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音
第206章 有朋遠來
1988年,李偉承擔了國家「七五」重點科技公關項目,項目的內容就是研製高性能的「釹鐵硼」永磁體,他雖然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還是讓他在那些年的出國大潮中隨波逐流,並且憑著他的學識能力,順利地進入了北歐某國的金屬研究所工作。
譚振華這才想起來,自己前段時間聽詹諾竹說起過這家律所比較靠譜,當時就順嘴讓他幫著聯繫,事後自己就把這事忘在了腦後,,結果人家詹諾竹還真當回事幫他聯繫了,現在律師上門他都沒想起來,還差點把人家當賣保險的給關在門外。
見客戶直接談正事,余鵬夏當然求知不得,聞言便笑道:「好,我也喜歡直接談工作的,咱們這就開始,不知譚先生的發明是什麼,用在哪些方面,又要在哪裡申請專利呢?」
余鵬夏接過圖紙還沒來得及細看,聽了譚振華的話,驚喜地問道:「譚先生,如果我沒有聽錯的話,原來你就是迷你風扇的發明人?」
譚振華見了他的這番做派,一時大腦抽筋,直接回了句:「對不起,我不買保險。」就想關門。
所以他覺得,在寧都的這幾天,他學到了許許多多在本專業書本上根本看不到的知識,他對譚振華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入。
接過名片看了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對不起,我剛才有點誤會,我是有這麼個問題想要處理,余律師,請進來說話吧。」
80年代初的華夏,基礎科學並不受到太多的重視,而磁學這種基礎科學中的小類別就更是苦逼,基和圖書本上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李偉甚至一度為了畢業后的去向而迷茫,更動過出國的念頭。他現在不知道的是,在譚振華曾經經歷過的歷史之中,他的確是這麼做了。
當謝力領著一票弟兄還在毛淡棉翹首以盼卡拉奇發來的貨物的同時,譚振華也迎來了他的客人。
所以譚振華也不想和余鵬夏討論什麼大道理,而是笑著說:「那既然這樣,我就更不擔心與余律師的交流問題了,咱們直接說正事,我這裡有一個產品,想要申請國際專利,但是這個事情我也不太懂,所以還要余律師多多費心。」
事實上,有一個問題已經在他心裏縈繞了很久,究竟這位年輕的過份的譚振華有什麼背景,能出手如此大方地投入一個看起來如此偏門的領域,還有,他那紙神秘的配方到底是從何而來?
然而知道的越多他就越發的好奇,越發的看不懂這個小朋友,這位譚振華同學,真的只有17歲嗎?
於是,他重新正了正神色,對著來人抱歉一笑道:「對不起,我剛才誤會了,請問你是?」
說完了這話,他自己卻先失笑起來,算起來,重生回80年代已經快半年了,然而思想和意識以及平時不經意之間,還是會流露出後世的認知和習慣,比如現在。
林雙喜眼見到那快艇被一炮轟得四分五裂,其餘的幾條快艇也被「孟拉」號上的其他兄弟們用RPG收拾得乾乾淨淨,這才收斂了一直笑嘻嘻的神色,狠狠啐了一口道:「就你乾的這事還想活著回去,做夢吧。而且我也沒和*圖*書作弊,我明明是喊了「五」才開的炮,我可沒說是從一開始數的,你自己不問清楚,怪誰?再說,力哥還有一句話我忘了告訴你了,他說,對付你這種人,一定要除惡務盡!」
他搖搖頭,將雜念驅逐出腦海望向窗外,鐵軌在飛馳的列車下向前伸展,將帶他回到魯南,在那裡,郭宜城已經在等他,新的永磁材料在等他,那是他自己的路。
其實,本來年前李偉就想到寧都一行的,因為當初他可是答應了劉梅年前就要到她廠里幫著解決軟磁鐵氧體的生產問題,可惜,譚振華年前的魯南一行打亂了他的計劃。
那人在短暫的錯愕過後,又恢復了習慣性的職業微笑,伸手從自己的衣兜里摸出一張名片遞給譚振華,然後自我介紹到:「我叫余鵬夏,是一名律師,來自香江「慧恆律師事務所」,我聽說潭先生有意找一位通曉國際專利規範的律師幫助處理一些這方面的問題,而我恰好比較擅長這個,所以就冒昧登門了。」
這件事,讓李偉深刻地意識到了書本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巨大差距,書本上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比如「控制燒結溫度在多少度到多少度」,在實際工程實現上也許需要付出相當巨大的努力,特別是對於華夏這樣基礎工業薄弱的國家尤其如此。
80年代初,哪有上門推銷保險的啊?這個時候的華夏,連保險公司是啥都沒幾個人知道呢。
然而,李偉的心裏是火熱的,因為他看到了前景和錢景都在向他招手。
刀疤又驚又怒,抬頭就想大喊一聲:「你作弊!」和*圖*書
劉梅的工廠全員加班配合,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結果到最後還是那個看起來一直無所事事的閑人譚振華出馬才最終解決了問題——
