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軍工霸主

作者:芊之羽
重生之軍工霸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星灼 第1586章 沙盤(五)

第八卷 星灼

第1586章 沙盤(五)

接著,他輕輕搖頭道:「不過呢,以實力對比,除非有強力「外援」加盟,否則「藍軍」方面並無可能在海戰中徹底消滅「紅軍」艦隊,甚至有可能被「紅軍」方面伺機消滅,因此,「藍軍」應避免與「紅軍」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海戰,海戰的勝負其實無法根本性地決定整場登陸戰役的勝負,真正的勝負手,還是要看灘頭上的結果,所以「藍軍」海軍的主要任務其實是對「紅軍」的兩棲登陸艦隊執行持續不斷的騷擾,目的就是給「紅軍」兩棲部隊製造麻煩以及儘可能地拖延時間——而我們都知道,對於這種搶灘登陸作戰行動,時間永遠屬於擁有穩固後勤能力的防守一方。」
譚振華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我的確是這麼認為的,對參戰的紅藍雙方來說,誰掌握了海峽上空,特別是登陸點上空的制空權,誰就能最終贏得戰爭。」
「山」級坦克登陸艦13艘,單艘一次性運載能力為16個裝甲單位及159名士兵;
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和_圖_書5艘,單艘一次性運載能力為10個裝甲單位及200名士兵;
072III型坦克登陸艦1艘,單艘一次性運載能力為10個裝甲單位及250名士兵;
說到了這裏,他情不自禁地搖了搖頭道:「太弱了,靠這點力量,幾乎不太可能在灘頭開闢出足夠的登陸場並且防守住24小時以等待援軍抵達。」
帶著純正灣島腔的提問聲響起。
「所以譚博士你如此重視「藍軍」的防空能力,是因為你認為,戰爭的勝負,將在天空決定,是么?」
說到這裏,他翻出了另一份資料道:「假定「紅軍」以最大力量執行第一波搶灘登陸行動,由於登陸場地環境及載具的限制,「紅軍」方面至少需要開闢出2~3個登陸場並且保證每個登陸場的正面寬度不小於5千米才足夠以2~3個波次將所有登陸人員運送上岸,而處於防守方的「藍軍」可以輕易地在一個5千米寬度的登陸點正面部署至少一百個呈階梯狀布局的暗堡、150個甚至更多的塹https://www.hetubook•com•com壕或散兵坑,並在灘頭地區輔以大量雙層鐵絲網、反坦克拒馬等障礙物,這些設施能夠有效地遲滯「紅軍」搶灘后的部隊展開,給身後的火炮等覆蓋火力製造足夠長的攻擊時間,對登陸部隊威脅相當大。」
079型中型登陸艦30艘,單艘一次性運載能力為5個裝甲單位及250名士兵;
「玉登」型中型登陸艦4艘,單艘一次性運載能力為6個裝甲單位及180名士兵;
「藍軍」參謀團的人發現,他們的「最高指揮官」在整個防禦體系的設計中,最重視的,就是空中力量以及與之匹配的防空能力。
張紹中看著這張表也皺起了眉頭道:「是的,「紅軍」方面裝備的跨海峽運輸力量平均航速最多只能估算到15節(每小時1海里為1節時速),以海峽平均寬度120海里計算,一次渡海需耗時8小時,再加上灘頭卸載需要1小時,返回后加油、再裝載需要12小時,加起來不會少於22個小時,算下來和_圖_書第一波登陸部隊建立灘頭陣地后至少也要堅守待援24小時,這太難了,除非第一波登陸部隊能獲得足夠強的海對岸及空對地的火力支援。」
073級中型登陸艦1艘,單艘一次性運載能力為10個裝甲單位及500名士兵;
對此,譚振華的解釋是:「相比陸上進攻,登陸作戰有其特殊性,受地形影響,進攻方在未能在登陸點建立足夠穩固的灘頭陣地之前,無法打出陸地進攻中的各種穿插戰術,這就決定了,進攻方首先必須開闢出足夠數量的登陸場、投送足夠多的力量建立起灘頭陣地后,才有可能執行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但這是有客觀條件限制的,基本上由進攻方能夠動員的各種載具運輸能力上限而定。」
頓了頓,他接著道:「由於「紅軍」方面沒有裝備戰術精確制導武器,因此,只能採取集中炮火進行大面積覆蓋射擊的辦法以清除這些障礙物和工事,就以「紅軍」目前艦艇上裝備威力最大的130毫米口徑火炮為基礎計算,要完全在一個5千米登和圖書陸正面上壓制住灘頭防禦陣地也是相當困難的,所需要的火炮和彈藥數量恐怕是一個天文數字,更何況,「紅軍」的護航艦隊也不可能有機會集中精力執行對岸火力支援任務,不算即將於明年交付的高盧制「拉法葉」級護衛艦首艦,「藍軍」目前至少也有8艘「濟陽級」護衛艦(原米國海軍「諾克斯」級)、7艘「成功」級護衛艦(米制「佩里」級)、22艘二戰水平但經過一些現代化改裝的「陽字型大小」驅逐艦以及一些近海防禦導彈、火炮艇可用,單看規模,都能排進全球前十。這些艦艇必然會給「紅軍」方面的護航及登陸火力支援艦隊造成很大的麻煩。」
接著,他拿過了一張表格道:「這是「紅軍」方面能夠動員的執行跨海峽戰術投送能力的運輸力量匯總,計有:
為此,他重新調整了島上的防空軍陣地,甚至為此不惜削弱部分「要地」的防守力量,並將這些力量重新部署到8個軍用機場、14個主要雷達站附近,以確保這些地方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防衛。
和圖書振華繼續搖頭道:「很難,從1949年開始直到現在,灣島當局在島西面具備條件的14個登陸場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工事建設,戰時還能布設臨時雷場,站在「藍軍」的角度來看,這些工事能夠有效地遲滯「紅軍」方面搶灘登陸部隊的行動,從而給調集部署在後方陣地的炮兵火力對其集中打擊爭取時間,通常來說,要想摧毀這些工事,必須組織起足夠的火力進行區域性覆蓋,但依我看,「紅軍」方面未必能做到這一點。」
簡單計算可知,「紅軍」方面具備兩棲登陸作戰能力的艦艇共計54艘,但普遍噸位偏小且艦齡偏長,其中的「山」級登陸艦甚至還是當年繳獲的米軍二戰物資,艦齡已經超過了40年,妥善率和出動率明顯存疑,就算這些兩棲艦的出動率能做到百分之百,且在通過平均寬度120海里的海峽時,未遭受任何損失,其能夠一次性投送到登陸灘頭的全部裝備也只有452個裝甲力量及12037名士兵——大約相當於華夏當前正規編製下的1.2個標準步兵師。」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