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躍龍門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赦天下之意,趙泗和扶蘇的不同待遇
一個人是因為犯下盜竊的罪行才被發配為勞役,而另一個人卻因為殺人滅口即將處死,大赦天下,殺人滅口的人渣就得以能活命么?
因此才有了繁瑣而又無孔不入的秦律。
律法改革並非一蹴而就。
法家的目的不是讓人去死,而是讓人在生和死的邊緣壓榨出來所有的能量。
我覺得只有確定好這些東西以後,才可以再提大赦天下之事。」
秦作為律法最為完善,吏治最為清廉有效的國家,也出現過特赦。
淪為奴隸以後那就可以隨便用了,這筆賬誰都清楚。
「所以有話就應該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好好說嘛……」趙泗心頭嘆了一句。
趙泗陪始皇帝最久,接觸的也最久。
始皇帝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趙泗聞聲繼續開口。
你挑釁的哪裡是李斯,那不是始皇帝嘛?
法家,本身就是為君主服務的。
始皇帝除了太子以外,可還有太孫,又不是非扶蘇不可。
南越?任囂加趙佗已經將南越治理的差不多了。
一個人是因為被鄰居牽連而受了無妄之災才進了牢獄,可是另一個人卻因為謀逆刺殺陛下才判決死刑,難道他們兩個都能赦免么?
「既然行赦之權已經確定,那就可以繼續下一個問題了。」
實際上他剛剛就已經感受到了,自家老爹開口提出大赦天下的時候,其實始皇帝並沒有生氣。
而談及律法,必談秦國。
貴族高官有赦免權,不行,但是皇帝可以有。
他的身體太差了,生命的流逝對他來說太過明顯,然而越是知道自己即將走向生命盡頭,越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
天子犯法于庶人同罪,和法家絕對沒有半毛錢關係。
以前的始皇帝看得到,但他不在乎,或者說只能不在乎。
他一上來的態度就是父親我知道你不會聽我的,也不認為我是對的,但我就是要說,我就認為你是錯的。
再趙泗看來,父子二人對對方都有深深的成見,而這種成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左右了彼此的言行舉止和態度。
始皇帝已經有了改和圖書變,但似乎在扶蘇的腦海里,他的父親依舊是以前的那個父親。
相反,儒家才會反對。
本來或許只是簡單的意見不和,但偏偏固執的認為對方全是錯的。
而今大秦之局面,因為各地動亂,地方百姓被裹挾,更因此株連不知多少黎庶,牽扯的人口上百萬之廣,叛亂雖然平定了,但是這些人如何處理卻也是一個問題。
即君王特權。
始皇帝在一統天下以後下詔不可行赦,什麼意思呢,即任何人不得私自對罪犯進行赦免。
「大秦重法,律法之下,斷無人情,公子虔亦為之黥鼻,怎能如此枉顧?
這不找事么?
接班人有指望了,很多事情也就不用急了。
若赦免權僅獨屬於君王,始皇帝又何必給自己畫地為牢?
此時的大赦僅僅只針對少數特權人群,而並不涉及普羅大眾。
「大赦天下?」始皇帝皺著眉頭看向扶蘇。
就算如此,子產的所作所為依舊引起了社會的緊張,甚至於晉國的大臣都因此特意寫信問罪于子產。
百萬?或者是幾百萬?乃至於更多?
說白了,從速通玩家,變成了沉浸式享受玩家。
內部的動亂平定,六國餘孽也已經被徹底消滅。
這個時期才是真正意義上公諸于眾的大赦。
就算打起來最多也就是小規模戰爭,而大秦需要通過戰爭來改變困境的人有多少?
四方平定也意味著,上升的渠道不再廣泛的同時黎庶卻依舊面臨著隨時可能失去一切的風險,其背後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
為什麼會下這樣的詔?說白了就是在此之前,高官,大貴族,是有特赦權的。
「好了!」
「大赦天下……議一議吧。」始皇帝擺了擺手臉上帶著幾分愉悅開口。
可是大秦現有的土地以及財富是支撐不起來那麼多中小貴族的。
這是一個很好的轉變!
因為早朝之上扶蘇和始皇帝的衝突,朝臣皆心有餘悸,因此朝會也就草草結束。
而馮去疾更不用說了,他看似在滅火,實則在拱火。
秦二世元年和_圖_書,胡亥登基,故大赦天下,以收人心。
而現在,在和趙泗朝夕相處之中,始皇帝也潛移默化的發生了一些改變。
右丞相李斯就是法家,所謂大赦天下,不就是相當於公然對右相李斯就發起挑釁?
