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想娶女帝不正常嗎?

作者:愛開小差
想娶女帝不正常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百六十四章 你惹她幹嘛啊?!

第一百六十四章 你惹她幹嘛啊?!

【正英十年八月,貴州地區發生叛亂,叛軍頭目曹東成,為地方土司,對於《改土歸流》之策強烈不滿,在朝廷連續鎮壓過後,隱忍不發,在魏王起兵之際,響應魏王的藩王之亂。】
「你沒事,去惹她幹嘛啊。」陸成安可以肯定,激怒誰都可以,別想著去激怒晉王。
【國不能一日無君,但國亦不能迎二聖!】
十萬步卒,這其中飽含了呂琯親率的兩萬精銳步兵,川蜀吳明分出來的三萬嫡系鎮邊軍團,河北一萬駿騎,還有從涼州調集過來的三萬騎兵,這還沒算上各地勤王的府衛兵。
「這些人,可難不倒我。」
一天生來就含著金鑰匙出生,備受恩寵,堪稱天生贏家的大爹。
【南宮復辟以失敗告終,長孫明默然,上書告老還鄉,乞求太初帝寬恕。】
而且這時候,新登基的女帝,不一定能鎮得住其他親王,這是有可能導致中央內部混亂,還沒討伐南邊叛亂的魏王,在窩裡面,先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個頭破血流出來。
也就是說,晉王不僅是要現在的魏王死,更是要剝奪魏王這個封號,讓魏王這個一字王,徹底消失。
果然人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道路,能在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凡是能做到一命通關的,那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神。
【正英十年九月,在經歷動蕩的時局,在顛破流離中,正英帝回到京城,驀然發現朝堂之上,晉王已經加冕稱帝。】
託管,則是根據你的人物面板和數值,進行理性而合理的選項。
給誰這個底氣,誰都敢造反啊。
何況是魏王這種,在正英帝上位后,從北邊的藩鎮上被驅逐到南方就藩的藩王,哪怕事先做過規劃,積累了力量,至多也就盡起兩萬之士。
然後,陸成安看到晉王的人物上標記著大大的三個字——託管中。
貴州地區的土司,是可以牽扯住一部分壓力的,而且雲南地方的土司也很多,若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貴州這些叛亂的土司策反了雲南地區的土司,那就會形成連鎖反應。
河北的一萬騎兵就不一樣了。
「這次模擬的後續,晉王只要不胡鬧,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了,可憐我籌謀的大航海計劃,又是沒能成功發動。」陸成安哀嘆一聲,他不打算熬夜了,準備早點休息。
比起長孫家那個外戚,這個河北吳家才是真正的隱藏大哥!
【太初帝親率從河北勤王的一萬駿騎揮師親征!】
不過,土司和藩王,雖然在政權上有類似的地方,但是說到底,也不是一伙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考慮,想讓他們做到的共情,理解唇亡齒寒是很難的道理。
越拖,問題才會越大。
君主離線制是吧?
