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音
第133章 師出有名
「不過,」他說道:「其實,別看我們人少,但是戰鬥力還是不錯的,不說鮑旅長在佤族中的影響力,隨便拉出支隊伍來輕而易舉,想投奔我們的人其實也挺多,但是我們是當真不敢擴張的太快,武器彈藥給養實在跟不上,以現在的條件,我們能保持當前這三四千人的隊伍都挺勉強。」
謝力點頭,這沒什麼疑問。
還是譚振華開口道:「力哥,你今天有沒有想過,這第一步,怎麼邁出去?要知道,這是一切計劃的起點,這一步不走好了,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哦?」謝力自動忽略了譚振華的嘲諷,而是問道:「振華你有什麼建議?」軍事上,謝力可算是久經戰陣的老兵了,他自信一定能在這方面壓譚振華一頭。
譚振華也知道謝力的意思,不過想當年他沒重生之前,也不知下過多少次部隊,別的不說,幾十年裡華夏部隊編製以及裝備的變化他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這次拿出來顯擺一下,正是好時機,順便再打擊打擊謝力這頭土鱉的自信心,讓他徹底服氣。
謝力答道:「是的,我今天有空的時候仔細想過,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計劃,當然,這需要回去后,跟鮑師長仔細協商並徵求他的意見,他不同意,那就什麼和圖書都做不了。
謝力臉紅了,他小聲說道:「振華,讓我衝鋒陷陣沒問題,讓我指揮一場戰役也沒問題,可你要我考慮這種事情,我腦子實在不夠用啊,你就別考我了,直接教我該怎麼辦吧。」
譚振華肯定地點點頭,說道:「當然,我甚至建議你們將名稱都改掉,比如這個名稱你們覺得如何?「緬玉民族和解陣線」,簡稱「緬解陣」,政治綱領就定為實現全緬玉的民族和解進步如何?」
「好,那我們從最基礎的單兵裝備開始討論。」
譚振華笑道:「是嗎?我倒是認為,你們生在金山而不自知,反而去學果黨殘匪、馬幫、毒梟搞什麼大煙,一個個的都笨死算了,不過,這個問題我們等下再討論,我們先談談編製和火力配置。」
譚振華眼睛一亮,不錯,這女子的政治智慧,可比這位只會喊打喊殺的謝力強多了。他讚許地說到:「還是嫂子看得清楚說的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而且我覺得,只有這面大旗,才有可能將儘可能多的民族武裝團結起來,形成合力,甚至可能爭取到相當一部分的緬族開明人事的支持,只有擁有廣泛民眾支持的政權,才能得到壯大和發展,謝力,這方面,你不如嫂子哦。」和*圖*書
果然,謝力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譚振華的意思,他說道:「振華你放心,這事我肯定一回去就會向鮑師長彙報,但是具體什麼時候做,怎麼做,還是要認真斟酌的,這點覺悟我還是有。」
於是他說到:「你們部隊的編製和火力配置,脫胎于緬共,而緬共則是華夏教的,那沒說的,咱們就按華夏的來,首先三三制是個基礎,沒問題吧?」
譚振華冷笑道:「天下大同,那的確是偉大的理想,可是,再偉大的理想也要靠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才能實現,就你們這樣,連肚子都吃不飽,甚至要靠販賣毒品來換取武器補給,力量弱小的連個2萬人的毒梟都打不過,你倒是跟我說說,你準備怎麼實現天下大同?」
謝力其實並不傻,不過譚振華看出來了,這傢伙平時估計挺懶,動腦子琢磨人的差事都是鮑燕來的活,換句話說,他們家這是一個出腦子一個出肌肉,兩口子配合得不錯。
沒想到,聽到此話,鮑燕來的反映卻更加激烈,她提高了聲音說到:「這個想法好!我想,只要是真心想為緬玉未來考慮的人,都會支持這個綱領,而且,這個綱領更便於我們說服其他的民族武裝團結到一起!也有利於我們爭取輿論支持,振
m.hetubook.com.com
