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沙鳴
第829章 航發窮三代
這也是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全世界那麼多的國家,號稱工業國的也有G20,但真正能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並成功生產實用的,就只有聯合國五常能做到。
對,同學你理解的沒錯,目前,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更接近於一門實驗科學。
所以劉大想才會在開始的時候對譚振華說了那番話,在他看來,譚二公子就算再有錢,號稱富可敵國,進了這個坑,那也難免「航發窮三代,試驗毀一生」的結果,他的提醒純粹出於好心,不想坑了這位看著不錯的小兄弟。
至於那些在穿越小說中以一己之力搞定航發技術的那些個,大家當個笑話看看就好,屬於嘴上又沒毛、腦子裡也沒有任何工科概念的小傢伙們隨便意淫出來的玩意。
先不談要搞定一台航發上那數不清種類的各種金屬、非金屬基礎材料所需要投入的海量研發資金,也不提這種需要超級精密製造的機械設備所需要的各種工藝、專用工裝夾具、專用設備的和-圖-書投資,就單說測試一項。
譚振華最後望著劉大想微微有些漲紅的臉總結道:「劉總工,可能你認為我說的是外行話,但以我一個生意人的角度來看航發,我首先考慮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將手頭現有的資源以最小的代價進行整合以換取最大的利益。既然我們有「斯貝」,那我就會想盡辦法,將它的剩餘價值榨乾。劉總工你在羅羅也待了不少時間,應該知道,他們公司就是用這台已經不算先進的發動機玩出了多少花來,衍生出了多少個型號,又賣出了多少台去,就算到現在,對於現在的羅羅來說,「斯貝」已經到了生命的末期,他們還能將技術賣給我們,再掙上最後一筆,說實話,他們這種腳踏實地的作風我是很佩服的。」
當年的以薩,在不擇手段拿到了全套的高盧航發圖紙之後,也僅僅是在仿製出了一些拙劣的作品后無奈放棄,最後還是買了米國貨,就算強如羅羅,也曾經被一款發和*圖*書動機不太順利的研發,折騰得破產。
而在米國航發研製流程體系中,這句話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句標語口號。
按發動機研究的物理過程區分,有點火、啟動、超溫、超轉、加減速性、耐久性、環境適應性、減少污染以及降低雜訊等試驗;按發動機組成分區分,有整機試驗、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加力燃燒室、噴管、調節系統和附件系統等試驗,且每個部件又有多項試驗,如壓氣機的性能試驗、容忍畸變能力試驗、喘振裕度試驗、壓力機流場動態測量和進口整流葉片多級可調功能試驗等;而按最終目的區分,又可以分為研究探索性試驗、新機或改型試驗、批產常規試驗等等等等,總之一句話,光把這些試驗做完,沒個十年八年的都不能夠。
他說到了這裏,頓了頓,換了一副非常不客氣的語調道:「不過這與我現在想做的事並不矛盾,劉總工你也知道我國目前航發的現狀,hetubook.com.com說不客氣點,就是因為三機部在航發這個項目的決策上總在打好基礎與急功近利之間搖擺不定,結果弄到現在,是兩頭都沒撈著。你說說看,除了手裡的這個「斯貝」,我們還能拿得出一款接近世界最新技術水平的發動機么?而且就我所知,在我們已經有了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可用的渦扇發動機之時,我們的做法居然不是吃透它的技術繼而在其上發展,反而是又開了一個新的「渦噴」型號立項,說實話,對這點我是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的!」
這也就是說,一款新型發動機投入使用,要進行十幾萬小時的試驗,而且在實驗過程還需要不斷排故改善、完善設計,以達到最佳的設計工作狀態。
公認的藍星航發領先者米國是這麼說的:「今天的試驗是為了明天的飛行」。
發動機試驗的根本目的就是測試並提高其性能、操作性、耐久性,而為了達到這些目的,這些試驗的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和_圖_書。
這也是一台航發從立項到最終可用、好用,需要漫長時間的原因。
是不是看著眼熟?
從這些名目繁多的實驗就能看出,研製一台航發,需要投入多少錢。
所以在航發這個行業內也經常講一句話:「航空發動機是試出來的」。由此可見試驗對航空發動機的重要性。
不過譚振華是這麼向劉大想解釋的:「劉總工,我雖然對航發是個門外漢,但也知道一些航發研製的艱辛和投入的巨大,所以我做的,並不是從頭開始研發一款全新的航發,我覺得那應該是國家投資、你們執行的使命;而且,參照西方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那需要從核心機的預研開始,一步步地推進,這種完全正向的研究,沒個二十年都不可能弄完它。當然我也知道,從科研積累的角度考慮,我們華夏也有必要走完全走一遍這個流程,這樣對我國航發未來的發展是有巨大好處的,不過——」
既然是實驗科學,那就少不了一個重要的環節——試錯。
話和_圖_書雖激烈,卻不是無的放矢。
和劉大想深聊了一整天的譚振華這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低估了要搞一台航發所需要的投入。
這句話可不是芊之羽杜撰的,而是掛在了米國阿諾德發展試驗中心(AEDC)牆上的大幅標語。
而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真正能建立完整航空發動機譜系的,目前也只有米國和蘇俄。
至於原因么,太簡單了,因為只有這對號稱「世界兩極」的爭霸對手,才有足夠的動力、人力、時間、財力來燒這個發動機。
按照他們制定的標準,在一台航空發動機的完整研製流程時間表中,花在發動機試驗上的時間約佔總研製時間的70%以上!
由於至今為止,人類尚不能對航空發動機各部分的工作機理做出一個準確的數學模型,目前全世界的航發研製,都處在一個以經驗數據和經驗公式推導的階段,這也就造成了,這玩意的研製過程,與其說是通過嚴謹的計算推導而來,不如說是依據大量的實驗數據積累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