【而一入京師,正英帝就被簇擁入宮。】
不過,託管的話,的確比正常自己操作要表現的更加穩定,自己親身操作,很容易情緒化,也就是俗稱的上頭。
沒有對外宣稱的水分,實打實十七萬兵力,真要放史書上寫,少說也得吹成五十萬的大軍親征。
【離開京城之際,太初帝托正英太上皇代管朝政大事。】
【「朕不屑於此。」】
晉王動手,主打的就是一個不講道理。
那魏王和貴州的土司牽扯一下,趁著中央朝廷內亂的情況下,造反成功的概率是真不小。
【又從涼州調集三萬騎兵隨同南下。】
像這種一動手,就是往死里乾的,其實很少見,為什麼政治追殺不可取,就是因為做了這種事情,容易開一個先河,從而導致被針對。
不講道理。
【魏王的攻勢,隨著各地官兵的重重圍堵降下步伐,久難攻克廬州。】
【太初元年五月,太初帝攻佔南昌,而後下令處死魏王蘇頤菱,除魏王之藩,平定魏王之亂,調轉兵力鎮壓土司禍亂。】
最關鍵的是,晉王遇到讓她憤怒的事情,幾乎是不會留什麼和*圖*書底牌的,有牌直接打,以最短的時間,拉起了大晟朝全國的軍力。
涼州地區不是晉王的嫡系,只能說是地方政權聽從中央政權的命令,響應了朝廷的號令,出了三萬騎兵。
現在想來,還是自己太莽了。
【太初元年六月,太初帝平定貴州土司曹東成的叛亂,在雲貴地區開始了武力鎮壓,將不服從的世襲土司一一除族,施行《改土歸流》的策令,安撫其餘土人,沿路命令隨行的士卒立碑以思亡夫。】
大有打破一切,重開天地的寓意,所以在年號之中,太初相對而論,有些不吉利。
【正英十年十一月,正英帝的主動退讓,你獲得了毋庸置疑的正統權,你的登基順理成章,你定下年號——太初。】
【正英十年十二月,太初帝蘇瑾若命使諸地舉兵勤王,會齊各地軍兵,一時之間福州府、廣州府兩地的巡撫起兵三萬之師,向魏王實控地區展開了攻伐之戰。】
所以說,惹誰都可以,是有迴旋的餘地。
涼州能調集出三萬的騎兵,是因為涼州的騎兵是特產兵種,而駐紮在涼州地方的軍閥,騎兵軍團是主體,聽從朝廷的吩咐。
早期的叛亂,是最容易扼殺的。
這可是個哲學術語,代表無形質,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元始的宇宙狀態。
【正英帝拒絕復辟帝位,嘆曰:「普天之下,豈有皇爺奪孫嫡之位的道理?」】
【太初元年七月,長孫明前往南宮,決意趁此良機,在太初帝蘇瑾若還未歸京城之際,復辟正英帝,還以國主之位。】
這下別說漢王和秦王都在暗暗心驚晉王暗中的能量,寧王都被晉王的隱藏戰力給震住了。
貴州土司和雲南土司串通一氣,是很有可能割據一方,這塊地方,就只能讓川蜀地區的官軍抵禦,而魏王在江西藩地,一路往浙江和安徽那邊靠,一旦成勢也很不好處理。
陸成安的死,直接是激怒了甚至是變相增https://m.hetubook.com.com幅了晉王對帝位的野心。
【你將長子蘇為英放在了南宮之中,由父皇照料。】
長孫家能帶來的只不過政治資本,河北吳家,有事是真亮刀,不說駐紮邊疆,鎮邊軍團的吳明,這河北能整出來一萬的駿騎,實在是太誇張了。
晉王直接針對了魏王和從魏的士族階級,打的旗號,就是國除魏藩,更要把從魏的士族,他們族群的希望都給抹殺了。
是非常霸道的一類年號。
當然,兩者都是地方叛亂,自身有很大的弊端和不足之處,朝廷傾盡全力,解決起來很容易。
現在要的是用速度,最快掐滅這些火光。
這作亂的魏王完全是給自己挑選了一個最難打的對手。
惹晉王,不好意思,她啊,你還真惹不起。
可保不齊長孫明認為「攘外而先安內」的優先順序更高,先把漢王送走,扶秦王上去,再去猛錘藩王和土司。
播州之亂,是一個楊姓的世襲土司叛亂,宸濠之亂,則是藩王作亂,影響在當時的王朝,都是有超強破壞力的。
他第一時間當然是回到了京城。
土司,說透了,那就是土人裡頭世襲土官的權貴,跟藩王沒有什麼區別,【改土歸流】的方針,看似是針對土司,可是裏面的手法拿來對付藩王,那也是有用的。
為什麼晉王能那麼迅速地打掃中樞朝政,因為她有一個最強有力的支持集團——河北吳姓。
國除,顧名思義,就是廢除封國。
