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皇位穩固,無人可動搖
「是。」
傳播轟轟烈烈。
關寧第二日就找相關官員查問。
所以這背後必然是有問題。
在全國範圍內,大行其道。
他雖然沒特別關注過,但也有聽說過,以前不少貴族都做這方面買賣產業。
袁溫回道:「那兩座都是老窯,早已無法繼續開採。」
梁國能主動挑起戰爭,我們憑什麼就要受著?
人們知道,陛下或許真的要改國號了……
民間普通人難以做到。
新朝建立兩年半,關寧已真正坐穩了帝位,沒有人能夠動搖。
對煤炭的大規模應用就是一種生產力發展的進步。
關寧還將幾座煤窯給了工部,可以煉鐵燒爐自給自用。
「怎麼就只有兩座?」
關寧並沒有注意到他的神情,而是開口道:「這事情朕會了解,並會主抓。」
關寧心想著。
官員們言語說辭出奇的一致。
關寧又到處看看,此時已經到了晚上。
「成敬,將此事記下,然後查一查。」
「新朝建立后,前朝的很多法
www.hetubook.com.com度都被棄用了,尤其是這方面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界限。」
在之前那件事發生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缺少燃料薪材是各個地方都存在的問題,尋找新燃料替代,迫在眉睫。
很多律法未明確。
當朝陛下元武帝以駙馬之名繼位,繼承大康遺志,卻反而將前朝皇族定為罪惡大肆誅殺,並將之定為餘孽,而今更是要徹底摒棄之前,更改國號!
尤其是提高士兵們的待遇,使得關寧在軍中受到了更大的擁戴。
關寧疑惑道:「不說其他地方,就是京郊也有煤山吧,存量應該不少。」
可以查問查問。
他是大倒苦水。
總是能夠查到的。
若是沒有煤,投入都打了水漂。
「朕會儘快解決,你的任務就是多多把元武大炮生產出來。」
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
偏偏這種無稽之談,還得到了很多官員們的認可。
但自然資源不是無窮無盡,上京城人口眾多,包括hetubook.com.com南山在內的周邊樹木很快被一砍而光,供不應求。
眾人都好像是在迴避著什麼。
國民自信瘋狂提升。
開窯容易嗎?
而煤炭顯然是一個最好的替代品,但前提之下,是要開採出來!
授勛儀式上關寧的宣講在京傳播開來。
袁溫開口道:「現在最多的是民窯。」
如果現在再發生什麼前朝餘孽作亂的事情,恐怕不會起任何波浪。
類似流言早已經傳開,只不過不像現在這般直接。
首先要探測,就是尋找這個地方有沒有儲煤。
古代對煤炭的運用確實很早,大康所處的這個時代也是如此。
「官窯只有兩座,產量不高,無法滿足供應。」
這個時候採煤還是用比較傳統的方式,老窯不是存煤不足,而是危險性太高。
這樣又過了幾天,有流言在上京傳開。
朝廷就有專門設置了鉤盾署負責京都薪炭供應,在特殊時期還會加設木炭使。
大康將成為過去。
現在聽來這裏面hetubook.com.com似乎有問題。
那些人似乎也知道自己當前是什麼處境,已經銷聲匿跡。
禁煤令的實施,讓全國煤炭生產都大為滯后,老百姓們連日常用煤都不能保證。
不過這些事情,他並沒有太過操持,作為皇帝也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顧及到。
看來有必要出一部正式的律法了。
袁溫支支吾吾。
「這個……就不太清楚了。」
見得關寧不說話,袁溫又繼續道:「民窯也行,反正都需要正常購買,可價格飛漲,根本就買不起,嚴重影響冶造局正常運轉。」
就在更改國號之後頒布。
看來還要繼續完善制度法規。
不清楚,沒關注。
這也是關寧的習慣之一。
新朝延續前朝。
「工部不是有兩座煤窯么?」
「按說民窯開採是好事吧,採煤量增加,價格回落才是。」
這個時代以木柴,木炭為主要燃料。
然後有些人就開始鑽空子了,有選擇的執行。
關寧也了解這些情況,新朝建立后諸多世家貴族被打https://www.hetubook.com.com倒,他們的產業被朝廷收回,其中就有不少礦窯。
這是聽從了一些思想迂腐的官員,以荒誕的風水問題禁止了煤炭採伐。
這就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他會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問題會記錄下來,依重要性排序,進行處理。
關寧知道,這所謂的民窯,可能存在著很深的內幕。
在他們的觀念中,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風水地埋,而對煤炭的開採會傷到地脈,將當地的風水毀於一旦,從而使一個地方的興衰禍福變得無法預測。
「那官窯呢?」
關寧知道,朝廷是規定了鹽鐵專賣,還有一些並未在有嚴格規定,很多人就擦邊了。
他發現了不尋常之處。
大康的城民百姓就像曾經的梁國人一樣。
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唯一一處不被涉獵,那便是皇陵所在地的東山。
國家強大了,百姓就會有自豪感。
誰也不敢在歷代皇帝的頭上動土。
當前煤炭雖有應用,但還沒達到可以普及的程度。
袁溫和圖書沉著應聲。
既然沒有人說,關寧就派錦衣衛查。
他即位后,制定了採煤禁令。
而他說過的再有下次,將主動尋戰,不會被動受敵,更是被廣泛傳開。
作為一個穿越來的現代人,關寧自然會關心這方面的問題。
這件事情排在前列。
關寧建立新朝後,放開了禁令,鼓勵民間開採。
「難道說這民窯里有貓膩?」
增強煤炭的開採使用,對各個方面都有推動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這可不是雙標。
在上京城附近的南山上,大片的居民都被朝廷編為炭戶,世世代代都干起了砍柴燒炭的營生。
但袁溫提及的事情,他已記在心裏。
並不容易。
怎麼反而還把價錢炒了起來。
但在大康的應用卻並不廣泛,主要是隆景帝蕭成道的問題。
再者這可不是當下就能有利潤,先前要投入很多,雇傭力工石匠等開山打洞,還要抽水通風,搭頂建窯等複雜程序……
「官窯大多報廢了。」
他便留在東大營吃了飯才回去。
關寧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