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界大天師

作者:玄素君
三界大天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天師正位 第二百八十七章 雷祖歸位,真君安敢阻攔?

第六卷 天師正位

第二百八十七章 雷祖歸位,真君安敢阻攔?

按照計劃,舉行羅天大醮時張牧之已經正為天師了,故而他主持的上壇召請的是三境至尊、十方上聖。
六位大帝之意即是天庭之意,老君也不再問後面九宸大帝中的其他幾位,而是對東王公、西王母道:
雷雲中有金光一閃,三位元帥帶著張牧之的陽神顯化而出,也不走城門,直接就往雷城最中央的九天應元府中飛去。
天師繼位大禮后還有羅天大醮,需設一千二百名醮位,醮期長達四十九日。
一眾大羅天仙,無論正一,全真各派祖師都一起躬身:「吾等謹遵道祖之命!」
「天地穩固時,無量眾生中幾百年也難得幾個證得天仙者,而每逢大劫來臨,能成天仙道果的修士也會隨之增多。」
大劫前成道的仙人往往都有大法力,又不直接歸天庭統轄,當由東王公,西王母來引領他們執行自家天命。
羅天大醮時,他們這一個壇場乃是重中之重,出了任何一點紕漏都要被天下同道恥笑,因此只有加強練習,熟讀經文,改正儀式。
雷霆主令大神鄧元帥,雷霆正令大神辛元帥,雷霆行令大神張元帥此「雷霆三帥」。
張牧之知曉此時不是客氣的時候,於是點頭:「好!」隨後天門一開,金甲雷祖模樣的陽神飛了出來,騎著墨麒麟飛入辛元帥掌中雷簿之中。
太上老君依舊從容,臉上笑意也不曾減少半分:「仙魔都從大道中出,其實本無什麼區別,主劫之人將仙魔合練也脫不開大道之外。」
世間生靈所謂善惡、所謂是非並不被三位道祖看在眼中。
許天師退回班次坐在蒲團上,面上仍有些憂慮。
「你們可待他掌雷部之後再輔佐他行事,一樣能行救世之舉。」
昊天玉皇大帝道:「當初將變數接引至天地之中,本意就是看他如何影響大勢,如今天地之變也在吾等預料之中。」
故而六位大帝雖然和三清道祖一樣都是大道所出,但卻秉持善念,各有性情,不似三清那般高渺。
再往下的幾位帝君,如西王母、東王公、雷祖大帝、朱陵度命天尊以及東嶽天齊大帝等等。
老君這些年閉門煉丹,極少在眾仙神面前現身,有劉海蟾,丘處機等仙人趁機開口詢問些修行上的難題,老君也一一開口解答,沒有什麼架子。
不僅有正一教下大小門派,甚至是全真教下各派,包括北方的重陽宮,南方的武當山都有掌門親自帶著弟子前來。
這三位此次前來即無什麼雷神電光,也沒帶什麼神兵僕從,而是來的悄無聲息。
張道陵躬身謝過後退回自家坐位。
「諸位道兄都能各持己道hetubook.com.com不動搖,弟子同為道門大帝,豈會不如幾位道兄?」
是有四大天師之中許天師出班叩拜后開口:「道祖,那主劫之人成長於末法之時,自幼不明君臣尊卑之禮,不知他會不會做出些有違綱常,攪亂人道氣數的事來?」
「他在下界承位之後,當有號令天下修士之權,你們這些當祖師的可吩咐下去,著門人盡心聽他差遣就是了。」
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東華派等隸屬於三宗分支的門派也有掌門帶了高功法師、真傳弟子前來。
焚香、開壇、請水、揚幡、宣榜、盪穢、請聖、攝召、順星、上表、落幡、送聖等種種科儀需要幾百名道士和高功,這些門派都是應張天師所請而來。
老君這話說得隨意,似乎有些含糊不清,說了等於沒說。
比如九天雷祖本是南極長生大帝之化身,用以運轉天地中的雷霆大道。
黃石公再拜之後才道:「吾曾聽聞那主劫之人前些時日為了滅殺六天魔王,曾將那些魔識煉化后納入陽神之中,才使得自家道行暴漲,短短時日便至半步天仙之境。」
