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李自成的墓?
「不過在他們那個年代,好像掏祖墳不犯法啊。」
像這麼絲滑的盜洞,說實話,從業沒個五六年,應該挖不出來。
果然發出了清脆的「咚咚咚」的聲音。
「那你這座,應該比那個農家樂的珍貴。」
這座墓園的碑亭和旌表年代相同。
這樣才能當證人嘛,不然等會兒寶友偷偷鑽進了可咋算?
就是八十年代的盜墓案,也得報警,沒啥可說的。
「不是,兄弟們別在我直播間上香啊。」
九級台階,緊接著一個石拱門。
【這樣不會破壞古墓葬嗎?】
有些臨時起意的盜墓賊,挖的盜洞往往像狗啃的似的,到處參差不齊。
所以這塊石板,大概率不是寶友家裡人放的。
這家墓主人的後人,隔年,也就是1981年,就舉家搬遷出國了。
不過他背後的畫面還真像那麼回事。
「老師,這個墓的主人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李自成。」
「恐怕不能。」
上面各種各樣的瑞獸圖案。
【總鑒墓數:8】
「空的?你再敲一下我們聽聽。」
【新發現文物遺址:3】
「怎麼了?」
【不就是墓園建在家旁邊嗎?鬧麻了】
「那你把水泥板蓋回去不就好了嘛。」張揚笑道。
「只要你不一看到什麼寶貝,就突然把連麥斷開,那就沒問題。」
看完碑亭,剩下的就是墓冢本身。
往上是一對鴟尾,中間夾著亭台樓閣。
「萬一就是個坑呢。」
【1921年才有的國產水泥,歷史書上背過的】
兩人一齊用力,像掀井蓋似的,把水泥板給挪開。
不過看墓志銘,那個年代,應該是當地首屈一指的有錢人。
啥玩意兒?守墓人嗎?
都是各種人物和瑞獸的浮雕。
「那我先掛了啊,老師。」
「他的後人要麼是嫌麻煩,要麼是沒錢,直接給他安葬了,所以這上面才有這麼多未完工的地方。」
張揚突然有了一個大胆的想法。
而且當年造價不菲。
「那種方式才比較貨真價。」
「算了,你還是帶我們進去看看吧!」
「對啊。」寶友移動鏡頭,對準了地上的石板。
所以這個墓葬毀不得
m•hetubook•com.com。
「地面上的房子嗎?」
「這裏還有幾塊石碑。」
「有撬棍沒?撬起來看看吧?」
「老師,這個底下好像是空的誒。」
「那有點逆天了。」
【外人看還是有點陰森的】
真正的盜洞就應該這樣,目的性明確,工程量還小。
才幾秒鐘的時間,就把一塊方形的水泥板給撬了起來。
【直接建個大點的新房吧,把這個墓葬給包在院子里】
成用高和他的夫人向氏。
【我知道了,這是古墓派】
現實里的寶友,聽到張揚說「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後,已經明白了這個墓葬的含金量。
石拱門上的雕刻,和之前張揚和寶友們見過的很像。
張揚看了一下這塊水泥板的年代,1980年。
裏面就有類似的案例。
「行了,直接報警吧!」張揚把手一攤。
不過碑亭雕刻的要比旌表更豪華,也更精細。
要是哪位領導心血來潮,想檢查一下他的工作。
看著鏡頭裡的畫面,張揚比了個OK的手勢。
石板本身也不厚。
「剛才墓的牌樓前面,是不是有塊石板啊?」
唯獨牌樓前面這個地方,是一塊水泥板。
這個玩法,張揚都有點佩服。
【好像有意外收穫啊】
「是墓主人自己建的,還是後代建的?」張揚問道。
「沒有保護啊,因為之前這裏面還住著人的。」
「你趕緊幫忙看看。」
「你沒發現,這是塊水泥板嗎?」張揚問道。
「老師,那邊是陽宅,就是墓主人後代住的地方。」
張揚看到盜洞就得出了結論。
「這樣一個近代的古墓,裏面說破天,能出個幾萬塊的寶貝都算了不起。」
現在這個,光看走廊就知道墓主人很有錢。
而且很多紋飾沒有雕刻完,很明顯是一種未完工的狀態。
再往前走,就是目測有五六米高的主牌樓了。
那樣其實很浪費力氣。
「嗯,沒問題。」
門上的匾額寫著「雙壽宮」三個大字。
他猶豫片刻,對寶友說:
「這座墓園,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給自己建的,後來還沒有完工他就去世了。」
