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軍工霸主

作者:芊之羽
重生之軍工霸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沙鳴 第764章 大餡餅

第四卷 沙鳴

第764章 大餡餅

米格23的事兒咱們以後再說,先說這架米格21MF。
所以,部隊里早早就提出了對「殲七」進行改進,以適應現代空戰情勢的需求。
為此,他曾經想過很多辦法,試圖找出一個廉價的,適合「殲七」系列戰機升級的方案。
於是,埃級非常自然地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這顆藍星上另一個擁有大量蘇系武器使用經驗,並且在長期的封鎖中練出了一身「修修修、改改改」本領的華夏。
這場戰爭對世界特別是中東格局帶來了深遠影響,其中的戰敗國埃級更是感受到了切膚之痛,他們認為,他們原先投靠的那位主子,那些一貫高高在上,對他們指手畫腳的蘇俄人在開戰後沒有盡全力支持他們;他們還認為,在世界兩極的對抗中,蘇俄已經露出了疲態。
而這,也意味著埃級幾乎完全脫離蘇俄的勢力範圍。
說回正題。
而且,華夏人什麼政治附帶條件都不要,唯一的要求就是小錢錢,還開價賊便宜。
雙方在一番眉來眼去、暗送秋波之後,一拍即合,於是一個絕密的華夏航空工業代表團於1978年8月到達了埃級,這個代表團一行12人,團長是時任盛飛廠既3112廠副廠長的唐乾三,副團長是盛飛所既3601所總設計師顧誦豐。
1977年11月,時任埃級總統薩達特做出了史無前例的舉動——前往以薩訪問,成為了第一個訪問以薩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和_圖_書而這也意味著埃級承認了以薩的存在。
眾所周知,「殲七」這款戰鬥機源自華夏對蘇俄米高揚設計局著名戰機「米格21」的仿製,但「米格21」原本設計的初衷就是一款前線制空戰鬥機,按照蘇俄對前線戰鬥機的理解,廉價、易維護、適合大批量生產裝備、經得起損耗這些都是必要條件,說不好聽點,這是一款被蘇俄當成「炮灰」的戰機,因此其內部的設備相當的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
華夏空軍可是把「七爺」當成主力制空戰鬥機看待的,也是其裝備序列中,少有的幾樣「先進」武器。
對於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華夏航空業人士來說,這架在當時已經完全算不上先進的戰機,其上的很多技術卻是自身並不具備的,因此,在拿到了這架飛機的第一時間,三機部及軍方就立即決定——山寨它!
1978年,在米國的調停下,以薩向埃級歸還了長期佔據的西奈半島,兩國簽署了著名的《戴維營和約》,此舉標志著以埃兩國結束了長期對立的狀態並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埃級成為首個承認以薩的阿拉伯國家。
至於這次的「石油危機」最後的結果為什麼會演變為米國與壕沙訂立了牢不可破的「石油-美元」體系從而讓美元一舉奠定了國際結算貨幣最重要一塊基石的原因么,則要歸咎於1975年3月25日,一直對以薩持強硬立場的壕沙國王費薩爾m.hetubook.com.com在首都利雅得被暗殺,王儲哈立德上位而導致的壕沙政治立場鬆動轉向。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宋文華覺得,有一顆種子正在發芽。
「咳咳,宋老師,賁老師,其實我們還有別的辦法的。」譚振華用一陣假裝的咳嗽將正互相深情凝視、眼看就要爆出火花的兩位老師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
於是埃級改變了自己的立場。
經過了辛勤的工作,除了P-13-300渦噴發動機的仿製工作出了點問題外,整個「殲七III」工程推進的還算順利,原型機正在製造過程中,不久就應該可以首次試飛,但是,原本就不算先進的「米格21MF」再被華夏羸弱的工業基礎拖累,仿製品「殲七III」的性能能達到什麼樣,宋文華心中非常有數,對比這段時間看到的IAI及達索公司的產品,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又被稱為「贖罪日戰爭」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級與敘利牙分頭突襲了六年前被以薩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開始的前幾天,突遭襲擊又兩面作戰的以薩吃了不小的虧,埃敘聯軍一度佔據了上風,但好景不長,隨著米國大批軍援的到位,在包括提供衛星情報在內的各種支持下,緩過勁兒來的以薩很快發動了反擊,戰況也因此發生了逆轉。
