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星灼
第1616章 為毛呢?
不得不說,未來的國際市場領軍企業京東方的創立者有著非同一般的長遠眼光,恐怕這也是他在另一個時空,敢於在國際液晶市場崩盤萎縮的2003年不惜大筆借貸,斥資3.8億美元併購南高麗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HYDIS)的TFT-LCD業務,從而切入TFT產業鏈核心環節的原因吧。
這根真空管是如此重要,以至於4014所的張老總工當年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有了行波管,才能造雷達。」
在傳統的雷達體制中,包括髮展到無源相控陣雷達,都採用了集中發射機+饋電陣面的方式,只不過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新型雷達從機械掃描的旋轉天線模式向固定陣面的電子掃描進化,這種進化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機械掃描的數據刷新率受到了接收饋電的旋轉天線的轉速限制,而電子掃描則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它通過改變天線表面陣列所發出波束的合成方式,來改變波束掃描方向,可以減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機械馬達驅動雷達天線便可達到涵蓋較大偵測範圍的目的,和圖書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雷達中機械結構的複雜程度和重量,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高了雷達本身的數據刷新率,從而為進一步提高雷達的靈敏度打下了基礎。
但即便是無源相控陣雷達,因其工作原理限制,也需要一部大功率的發射機,自然也就離不開發射機中的一個大功率真空器件,也就是柵控行波管。
華夏當然能造行波管。
讓我們把時光撥回到1991年,那一年,譚振華一口氣推動了多項計劃的全面落地,其中就有一機三型的「飛豹B」計劃,而在這個計劃中,「飛豹B」將把機載火控雷達系統從1491升級至1493,對比之前的1491,1493這部雷達中一項重大升級就是,採用了引進自前蘇俄,後來的繼承者羅剎製造的高性能大功率柵控行波管取代了性能落後一些的國產貨。
儘管時間早了好幾年,但王東森一見譚振華,便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邀請,加入了國產TFT液晶項目建設的隊伍,並擔綱主力。
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意見,希望從事著https://www•hetubook.com•com液晶裝備和工藝研製的「國家隊」能將眼光放長遠一些,在技術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放棄第二代液晶面板線的研製,直接跳轉到第三代線,而如果有部分技術不能滿足要求,那不妨通過關係,想辦法再從倭國獲得一次產業技術轉移,哪怕這個轉移的代價稍微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一向注重自我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的譚振華,卻一反常態地對進口來的這根對雷達性能影響最大的器件完全不上心,按照他的說法,買幾根管子夠用一段時間就行了,犯不著花錢花精力地折騰這玩意。
當初剛剛進口的時候,4055所就打算對這款性能相當不錯,領先於華夏現有水平一截的真空管加以仿製,但這一計劃在譚振華的建議下被取消了,4055所也從那個時候起,轉向了另一個新型零部件的研究方向。
這是為毛呢?
但任何雷達系統想要強大,都離不開最基礎的,優秀的零部件支撐。
如此一來,譚振華的第一個目標就已經實現,不過,液晶顯示器www.hetubook.com.com雖然重要,卻不是他此次到4055所來最重要的目標,他的目標其實是……
4055所,在華夏軍迷們的認知中,名氣遠不如後來被冠以「雷達大魔王」之名的4014所,當然我們得承認,就算在另一個時空,4014所能得此外號也是實至名歸。該所在雷達,特別是在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域的造詣,處於全球第一陣營,能夠與米帝爭鋒,並吊打米帝之外的所有競爭者。不論是一棟房子那麼大的國土戰略遠程預警雷達,還是華夏預警機上背負的天基相控陣雷達,或者海基盾艦上的雙波段雷達,華夏大多數先進戰機上裝備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乃至主動式導彈上安裝的那部小型毫米波雷達,4014所都有著領先全球的先進產品。
因為王東森認為,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對比傳統CRT顯示器,液晶顯示面板在功耗、重量、色彩表現力等各方面都已經表現出了越來越大的優勢,民用市場方面,已經有大量的個人計算機系統開始採用小尺寸的液晶面板用作顯示器,而隨著工藝的改進,液https://www•hetubook•com.com晶面板的尺寸和良品率都會進一步提升,那麼下一個可以預見的市場就是家用電視機,當成本下跌到一定程度之後,這個市場必將迎來一輪爆髮式的增長,而根據目前的發展勢態,這個爆發的時間點很可能就會在下一個十年之內出現——那麼,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就做好充足的準備,這些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緊跟先進技術潮流,並能夠在關鍵時刻迅速放大產能。
而名聲不顯的4055所,主業就是干這個的,晶元級的零部件,才是這家研究所的核心競爭力。
只需要簡單的交流,譚振華就與4055所達成了一致意見——由工信部牽頭,4055所將全力配合京東方建設一條代表國內最先進水平的TFT-LCD產線,同時,「寧都平板顯示裝備有限公司」將立即派人赴京與京東方方面洽談合作事宜,雙方將以資本為紐帶,以技術合作為前提,建立一個TFT產業的聯合體。
所幸的是,對4055所所內液晶中試線的參觀讓他頗為欣喜,這條規模不大的產線,已經能夠實現加工550×65
和-圖-書
0毫米的玻璃基板,只是在部分其他性能參數上對比倭國最新的第三代液晶面板還稍有差距,可以算成是2.5+代的產物——讓譚振華欣喜的不止是這條產線代表的技術水平,而是4055所在拿到了日立的轉移技術之後,並沒有止步不前,滿足於旺盛且利潤豐厚的軍方需求,而是積極鑽研,不斷進取,提高著自身的能力,譚振華認為,這一點才是逐步追上,將來趕超倭國的根本源動力。譚振華對王東森的意見深以為然,這也促成了他今日的4055所之行。從倭國獲得技術和產業轉移,他當然有辦法做到,也當然能夠幫助華夏迅速掌握液晶面板的部分先進生產工藝技術,但如果不能將其消化吸收,那無非也就是成為一代又一代的落後技術承接者,永遠也無法成長為這個市場中真正的領導者,對這一點,譚振華無比清醒。
不過要論起造出來的東西的品質,那隻能勉強算國際二流水平,比米帝、毛子、一票歐洲工業強國甚至以撒都不如,以至於為「飛豹B」研製新一代PD雷達時,為了更好的性能,需要從羅剎進口這個關鍵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