路上攀,約莫十米之後,有了轉折,一條人工開鑿痕迹明顯的走道呈現於眼前,並且,顧朝夕嗅到這裏的空氣比下邊清新冰涼不少,顯然,這走道里另有氣孔,空氣並不是從下面退去水的水道中流入的。
顧朝夕不由感嘆:這古代人不好糊弄啊,有的是辦法逼人就範。
摟一袋子空氣,顧朝夕第N次潛進了水裡,一旦實在忍不住就吐出廢氣,對著袋子吸一口,然後繼續……就這樣,顧朝夕又游出遊進了數次。終於在二百六十米左右,發現了奧妙。顧朝夕粗粗一算,這距離,差不多是隋唐時期的百丈(隋唐時,一尺為二十六點七厘米,十尺一丈)。
顧朝夕邊走邊看,發現走道高不及兩米,寬不及一米,https://www.hetubook.com.com下方上拱,且總體斜入地下,竟是硬生生在岩石中開挖出來的。沒有階梯,地面又是純粹的岩石,顧朝夕擔心一不留神坐了死亡滑梯,於是走得小心翼翼,估計走出足足有千米,才算到了頭。然後,又見青玉樞紐。這樞紐控制的是一扇全石制的軌道門,門厚近兩米,無雕無飾。樞紐啟動后,空間一陣抖動,伴隨著簌簌泥石下落,石門緩緩移開。看這場面,顧朝夕尋思著,該不是無意中探到某修道之人的墓穴了吧!這石門很有那麼幾分傳說中墓穴斷龍石的味道。
顧朝夕一邊四下觀瞧,一邊尋找新的機關樞紐,未幾,便找到了一扇轉門,同樣是石制,門后是條約五米寬、三米高、十三四米長的廊道,廊道兩側的石壁平整光滑,其上距地面米許余,隔三米就有突出牆面的短柄托架,上嵌嬰兒拳頭大小的渾圓珠子,這些珠子圓潤剔透、爍爍放光,將廊道照得纖毫必顯。
「小心,謹慎啊!做人不能太忘形,以免樂極生悲。」顧朝夕再次暗暗提點自己。
正定定地在那裡暗自心驚,石台正面又有一暗門開啟,巴掌寬的薄石板伸出,上面盛放一木盒。那木盒如同一整體,看不到一絲縫隙,一道紫藍流光在木盒腰側閃過之後,「啪!」那木盒自己彈開了。等了足足有三分鐘,顧朝夕這才壯著膽子伸雙手將木盒中的一卷帛拿出,托著高舉過頭,向石台上端坐的骷髏再施一禮后,這才打開觀瞧。
那是一塊明顯有過人工痕迹的青玉,三寸見方,在水道的頂壁、向下露出三厘米左右。估計是因為時代久遠,所以原來的和*圖*書方已經無限接近圓。最關鍵的是,這青玉確實缺了一塊很容易辨認的角,並且,在這塊青玉上,顧朝夕感覺到了那特殊的氣息。
這些大放光明的石頭不用多想也知道是寶貝,但更讓顧朝夕意動的還是地上種植的植物。以他的推測,這個人造星光的小型植物園,就是典型的修道者的葯圃。不說別的,光是彌散在這空間中的芬芳氣味,就讓顧朝夕感到神清氣爽、連續兩三個小時勞作的疲憊一掃而空。而這裏的黑綠之氣,更是濃郁的幾乎凝結,如果顧朝夕所料不差的話,這應該是五行中的水、木二氣了。顧朝夕琢磨著,如果按水下通道的百丈來做依據,此地差不多有著超過一千四百年的歷史,就算當初種的是普通的黃精、靈芝,這千百年穩穩噹噹地生長下來,也足以稱得上「天材地寶」了。更何況他放眼看去,朱紫熒綠、瓊光閃爍、異香繚繞,樣樣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珍貴程度由此可見。
未等顧朝夕站起身,喳喳聲響中,中央五邊的石台緩緩升高,待顧朝夕需要仰視才能看到骸骨頭顱時才停了下來,石台五邊五面上,暗門一開,嘶嘶聲中,有淡淡的五色氣體從石室中被縷縷抽入,等暗門閉合,顧朝夕再看石室內景物,有種被扯去一層薄薄輕紗而看得更為清晰真切的感覺。稍一思量,不由得直冒冷汗,除了門對著石台的正面,其他三面恐怕布有利害禁制,如果不是自己誠意拜師,又考慮到古人極注重禮儀孝道,現在正在什麼磨難中掙扎,還真不好說。
用事先準備好的冰鎬一點點將那青玉樞紐周圍的岩石敲開,等可以手握使得上力了,或拉和-圖-書或擰或摁,想得到的方法一一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是引導體內能量左旋加下拉動作,終於啟動了機關,一陣沉悶的「喀喀」聲響之後,水道里的水,從幾乎感覺不到流動開始逐漸加快。
扶著溫泉池沿大口大口地喘氣,顧朝夕一邊緩解因缺氧而憋的頭脹欲裂的痛楚,一邊默默思忖:「難道,就這麼算了?不行,一定得再試試,一定有辦法!」最終,顧朝夕的目光落在了裝衣服的大塑料袋上。按原來的想法,他是準備在發現水下密道后,背著衣服潛過去的。光溜溜太不像話,而搞得濕漉漉的話,以他的小身體時間一長也得凍硬,現在,這袋子卻讓他眼睛一亮。