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頭髮也梳得整整齊齊,身穿一身合體的西裝,打著領帶,拎著一個大大的黑色公文包,皮鞋擦得鋥亮,臉上堆滿了職業的微笑,見到譚振華開門,便問道:「請問,你是譚振華先生嗎?」
李偉在寧都一待就是大半個月,從無到有建立一條產品的生產線,其中要克服的困難和要解決的問題之多超過了他的想象,這與他在書本上學到的那點知識相比起來實在要複雜得太多,別的不說,就一個控制燒結溫度的難題就困擾了他許久。
譚振華打開門,就看見這位衣冠楚楚地站在門口。
余鵬夏不經意地擺擺手說道:「沒事沒事,我沒找錯人就好。」說罷跟著譚振華進了屋。
在國外的這幾年,雖然給了他優渥的物質生活,卻也讓他看清了西方世界的真實面目。1992年,他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了在國外的一切回到了國內並進入了華夏最頂尖的京城鋼鐵研究所,因為他對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的突出貢獻,2015年當選為華夏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院士。
他將原先燒結爐的人工控制部分改為了電子控制,並將鉑銠熱電偶測得的爐內溫度與這個控制部分相連接,可以根據爐溫自動調節燒結爐輸入功率的大小,從而達到控制爐溫的目的。根據現場實驗的結果,爐溫的控制精度可以達到正負5度,響應時間達到了hetubook.com.com秒級。
譚振華轉身回到書桌前,打開抽屜,拿出了一份圖紙然後遞給余鵬夏說道:「喏,就是這個迷你風扇,這是我去年心血來潮搞的一個小玩意兒,不過在年底的廣交會上賣的不錯,我擔心被別人仿製,所以才想到要申請這個國際專利的。
了解的越多也就困惑越多,算了,不去想它了,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譚振華再厲害,也是他譚振華的,而他李偉需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汽笛一聲長鳴,「孟拉」號再次緩緩起航,帶著謝力他們踏上了歸途,薩爾溫江水流淌,片刻就將剛才戰鬥的痕迹沖刷得無影無蹤。
幫劉梅搞定了軟磁鐵氧體,送走了李偉,譚振華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便又有客上門,而且,來的這人譚振華居然不認識。
余鵬夏笑了笑說道:「其實粵語我也說的不錯,不過說起來,我也不算是香江本地人。我家祖籍魔都,家父當年也算薄有資產,因為當時聽信了傳言,所以從48年開始就變賣了家產一路向南,49年的時候過羅湖口岸到了香江,那時候我還小,現在一晃都三十多年過去了。」
來人是李偉。
既然到了寧都,那無論如何也要到譚振華家裡坐坐,雖然他不是第一次來到這位小朋友的家裡,可上次來去匆匆,並沒有給他留下太深的印象,這次卻不同,軟磁鐵氧體的成份配方在業內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不過要搞定生產流程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他可要在這裏待上幾天。
譚振華在魯南給郭宜城出了個主意,讓他按成分分組「釹鐵硼」的m•hetubook•com•com課題然後給本屆畢業生當做畢業設計和論文的內容,而郭宜城就手抓了他當差幫忙做這個分拆的事情,結果一直忙到了大年三十才算放他回家,如此一來,李偉只好把到寧都的時間安排在了節后,算起來,這個寒假,李偉只在家待了不到一個星期。
這麼些天下來,他已經知道了譚振華是那個可愛的迷你風扇的發明者,也品嘗過了譚振華家裡那台咖啡機原型泡製的咖啡,從許多人的隻言片語中知道這個小傢伙有著不菲的身家,在聞州已經開闢了好大的一份基業,公司甚至開到了香江,還有那個不時來訪的神秘瘸子以及譚振華牛逼到爆的三位老師——
然而為是已晚,巨大的轟鳴再次響起,炮口火光四射,他的眼前一片血紅。
譚振華聞言也是一陣唏噓,新舊華夏交替之際,風起雲湧,激浪蕩濁,普通老百姓看不清局勢而選擇明哲保身或者攜家帶口託庇他處的不知凡幾,這也沒什麼奇怪的,更談不上好壞,只是個人道路選擇不同罷了。
兩人在屋內坐好,譚振華隨口問道:「余律師這是從香江過來的?怎麼聽你說話,一點香江的口音都沒有?」
當然,這是后話,現在的李偉心裏裝著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幫劉梅搞定軟磁鐵氧體的配方和生產流程,另一件當然是幫郭宜城儘快完成「釹鐵硼」永磁鐵氧體的基礎研究。
而一名合格的材料研究人員,除了考慮自己研究的材料實用性成果之外,更需要在現有工業基礎許可範圍內考慮適應這個材料的製備方法和設備,這些,是李偉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