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星灼
第1633章 董萬瑞的援軍
從船隊行駛的方向判斷,它們正是衝著潰堤處而來!
「船……」
這才叫雪中送炭!
可當他終於能夠放鬆一點精神的同時,一個疑問也隨之浮上了他的腦海——「華夏港灣工程有限公司」,怎麼能夠那麼巧地帶足了最急需的物資,出現在最需要他們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僅僅2天之後,又再度送來了那麼多的機械和人員?
可是,身負九江段大堤抗洪搶險總指揮重任的董萬瑞搜遍了自己的記憶也沒能想起來,有哪處單位給這裏派出過援軍的信息。
在船上載滿沙土,將其行駛到決口處,然後鑿沉它,應該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然而,此時此刻此地,江面上風大雨急,哪裡還會有船?
董萬瑞用最快的語速向接電話的九江市政府人員交代了相關事項,然後放下電話就一個箭步衝上了大堤。
到了這個時候,董萬瑞終於可以稍稍鬆一口氣了,他知道,戰役雖然尚未結束,但勝利已經在望,有了這些機械、這些人和這些物資的援助,長江這一輪的洪水雖然極盡兇猛,也終將被乖乖地束縛在河道之中,九江市保住了,整https://www•hetubook.com.com個江漢平原,也保住了。
果然,在風雨交加的江面上,有船正邐迤溯流而上。
難道是……有援軍到了?
啥都不用說了,人家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那還等什麼?
誰也沒能想到,下一次的潰堤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急,並且,如此地兇猛。
有船!
接下來的整整2天時間里,船隊與守堤的戰士們默契地配合著,沒日沒夜,終於,在沉掉了整整4條船之後,終於將決口封堵到了僅剩不到2米的寬度,眼看著就要合攏,勝利在望,而就在此時,江面上卻又來了一支船隊。
或者還有一個辦法,用船。
他找到了「華夏港灣工程有限公司」在現場的負責人,並很快知曉了答案——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建設黃岩島準備的,包括建築材料、機械、人員以及從事內河運輸的船舶,這些物資原本的目的地是魔都洋山港,它們本應該在那裡被裝上海輪運輸到黃岩島去,但譚總在知道了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之後,立刻更改了計劃,要求他們將這些物資人員都運到和圖書九江來,並且事先都打好了招呼,只要抗洪需要,那這些船上的物資,包括船本身,都屬於可以被徵用的範圍,所有損失,全算他的。
怎麼辦?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船隊是屬於「華夏港灣工程有限公司」的,他們此來,就是為了幫助九江段的抗洪搶險!
干就完了!
船!
因為董萬瑞非常清楚地知道那位「譚總」是誰——在當今華夏,隨著改開事業的進一步深入和發展,各種經濟體不斷湧現,導致「總」這個稱呼已經有漸漸泛濫的趨勢,但「譚總」這個稱呼卻是屬於某一個人的專屬名詞,通常意義下,人們說「譚總」,就是指的那一位傳奇人物,不過那位好像並不太喜歡這個稱呼,他更喜歡人們叫他「譚博士」。
而且還有一個更大的好消息——這支船隊上裝載的,滿滿的都是建築材料,水泥、黃沙、鋼筋甚至還有混凝土預製樁,一樣不缺!
望著決口處的滔滔江水,董萬瑞咬緊了牙冠緊張地思考著對策——30米的寬度,這已經不是跳幾個人下去能封堵住的決口了,必須得用足夠分量的物資才能壓得住,最和圖書好是巨石,可一時半會兒,上哪裡去找這麼多巨石?而且就算能找到,又怎麼把這些物資運到大堤上來?
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聽見堤上傳來了一陣喧嘩,在雨幕中很難聽清守堤的戰士們到底喊了些什麼,但至少還有一個字無比清晰地傳入了他的耳膜。
8月7日13時50分,僅僅在上一個決口被封堵上幾個小時之後,長江九江大堤再次發生決口,決口位於九江市城區長江大堤上游段4號—5號閘口之間,而這次決口異常兇猛危險,因為其寬度超過了30米!
答案很快揭曉,通訊員滿臉興奮地跑來向他報告,已經用民用頻道聯繫上了那支船隊,證實了對方的身份,並且獲悉,對方,果然是援軍!
而且,不是一條船,那是一支船隊!
除非立即發動當地政府,讓他們緊急徵調當地的船家,可那樣一來,最起碼要耽誤好幾個小時的時間,而現在,時間,就是降低損失、挽救生命最缺的物資!
董萬瑞一面在心中叫著僥倖,一面讓堤壩上的戰士們指揮著這支船隊靠岸,同時也在心中盤算,看能不能徵用這支船隊中的一兩條和*圖*書船,用來充當填堵決口的物資,賠償什麼的只能事後再議了——對方單位的性質也是國企,在這種要命的時候,想必通過上面的交涉,最終是能溝通得下來的,只是國企的溝通效率么,總是那麼差強人意,但時間,卻又是此刻最寶貴的資源,現在只能希望,對面船隊的主事人是個有擔當的。
還是「華夏港灣工程有限公司」的船隊,只不過,這一次,船隊送來的不是建築材料,而是數十台巨大的機械——有直徑1.6米,每台排水能力為2萬方/小時的巨型水泵,有驅動這些水泵的大功率柴油機,當然也有滿滿一船的柴油;有挖掘機、碎石機、壓路機、打樁機,就連土方運輸車也不缺,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來的不僅僅是機械,還有操作這些機械的人,上百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也隨著這些工程機械一同抵達,他們得到了指示,將在決口被封堵住之後,立即展開加固堤壩的作業,務必將新建堤壩修築得鋼澆鐵鑄!
董萬瑞咬著牙,一邊繼續思考著一切可行的辦法,一邊叫通了當地九江市政府的電話,準備先通報當前的情況,讓他們立即和_圖_書組織九江市群眾撤離到安全地點,同時也尋找當地的船家,看能不能找到願意參加搶險的人和船。
要知道,調度和集結這些人員和物資,都需要投入巨大的金錢和人力,並且,還需要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才能做到,可在九江大堤最危險的時間,他們就那麼恰到好處地出現了,這,絕不可能是巧合,只有可能是有人預先預料到了這裏可能發生的一切而特意準備安排的!
董萬瑞注意到,這位負責人在講述事件來龍去脈的過程中,對那位並沒有露面的「譚總」透出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而在聽完他講述之後,董萬瑞本人也認為,那位「譚總」的確配得上這份尊敬。
事情的發展卻比董萬瑞設想的還要順利,也不用他前去溝通,船隊上就已經傳來了消息,他們看到了決口,並且,已經安排了兩條噸位在500噸的船,由經驗最豐富的老水手駕駛著,向著決口駛去,船上已經裝滿了水泥黃沙,他們準備,將這兩條船橫在決口處后,將其沉沒,同時希望堤上的戰士們做好配合工作,一旦船隻沉沒,立即開始下樁和拋填沙袋的作業,儘快完成決口處的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