石室面積並不算大,二十余平,圓形,高約四米有多,同樣有明珠照明,室內陳設簡陋、空氣清新,置身其中,讓人絲毫覺不出深在地底的壓抑。顧朝夕駐足觀看,入眼的大物件,無非是一個條形的低矮石案,以及一面被掏出若干格檔用於盛物的石壁,再就是室中央的五邊形石台。石台上盤坐一人,身上衣物在石門開啟后,于微風中化成飛灰,片片散盡,只餘一副骨架。特別的是,在珠光掩映下,那骨竟是如玉似鐵,不但看著極具質感,且根根剔透,並且隱隱泛著金屬般的光澤。
華夏傳統,自古以來都是死者為大,顧朝夕想著自己得了人家的財產,保不準兒還要繼承人家的道統,對凡世來說,就已經是「天地君親師」,對仙道來說,師父更是恩同再造。想及此,便整了整衣衫,在石台三步外,衝著台上的骷髏,恭恭敬敬的三拜九叩,一邊叩首,一邊嘴裏還念念有詞:「前輩在上,後人顧朝夕,因得仙和_圖_書緣于偶然,尋到此處,今,願承前輩道統,尊為師長,將我派發揚光大,天地為證。師尊,請受徒兒叩拜。」「梆!梆……」頭磕得個個帶響,以示至誠。
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某修道之人將仙府入口設在了水下,多年後,一次意外的噴發或其他原因,使得這青玉機關的一個角被撞斷,又經過不知多少年,被水沖刷進了河谷,然後在偶然中被能感應「仙力」的顧朝夕發現。這其中,一環套一環的巧合,任一環出現一點點問題,都不會有今天這個發現,可見「仙道」渺茫,「仙緣」難求,果真是一個「緣」字才能淺述其中玄奧。
待到進得門裡,饒是顧朝夕性子沉穩,又有心理準備,仍不由得喜形於色,恨不得大喊大叫一番,來抒發心中快意。卻見,他所置身之地,是一處足有近千平方的地廳,圓拱形狀的穹頂,猶如在不知幾許深的地下,用超大型的鍾,罩出一個空間般,地廳中不見一根柱,頂到地面最大距離足有二十米,穹頂上也不知鑲嵌的是什麼石頭,璀璨明亮,使得整個大廳都沐浴在一片柔和潔白的光芒中。再細細觀瞧,那些石頭竟然是依某種規律排列的,似是星圖,只是這星圖跟顧朝夕所熟悉的似是而非,也不曉得是因為年代久遠、變遷所致,又或乾脆就不是他所熟悉的星空。
顧朝夕馬上意識到了即將到來的危險,他強迫自己冷靜之餘,略一算計,便得知,水下百丈距離,他想要游出去恐怕已經不及,於是手下用力,幾冰鎬在洞壁上鑿出一個凹坑,一手扣著凹坑,另一手扯住青玉樞紐,防止越流越快的水將他衝到未知的水道深處。果然,時間不長,拉扯的力量www.hetubook.com.com加劇,幸虧達到一定程度后便沒有再加重,顧朝夕苦苦忍耐了數分鐘之後,水終於基本退盡。靠著濕漉漉的石壁,顧朝夕感覺心臟在腔子里蹦蹦亂跳,好半天才緩過這一口氣。他知道現在不是歇息的時候,於是回去拿了衣服包,順著水道,深一腳淺一腳地繼續深入,又行出百丈后,從唯一的彎道轉過去再行二十余米,走到了底。
廊道通三間石室,石室呈品字形分佈,左右兩邊的石室是閉鎖的,唯有盡頭正對的石室,當顧朝夕走到近前時,石門泛起一陣水波般的銀光,然後無聲開啟。
顧朝夕是學歷史的,平日喜歡讀書,對古文也有一定的涉獵,即使如此,帛上所述內容也是結合上下文,連蒙帶謅,好半天才搞明白意思。
終於有了盼頭,大喜之下的顧朝夕開始了第二步工作,破解機關。當然,現在的他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不具備破解前輩修道之人留下的、具有相當針對性的機關的能力。他所剩不多的信心主要來自兩方面,一,身體中的這股能量。二,祈禱這較為隱秘的水下通道只是當初為了便宜行事而設的一條退路,並不是那種防敵禦敵的、具有攻擊、迷惑等效果的機關。
帛上所書大意是:能見此帛,已是應了緣法,也就是成為了瀚星宗第十五代弟子姬原的徒弟了。既然繼承了衣缽道統,那麼就要承擔義務和責任。這瀚星宗是古崑崙派的一個分支,宗門在翠虛境,姬原手中有幾部重要典籍,得了道統的人,要將這典籍和姬原的屍骨送回宗門。另外,這帛就是開啟洞府諸多禁制的鑰匙,立有專門的咒誓,用拜師者自個兒的血在上邊圖一遍才能激活鑰匙的功能,血一抹,咒誓就算是生效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