「諸公繼續奏事!」始皇帝瞪了一眼扶蘇開口。
況且大秦和其他朝代是不一樣的,大秦本質上還是奴隸制國家,是不怕奴隸多的。
趙泗開口看向始皇帝,果見始皇帝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倘若隔三差五就赦免一次,人們難免失去了對律法的敬畏,也就會因此目無法紀。
倘若只一句大赦天下,人人即可無罪,這樣一來,犯下嚴重罪責,受萬人譴責的人得不到真正的懲處,難免會使人心生亂。
「太子何出此言?」
你扶蘇來說話的時候也沒把始皇帝當爹啊……
而誰又不知道,李斯不過是始皇帝意志的代行者?
爾後到了漢朝以後,大赦天下才逐漸流行了起來。
前腳立功,後腳犯錯,以爵抵罪。
以前的大秦能留著那麼多隸臣妾除了讓他們參与基礎建設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激發士氣。
還像以前一樣,讓他們成為隸臣妾,終身為大秦服役么?
更不用說,中間地方動亂的時候,行政癱瘓,地方自決的情況下,又誕生了多少冤假錯案……
這一點,很關鍵,李斯不會反對始皇帝有特赦權,所有法家的人都不會反對。
馮去疾心頭更是一片陰霾……
「我獨不問該赦何人,我只問何人不能赦。」
趙泗聞聲倒也沒有謙讓,直接開口。
馮去疾先急了,爾後站出身子義正辭嚴地批評扶蘇的建議。
基本上郡縣等地方行政機構都有掌管隸臣妾的部門,甚至於商鞅制定法律的時候就有意給自耕農和小家庭以重重限制和圈套,為的就是讓他們觸犯律法,甚至是不得不觸犯律法,只有失去一切,才會有拚命向上的勇氣。
北疆不用想了,韓信一仗打的太漂亮了,基本上十年之內不用考慮北疆還有什麼戰功。
倘若和_圖_書扶蘇真的是榆木疙瘩一竅不通,始皇帝也不會再人生的最後關頭決定將皇位傳給扶蘇,而不是其他人。
看樣子自己的開誠布公還是有效果的。
聞聽扶蘇之言,不僅始皇帝感到詫異,就連李斯和扶蘇的堅定支持者馮去疾都心中驚駭。
乃至於周朝以後,大赦由赦免過失罪行,擴大到「三赦」。據《周禮·秋官·司刺》解釋,「三赦」是指「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惷愚」。分別是8歲以下的兒童、8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犯人。
這麼玩是吧?
所以必須要通過律法將貴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數量。
扶蘇脖子一硬:「父親!」
因為儒家認為禮法規矩,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守的,哪怕天子也不例外。
哪怕馮去疾也如此認為……
看著自家的便宜父親黯然的站在一旁,趙泗心頭也不知該怎麼說。
天下誰人不知大秦律法森嚴,大秦遵從法制?
諸公卿退去,只留下趙泗以及被始皇帝欽點留下來的右相李斯。
發徭役一年也只能發兩個月……
始皇帝大一統以後可是親自規定罪不可赦,徹底杜絕可赦令。
大秦的律法是為了軍功爵背書的。
而在趙泗和始皇帝攤牌以後,外加上有了趙泗這個好聖孫以後,始皇帝心態也已經能夠放平緩下來,不再執著于自己一個人把所有的事情做完。
馮去疾是真不希望扶蘇在這種時候節外生枝,畢竟扶蘇剛剛登上太子大位,根基尚未穩固。
況且二十六年之時,陛下已經發詔,不得除罪,按律觸罪,公卿文武不可獨赦……」馮去疾開口道。
立功,升爵!
同理,秦國統治時期激起的民怨民憤自然也不在少數,只不過秦國在經過變法以後已經累積了大量針對於地方動亂的經驗,而彼時外部矛盾更加衝突……
所以法家要維護律法的森嚴,要堅決反對世襲制,只有使民不安定,民才有奮發向上之心。
群臣見狀,心有戚戚。
到了始皇帝登基繼位一統天下以後,規定所和*圖*書有犯人都不允許進行赦免。
趙泗眼珠轉動,李斯卻笑著看向趙泗開口說道:「還是太孫殿下先說吧。」
對父親的畏懼和尊重以及深深的不理解讓他在這一刻選擇了閉嘴,眼中蒙上了灰燼一般的黯淡。
而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大赦天下就是胡亥繼位以後的事情了。
「但是在此之前,我覺得應該先確定,究竟誰擁有特赦的權利,這一點很關鍵。」趙泗開口說道。
甚至於扶蘇還沒有說理由,始皇帝還沒有生氣,李斯都還沒動靜,御史大夫馮去疾就已經急了。
人,是會變得!
