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浪急
第1143章 小玩具
既然有盟友,那自然有對手,印地自不必說,誰都知道,巴鐵與其根本無法妥協,而相比起華夏和印地兩國,齊亞﹒哈克認為,無論從體量、經濟能力、國際地位、軍事裝備水平、作戰意志……等等各方面,華夏都對印地都具有碾壓性的優勢,當年發生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結果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如果僅僅是為了針對印地的話,譚振華完全沒有必要在巴鐵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和資源,因為在對待這個國家的態度上,華夏與巴鐵是天然的盟友——所以,能讓他如此煞費苦心地提出「三大項目」,並不惜為此準備投入巨資以及漫長的建設周期的,只有可能是為了應對實力更加強大的對手!
在國際事務中,巴鐵一貫堅持奉行獨立的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行徑和侵略擴張政策……好吧,這些是冠冕堂皇的說法,翻譯一下,就是巴鐵希望在當前事實上由大國主導的全球政治格局中,能夠不淪為別國hetubook.com.com的附庸和傳聲筒,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保守自身的核心利益。
他是在提醒自己,當蘇俄的威脅逐漸減弱之後,不要忘了這些年華夏對巴鐵無私的支持啊!
這回報不僅限於建設完成之後的經濟利益,還有更重要的一條,他要巴鐵,從此成為華夏最鐵杆的盟友!
還有,來自華夏民間的聲音呢?
比如,關於巴鐵與米國之間微妙的關係。
但他也知道,這兩個社會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其實有著根本性的矛盾與衝突,在現今的世界大環境下,這些深層次的根本矛盾被共同的敵人蘇俄的存在而暫時掩蓋了,可按照譚振華的預測,這個共同的敵人正在走向無可避免的衰弱,而當這個敵人衰弱之後呢?華米之間還能保持現在這種「親密」的關係嗎?就算暫時處於弱勢的華夏一方願意做出一定的退讓和妥協,努力維持這樣的關係,但那個囂張跋扈慣了的米國,會同意嗎?得寸進尺的貪婪本性,可是深深地刻在他們的骨和*圖*書髓里的!
對於齊亞﹒哈克或者譚振華這樣身份的人來說,有些事,是不用,也不能放在桌面上來說的。
而這種局面一旦形成,必將對巴鐵的外交政策產生深刻而深遠的影響。
想到了這裏,他的心頭不由得怵然而驚——這個譚振華,難道一直將米國視為對手嗎?
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說,齊亞﹒哈克相信華夏的處事作風,他們不會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可米國人呢?
先不說要想完成這三大工程需要投入多少錢,又要從哪些渠道籌措夠這些錢,就說這三大項目建成以後必然面臨的一個附帶效果吧——由這三大項目構成的鏈路,在其上流動的物資、能源、金錢,其最終的發源地和目的地,只有可能是華夏。
說直白點吧,從此,巴鐵整個國家的經濟,都被綁上了華夏的戰車,再也無法掙脫。
突然聽到了這個名字的齊亞﹒哈克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而不遠處正捧著茶杯喝水的馬哈穆德則雙手一顫,手中的白瓷茶杯「噹啷」落地,摔得粉碎!
「什麼和_圖_書!」
「總統先生,恐怕你也看出來了,瓜達爾港以及華巴鐵路、華巴輸油管線項目對華夏的戰略破局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個華夏人,我當然不可能永遠坐視別人將我們困在第一島鏈之內,而我認為,這三大項目的建設,無論對華夏還是對巴鐵,都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這裏,我想再次重複我們華夏奉行的理論——經濟才是基礎,沒有經濟的發展,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空中的樓閣,沙灘上的城堡,經不起任何的風浪摧殘。」譚振華用非常鄭重嚴肅的口吻說道:「我知道這三大項目事關巴鐵國策,所以,你們應該進行充分的內部討論之後再決定,不過在這之前,我想鄭重地提醒你們,一旦蘇俄正式撤軍,你們巴鐵的安全形勢的確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你們也必然與米國人分道揚鑣——就算你們能讓阿卜杜勒·卡迪爾汗博士和他的小玩具永遠不見天日,米國人也一樣會找到其他的理由。」
還有瓜達爾港的項目和那條貫穿巴鐵南北的鐵路、輸油管線。
和_圖_書
到了那個時候,處於這兩個大國中間的巴鐵,又該如何?今天,譚振華一面明確地預測了蘇俄將採取收縮的戰略,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從阿福汗撤軍,一面卻又點出了那條幾乎全部由華夏援建的,對巴鐵至關重要的公路,其用意,不言自明。
源源不斷流動的物資和能源,就是源源不斷流動的金錢,已經當了9年總統,對經濟工作頗有心得的他,當然不會不知道這一點。
齊亞﹒哈克知道,這三個項目一旦建成,必將對巴鐵的經濟帶來深遠的正面影響——可以解決幾十甚至上百萬人的就業、構建圍繞這三個重大項目的巨型產業鏈拓撲結構,直接或者間接拉動巴鐵的經濟在未來幾十年都能獲得穩定的增長。
而這樣的對手,想來想去,也只可能是……
到了那個時候,華夏已經不需要巴鐵再公開選邊站隊了,無論是誰成為巴鐵的領導人,只要他還堅持以本國的利益為第一要務,那麼他的立場永遠只能有一個。
看起來是一個獨立國家最基本的需求,但,齊亞﹒哈克知和-圖-書道,要做到這些,對一個小國來說,真的很難,放眼全球,能做到這一點的國家,寥寥無幾。
華夏的基本外交政策是堅定的「不干涉別國內政」,而一國的外交政策,顯然是該國的「內政」之一,所以,華夏的對外交往充滿了泱泱大國的風範,從來不會對巴鐵的政策說三道四或者要求他在國際關係之間選邊站隊。
這其實讓齊亞﹒哈克非常感激——華夏的確是一個信守諾言的國度,值得信賴,不像米國人那樣習慣了對別國指手畫腳、發號施令,完全以自己的利益、好惡來要求別國。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三個重大工程一旦建成,必將成為巴鐵經濟增長的核心發動機,其成就完全可以用一句華夏官方用語來表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但是,齊亞﹒哈克也深深地明白一點——這世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
至此,齊亞﹒哈克覺得自己完全明白了譚振華的意思:他可以出面來組織這三大項目的建設,也可以領頭來籌措巨額建設資金,但他做這一切並不是無償的,他要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