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軍工霸主

作者:芊之羽
重生之軍工霸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初音 第157章 野談運十

第一卷 初音

第157章 野談運十

見幾位都在凝神傾聽,譚振華繼續說道:
「我們華夏的工業體系,基本承襲于蘇俄,注重實用而輕視基礎,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往往到了需要用的時候,才發現缺少這方面的積累,然後再趕緊研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為了達到這個指標,當年還參照測繪了巴鐵以某種方法送給我們的一架波音707,並以此為藍本做了重新設計,突破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藝,甚至為此開展了某型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工作。」
「再說材料和工藝性。」
譚振華笑著解釋道:「郭老師說的對,「運十」是個100噸以上的大傢伙,就算按照現在四發的方案,至少單台發動機的推力也要8000公斤以上。
最重要的是,這個飛機的大小也就和我們的「H-6」差不多大,對比現在的「運十」,工藝方面的要求可就降低了非常多的難度,以我們的現有工業配套能力,完全有可能搞出來。等我們積累了經驗、用戶還有工業能力上去了,再發展更大的型號,不是更切合實際?那幫搞「運十」的人,還有「運十」積累的很多新材料新工藝也就不會荒廢了不是?」
最後,再說下發動機。
m.hetubook.com•com而且民航機這個東西,講究一個經濟性,那就是要省油唄。而切實有效地用新材料減重就是增加飛機經濟性的一個好辦法,畢竟減重就等於省油,在這方面,我們要補的課實在太多。
聽完了譚振華的長篇大論,郭蓉瑋默然良久。
但是我沒說要繼續「運十」啊,我剛才說了,我的意見是機停人不停。要我說,這個「運十」太超前,先放一放也好,我們完全可以在現有工業能力下,搞一個小一點的客機。
由於「運十」本身是個民用項目,沒有特別高的密級,這些內容基本是半公開的,譚振華知道這些也不稀奇。
「那我隨便瞎說了啊,算是個野談,當不得真。我聽說,當初研製這個「運十」,是有非常明確的用途的,就是要作為首長專機,所以提出了實用航程不少於7000公里,巡航速度大於每小時900公里,升限12000米,起飛滑跑距離不大於1300米的基本參數指標。」
不過,單從技術上角度考慮,譚振華說的也還有點問題。
眾人又轟然舉杯,譚振華卻發現,郭蓉瑋表情沉肅,彷彿若有所思。
這樣的飛機,有和_圖_書兩台「斯貝」推力在5000公斤左右的民用型號基本就能搞定,適應我們華夏現階段的國內民航需求應該是夠了。
聽到郭蓉瑋的詢問,譚振華清了清嗓子,開始發表他的觀點:
而且,這個飛機的大小,非常適合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實際需求,畢竟有那麼大國土面積的國家全世界也就那麼幾家,大多數窮國對國內執飛的客機航程和載客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他們可能更看重價格因素,這樣就會有很多潛在的客戶。
哎呀,抄襲被識破打臉,譚振華尷尬地一摸後腦勺,不過他的臉皮那是出了名的厚,聞言臉不紅心不跳:「郭老師,你還別說,我還真是在《航空知識》上看到過不列顛的這架飛機的介紹,當時就感覺特別適合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所以多關心了下,當著魯班門前賣大斧,讓您笑話了。」
雖說他本人並沒有參与「運十」這個項目,可是,他有不少曾經的同學、校友甚至學生都直接或者間接參与過,譚振華說的這些,的確是實情。歷經10年磕磕拌拌終於上天的「運十」,確實是問題重重,整個華夏的工業基礎太薄弱了,支撐「運十」這樣的項目實在是勉為其難,別和-圖-書說「運十」這個大傢伙,就算「運7」那樣的小個子,還是比民航客機要求低很多的運輸機,現在都是困難重重。
「就比如這個機體吧,現在的「運十」,基本可以認為是以半手工的方式做出來的,做為原型機這樣搞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將來如果要批量生產,肯定是不行的,各零部件的品質完全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證,互換性能更是沒辦法考慮,這樣一架飛機,它的地勤維護壓力之大簡直無法估量,而這,顯然是將來需要承擔維護任務的民航部門無法接受的。我聽說,民航部門拒絕接受「運十」,這方面的原因也佔了重要的因素。」
他開口道:「我們確實有了軍用斯貝,也可以按許可證仿製生產,可一是斯貝的民用版我們並沒有買,二是就算買了,那個推力也太小,帶不動「運十」這樣的大飛機。」
譚振華接著說道:「但是,按照我的理解,製造一架大型客機,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郭蓉瑋在心中默默計算了一下,發現這個參數居然還基本靠譜,再細一想,咦,類似的飛機好像在哪裡見過,他遲疑地抬起頭問道:「振華,怎麼你說的這個飛機參數,聽起來象不列顛的「BAC」啊和-圖-書?」
一旁的王集山聽了半天,感嘆道:「可惜了這麼好的項目了,不過要是真能按振華說的,倒也不失為一條好辦法,可惜,我們說了都不算,我們就不要為別人瞎操心了,還是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要緊,來來來,我們幹了這杯,趕緊填飽肚子,各忙各的去!」
郭蓉瑋笑道:「你一個外行,能說出這樣的話已經算超水平發揮了。不列顛的這架飛機,雖然稍微小了點,但的確是個好飛機。其實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就我們華夏的現狀,這飛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載客控制在百人以內,機長大約30米,經濟巡航速度約800公里/小時,空重大約20噸,最大起飛重量40噸左右,商用載荷8-9噸也就是載客80-90人的情況下,飛行距離能有3000公里。
至於工藝性么,就更不要說了。這麼大的飛機,它的結構強度是重中之重,畢竟那關乎上百條人命。可我們沒有巨型水壓機,也沒有高強度焊接技術,依靠土法上馬、組合拼裝、小件焊接還有鉚接弄出來的最多能算個花架子。
郭蓉瑋點點頭。
說實話,我個人對某型號發動機能否實際應用表示懷疑m•hetubook.com•com,渦扇發動機可不是個簡單的東西,我聽說去年上天試飛的時候,「運十」用的其實是為波音707配套的普惠JT-3D發動機,是跟民航借的。
當然試飛的時候用成熟可靠的發動機是降低風險的好辦法,可是我們既然已經買了斯貝軍用版,為什麼不能順手把它的民用版也買來?那樣一邊仿製一邊改進不是更現實嗎?要知道我們國家民航現在天上飛的最多的「三叉戟」用的就是這個發動機,可見它的成熟。」
要按我說,這飛機的參數可以這樣設置:
比如,我聽說西方的新式民航機,已經開始嘗試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部分機身,而我國在碳纖維領域基本還是一片空白,這次我的4旋翼想要造個碳纖維的螺旋槳,還要費盡心機地說通米國佬放鬆限制,拐彎抹角地從倭國弄一批就是證明。
大飛機這種東西需要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撐,還需要非常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和精密製造流程,而這些,我們和領先的西方國家差距就更遠。看看我們當年引進「斯貝」發動機的時候,為了執行同期引進的質量管理和產品驗收體系有多麼痛苦就知道了,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不突破,「運十」也不過就是一個鏡中花,看上去很美而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