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星灼
第1538章 這錢你打算怎麼給
這麼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為做功的螺旋槳和驅動渦輪匹配最合適的轉速而無需顧及壓氣機渦輪的轉速,因為渦槳和渦軸的螺旋槳直徑都太大了,如果轉速過高的話,螺旋槳的翼尖就很容易超過音速並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在這三型發動機中,AN-24,是當年前蘇俄與華夏交好的時候,就進行了技術轉移的型號,前蘇俄還幫助華夏建設了研製及生產此類發動機的一廠一所,既名列華夏航發四大研究所之一的6608所和6331廠,6331廠既株洲航空發動機廠,當年對口進行技術支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烏克欄馬達西奇,不過後來該型發動機的生產和後續研發任務轉交到了哈冰市的東安發動機廠,6608所轉而集中力量對AN-20這型發動機進行了測繪仿製,其成果就是目前華夏「運八」運輸機上配裝的「渦槳6」發動機。
定下了這些項目的歸屬,也就只剩下了最後一個大項內容需要討論。
縱觀全球渦槳渦軸發動機技術的和_圖_書發展,在進入70年代后,各領先企業都陸續攻克了「自由渦輪」這一技術難關,也因此湧現出了一大批性能優異的渦槳渦軸發動機,比如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內,該類發動機的銷量王者,普惠公司的PT6A/PW100系列等,這些發動機在性能、油耗、壽命、成本等方面達到了一個良好的平衡,即便在進入90年代后,已經陸續出現了多種第三代渦槳渦軸發動機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為第三代渦槳渦軸發動機取得的技術進步,在實際使用性能上的體現,遠不及第二代對第一代產品那種跨越式的改善。
譚振華當場表示,支持部里的決定,當然其實他也沒得選,華夏搞渦槳渦軸發動機技術實力最強的就是株洲的這一廠一所了,雖然東安廠也有一定的能力,但它的能力主要體現在生產製造方面,在發動機研製方面的功力畢竟差了一籌。
有此淵源,消化吸收這兩型發動機的任務便責無旁貸地落在了6和圖書608所身上,而由於渦槳與渦扇發動機從工作機制來看更為接近,6608所也是華夏直升機動力核心渦軸發動機研究領域的領先單位,故而D-136發動機的技術消化吸收工作也在部里的建議下,由該所承擔。
也就是譚振華從伊夫琴柯設計局搞來的AN-20、AN-24兩型渦槳發動機和D-136渦軸發動機的技術消化、吸收及後續發展問題。
採用「自由渦輪」后,就可以進一步提高進口溫度、壓氣機轉速,從而提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
這些都充分說明,掌握「自由渦輪」技術能為提升這兩類發動機性能帶來的巨大影響。
譚振華卻不這麼認為,他還當眾解釋了他的觀點:他之所以多花了很多錢把伊夫琴柯視若珍寶的D-136渦軸發動機也連頭帶尾地買了下來,並不是想要華夏立即推出這個級別的發動機。輸出功率10000馬力的渦軸發動機,華夏當然會需要,這是研製重型直升機的基礎,但他也知道,事有輕重www.hetubook•com•com緩急,以華夏當前的能力和實際需求,短期內不可能將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故而對這型發動機的需求並不是那麼急迫的,對其技術進行消化吸收,才是他買下這型發動機技術的第一目的,而最先需要吃透掌握的,就是D-136發動機上使用的自由渦輪技術。
這就相當與搞一台全新的發動機了,而譚振華卻給出了具體的時間表——5年,這也太難為人了吧?
從國際現有技術水平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或者說,這其實是一個挺「落後」的要求,基本上相當於米國或不列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但就這個要求都令費秉方感到很為難,因為無論是「渦槳5」、「渦槳6」,都是前蘇俄第一代的渦槳發動機,株洲方面做對其所做的後續研發工作,大部分都只能算修修補補,對其基本結構是沒敢大動的,現在突然說要提高這麼多,他感覺很沒把握。
財帛動人心,費秉方一咬牙一跺腳,「5年就5年,豁出命去搏m.hetubook.com.com一把,我們株洲接下了!」
所謂「自由渦輪」,是指驅動實際做功的螺旋槳的渦輪,它與驅動壓氣機的渦輪沒有直接連接,它是由燃氣直接驅動的,再經減速齒軸箱減速后帶動螺旋槳。
不過譚振華也表示,想吃餡餅,自然也得有壓力才行,拿到了所有資料的株洲方面必須按時間進度完成一系列他指定的研發項目,這些項目包括——對現有的「渦槳5」、「渦槳6」兩個系列的發動機進行深度改進,特別是「渦槳6」,5年之內,要研製成功一型最大推力達到5000軸馬力,平均使用功率超過4500軸馬力的改型,油耗控制在0.32kg/kWh以內,功重比要做到4一級。
說實在話,譚振華說的這些內容,在座的不少人都懂,且比他懂的更加深入,人家畢竟是航空領域內的專家么,有好幾位還是航發界的領軍人物,哪裡需要譚二來做科普?
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意,譚振華自然也不例外,卻聽得費大總工後面又加了一句:「不過譚博士啊,hetubook•com•com咱可說好了,是一億美元,不是人民幣哦,這錢,你打算怎麼給?」
有幾個人不懂「自由渦輪」的好處啊?問題根本不在這方面好不好?問題在於,要徹底掌握這項技術,實在太難了,而且不但要從理論上徹底掌握這項技術,還需要在工程應用中將其實現,更需要在製造過程中解決一系列的工藝問題!
「我搞來了一套完整的「自由渦輪」機構圖紙,搞來了當初設計製造D-136時的所有實驗參數,我甚至還搞來了一支富有經驗的專家團隊來幫助你們,你們還有我們華夏最近這些年在材料領域取得的各項先進成果做支撐,另外,我將在這台發動機上投資1億美元,費總,這些,還不夠嗎?」
話說6608所與譚振華這還是頭回打交道,該所總工程師費秉方原來只是抱著單純的技術交流以及爭取一下項目的態度與會的,卻沒想到,這一來,居然就讓餡餅給砸了個兩眼冒金星,頓時那臉上的笑容就怎麼也掩飾不住了。
而D-136渦軸發動機,就是一台第二代渦軸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