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潮起
第412章 小禮物
就這麼著,「運7」連續在1977年及1979年兩次組織國家驗收,均未獲得批准,簡直成了老大難。
這一通吹,一直說了整整一個多鐘頭,不過人王大廠長畢竟是高級領導幹部,大會小會開慣了的,所以全程脫稿講下來,居然一點打頓的地方都沒有,顯然功力深厚。
這是一款參照蘇俄「安-24」型運輸機研製生產的雙發渦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項目自1966年4月正式啟動,目標是在十年之內完成所有仿製工作,以逐步替代老邁的「運5」,為此,西飛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了測繪仿製工作。
王清平接續說道:「而且,根據我們前段時間與米國波音公司打交道的經驗,西方的這些適航標準與我們華夏目前執行的有很大不同,他們要求從飛機的零部件生產開始,就必須進行全程的質量跟蹤和管理,非常精細,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認真考量,我覺得相比廠房的改造這些,這個流程的管理才是我們差距最大的地方,而想要達到西方國家的這些標準,我想,我們要努力改善的地方還很多,不過,我們會朝著這方面努力的。」
嘿嘿嘿,老王同志,你也跑不了這一天呢!譚振華心裏不無和_圖_書惡意地想著,想想你那飛機的工作量,我就「呵呵呵」啦,現在多做一些,將來就能輕鬆一點,這也算我送給你的小禮物啦!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挺順利的,原型機1970年12月便上了天,可惜,這個項目生不逢時,所以研製的進度一拖再拖。
王清平恐怕也知道自己昨晚的動靜鬧得有點大,幾位老人家沒事,就是把所有年輕點的都給灌了個七暈八素的,想來是起不了床了,所以整個上午也沒安排什麼活動,直到中午才派了人來喊大家一起吃飯。
下午的活動自然從參觀工廠開始,西飛廠最重要的產品當然就是「轟-6」戰略轟炸機,「轟-6」雖然略顯落後老邁,但戰略轟炸機怎麼說也得算是國之重器,實在不方便外人參觀,好在還有一個在研的民品可供大家看個熱鬧,便是那試飛了N年的「運7」。
這才是真正做事情的人,就譚振華前世的經驗來說,但凡事前胸脯拍的「砰砰」響又是保證又是立軍令狀的,一般都是先拍腦門——決策隨意,根本不經過深思熟慮;再拍胸脯——保證完成任務;再拍屁股——搞砸了拍屁股走人,換個地方繼續當官。他是真怕遇上這樣的「三拍幹和*圖*書部」人,特別是王清平前幾天那胸脯拍的一個叫響,由不得他不多留了個心眼。
譚振華讚許地點點頭,這雖然是簡短的幾句話,但其中透露出來了足夠多的信息,這位王清平王廠長看上去是個豪爽的西北漢子,從這兩天打交道的過程來看,生活上也很隨意,完全不像一名副部級的大企業領導,但是一旦提到專業問題,那就立刻像換了一個人,嚴謹、認真,絕不輕易承諾。
所以,今天王清平帶著大家來參觀這架「運7」的生產廠房,指著產線上正在裝配的一架「運7」還是頗有幾分自豪與炫耀的,這畢竟是華夏生產的第一型採用先進發動機的運輸機。
好在「哈東安」知恥而後勇,終於在1980年拿出了勉強湊合能用的「渦槳5」發動機的改進型號「渦槳5A」並通過了國家認證,歷經兩年的實驗,配裝了「渦槳5A」發動機的「運7」終於通過了國家驗收,同時批准其開始進行小批量生產。而這件好事其實也就發生在幾天前,也就是1982年的7月24日。
參觀完了工廠,一行眾人便來到了西飛廠的大會議室坐定,在座都是大佬小佬,且關係到西飛廠正在積極爭取的大項目,所以出hetubook.com.com於保密,王清平並沒有安排廠里其他人員的參加,依然還是只有呂光傑、馬峰山和他做為代表參加接下來的洽談,當然,介紹西飛廠光榮歷史的重任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自己的肩上。
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了1994年,華夏的第一部《軍工產品質量管理條例》頒布才逐漸好轉,到1996年隨之改版的《國軍標GJB/Z9001-9004-96》才正式將「過程管理」這一概念貫穿到整個科研工作的始終。
更倒霉的是,華夏祖傳的「心臟病」沒有倖免、按時發作,由「哈東安」廠承接的仿製蘇俄「AИ-24」的「渦槳5」發動機雖然勉強通過了國家鑒定,可無論是性能還是使用壽命都一直達不到設計要求,所以在裝機以後幾年又被勒令停產整頓。
這回就真是簡單的工作餐了,不過粗茶淡飯的,反倒更合老人家們的胃口,而一眾年輕人也因為昨晚喝多了,吃起簡單的小米粥配饃加點小鹹菜居然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說起這個「運七」,那就真是歷盡坎坷。
不過,譚振華來可不是聽他吹牛的,而是有實際的事情要談,所以等王清平終於結束了滔滔不絕的發言后,便開口問道:「www•hetubook•com.com王廠長,聽完你的介紹,我感覺西飛廠的技術實力和製造能力還是挺強的,那麼,我想問一下,如果將「BAC」放到西飛廠來生產的話,那麼,你們能做用多長時間完成廠房、員工等各項事宜的準備工作呢?」
譚振華可是深深的記得,當年4014所為了通過這個《國軍標GJB/Z9001-9004-96》可是折騰了整整兩年之久,別的不提,就說產品圖紙這一個單項,為了將所有的設計圖紙和工藝流程文件按照「標準」要求歸檔,4014所發動了幾乎所有的人員,只要還能喘氣的一個沒跑全都赤膊上陣,將建所以來所有的產品圖紙甭管最終投產沒投產的都重新畫了一遍,那個工作量,想起來就酸爽無比……
王清平見談到了正事,便也收斂了剛才一直掛著的微笑,仔細思考了一下答道:「譚總,你這個問題我不能馬上回答你,據我所知,客機整機的製造工藝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各個國家的適航標準還略有不同。比如米國就需要飛行器通過FAA適航證,也就是「FAR25」條例,而你說的這架是不列顛的飛機,那麼就肯定首先要通過不列顛的「BCAR-D」規範,對於「FAR25和-圖-書」條例我們廠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波音公司也是按這個條例對我們廠進行的培訓和驗收,但「BCAR-D」規範我們就不熟悉,所以,如何布置和改造現有廠房以適應規範,才是我們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
這一打開了話匣子那可就剎不住車了:「話說我們西飛廠,創立於1958年,是我們華夏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的研製生產基地和搖籃,國家一級企業,公司佔地面積300多萬平方米,現有職工1萬多名……。」
譚振華笑了,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答案。
他前世從事的是電子系統特別是雷達的科研生產工作,剛進所的時候,也如同許多老一輩的科研人員一樣,承襲了太多蘇俄流傳下來的那一套,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出了點毛病都不知道從何查起,反應在具體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就是產品的質量始終不如人意,廢品率還高,維修也困難。
「運7」在運輸機里,只能算是小個頭,其客運形標準載客只有50人,最大航程也只有1900公里,不過,這畢竟是華夏自己製造的客機,所以還是贏得了參觀者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厲舒雄,簡直激動得不能自已,坐在狹窄的機艙里東摸摸西看看,涕淚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