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焰火
第1394章 無敵是多麼寂寞
1935年,另一項當時的黑科技誕生在蔡司——T鏡頭鍍膜技術。
一開始,蔡司公司的主要產品就是顯微鏡,到1897年,蔡司成立了天文部門,從此開始生產專門觀測太空用的望遠鏡,後來發展成了一個專門生產航太儀器的部門。
當蘇軍前來接收蔡司時,看到的是只剩下了一片狼藉的廠房和一些搬起來實在費勁的重型設備。
你還別說,就憑著這次搶來的一絲蔡司血脈,毛子的鏡頭至今還能在國際光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資深攝影發燒友都應該知道「KIEV」這個相機和鏡頭品牌。
這個,其實是因為,蔡司有一段慘痛的歷史,這家公司也曾經像漢斯這個國家一樣被人為地分成了兩家,史稱「東蔡」和「西蔡」,幫米帝搞鏡頭的乃是「西蔡」,而蘇俄的「宇宙」系列偵查衛星上的光學系統自然就出自「東蔡」的手筆。
為了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需要簡單回顧一下蔡司這家公司的歷史。
由此可https://m.hetubook.com.com見,正是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嚴格的管理制度才造就了高品質的蔡司鏡頭。
1890年,蔡司的光學設計師Rudolph與Abbo研發出史上第一支消像散正光攝影鏡頭「Anastigmat」,這是一項劃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這支鏡頭標志著人類從此敲開了近代光學設計的大門!
在蔡司公司的傳統中,對「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的追求到了極致,比如早在1930年代,蔡司就對屈光度計算的精確度要求到小數點后12位,要知道那時候可沒有現代電子計算機,所有的光路追蹤計算全部需要依靠手工完成,為演算一支鏡頭,所計算的數學資料有時候必須要好幾千張稿紙才能完成!
這位就是米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將領之一——四星上將巴頓,巴頓將軍可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他趁著蘇俄人尚未反應過來的短暫時機,帶人衝進了耶拿,把m.hetubook.com.com126名技術人員和部分能搬動的設備以最快的速度連夜搬走,移轉到了本方控制下的斯圖加特。
雖然接連被兩次掠奪,但耶拿和德累斯頓畢竟身為光學器材生產重鎮已長達近一世紀,底蘊深厚。很快地,當地留下的技術人員在耶拿大學的支持下,在一片廢墟之中重新在耶拿恢復了蔡司公司工廠,新工廠被稱為「卡爾·蔡司·耶拿人民企業」(VEB Carl Zeiss Jena),史稱「東蔡」。
這麼說吧,沒有蔡司,就沒有現代光學,在這一領域,該公司對人類的貢獻遠超通訊行業的貝爾!
而這家蔡司·耶拿就是譚振華此次漢斯之行最重要的目標。
有同學肯定就要問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和「鎖眼」衛星這些都是米帝60年代就搞出來的東東,可譚二公子現在到的這座名叫耶拿的小城卻明明在東漢斯,那蔡司豈不是也在東漢斯?東漢斯企業幫米國人搞頂級光學設計?和-圖-書你在說笑吧?
採用T鍍膜后,鏡片就不會因為反光而暴露位置,所以這項技術立刻就被漢斯軍隊大規模採用,蔡司也順理成章 地成為了漢斯軍隊軍用光學產品,包括陸軍和海軍的望遠鏡、測距儀以及射擊瞄準具,還有空軍使用的轟炸瞄準具的最大製造商,T鍍膜也成為二戰時期漢斯的重要科技機密。
東西兩個蔡司就此分道揚鑣,發展到了今天,兩者各有所長,「西蔡」因為擄到了最核心的一些人才,一路傳幫帶下來,維持了原公司在光學上的技術領先地位,並憑藉著為哈蘇(Hasselblad)、祿來(Rollei)相機提供鏡頭以及對自家的Zeiss Ikon及Contax等品牌的經營,西蔡公司很成功,利潤相當良好;不過,憑藉耶拿和德累斯頓的底蘊,為整個「華約」供應光學產品和設計的「東蔡」也不差,甚至在企業規模上還勝過了「西蔡」,蔡司·耶拿集團現在是東漢斯規模最大的企業集https://www.hetubook.com.com團之一,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
如果只允許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個傳奇企業取得的成就,那麼一定是「無敵是多麼寂寞。」
因為戰爭催生出的海量訂單讓蔡司發展得很快,除了作為總部和設計中心的耶拿之外,蔡司又先後在德累斯頓和斯圖加特建立了新的工廠,這也為日後蔡司的分裂打下了伏筆。
是的,在光學領域,蔡司就是無敵的!
二戰末期,《雅爾塔》協議簽訂之後,按照米蘇兩國達成的秘密約定,漢斯將被分割,而蔡司總部所在地耶拿和另一個重要製造中心德累斯頓工廠都將被劃歸蘇俄人管轄,西方世界能拿在手中的只有位於漢斯西南部的蔡司斯圖加特工廠,可這家工廠卻是蔡司三家工廠中最小的一座。
蔡司,世界光學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蔡司公司起源於1846年,由漢斯光學家卡爾﹒蔡司先生創立於耶拿,以製造精密機械和光學產品為主業,是延續至今的企業中,最古老的光學產品製造商之一和-圖-書。
此時,有一個眼光長遠的人看到了蔡司的重要性,所以他幹了件出格的事兒。
不過這些東西最後也未能倖免,毛子一不做二不休,以「戰爭賠償」為名,把剩餘的人員和設備全部打包帶走,搬到了位於烏克欄的基輔,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蘇俄最頂尖的光學設備工廠——基輔照相機製造廠。
正因為此,蔡司對設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更高,通常一個蔡司設計團隊是由設計主任和多名助手組成,其中不少是物理學或數學博士,而在二戰之前,蔡司就擁有十幾支這樣的設計團隊!
以這些人員和設備為基礎,卡爾蔡司被重新建立了起來,公司被命名為「Carl Zeiss AG」,史稱「西蔡」。
就以「掌握核心科技」的米帝來說,NASA當年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為拍攝月球背面的照片設計的特殊相機就需要向蔡司訂購鏡頭,而我們所熟知的米國「鎖眼」系列偵查衛星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上使用的鏡頭,都需要蔡司提供技術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