「哥和_圖_書們兒,等等!」
小夥子應該是他找的苦力。
比之前那個更氣派,更複雜。
張揚叫住了他。
……
應該是同一時間建造的。
「確實有這種可能。」張揚點點頭。
「我們這裏的說法是:與鬼同住。」
寶友走到走廊的中間后,鏡頭一轉,在他右手邊又是一道石拱門。
【我不信】
寶友輕輕敲了敲,有了新的發現。
臨到下播的時候,又來了一位寶友來看墓。
「不過這個應該不是我們家放的,我們家的人都沒怎麼進來過。」
「別慌,我們這麼多人看著呢,出了事,大家都是目擊證人。」
「我猜,這應該是你們方圓多少公里內,最豪華的墓葬了吧?」
但是寶友的一句話叫住了他:
而且往往是皇室貴族,才有資格在陵墓前建一個「碑亭」。
張揚覺得彈幕說的很有道理。
「好像還有一個更珍貴的,墓上面直接建了個房子,把墓給包起來了。」
「陽宅那邊就不用看了,寶友你帶我們看看陰宅吧。」
「我看看……」
比最早的墓園門,要足足晚了九年的時間。
看著就很怪異。
「哦,我明白了!」
在古代華夏文化的喪葬習俗里,其實很少有在墓前建亭子的習慣。
「現在還說不好人家出國的路費,是怎麼來的呢!」
「對,就一層的樓房。」
石板底下是空的;
這個墓園,相比之前那個被盜的庭院式古墓,區別就是離房子更近,同時院子做得更氣派。
老祖宗埋在地底下還在打工。
而是墓主人的後代乾的。
「當年這家人突然有錢出國,不會是把他們家的祖墳給掏了吧?」
「旁邊、隔壁,老師你能明白嗎?」
「說明底下很有可能是個盜洞啊。」
寶友拾階而上,進入石門后,面前是一長條的石走廊。
【農村很多地方都這樣啊,只不過沒有么好的庭院而已】
「好像是後代建的,參觀還要收錢,搞了個什麼農家樂來著。」
「說不定你們的祖先,贊助的更多。」
「本來就是后加的東西,和文物也沒啥關聯。」
「如果底下什麼都沒有呢?」https://m.hetubook•com.com寶友問道。
「不過你說的與鬼同住,這個說法不太準確,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就有把逝者屍體,埋葬于自住房屋地下的習慣。」
「原來你說的與鬼同住,是這麼個意思啊。」
「這個墓葬,當地的文物部門沒有保護嗎?」張揚有些奇怪的問道。
走廊的盡頭是有座些衰敗的雙層木結構民房。
張揚直接給寶友豎了個大拇指。
落款的時間寫著「清光緒四年」。
「來來來,刷上香的人,小助理幫忙標記一下,等會兒每個人收六塊錢的香油錢。」
「是的,絕對算文物了。」
能修建得這樣墓園的人,棺材裏面能沒點寶貝嗎?
這類墓葬屬於1911年之後、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古墓葬。
「那肯定是越快發現越好,興許還能搶救性發掘一些寶貝。」
這視野,比大部分只想著盜墓的觀眾強太多了。
張揚推斷了一下時間線,看著牌樓點點頭:
兩邊豎著往下寫著一副對聯:
這就是他的功勞簿啊。
甚至,龍和鳳都往上招呼,顯然到了1913年,當時的人已經沒什麼避諱了。
「嗯,陰宅在這邊。」
不一會兒,寶友回來了,還帶了個小夥子。
這個墓園附屬的東西都這麼豪華,墓的主體當然也不普通。
等等,張揚想起來了。
【對,只要你別突然跑路就行】
「那今天謝謝張老師了。」
不管彈幕有多少奇思妙想。
寶友指著墓洞恍然大悟的說道:
「寶友,你把話說明白一點,是有人住在附近,還是住在墓園裡啊,這可是兩個概念。」
「那……老師,這個能毀嗎?」寶友問道。
寶友這才過來拿起手機,帶大家查看現場。
「我去,兄弟格局大啊!」
張揚非常認真的點點頭。
「好了,謝謝寶友。」
他把手機放到石頭邊,給了大家一個正對牌樓的視角。
「確實是水泥的。」
張揚和直播間的觀眾們,在寶友的帶領下,自下而上的觀察著這座石亭。
「好像是哦……」
這人張揚都沒聽說過。
「這邊是陰宅。」
寶友這話說得沒頭沒腦,
m.hetubook•com•com聽起來很奇怪。
會不會……
寶友開始說謝謝,準備告別。
難道這個墓已經被搬空了?