華,我支持你!」謝力猶豫道:「可,這跟我們的原來的信仰相差有點大啊?我怕很多同志轉不過彎。」
眾人皆無異議,事實上,大家就是為了這個而來的。
鮑燕來又問道:「振華,聽你的意思,難道是要打出這個旗號?」
譚振華心中暗道:「我這可是今天琢磨了一天呢,腦仁都想痛了。」
譚振華呵呵冷笑,「你倒是簡單,不過,照你這麼做,最好的結果也就是你們幾大武裝,幹完了這票以後,各自佔山為王,繼續當你們的土皇帝,然後被緬軍各個擊破,大家一塊兒玩完。」
這回謝力徹底沒詞兒了,要說仰山是緬玉國父,那是沒錯的,不過其影響力也僅限緬玉國內,華夏那位偉人可不一樣,他可是整個世界的一面旗幟,仰山跟他老人家,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沒法比。
「還能怎麼做?文的不行就來武的,干他球唄。」
譚振華毫不客氣:「可我們華夏有那位偉人在,緬玉有嗎?」
既然已經決定要煽動翅膀改變緬玉的歷史進程,譚振華也就不再藏著掖著,他開口道:「謝謝嫂子告訴我那麼多,昨晚我們討論過了未來要做的幾個大步驟,不過,還有很多具體的事情我們沒有討論,不如我們今天hetubook.com.com仔細聊聊這些事情該如何施行。」
謝力滿不在乎地說,「她這方面本來就比我強,我是早就服氣的。」
「噝~」謝力倒抽一口冷氣,他昨天聽了潭振華的話,已經下了決心,回去儘力勸說鮑啟俠展開行動,聯合各大民族武裝,改組緬共,把那些蛀蟲清理出去,沒想到這譚振華更激進,他竟然提出將名稱以及綱領都改掉,這個彎子,也太大了吧?能行嗎?」
譚振華這已經是在暗示謝力,在自身武力不足的情況下,不要貿然行動,而要先強大自己。
「那你們聯繫好了,打算怎麼做?」
謝力弱弱地辯解道:「當初我們華夏不也是非常弱小?」
譚振華正色道:「華夏有句古話,叫做「師出有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你們各大武裝,原來各有訴求,但是迫於緬軍的壓力而團結在緬共的旗幟之下,可惜,這個緬共的上層領導,既不能爭取外部的國際支援,又不能團結你們各部武裝,自身還一堆破事,已經到了不變革不行的地步。我的建議是,暫時擱置理想主義,而用最實用,最能打動人心的目標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叫正名,你想想,什麼是整個緬玉當前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取得老百姓支持的?」
譚振華看謝力窘迫m.hetubook.com.com,轉換話題道:「想要實現理想,這是好事,可也要有與之匹配的實力,就說現在,以你們當前的實力,連這個「緬解陣」都不一定能弄得踏實啊,你們武裝力量太弱了,說話聲音都大不起來,要是貿然發動,可要小心被別人摘了果子。」
我打算這樣,回去后先跟幾支主要的武裝力量進行秘密的聯繫,將我們的計劃逐步告訴他們,邀請他們參加,在我看來,果敢漢軍,撣邦聯軍,佤族的其他幾隻隊伍,克欽族隊伍,克耶族隊伍都是可以爭取的目標,我粗粗算下,如果都能成功,我們能控制和影響的部隊總人數將超過3萬人,而且都是戰鬥力不錯的隊伍,而在我們內部,緬人直接控制的隊伍還不滿2萬,且中高級領導更被塞進了大量的緬共高層親信或者親屬,戰鬥力不行。」
謝力在那邊抓耳撓腮想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倒是鮑燕來插言道:「振華說的,應該是民族和解吧,畢竟從《彬龍協議》開始,老百姓熱切盼望的,不就是這個嗎?仰山將軍能被稱為國父,這份協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們135個少數民族加上緬族的廣大老百姓,其實內心最盼望的,應該就是這個。畢竟,只有和解了,才能放下武器搞建設,才能從現在的窮困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