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錦醫衛

作者:貓跳
錦醫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魚龍變化 第一一二三章 督師的竹杠梆梆梆

第九卷 魚龍變化

第一一二三章 督師的竹杠梆梆梆

朝鮮執行全面漢化政策,上層人物的漢語尤其好,李山海滿口京片子,還略帶明朝皇室出身之地,鳳陽府的腔調呢!
李山海和尹斗壽依樣照辦。
尹斗壽手心也捏著金子,沒想到柳成龍搶了先,很不爽地瞪了對方一眼。
金櫻姬一怔,想起朝鮮人的一貫德行,頓時俏臉生寒,冷冰冰地道:「你們既然找到這裏,難道不知道家父是五峰船主汪諱直?本藩是從母姓。」
柳成龍更不含糊,手往前一伸,一錠馬蹄金就從寬大的袖子底下塞過去了。
聽說是本國人,三位輔臣立刻挺了挺腰板。
十剎海旁邊的五峰海商駐地,朝鮮三輔臣猶猶豫豫像做賊似的遠遠看著,半晌之後李山海跺跺腳,硬著頭皮走過去。
要不是外藩國王不得隨意入京師,李昖恨不得親自趴到秦府門口去!
哪怕現在都淪落到亡國的地步了,相互之間還在別苗頭——這已經成為根植于血脈中的本能。
然後他才慢慢地說:「你們朝鮮,三都八道三千里江山,二十三萬大軍,全都不堪一擊,被小日本佔了花花江山,秦督師前日還罵你們昏君庸臣——可不是我宋某人罵的啊。這且罷了,你們丟的是朝鮮江山,不過後來祖承訓率兵入援,你們怎麼提供虛假情報,坑陷我天朝兵將?」
他們本來都是朝鮮官場上頂兒尖兒的高手,論黨爭論內鬥整人的本事,並不亞於大明朝的袞袞諸公,但現在國破家亡,大勢所趨之下什麼手段都使不出來,和-圖-書只能老老實實的。
李山海、柳成龍和尹斗壽的姿態再度放低,雙方開始討價還價,急於得到援兵的朝鮮方面,顯然沒有什麼底氣,只能一再讓步。
朝鮮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身為輔政大臣,要去和海商兼土司,還是個女的打交道,實在叫他們感覺很為難。
朝鮮一切禮儀制度都學中國,照例是隨從上去投貼。
三位宰相同去催請,這面子夠大,秦督師差不多也該移駕遼東了吧?
都成亡國之臣了,還擺什麼譜兒?
……
三個朝鮮大臣還真不知道,頓時驚訝起來:「啊,原來將軍是天朝上邦人物,失敬失敬!」
朝鮮的黨爭比明朝還要厲害許多,而且一團亂麻,開始是西人黨和東人黨打得頭破血流,十年前東人黨又分裂成北人黨和南人黨,三位議政當中,李山海是北人黨領袖,尹斗壽是西人黨魁首,柳成龍則是南人黨首領,再加上倒霉催的國王李昖,正好湊一桌麻將。
胖子鼻孔朝天,不屑一顧地哼了聲:「我家侯爺用兵自有道理,十年間百戰百勝,量平秀吉那廝何足道哉!你們不必總來瞎扯,待侯爺把計策想好了,自然滅了倭奴,恢復你朝鮮江山。」
李山海趕緊止住他,再說這些有什麼用,陪笑道:「亡國君臣一時糊塗,沒能查清日寇虛實,帶累了天朝將士,有罪有罪……我等欲負荊請罪,不知秦督師有什麼親近之人,可以代為轉圜說項?還請宋經略不吝賜https://www.hetubook•com.com教。」
以前秦林辦事每每雷厲風行,反而是官場的異類。
傍晚,武昌侯府內宅,秦侯爺朝金都統挺翹的臀瓣一掌拍下:「好、好、好,既然如此,兵發朝鮮去也!」
柳成龍搶先一步,正在得意,沒想到守門的胖子輕輕巧巧又把馬蹄金推了回來,抖著胖臉正言厲色地訓斥:「去去去,少來這套,俺家侯爺清如水明如鏡,早已囑咐門上,所有門包陋規常例一概謝絕,爾等壞我家侯爺名聲,本應將爾等亂棍打出,姑念是番邦小國來的,饒了這頓打!」
租界、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開放通商口岸、最低稅率……
朝鮮算金櫻姬半個娘家,她態度還挺好的:「本藩與諸位頗有淵源,母家是朝鮮松平金氏。」
「誤矣,誤矣!」宋應昌稍作思忖,就一迭聲地叫起來,把朝鮮人嚇得夠嗆。
宋應昌的態度就好多了,嘻嘻哈哈地和老朋友們敘舊,還吟誦了以前柳成龍和尹斗壽來京師朝覲時,所作的兩首漢詩。
顧憲成在舊黨清流的聚會上,冷笑著告訴同僚:「秦賊用心險急,以往辦事極為操切,如今在天子平台召對時親口許下五月平朝,卻又來和光同塵!敢是自知五月之期難以奏捷,預先作抽身退步之謀?」
李山海無奈,只得作揖退下,柳成龍和尹斗壽還想再爭,被李山海一把一個扯住,低聲道:「門上故意為難,想必是秦督師授意,再爭也枉然,不如去問問宋和圖書經略。」