況且,王綰才剛剛含笑九泉,若是聽到扶蘇提議大赦天下,免不得要掀開棺材板跳起來。
所以……扶蘇提出來的大赦天下,是沒有依據的,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赦天下。
眼下的大秦,還有什麼立功的地方呢?
「無辜者很多,但其中也不欠缺真正天怒人怨之人。
在《尚書·舜典》中的「眚災肆赦」,是歷史上最早的大赦。
「稱朕為陛下!」始皇帝眉頭一聳看向扶蘇,扶蘇囁嚅兩句,終究不再開口。
說白了,扶蘇再怎麼樣,也依舊是最優秀的那個。
同時,大赦天下,可以赦,但絕不可以依為常例,更不能固定多久赦免一次,如此一來難免就會被人鑽空子,更免不了多用濫用。
秦法可是以小罪而重責著稱的。
「那自然只能由陛下行赦!」李斯笑著開口。
諸公卿心有戚戚繼續小聲奏事,唯有旁觀的趙泗微不可查的嘆了一口氣。
故而,其實所有人都不認為罪犯多了會怎麼樣。
始皇帝是能看得清楚的……
強行把他們變成官奴,然後驅使他們去耕種,修橋鋪路,也能夠恢復地方生態,但是這樣……真的好么?
唯有軍功爵!
直至春秋時期鄭國的公孫子產將律法鑄于刑鼎之上,公諸于眾,律法才真正意義上的面相群體。
等了四十年終於上市,就給拉了一坨大的?
趙泗心頭一喜……
在春秋以前,律法是並不公開的,因為此時講究「刑不可知,則https://m.hetubook.com.com威不可測」。
所以,其實如果扶蘇能夠認認真真的去說的話,始皇帝是能夠聽得進去的。
「地方亂黨裹挾,庶人何其無辜?」扶蘇正欲再說,始皇帝卻擺了擺手。
乃至於後來針對於大赦天下施加的種種限制,什麼三赦,五赦,十罪不赦……都是針對於大赦天下流行起來以後特意做出來的限制。
實際上始皇帝並非不支持大赦天下。
但是!
法家的最高目的是唯有君王可以獨立於律法之外,而法,是君王的武器,卻並非君主的囚籠。
是的,扶蘇認為現在的父親還是以前的父親。
就算有甚麼想法,也應該等到羽翼漸豐以後再說,而不是現在直接跳臉開大。
馮去疾這麼焦急,這麼害怕,這麼急著給扶蘇打圓場,擺明了也不認可扶蘇和始皇帝二人的父子關係。
現在的始皇帝,早就不是當年為了大秦孤注一擲,沒有任何退路的始皇帝。
赦罪,聽說過,大赦天下,嚴格來說迄今為止還未曾真正意義上的出現。
打仗?還上哪裡打?
「大赦天下,並非不可。」
怎麼回事?怎麼回事?
現在的始皇帝也早就不再追尋虛無縹緲的長生。
赦免權!
真正限制父子二人的,是扶蘇濃濃的不信任以及對抗。
最起碼始皇帝是真的沒以前那麼著急了。
秦國有記載的第一次赦免犯人已經是秦孝文王時期的事情了。
直至戰國時期,各國摩擦逐漸加大,爭相變法以後,律法才開始逐漸深入人心。
謹言慎行熟讀秦律不犯錯?沒事你鄰居犯的錯會株連於你,你戰友犯的錯同樣會株連於你。
最關鍵的就是,活的久了,很多事情,也就可以慢慢來了。
這也就難怪,始皇帝讓扶蘇稱陛下了……
把他們變成一無所有的奴隸不是目的,讓他們因為隨處可見的險境,因為窘迫,因為各種各樣的逼迫各種各樣的特權讓他們不顧一切的向上爬。
有能夠延續自己意志的儲君,事情就可以分成兩代人去做,沒必要再動用透支大秦國運的手段來強行貫徹自己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