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沙鳴
第887章 最正確的決定
現在,誰都不知道,誰都不能打包票。
當然,身為東芝公司的社長,他覺得,如果要成立一個戰略聯盟的話,東芝公司,還有更多的事業可以拿出來進行合作。
而在文字之外,雙方還達成了一項默契——如果南高麗人發動對倭國DRAM行業的攻擊,倭國和華夏或者說譚振華個人,將成為天然的盟友。
第二研究室,富士通公司,負責研製可變尺寸矩形電子束掃描設備,室長:中村正。
合資在華夏聞州建設一條新的彩色顯像管生產線;
到1980年,倭國人宣布完成了「DRAM製法革新國家項目」。期間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商業專利,分別達到1210件和347件。研發的主要成果包括各型號電子束曝光設備,採用紫外線、X射線、電子束的各型製版複印設備、乾式蝕刻設備等,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為贏得第一次倭米半導體戰爭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和科研基礎。
儘管無論是他本人還是那個譚振華,都非常聰明地在談話中沒有提及那個敏感的話題,但大家心裏都清楚,那,才是這次談判中最重要的籌碼——
而更奇葩的是,南高麗人居然用抵制倭國貨的方式要求倭國人賣貨給他們,不同意就切自個兒手和*圖*書指……
而且這種合作不應該是單方面的,單純由東芝公司輸出技術,它應該是雙方面的!
1975年,倭國人提出了以通產省為中心的「下世代電子計算機用VLSI研究開發計劃」構想,設立了官方與民間共同參与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研究開發政策委員會」。
一定是取得了什麼了不得的進展,他想。
「振華君,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你手裡還握有一些我們東芝感興趣的技術,比如高性能的可充電電池,比如「鐵基永磁材料」的專利,而這些技術對於我們東芝公司來說,無論是家用電器產品還是從微型到重型電機的製造,都有寬廣的應用前景,或者我們也可以就這方面的合作談一談?」
但是,不論是佐波正一亦或是熊谷川都知道,在這份協議的背後,華夏或者說是譚振華個人,獲得了一些他們從別的渠道花再多的錢也不一定能夠得到的技術。
熊谷川覺得,這一定是他此生中渡過的最漫長的一天。
說句題外話,你別看現在南高麗的幾家半導體公司的產品好像佔據了極高的市場份額,可是其超過40%的設備、超過20%的核心原材料都必須從倭國進口,所以最近兩國https://m•hetubook•com.com關係惡化,倭國人一急眼說我有幾種原料不賣給你了,南高麗可不就立馬給跪了?
第六研究室,NEC公司,進行產品封裝設計、測試和評估研究,室長:川路昭。
第五研究室,三菱電機,開發製程技術與投影曝光設備,室長:奧泰二。
第一研究室,日立公司,負責電子束掃描設備與微縮投影紫外線曝光設備,室長:右高正俊。
用一次未來可能發生但也不一定會肯定發生的壞結果做交換,避免立刻就會發生的惡劣結果,而且還附帶了很多現實能夠立即兌現的巨大利益,佐波正一認為那是他現在能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換句話說,眼前的這位華夏年輕人,為了今天的這一次會面,已經準備了很久!
這絕對不是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可以收集整理到的資料,它必然來自於一個配合默契的團隊,經過長時間的調查而來!
第三研究室,東芝公司,負責EB掃描設備與製版複印設備,室長:武石喜幸。
向譚振華在聞州投資的家電工廠出售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四大類產品及包括電機、壓縮機等主要部件的生產線同時東芝公司將向該工廠定牌生產以上四類產品專供華夏市場;
在這份不算https://www.hetubook.com.com太厚的資料里,詳細描述了倭國整個半導體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的歷程、各大企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領導人物、主攻方向和產品等等等等,如果這份報告不是譚振華遞給他的,他都要認為這是出自通產省的報告了。
這也許是一次不小的冒險,不過佐波正一認為是值得的。
1976年3月,經通產省、大藏省等多次協商,倭國政府啟動了「DRAM製法革新」國家項目。由政府出資320億日元,日立、NEC、富士通、三菱、東芝五大公司聯合籌資400億日元。總計投入720億日元(以當時匯率計算約2.36億美金)為基金,由倭國電子綜合研究所和計算機綜合研究所牽頭,設立國家性科研機構——VLSI技術研究所。
佐波正一看著手上這份資料,心中波瀾起伏。
聯想到熊谷川對他說過的以及公司的情報部門緊急搜集到的,關於這個年輕人的種種傳奇事迹,他覺得,那個戰略聯盟,也許真的可以嘗試一下。
以上生產線都包含生產所需的所有必須專利授權,同時譚振華也將向東芝開放高性能可充電鎳鎘電池、釹鐵硼永磁材料的專利授權;
這時候我特么該用什麼表情·JPG!
這些技術會在未來對和圖書東芝,或者整個倭國的半導體、家用電器行業帶來衝擊嗎?
社長先生與那個華夏年輕人的秘密談話一直進行了6個多小時,期間連中飯都沒有吃,只是叫了賓館的一些小糕點來充饑,不過,當他再次見到社長先生的時候,發現這位已經年過六旬的老人在經過了如此長時間的談判之後,居然還精神亢奮、紅光滿面。
一座全新的,6英寸晶圓廠所需全部的設備供應、128K DRAM晶元的全部生產工藝流程及生產所需的全部原材料的供應鏈採購交付;
第四研究室,電氣綜合研究所,對硅晶體材料進行研究,室長:飯塚隆。
在這次「會戰」之前,倭國雖然可以生產DRAM內存晶元,但是最為關鍵的生產製程設備和原材料主要來自米國,為了補足短板,倭國人組織了800餘名技術人員進行重點攻關,共同研製高性能的國產化DRAM生產設備,不僅實現了64K DRAM和128K DRAM的商用化,更是於1983年實現了256K DRAM商用化的關鍵生產製程設備,目前正在向512K及1M DRAM的晶元顆粒發起挑戰。
譚振華剛才說的六大研究室,就是承擔了這次「舉國體制」的核心單位。
可以說,正是這次會戰的成功,使得和-圖-書倭國突破了產業鏈上下游,成功實現了半導體關鍵生產製造設備的國產化,也奠定了其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牢牢佔據半導體產業鏈核心供應商地位的資本。
這次會戰充分發揮出了這種「舉國體制」的優勢,倭國的官產學三位一體,協調發展,通力合作,齊心協力,針對高難度、高風險的研究項目,VLSI研究所組織多個實驗室通力合作,調動各單位的積極性,發揮良性競爭,各企業之間技術共享合作,共同提高DRAM量產成功率。
這可以說是一次倭國版本的「舉國體制」會戰。
他的猜想很快得到了證實,在回東京的航班上,熊谷川得知了對自己的最新任命——他將出任即將成立的,東芝商社駐香江分社首席代表,全權負責與譚振華旗下企業的業務合作事宜,而這些合作項目包括:
「為什麼不呢?」譚振華的臉上綻放出了迷人的微笑:「你看,我們很快就找到了互補的產業了,所以我認為,我們的這個小小聯盟,一定會取得良好成績的,對么?社長先生?」
這是一份涵蓋相當廣泛的合作協議,涉及到的交易金額超過了5億美元,東芝公司更是能夠從這份協議中獲得豐厚的商業利益——所以,親自下場搞定了這份協議的佐波正一社長應該是很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