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星灼
第1572章 新炮
對抗坦克,向來就是步兵的重要課題,為此,從一戰開始到二戰再到最近這些年,步兵手裡的反坦克武器換了一茬又一茬,從最開始的反坦克槍到後來的無後坐力炮、火箭筒再到這些年大行其道的反坦克導彈,恐怕是步兵手中更新換代速度最快的武器了,其射程也越來越遠,威力也越來越大——但有一樣,幾乎所有這些反坦克的武器,都是直瞄的,而直瞄的武器,其射程也就必然受限!
「當然是有理由的。坦克上雖然也有火炮,但這是一門典型的直瞄火力,就以我們藍軍的標準裝備華夏出口版「90」式主戰坦克為例,其上的125毫米口徑滑膛炮雖然也能發射榴彈,但受膛壓、仰角等因素影響,最遠射程也就勉強達到5公里,且在那個距離上,精度並不好,但在實際作戰環境下,很多時候有需要攻擊超過這個距離或者躲在戰壕等隱蔽掩體中敵人的需求,這是直瞄火力無能為力的。我們藍軍在編製的時候,就要求以營為單位能夠獨立完成一定規模的m.hetubook.com.com作戰任務,這時候,營級就需要有足夠的能夠伴隨裝甲部隊行動的曲射火力,所以,我們才會在每個裝甲營都配備一個炮連。順便介紹一下,目前我們的炮連裝備的是前蘇俄研製的「2S9」式履帶式120mm自行迫榴炮,該炮北約代號「M1981」,是一門線膛炮,該車採用BMII型傘兵戰車底盤,以一具240馬力的水冷柴油機為動力,公路最大時速達到了60公里/小時,戰鬥全重8.7噸,因為採用了履帶式底盤,所以具有伴隨主戰坦克和裝甲車執行非鋪裝路面惡劣地理環境下作戰的能力;該炮可以發射殺傷爆破彈、破甲彈、火箭增程彈、發煙彈等彈種,發射殺傷爆破彈時的最大射程達到了8.85千米;再順便提一句,因為「藍軍」的坦克營出動必然伴隨這型火炮,所以,以少數士兵用反坦克導彈等武器伏擊坦克群的戰術,將很難奏效。」
對坦克來說,解決這類武器威脅的手段,最好的和圖書自然就是將掌握這些武器的人先行消滅,但要達到這一目標,對於坦克來說,還真是件有難度的事兒——因為坦克上裝備的身管武器,它也都是直瞄的,射程也有限!
是不是譚振華對藍軍裝甲營編製做出的這種調整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丁偉已經決定,這次演習回去后,就要想辦法測試這種全新編製的實際作戰效果——但這個「2S9式履帶式120mm自行迫榴炮」並不是華夏國產貨,身為外籍「安保公司」的藍軍自然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想辦法搞到手,且就以現在的局勢,國際武器黑市上到處都充斥著這些說不清道不明來源的前蘇俄制式武器,但對他丁偉來說,這個問題就幾乎無解了,除非……
他也沒打算賣掉多少,但隨便算算,就中東那些土豪油霸們,買個千兒八百門的,不算多吧?
事實上所謂「步坦協同」戰術最初被發明出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以更靈活的步兵來解決坦克面臨的各種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威脅。
一輛m.hetubook.com.com坦克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與其他裝備的組合和搭配,就被最大限度地解決了,想出這個辦法的人,一定是個天才!
咦?慢著,突然想到了,眼前這位看著斯斯文文的譚博士,好像正是某個膽大包天、別出心裁卻又被接連兩場戰役證明了絕對有效的,對付坦克戰術的始作俑者,那麼,這一次,莫不是又是他?
「丁師長不用太過擔心這門炮的來源問題。」譚振華顯然看出了丁偉心裏想的事情,緊接著便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據我所知,總裝那邊也看上了這型自行迫榴炮,並正在與羅剎就引進該炮的一系列技術和授權與羅剎進行著談判,我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的,嗯,我想,也許不出兩年,丁師長就能見到國產版本的同類戰車了,到那個時候,你可以盡情測試一些全新的戰術。」
譚振華能這麼說,當然是有底氣的,至於原因,那也很簡單——因為向總裝推薦這門炮的人正是他自己,而且他是直接向曹部長做的彙報,而前文曾經介紹過的,因和圖書為「東風3」的出口案,曹部長可是對譚博士抱有極大好感的,他本人更是專業的炮兵出生,還曾經赴前蘇俄接受過專門的培訓,所以在看到譚振華提供的樣車之後,立刻就覺得這是個好東西,隨後,華夏大名鼎鼎的「炮王」祝大總師又從專業的角度考察了這門炮,最後的結論是,以華夏當前的技術,仿製這門炮並沒有多少難度,甚至完全有可能造得比原裝的還好——當然,鑒於當前華夏與羅剎的關係,他並不建議直接仿製,嗯,還是花點小錢,把授權弄過來就好,於是就有了接下來總裝與羅剎的談判,而據譚振華所知,這次的談判相當順利,華夏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大,故而他也沒繼續摻和的興趣,只是提出,希望將來這炮的國產版本出來后,他的「香江防務公司」能成為這門炮的海外代理。
但現在「藍軍」顯然又開闢了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全新辦法——他們的坦克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身邊不但有伴隨的機械化步兵,甚至還有能以曲射火力打擊戰壕內或其他隱蔽掩體和*圖*書背後敵人的迫榴炮!
他說到這裏,又被丁偉打斷了:「譚參謀長,剛才我就想問了,以我們師為例,在我們華夏的編製大綱里,炮團是直屬於師部直接掌握的部隊,當然,戰時臨時拆開並將一部分加強給某個承擔重要作戰任務的團的情況也有,但像你們這樣,直接編製一個炮連隨同坦克營行動的方式卻沒有,你能解釋一下你們這麼做的原因么?」
丁偉再次點頭,同時暗暗將「2S9式履帶式120mm自行迫榴炮」這個名稱牢牢記在了心裏——因為經過譚振華的簡單介紹,他已經發現,「藍軍」的這一招可能非常管用!
「在藍軍旅的裝備序列中,坦克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它就是個MT……咳咳,英文「Main-Tank」的簡寫,它是進攻端的強力突破力量和防守端的主要屏障,同時承擔一部分攻擊輸出。」譚振華繼續著對藍軍旅的介紹道:「坦克需要構成並維持住戰線,但很多時候,攻擊輸出並不一定依靠坦克,這就是在我們的合成營中,都編製了一個炮兵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