屆時諸神受龍虎山正一天師之命紛紛分身下界,一享受醮壇供奉,二也是賜福人間。
如果虛靖先生修持天心五雷正法能完全明悟雷祖之道,再過幾次天地生滅劫數后,那便是新的雷祖,位列先天神聖之一。
大醮要請一千二百位神聖,需要設立二十四個法壇按各個神靈所屬分別召請。
辛元帥合上手中雷簿,三位元帥對視一眼,一起消失在靜室里。
青華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今日依舊是顯化為一慈悲道者相,開口道:「幾位大帝都要禦敵于天地之外,我持慈悲之道,只儘可能護持救度眾生罷了。」
便如此刻下界的張牧之、楊戩等人,只要能成天仙道果,就能橫掃諸多前輩仙人。
眾仙又一起謝過文始真人,隨後陸續出了大赤天太清聖境,不提。
東王公,西王母一起躬身:「此乃我二人本分,不敢言辛苦。」
故而能遍查過去未來,坐看天地生滅,雖行開天闢地之事,又立教傳下修真法門,但對無量眾生卻都一視同仁。
因此他要在極短時間內,將三部分科儀全部貫通,只能靠多些功夫。
此處乃雷部總司所在,雷遁這等挪移之術在此地都失了靈驗。
「莫非是想學那人間魏王曹阿瞞!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
張牧之帶著兩個弟子主持上壇,中壇四個,下壇十二個,各有人主持。
辛元帥上前一步,把手中那雷簿打開:「小天師可將自家hetubook.com•com陽神遁入其中,便可直達九霄雷城,我三個帶著你去九天應元府!」
張道陵於是就開口詢問:「佛門那些佛陀、菩薩都有入世弘法之心,我等道家正統豈能落於人後?」
張牧之感應到有三清道祖的法意自冥冥之中降臨下來,於是就把自家所練混沌鍾取出來放在法壇上,借其法意祭煉寶物。
他兩位也是歷經數劫,當然知曉每逢天地崩滅之前,那芸芸眾生中就會湧現許多能人異士,能修成普通仙人幾千年修行也達不到的神通法力。
鄧元帥拱了拱手:「虛靖先生被道祖去了代掌雷部的職司,如今雷祖權柄空懸,我等諸天君、元帥商議過後,特來請小天師繼位!」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雷霆總司神威盪魔霹靂真君張叔夜,正帶著左侍者青雷將軍,右侍者石雷將軍以及無數雷兵天將守衛雷城。
張牧之拍麒麟往前走了一步,抬手將金鞭一揮,一道灰濛濛色如混沌的雷光朝張叔夜打去:「且叫你看看我是不是雷祖!」
「只是我等都是各執教統,若貿然下界去指手畫腳,又怕救世不成,反而亂了那主劫之人的布置,因此欲要向道祖問個章程。」
見有雷神居然直接越過城牆往內飛去,張叔夜頓時大怒:「速速止步!哪位雷神這般沒規矩!?」說著將手中金槍朝前一指,一道雷光飛出,在三位元帥身前爆開。
張牧之面色一變:「虛靖祖師如今在何處?」
許天師乃凈明道祖師,以「忠孝神仙」之道立教,有此一問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你們的擔憂也有道理,那變數桀驁難馴,哪裡受得了頭上多了那麼些祖宗?」
當然,老君讓虛靖先生擇道另修,虛靖先生也就失去了正道雷祖的機會,至於日後結果如何,就要看他自己的機緣了。
這是那天地不甘自身毀滅,冥冥之中將氣運加持在這些新成道的仙人身上,期望他們拯救劫數的緣故。
「眼前之人分明連天仙也未證得!哪裡是什麼雷祖?好啊!張繼先剛剛去位,你們三個就扶持了一個傀儡出來!?」
「他有他的道,你們也有自己的道,如果你們哪天覺得他行事和自家之道相駁,那便棄他而去,或者同他爭鬥、印證皆可。」
「你問我他會不會入魔,在我看來是不會的,他自身便是變數,一顆道心堅如磐石,豈會再被別的變數影響?」
張道陵只好起身走出班次,行大禮拜道:「道祖慈悲!弟子有事欲求道祖指點一二。」
