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焰火
第1345章 最後一個重要決定
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哪怕需要為此而做出犧牲!
在這裏需要說明一下,西漢斯的首都並不在柏林而在波恩,被「柏林牆」一分為二的東西兩個柏林,其中的西柏林從地理位置上看,其實是被東漢斯緊緊包圍住的,距離西漢斯的其他國土最近距離也有180公里,與西漢斯的交通聯繫則通過三條航空線、三條鐵路以及二條水路相連,更像是西漢斯的一塊「飛地」。而且它的政治地位也非常特殊,是一個不獨立的特殊政治單位,雖然在司法、經濟、財政、貨幣和社會制度等方面同聯邦漢斯一體化,西漢斯在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中也可以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從法律意義上來說,並不是西漢斯的組成部分;儘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處於西方三國軍事佔領之下,米國、高盧和不列顛三國才是西柏林的最高統治當局。
顯而易見,密特朗總統公開發表的這通言論表達了對兩漢斯統和*圖*書一的明確反對。
聯邦漢斯目前擁有的國土,是由二戰之後,米國、高盧、不列顛三方的佔領區合併而成的,準確地說,現在的「聯邦漢斯」並不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的國家,它還是一個「被佔領國」,米國、高盧、不列顛三國具有在該國行使「佔領國」權利的地位!
而在這三個能夠對西漢斯行使權利的國家中,米國人無疑是樂意看到西漢斯想法吞併東漢斯的,因為那意味著米國領導的「北約集團」在與「華約集團」的對壘中,取得了一個重大勝利!
這也許會成為他餘生所需要做出的最後一個重要決定。
有戲!
但光蘇俄方面有戲還不行,兩漢斯要實現統一,需要克服的外交困難很多,在科爾看來,本方陣營的內部問題可能更加棘手。
資本當然是他需要借重、操控的力量之一,而且,極為重要,不容有失。
其實,埃里希·昂納克的這次出訪早在1983年就已經開始計劃
和圖書,但卻因為蘇俄方面的阻撓而一直未能成行,1987年最終實現的這次訪問,在科爾看來,是葛爾班橋夫對瑞根總統呼籲的回應,也是蘇俄方面對待兩漢斯問題立場的上明顯鬆動。
再比如,不列顛首相,「鐵娘子」薩切爾夫人也明確對科爾表態:「歐洲不需要一個統一的漢斯」。
日耳曼人是團結的,也是紀律和秩序的堅定捍衛者,哪怕被人嘲笑為刻板、不知變通,他們也從骨子裡相信,只有憑藉這種精神,他們才有可能抓住那轉瞬即逝的機會,實現全民族的理想。
過去顯然是不可能的,提都不用提,但在葛爾班橋夫上台執政之後,科爾總理卻認為,這件事出現了轉機。
「人窮志短」,這句華夏的成語說得實在貼切,科爾覺得,既然交易的對象之一是個缺錢缺到了骨子裡的傢伙,那麼,這筆生意就有談成的希望,對西漢斯來說,無非也就是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而https://m•hetubook•com.com已。
再說了,你兩漢斯就算統一了,以今時今日米國的國力和在全球的地位,也不怕你反了天去。
這些都是科爾總理面臨的現實困難,但他不但目標明確、立場堅定,更是一個老謀深算之輩,於是,他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動計劃,在這些計劃中,他將利用此刻國際形勢中的一切有利因素,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以達成他的目標。
比如,時任高盧總統密特朗就在公開演講中說:兩個漢斯都是「擁有主權的」。漢斯的統一當然「首先與漢斯人有關」,但是鄰國應該「關注他們的穩定」。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還要回答另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向誰買。
買下一個像東漢斯這樣的國家需要多少錢?
在這種時候,不能犯錯。
因為踏錯一步,或者損失力量,都是對國家的犯罪!
理論上,東漢斯是一個主權國家,從1949年10月7日正式建國至今,也有39年了,但誰都知道,和*圖*書這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其本國政府只不過是傀儡罷了,真正對這個國家的國策有決定權的,其實是蘇俄。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西漢斯的企業家們展現出了非凡的眼光和決斷,他們放下了黨派之爭,放下了利益矛盾,統一了立場,全部站在了科爾總理這一邊,要錢給錢,要物資給物資,只為了實現他們這一代人已經努力了三十余年的夢想——讓漢斯重新歸於一統,擺脫國家身上的枷鎖,恢復成一個真正的主權國家!
對於連續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漢斯人,這兩位吃過大虧的主肯定是心懷防備的。
1987年6月12日,到訪的米國總統瑞根在「柏林牆」下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在演講的末尾,他呼籲道:「葛爾班橋夫先生,讓我們推倒這堵牆!」
老恩斯特知道,此刻,他決定的不僅僅是西門子公司應對這場「DRAM」戰爭的策略,更很可能將決定公司將來的發展方向,甚至對漢斯國家正在執行的關鍵行動產
https://m.hetubook•com•com生重大影響!
為此,他已經採取了一些試探措施。
但不列顛和高盧這兩位歐洲的鄰居可不這麼看。
那麼蘇俄會放棄這樣一個東方陣營的「標杆國度」嗎?
總理科爾不能,西漢斯的企業界也不能。
同年9月7日,在他的邀請下,東漢斯的領導人埃里希·昂納克終於實現了對聯邦漢斯的正式訪問,在西漢斯首都波恩,他受到了隆重的款待,接著,他又受邀訪問了杜塞爾多夫、烏博塔、埃森、特立爾和拜仁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埃里希·昂納克還走訪了他在薩爾州的出生地,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一方面,是此人的很多觀點與西方很接近,而且其正在本國推行的各種「改革」措施也非常符合西方的胃口,在外交領域更是一改過去咄咄逼人的強硬姿態;另一方面,則是這些年每況愈下的經濟形勢也迫使蘇俄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比如,需要向西方社會的財團們借錢,再比如,需要從西方資本家控制的世界穀物市場購買足夠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