牌樓的匾額上寫著「仙宮」兩個大字。
【來人截個圖,去外網找一下這位死者的後人吧】
【我賭五毛他等會兒直接跑】
之前那個小墓,不管是墓門還是碑亭,都像是「蝸居」。
「帶我們長見識了。」
新來的小夥子用手機的閃光燈看了一下,洞往下是彎曲的,方嚮應該是通向那個墓冢。
「別急,你們先把石板給放回去。」
張揚說完,就打算斷開連麥了。
【這樣一想還是挺絕的】
這可以同時確定兩件事:
掛斷連麥后,張揚把直播間右上角的計數改了一下。
近代鄉紳的庭院式墓葬。
寶友照做,特意把手機的麥克風貼著石板。
毫不誇張的說,光這個墓園裡各種石雕、碑亭、牌樓加起來,放在市場上,現在的價值起碼都超過十萬了。
「老師,我剛才看到你鑒定的那個庭院墓了,我想起來,我們村子里也有一個,現在都沒住人了。」
寶友伸手摸了一下,又敲了敲,點點頭說:
【大哥快去看看自己家的祖墳吧】
【對啊,不用建房子,用布圍起來就好了】
【哈哈哈哈】
來了二話不說,直接拿起撬棍,開始撬那塊水泥板。
上面已經長滿了青苔,走近一看確實有字。
給自己的功德碑遮風擋雨。
墓里沒住人了?
「讓他們自己負責。」
墓碑上寫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在他的指揮下,寶友兩人把那塊石板歸到了原位。
果然,石板底下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坑洞。
「這個墓很珍貴嗎?」寶友問道。
「啊?這不好吧?」
【不說了,上根香】
讓張揚感到驚訝的是,這座牌樓雕刻時間,又有點不同。
寶友指了一下台階旁邊的三塊大石板。
【[蠟燭][蠟燭][蠟燭][蠟燭][蠟燭]】
張揚掃了一眼,光牌樓上面浮雕的人物花卉,應該就有上百處,這在清晚期絕對是個大工程。
「我大概明白了。」
「老師,我好像懂了。」
人家那佛像還不一定有這個牌樓老呢。
墓園裡的其https://m•hetubook.com•com他建築都是青石。
【好傢夥,那也太孝了吧】
如果不是這樣,沒必要完全不保護吧。
一直到了明清時期才開始有這種做法。
張揚剛想說自己明白,聽到寶友一句「與鬼同住」,又給他整懵了。
「說明什麼?」
竟然是1918年。
「那這個墓葬,我還是報上去吧,應該是拆不了,說不定過個幾百年,還能成為村子里的一個景點。」
【要我說,乾脆把這個房子給賣了,連著墓葬一起】
點進直播間一看,馬上就能看到他鑒定了多少墳。
【這個墓看起來還不錯啊,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
「但是人家都潤了,考慮這件事沒意義。」
寶友被張揚說服了。
【這樣的話,墓園是不是就可以推倒了?】
張揚沒忘記正事。
不過更逆天的,應該還是那些願意花錢去看墓葬的人。
接受過義務教育的都知道,這是李白的《送友人》其中兩句。
寶友轉動鏡頭,迎面而來的是一個三層牌樓。
「兄弟們,是這樣的,這塊石板是後來放在這兒的,堵住底下這個洞。」
但是臨走前,張揚突然發現了一個有問題的地方。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不僅沒建完,他的後人還直接把他的墳給遺棄了呢】
張揚的收費標準很講道理。
「來,再帶我們看看那個三層的小亭子吧。」
「我覺得申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不至於啊,有明確年份的石碑,還有精緻的石門。
寶友說話太抽象了,張揚放棄了理解,催促道:
非常少見,很有民俗特點。
「我明白了。」
「這是個高手打的。」
【以前真是盜墓的黃金時代啊,盜完可以直接出國】
【咱們國家的水泥好像只有一百年的歷史吧】
前段時間,文物局的宣傳部門給了張揚一些資料。
這個年份,怎麼好像有點熟悉?
【隔壁埋的是自家祖先的話,還行吧】
「我覺得現在重要的是,你們附近村子里的老墳堆,都要檢查一遍。」
「我明白了,張大師。」
【那寶友也可以搞特色旅遊啊】
更別說墓里還有陪葬品。
普陀山就是這樣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