【太初元年,整頓軍伍的太初帝蘇瑾若宣誓御駕親征,南征魏王,自天京府南征,盡起十萬步卒,令朱詠、李師遠、郭榮、韓良旭入軍從伍,由呂琯親率其中兩萬精兵下江南,再由川蜀的吳明親率三萬精銳的鎮邊軍團圍擾貴州土司,割裂雲貴土司與江西方面的同盟。】
陸成安提出【改土歸流】的策論后,正英帝是派遣了一支衛隊前來漢王府護佑陸成安的安全。
晉王光是自己詔令和-圖-書和調動的兵力之巨,就能達到十七萬之眾,還別說各地巡撫為了勤王,臨時招募的兵力。
【改土歸流】過度削弱了地方政權,但偏偏中央朝廷的掌控力不如地方掌控力,致使了這種大勢所趨的叛亂出現。
操作界面再怎麼像「遊戲」,這裏也都是根據現實的情況而進行變化的,固然有著無數變向和未知性的模擬,但大致的大勢是很難有所變動的。
太初這個年號,是比較特殊的。
【播州之亂】更是被放入萬曆三大征的其中之一,朝廷費了大量的銀子才擺平,正德時期的【宸濠之亂】更不用說了,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隸西南一帶,平叛的人更是末代聖人王守仁。
陸成安這才注意到晉王選擇的年號,名字叫太初。
這變相地提醒了陸成安一件事情,【改土歸流】這個策卡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改土歸流】這個策卡,用的時機,一定要得往後。
陸成安藉助這次模擬,發現了新的問題。
換成其他任何一個親王繼位,都不可能有晉王那麼空前強悍的調集能力,能這樣詔令各地的勛貴出工出力。
漢王上位,秦王這邊的長孫家是不可能服氣的,哪怕藩王和土司,是中央朝廷最大的敵人。
可惜,他們遇到了一個親王之中最具實力的爹。
南方藩王的衛隊,本身就比北方藩王的衛隊要少,因為北方藩王還要鎮邊,南方藩王是不需要鎮邊的,最多就是打壓地方土司。
陸成安倒是不在意自己這把倒得那麼快。
倒是倒了,但這是一件好事。
【正英十年十月,晉王奉正英帝為太上皇,大量勛貴集團的支持下,朝堂上,文臣已失去了應有的影響力,正英帝在權衡過後選擇退位,入住南宮。】
【「今日降賊者,明日亦會降賊,朕不為仁君,故南下只為國除魏藩而平天下!」】
這時,燭火閃爍,陸成安起身吹滅了燭燈。
不過,魏王的藩地在江西,這塊地方的位置實際https://www.hetubook.com.com上還是很尷尬的,不說地處南方,江西這塊地方偏偏還在朝廷的腹地,她的叛亂,若是沒有外力牽扯幫助的情況下,她向正英帝動手的行為,其實是很草率的。
因為大晟朝的朝廷,可以從四個方位向叛亂的江西地區發兵。
陸成安看了一下,這不就是萬曆時期的【播州之亂】、正德時期的【宸濠之亂】擺一塊了。
陸成安現在的人物角色是變成了一個靈體。
很有可能就是面子話,響應幾句,差不多出點力,東拼西湊個七八萬人就往魏王的地方打了。
沒想到晉王這次能有那麼厲害的反應和表現,利用了自己最重要的優勢,首先她是有皇嗣,有兒子,拿這個作為國本支持,順勢拉起勛貴集團的旗幟,而本身吳家就是最大的勛貴之一,大晟朝近半數可以運作的軍團,在晉王的號令下,都能立刻群響齊聚。
而漢王府外,一道身影矯健地翻過了漢王府的圍牆,她熟練地邁過了圍牆后的假山,小心翼翼地打量著周遭巡邏的衛隊。
難怪晉王可以成為造反的大戶。
這次的難度高在兩邊是同時叛亂,要一起平叛的話,朝廷不可能分兵討伐,這是最大的忌諱,必須是先解決一個,再解決另外一個。
固然河北這地方也產良馬,但是能出一萬可以隨時調動的騎兵,講道理,真挺過分的,畢竟吳姓在河北根深蒂固,說白了,就是晉王不稱帝,她這邊手上都有一個隨時能動用的一萬人數的嫡系騎兵軍團。
其實【改土歸流】的時候,陸成安就隱隱察覺到了一絲問題,但當時的視角,想的是如何應對土司,沒有再往更深一步位置想。
【太初元年三月,太初帝于安慶大破魏王之師,失地盡數歸還,太初帝下令,凡從魏之士族,盡入賤籍,降魏官員,株連三族,以儆效尤。】
但陸成安看到了貴州地區的土司跟著造反,大概就清楚了,八成是魏王和土司不知道怎麼暗中達成了同盟,一同叛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