以前五峰海商和朝鮮有貿易往來,那都是和商人來往,什麼時候能輪到輔政大臣出面啊?
時任內閣三輔的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王錫爵,招待太倉王氏同宗、文壇領袖王世貞之子王士騏的文會上稍微喝了點酒,略帶醉意的評價:「秦侯往昔行事多勇猛精進,近來則越發老成謀國,頗具名臣大家之雍容氣度。噫,秦侯此行暗合大成若缺之易理,莫非平朝歸來即解甲歸田安享富貴,做本朝之狄武襄乎?」
大腿一拍,豁出去了!
三輔臣在朝鮮何等尊榮,然而此刻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李山海執著大紅名帖遞過去,賠笑道:「亡國小臣不揣冒瀆,求見天朝上邦秦侯爺。望長官行個方便,與小臣通報一二。」
宋應昌拈鬚微笑,說出一個人來。
尹斗壽在旁邊咧著嘴冷笑不迭,看對手吃虧,心頭暗爽。
這時候的朝鮮非常崇拜中國,到了什麼程度呢?描述抗倭戰爭的《壬辰錄》提到豐臣秀吉的出身,硬說大明嘉靖年間,杭州有個叫朴世平的商人被倭寇殺死,他老婆陳氏和兒子朴守吉被擄到對馬島,島主平信收朴守吉為義子,後來長大了就是平秀吉。
朝鮮根本不能接受一個日本人把他們打得大敗虧輸,但如果這個日本人其實是中國血統,那就可以理解了。
尹斗壽的口氣就沒剛才那麼軟了,隱隱帶著點指責:「金都統既是朝鮮人,家國淪亡之際,還須為國效力啊!平壤失守,日軍濫施淫|威,有烈女和圖書抱著日寇自城頭墜落而死,何等英勇壯烈……」
「且看他能遷延到幾時?」耿定向的得意門生劉體道,很有信心地大聲道:「秦賊終須離京督師,他不在朝中,奸黨群龍無首,吾輩正可乘勢而起,斥奸黨、定國本!」
他堆起滿臉笑容:「既然如此,煩請爺們通傳一聲,就說小邦國主聞秦爵爺將督師朝鮮,特命我等亡國之臣前來恭迎虎駕!」
事先準備了許多禮物,派人整箱整籠的抬著,三位宰輔把烏紗帽、圓領官服穿得整整齊齊,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正心誠意,瞧他們那架勢,只差沐浴熏香、齋戒三日了。
尹斗壽臉一紅就要爭起來,明明是天朝自己鬧黨爭,舊黨清流瞎指揮,說來的只是大股倭寇,派祖承訓帶了兩三千兵馬就直奔漢城,咱們朝鮮方面,不過順水推舟而已嘛。
很快他們見到了瀛洲都統使金櫻姬,盛裝而出的女土司明艷照人,晃得三個老頭子眼前發花,對方口中吐出的流利朝鮮話,更讓他們感到驚訝。
李山海到底老成些,皺著眉毛搖搖頭,都已經亡國了,還在幸災樂禍,何必呢?
左議政柳成龍把手擺了擺,從隨從手中接過帖子,親自登門投遞。
現在整個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就剩咸鏡道、平安道靠近鴨綠江中國邊境的一長溜,外加各地義軍控制的零星區域,是真的亡國了,李山海、柳成龍、尹斗壽三位身負復國重任,絲毫不敢怠慢,從遼東寬甸堡日夜兼程趕往京師,直奔草帽衚衕的武昌侯府和_圖_書
得,朝鮮君臣還挺有臉的,自己跑到鴨綠江邊,住進明軍把守的寬甸堡,居然口口聲聲指望平民百姓去和日軍拚命。
領議政李山海,左議政柳成龍,右議政尹斗壽,朝鮮三位宰相一塊前往京師,恭請秦督師虎駕。
看看宋應昌似乎一點不著急,朝鮮來的三位就耐不住了,只得將朝鮮全國淪陷的窘況,以及今天在秦府受到的冷遇和盤托出。
秦林不急,朝廷各派不急,可朝鮮方面著急啊,國王李昖在寬甸堡等得心焦冒火,卻又奈不何秦督師,打聽到這位天朝新貴歷掌東廠、錦衣衛,有定漠北、平南疆、撫瀛洲、克西夷的赫赫殊勛,新來又晉封武昌侯,少年得志、權勢煊赫,恐怕架子不是一般的大,普通的使者確實難請動人家。
兵部侍郎經略遼東軍務宋應昌,久在京師官場浮沉,朝鮮大臣們經常作為貢使過來朝覲,和他比較熟悉。
為首的圓臉胖子更是頤指氣使,遠遠看見錦袍玉帶的朝鮮宰輔過來,眼皮子都不夾他們一下。
柳成龍差點沒把一口老血噴出來,這胖子不是胡扯蛋嗎?
秦府門口站著幾個穿飛魚服、挎綉春刀的錦衣校尉,一個個鼻孔朝著天,十足十的驕仆氣焰,別家僕人不過青衣小帽,秦林以武昌侯、左都督掌錦衣衛,看門的都是緹騎!
秦林拖延不出,朝野輿論絲毫不以為意,因為拖延推諉踢皮球悶聲大發財,本來就是在大明朝混官場的不傳之秘,雖經張居正以考成法整肅吏治,始終未能徹底扭轉風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