宋文華沒好氣地說道:「你個外行瞎摻和啥?這和*圖*書點你以為我不知道么?修改飛機的氣動外形,還要動進氣道的位置,哪那麼簡單?你這跟重新設計一架飛機也沒差多少了知道不?」
這可是米高揚設計局在原版米格21上發展而來的型號,更換了加力推力達到6.6噸的P-13-300渦噴發動機,改善了雷達系統,探測距離達到了20公里,鎖定距離達到了13公里,機翼下掛架增至4個,可掛載雷達制導的「先進環礁」和K-13A「環礁」空對空導彈,也可掛各種對地攻擊武器或者副油箱,採用零-零火箭彈射座椅,勉強也能算一架多用途飛機了。
這項艱巨的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宋文華和他的老夥伴屠繼達肩上,而軍方給這架尚未出生的戰機編號就是「殲七III」。
而這,顯然與華夏裝備「殲七」的用途有所不同。
話雖這麼說,不過宋文華卻在呵斥完了譚振華后摸起了自己的下巴,經譚振華這麼一撩撥,一個已經在他心中醞釀了許久的計劃,又不可遏制地浮上了心頭。
「宋老師,我說了你可別生氣,咱們這個「殲七」啊,倒霉就倒霉在機頭進氣上了,要是能改成五爺那樣的兩側進氣或者F-16那樣的下腹部進氣,不就能把機頭的位置給騰出來了么?這樣至少也能裝進個600毫米以上的天線,就算功率小點,至少也能看得遠不少,地方大了,也就不用閹割功能。」
開戰一周后,敘軍被擊敗,被迫和圖書退出了戈蘭高地,以軍得以集中力量攻擊西奈半島並圍困住了埃軍第三軍團,越過了第三次中東戰爭雙方的停火線——蘇伊士運河。
宋文華現在手上的工作絕不止為爭取「十號工程」而做準備這一個,另一項已經進行了好幾年的工程,才是他手頭最主要的任務,也是目前3611所的飯碗。
活人哪能讓尿憋死?
埃級雖然脫離了蘇俄的勢力範圍,但其蘇系軍事裝備一時半會卻更換不了,因為那需要花太多的錢,埃級可不像他那些阿拉伯的油霸鄰居們那麼有錢,而米國佬顯然對自己這位新入夥的小弟心存防範,不肯給太多的軍援,先進裝備當然更不要想;再加上雖然與以薩實現了關係正常化,看似去掉了一個強敵,卻被原先的小夥伴們視為叛徒掃地出門,踢出了阿拉伯國家聯盟,國防的壓力不但沒有變小,反而更大了。
沒了原來老大蘇俄的技術支援,難道原先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一些家底就不能用了嗎?
「什麼辦法?」宋文華問道。
華夏這次如雪中送炭般的幫助讓埃級人民充分體會到了與華夏交好的好處,為此,他們也在收取了華夏人民的禮物——幾架殲六戰機后,回贈了兩樣大禮——一架米格21MF戰機和一架米格23戰機。
而今天,現在,譚振華的話提醒了他,也許那個方案真的可行?
可惜,華夏薄弱的航空科技積累不足以獨立完成這一切,而當時的國際國內政和*圖*書治環境又決定了很難獲得外援支持,這件事就只好一直拖著,直到有一天,一張大餡餅從天而降,樂懵了所有華夏航空工業的科研工作者們。
「殲七III」工程。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阿拉伯國家在認識到他們無法在軍事上擊敗以薩的同時,也意識到了他們手中還有另一件武器——石油。於是,從1973年開始,阿拉伯的油霸們聯合起來發起了對以薩的總後台米國的石油禁運,此舉一度導致了世界經濟陷入了整體衰退,史稱「第一次石油危機」。
埃級兵敗如山倒,直到此刻,終於在無奈之下接受了失敗的結局並請求聯合國介入調停,雙方停火,而此時,以薩的先頭部隊已經挺進到距離埃級首都開羅僅有100公里的位置。
這次的訪問成果對雙方來說都是豐厚滿意的,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華夏方面承包了埃級所有蘇系戰機的維修後勤,並承諾長期提供零配件供應及按埃方要求對裝備的升級改裝工作,而埃級方面則保證了自己的武器裝備處於隨時可以使用的狀態,保障了國家的安全。
嗯,這件事與CIA毫無關係,請諸位童鞋不要隨便聯想……
再順便說一句,我們的老朋友,西飛廠的廠長張清平也從中撈到了不少好處,除了承接下維修埃級裝備的「圖16」戰略轟炸機的活以外,還賣了好幾架「轟六」出去,算是咱們的「六爺」為數不多的幾樁出口生意中,最大的一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