這話一出口,八景宮中頓時一靜,無論是大羅真仙還是太乙hetubook.com.com天仙都一起望向太上老君。
眾仙都一起叩拜:「道祖慈悲!弟子恭送三清道祖!」
「至於他飛升至上界后,每走一步都是位高權重,屆時縱使你們想擺長輩架子,他也不會在意你們了。」
每個法壇又分上壇、中壇、下壇,其中上壇多由法力深厚,又熟知各種科儀的高功法師召請,下壇則是修為稍弱些的弟子、門人,負責誦經,燃香等等。
張懋丞帶著張牧之一起不斷地接見那些修為高深的道家高人,佛門禪師,這些都是張牧之繼位后的人脈。
如此一連排練了七八日,上中下三壇道士才算配合完美,不再出現絲毫錯漏之處。
眾大羅仙都朝張道陵擠眉弄眼地使眼色。
此刻張牧之正帶著玉羅剎、左夢魚兩個門人,以及一眾道士正在排練科儀。
這一日,天色漸晚,張牧之忙碌了一天回到自家房間里,剛欲靜坐著享受片刻清閑,突然覺得眼前一花,三個人影出現在自己面前。
老君輕輕點頭,面上現了些許笑意:「爾等都是此次量劫中成就的仙人,唯有主動拯救劫難才有得成更上層功果的機會。」
雷城高懸九天之外,比四方八天中最高的天界還要高,去府二千三百里,城高八十一丈,巍峨浩大,終日籠罩在厚重的雷雲之中。
而如昊天玉皇大帝,勾陳上宮大帝等幾位上帝,則為大道在天地開闢后再次分化而出,用以理順天經地緯,統攝十方上下無量群生。
老君所言「劫后」,指的是天地崩滅之劫,無論是天地重新穩固或者重新開天闢地都算「劫后」。
倒是下壇幾個道士忍不住在肚子里嘀咕:「這小天師瞧著也不是年紀大的老學究啊……怎麼我念經嘴瓢了他都曉得……」
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和龍天師府同屬於「符篆三宗」,兩派掌教真人都帶了許多弟子到了上清鎮道觀里入駐。
「如此甚好!」老君隨口讚歎一聲后便不再多說,閉目端坐蒲團上彷彿神遊物外。
雖然是模擬排練,但科儀,念咒,誦經等和正式舉行時別無二致,因此亦有許多神異。
同理,老君為諸神、仙推演未來天地之大勢變化,也是以一個執子下棋的心態,靜看大道如何演繹罷了。
此時距離他繼承天師之位的大典只有七八日了。
但此次為了應對天地大劫,南極長生大帝對雷祖另有安排,雷部便由虛靖先生代掌。
下界,隨著張牧之承位之期越來越近,龍虎山附近逐漸變得熱鬧起來了。
讓張懋丞這位還未卸任的當代天師瞧著既是高興,又是唏噓不已。
接連排練了幾場和-圖-書,讓那些協助他主持中壇的幾個陽神真人都甚為敬服。
雷霆三帥同時大怒:「大胆張叔夜!安敢目無尊卑!?」
「青陽虛映,曜日回靈。神虎辟邪,飛天流鈴。摧奸減試,萬魔束形……聖化巍巍,三道順行。慶雲流布,合景黃庭。」
後土娘娘點了點頭:「人間大小洞天即將有大變來臨,我當率五嶽大帝及一乾地神,令山川河嶽歸於寧靜。」
老君手中現了芭蕉扇,輕輕搖動著開口:「他心中亦有綱常倫理,只是和當下之人有所不同,應當不至於影響人道氣數。」
這話一出口,有些消息靈通的大羅天仙都是面色微變,只是並未有人開口詢問。
他們或為六位大帝的再次分化之身,或者像阿彌陀佛所說本是後天生靈,得了機緣修成大法力,度過幾次天地生滅之劫后就成了先天神聖。
正如太乙救苦天尊當初對張牧之所言,紫微大帝因數次轉生人間之故,性情里的「人味兒」更多些,言語間還有比較之心,不似其他幾位那般從容。
張元帥上前一步:「虛靖先生另有機緣,得賜九轉金丹,入大羅天修鍊大道,小天師不必擔心他!且隨我們去吧!」
甚至是青城山,五嶽神山,終南山,茅山,崆峒山,羅浮山,驪山等各道家門派也派了經團前來相助,可見張天師人脈之廣。
張牧之雖然能過目不忘,但畢竟是成長在戰亂年月,從未參与主持過這種大興法事。
