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軍工霸主

作者:芊之羽
重生之軍工霸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沙鳴 第816章 更離譜的要求

第四卷 沙鳴

第816章 更離譜的要求

當然也是有的。
譚振華只好再次尷尬地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道:「嗯,那個,飛機肯定是不要求開了,不過啊,等會兒我說了我的特殊要求,楊教授您可別打我。」
「撞大運」當然是劉梅比較世俗化的說法,而在學術界還有一個形容這事兒的高大上專業詞彙——「實驗科學」。
顧名思義,所謂的「實驗科學」必然就是建立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它所依賴的,是無數經驗的積累和總結。
有錢,真好!
敢情這位楊老爺子口中「小菜頭」竟然還是鋼鐵研究研院的院長大人。譚振華不由得心中暗爽,瞧瞧,瞧瞧小爺我現在的動員能力,老馬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而當時陪同他一起的劉梅對此的評價是:「我怎麼聽著就象在撞大運?」
打個不算太恰當的比方:假設中彩票頭獎的概率是百萬分之一,那麼,芊之羽想要中這個頭獎,只要有足夠的票票將所有的彩票號碼都買上一和*圖*書遍,也就是將所有的錯都試一遍,那這頭獎就必然逃不出某家的手掌心……
譚振華清楚地記得,兩年前,當他第一次到魯東大學拜訪郭宜城的時候,郭教授就說過:「這新材料的研究,是一件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就算我們有你給的那個分子式,可這個每種物質的比例究竟是多少,怎麼添加,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溫度添加,有沒有其他需要添加的微量元素,添加后的效果是什麼,這些雖然有一個研究方法,但是必須要通過大量的實驗來確定數據,可不是你說什麼時間出來,就能什麼時間出來的。」
「我想要在這艘船裏面開坦克……」
聽楊槱電話里的意思,咱這名號,已經在京城傳遍了啊!小譚譚不免有些沾沾自喜,不過他看著楊槱手舉話筒那副想笑又憋著了的表情又不由得問道:「楊教授,剛才您電話里說的那位,呃,應該是蔡領導吧?hetubook.com.com他不肯見我?」
說一點題外話,曾經有一位從事航發熱端渦輪用材料研究的兄弟跟芊之羽聊過,他所在的團隊窮盡了十多年時間做實驗研究,就為了找到一種材料,能在1000公斤離心拉伸力作用下,耐受溫度比現在提高100度,有幾次他夜半時分從燈火通明的實驗室出來,想到剛剛才經歷過的失敗和絕望,都難受得想要痛哭一場。
Emmmm,既然是這樣的話,那恰好,小譚譚現在手裡多的就是錢,而且還是國內人人都望眼欲穿的綠票子……
「他?他一聽說是你,就說了一句「等著,我馬上來」就給掛了。」
「呃……」譚振華不由得尷尬地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一旁的朱英福則忍不住打趣道:「小譚總現在的號召力可太大了,連蔡院長都忍不住御駕親征了啊。」
既然需要無數經驗的積累,也就意味著,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以進和*圖*書行幾乎必然要失敗的實驗,才有可能在渺茫的機會中找出那條正確的道路。
那麼,這類「實驗科學」有沒有取得突破的「捷徑」呢?
不過還沒等他爽完,楊槱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小譚總,這散裝集裝箱貨輪的事,要不咱們先放一放,等明天蔡院長到了以後,咱們再聊,畢竟沒他的船鋼支持,你的那些特殊要求也實現不了,要不咱們先聊聊你那艘滾裝船?這回不會再要求在上面開飛機了吧?」
而一旁的朱英福則在片刻的錯愕過後立刻反應了過來道:「老師,說不定小譚總還真幫得上忙,他有錢啊……」
當然,這種試錯,同時也是經驗的積累,所有的試錯都不是無價值的,它至少能說明,試過的,是錯的!
嗯,童鞋們是不是感受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你?幫忙?」楊槱狐疑地上下打量了譚振華兩眼道:「你一個搞電子的能幫上什麼忙?」
「喂,小菜頭嗎?我是楊槱https://www.hetubook.com.com啊,對,你好你好,上次你跟我說的那個高性能船鋼的項目現在進展得怎麼樣了?我這裡有個項目正好能用得上……什麼?還需要時間?我說小菜頭啊,從立項開始也好幾年了吧,你那兒怎麼……什麼,經費緊張?活干不下去?嘿嘿嘿,小菜頭,別說老哥哥我不照顧你啊,我這兒剛認識個小財主,他打算到你那裡去看看……什麼?我忽悠你?我哪有那閑工夫,你問是誰?呵呵,我告訴你你可別興奮過度啊,便是在你們京城各大部委單位都私下傳遍了的那位少爺……喂喂喂,小菜頭……」
他倒也不遲疑,馬上走到辦公桌邊拿起了電話——話說畢竟是華夏科學院學部委員,這點待遇還是有的,至少桌上的電話就能打長途。
楊槱手上搖著的蒲扇停了停,又立刻搖得「呼呼」作響,頓足道:「哦,對對對,我怎麼忘了這個茬,哈哈,小譚總,勿怪,勿怪啊,你想幫忙,這是好事,我馬上給你和_圖_書問問行不行。」
「楊教授,我提一個意見您看行不行,既然鋼鐵研究院那邊已經在搞這種鋼材的研究且已經有了一定成果,這說明他們肯定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您看,能不能介紹我和他們認識一下,說不定我能幫上什麼忙。」
「噗……」
「……說說吧,我就不信還有比在貨輪上開飛機更離譜的要求。」
嗯,童鞋你又猜對了,就是要用海量的資金,調動起海量的人力、物力來試錯!
比如我們的郭宜城教授之所以能取得「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偉大發現,就是得益於走了這條「捷徑」。
不考慮別的因素,僅僅是日復一日地重複失敗,就不是常人的心理能夠承受的,非意志無比堅強之人,都做不了這事。
以材料科學為代表的基礎科學,其突破之路就是那麼枯燥、乏味、無奈和殘酷,而華夏卻又在這方面的底子太薄、積累太少,這也是在譚振華的前世,華夏在基礎科學領域內很長一段時間落後的原因之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