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音
第98章 大神開會
見到是這幾位,連忙上前打招呼:「宋教授、郭教授,還有振華,你們怎麼都在這兒?難道說,剛才飛的那個小玩意,是你們做的?」
要說未來院士的腦子就是好使,一下就看出了關鍵人物,就詹諾竹那個大老粗,能搗鼓出什麼好東西來?
「先從電機說起吧,這個電機,改用了倭國進口的矽鋼片磁體,單股繞線,無刷電機,高精密度軸承,配合驅動器,以及12×4.5的碳纖維槳葉,獲得了超過原型機40%的功率提升,以及100%的拉力提升,這大大提高了機體的載荷能力。」
賁放這才發現,一邊還站了三個。他一看,居然還都認識。
為此,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當這小玩意大行其道的時候,各國都投入了巨資研究如何「發現——處置」這類「低小慢」目標,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的學科,至於動用的手段么,那更是千奇百怪——
賁放,1938年生人,滿族,1963年畢業於哈工大雷達專業,乃是譚銘的校友學弟,不過論起成就卻遠遠過hetubook.com.com之。
譚振華頓時臉就是一紅,心中暗罵:尼瑪,你們才是專業的好不好,跟我這業餘玩票的比,好意思嗎?就你剛才說的那些東西,有哪一樣是我能搞到的?
賁放看著譚振華一臉的興師問罪:「這東西是你搗鼓出來的?」
衝進來這人個頭不高,一張國字臉,年紀大約四十齣頭,臉龐方正,稀疏的頭髮梳了一個二八開。
在譚振華前世的歷史上,他乃是華夏機載火控雷達的研製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之一,曾經多次獲得國家及部委的嘉獎,參与了國內首部相控陣雷達「7010」的研製。
賁放有些喪氣地答到:「閃了一下就被濾掉了,還真看不見,將來,這是個麻煩。」
譚振華心中暗暗點頭,未來的院士大人,對新科技產品的預見性果然杠杠的,一看就知道,這玩意將來是個麻煩。
所以,各種要害地區時不時被無人機入侵,比如機場啦、政府要害部門啦,保密設施啦什麼的,最離奇的是不列顛帝國憋了好幾和*圖*書年辛辛苦苦造了艘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結果說好的鷹醬給配的F-35艦載機沒來得及交貨,空著甲板拉出去首次海試的時候,一架華夏產的無人機大搖大擺地降落在了那航母上,竟然成為了第一架降落在這艘船上的飛行器。
宋文華這回驚訝地望了他一眼,說到:「不錯,想不到小譚同學連這個也知道,的確是鎳氫電池,它的同體積儲能是你上次用的那個鎳鎘電池的1.5倍左右,是我們目前能找到的能量密度最大的電池了。
譚振華不行,他是小輩,於是恭恭敬敬上前說了句:「賁叔叔好。」
譚振華定睛一看,這位認識啊,不但認識,而且非常熟悉,他打小就叫這位叔叔的,已經叫了十多年,乃是他9號灰樓內的鄰居,同住二樓的賁放賁大神。
可這位有何德何能,竟然要被小譚譚封為大神?
詹諾竹則一邊往外拉他,一邊翻著白眼說道:「哎哎哎,這可是新衣服,你可別給扯壞了!我這邊飛起來個小玩意,你看不到,是你雷https://m.hetubook.com.com達的問題,你怎麼能問我!再說了,冤有頭債有主,你得問造這個小玩意的人,揪著我幹什麼。」
譚振華就不說了,那是他打小看著長大的。而另外兩位,則與他去年接到的一個預研課題有關,為了那個課題,他跟這兩位航空界的大拿也打過幾次交道,算是混了個臉熟。
宋文華也不推辭,指著無人機說到:「嗯,那我就來說說。」
「說完了電機,我們再來說說供能,我們聯繫了國內很多廠家,都不能提供滿足我們要求的電池,最後是哈工大提供了一組目前他們正在研究的實驗室產品才勉強達到了我們的要求,但是性能不是太穩定。」
賁放指著郭教授手裡的無人機開口道:「老郭,你先給我說說這個。」
真正奠定他在華夏雷達工程研究領域地位的,乃是其在1989年,作為總師帶隊研製成功了華夏首部脈衝多普勒機載火控雷達。
地方是現成的,就在試驗場旁邊找了間沒人的小屋,幾人坐了下來。
可不是嘛?這個東西太小,飛得又低www.hetubook.com.com又慢,一般的雷達拿它根本沒辦法。而且,就算有雷達看到了,要怎麼把它弄下來也是個難題。
當然是因為這位將來可太了不得了。
比如探測「低小慢」目標的專用雷達,比如電磁干擾槍、比如電子圍牆甚至激光槍等等等等,而最匪夷所思的還有一樣——漁網!
賁放便又轉向宋、郭二位,「到底還是在你們兩個身上啊,今兒你們一個都不許走,咱們找個地方,你們給我把這小玩意說清楚!」
聽到這話譚振華就是一樂,好么,這是三位大神要開會了啊。
可惜效果均不甚理想。
炫耀完這些,他斜著撇了譚振華一眼。
宋文華笑著說道:「賁工,是這麼回事,前幾個月振華做了一架四旋翼的無人機,我和老郭都覺得挺有意思,就拿來優化了一下,今天打算試飛看看效果,聽說你們今天有一部雙坐標雷達要做出廠測試,正好拿來看看效果,所以就把試飛的地點定在了這裏。喏,就是老郭手裡這個,怎麼樣,漂亮吧?我剛聽小詹說,看不見?」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
和_圖_書譚振華插話道:「是不是使用了鎳氫電池?」
不過么,這些都是后話,現在的賁放賁大總師可沒有一絲未來院士的風度,卻彷彿街頭潑皮般揪住了詹諾竹不停地跳腳。
郭教授說到:「我嘴笨,老宋能講,還是他來吧。」
宋、郭二位可不管這個,兩人相視一笑,你賁放看不見就對了,看不見好啊!
宋教授點了點頭,說到:「好的,下面再來看控制系統,這裏才是這台四旋翼最核心的部分。」
可惜的是,就算這樣,距離小詹提出的20分鐘留空時間的要求還是有一段距離,今天的實驗結果是十二分鐘,不過,我想通過我們後期調整供電控制系統,提高到十五分鐘還是有可能達到的。」
正因為他對國家的這一特殊貢獻,2001年賁放當選為華夏工程院院士,也就是前文提到的9號樓內出的那位院士。
詹諾竹望了譚振華一眼,聳了聳肩到:「好吧,能做到十五分鐘也湊合用了,宋教授你繼續。」
譚振華連忙甩鍋:「不是不是,我弄的是個原型機,現在飛的這架,是宋教授和郭教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