「丹靈朱火,炎霞激風。赤輪剛運,天光八沖。迸威包羅,交變萬方……神化冥運,四極安隆。伏御帝前,罔有不恭!」
眾仙聽到此處剛鬆了一口氣,卻聽老君繼續開口:「魔也惑不了他,仙也勸不住他,他只是他自己,行事只尊自家之道,便如方才幾位大帝一般,縱使天地崩壞也不會輕易動搖。」
如此過了個把時辰,不再有人問道,老君才再次開口:「今日過後,我和元始天尊,靈寶天尊當歸於大道,不再顯化在眾生之前,只待劫后再行出世。」
「我等太乙眾仙也有救災濟世之心,特來詢問道阻,那主劫之人這般作為有什麼隱患沒有?日後會不會入魔作惡?」
龍虎山下上清鎮上的各派修士越來越多。
羅天大醮每日又分「早朝,午朝,晚朝」三場科儀。
張牧之鄭重開口詢問:「三位何來?莫非雷部有什麼大事發生?」
老君的身影在蒲團上消失不見,文始真人開口道:「八景宮自今日過後便不再開啟,大赤天可任各位自由來去。」
「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此三清聖境都留給爾等躲避劫數,若爾等法力足夠,大羅天和圖書亦可去得。」
閑言少敘,且說太清聖境八景宮中,紫微大帝聽見老君詢問,明知自己如何回答老君都不會在意,卻還是仔細斟酌后才開口:
一眾大羅天仙都坐在蒲團上各自神思,後排太乙天仙中有一號黃石公的老仙人叩首:「啟稟道祖,弟子有事想求道祖指點。」
但下方眾仙似乎都從中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個地點頭,不再詢問劫數之事。
三位元帥只好帶著張牧之停下飛馳,鄧元帥雙翅一扇平息了前方的雷光,面色陰沉地開口:「我等帶雷祖歸位,真君安敢阻攔?」
六位大帝都開口講過,老君在蒲團上點頭:「六位大帝執掌天庭,統攝三界六道十方,既然六位都仍願各行其道,那就看那變數如何影響此方天地罷。」
老君是在天庭各位大帝、帝君離去后才對眾仙說「待主劫之人執掌雷部之後如何如何」,也未直接發下任命法旨,因此現在雷祖權柄並無人執掌。
六御大帝,東王公,西王母和其他幾位帝君的身形在蒲團上虛化,消失,後面太乙天仙中也漸漸有人躬身之後退了出去。
「老君容稟,弟子為應對劫數也準備了諸多手段,那應劫之人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斷然沒有此時放棄的道理。」
佛道兩家各派掌門都通過各自的渠道收到了上界的消息,因此對張牧之這位「主劫之人」的態度十分恭敬。
老君對太乙之流也是一視同仁:「你且說來聽聽?」
張叔夜看了三位元帥簇擁著的張牧之一眼,見他形容果然和雷祖一般無二,剛欲躬身行禮突然又停了下來:「不對!雷祖自混沌中未歸,你們哪裡又尋來一位雷祖?」
道家諸神之中,玉清,太清,上清三位道祖都乃大道之顯化,可視為大道本身。
佛家禪宗各派,包括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凈土宗等等,天下知名的寺廟都是方丈親自來拜見「彌勒尊者」。
他現在只差臨門一腳便能成就天仙,感知之力能洞察種種細微之處,排練時哪個念錯了經文,哪個踏錯了禹步,他立時就能知道並出言糾正。
老君點了點頭,又看向東極青華大帝和後土皇地祇。
虛靖先生心中暗道:「老君雖然超然物外,這會兒卻多了些人氣兒,不似方才那般高渺……」
老君又睜開眼睛,語氣平和地道:「你且起身,有事直說便是!」
片刻之後,場中只剩下一眾大羅真仙和寥寥幾位根性深厚的太乙天仙不曾離去。
「此乃天地氣運反哺使然,二位分別執掌男仙、女仙,未來這段時日且辛苦些。」
「此時拖延不得,否則將有大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