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老蘇的合理腦補
至於老蘇興奮的原因,倒也很簡單:
從一刻鐘前開始,他便不停的拿著粉筆在黑漆木板上寫寫畫畫。
就這樣,片刻過後。
咔噠——
要是你站的位置靠後,有可能就會錯過了筆畫順序的教學。
從客觀角度來談,數學其實要比物理排的前面一點。
哪怕是小李這根文學小豆芽,對於數學基礎的認知也還是有的。
然而面對製作過程如此簡單的物件,老蘇卻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基本上就是老師一邊誦讀,學生跟著復讀的填鴨式教育手段。
畢竟這位可是知名的花|花|公|子來著,和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二為了啪啪啪設立了相關機構的皇帝,也就是控鶴監和行幸局。
只要將黏土和爽身粉加水揉成麵糰的模樣,接著放進任意一根管子里靜置幾個小時,一把簡易的白色粉筆就出爐了。
嘶……
粉筆,這是一種後世很常見的教學工具,自製的難度也非常低。
夤夜出現在自家府里,沒有腰牌和籍貫文書,身上帶著不少金銀財寶,整個人細皮嫩肉的。
因此縱使他發現了徐雲的蹤跡,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有所動作,畢竟大家都盯著他呢。
想到這兒。
他只要把大蒜素拿去販賣,至少一個州縣首富的身價肯定是有吧?
若是皇帝真派人到自己府上要抓徐雲,自己該怎麼辦?
雖然楊輝在活著的時候並沒有做到化簡二項式的成就,但至少可以說明在眼下這個時代,古代數學所探到的天花板並不低。
還是趙佶?
一個多時辰前。
和*圖*書更別提這種銳利物體與木板接觸時會發出的尖銳聲了,具體的諸位可以想想指甲蓋劃過黑板時候的聲響,能讓你腳指頭都扣的緊緊的。
比如目前朝中的一位集英殿修撰陳令便是男伶自贖出身,不但從了良,甚至還當了官呢。
想到了這一層,老蘇不由有些猶豫了起來:
至於沒條件的學子就慘了:
兩個都有?
老蘇的心中便冒出了一股很微妙的感覺:
尤其是在宋元時期,古代數學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發達的程度。
粉筆。
他不由微微舒了口氣,對徐雲道:
不過考慮到小李以及趙似的知識儲備問題,徐雲最終還是決定先從物理入手。
雖然男伶這個職業束縛比較大,但並非不能贖罪脫身。
生活中大多用於印璽及金屬硬物的刻字,課堂上則與石牆或者木板組合,由老師在上面刻畫教學。
只見思索片刻,對小李問道:
一處比較偏僻的院落內。
只見此時此刻。
「小王,既然準備好了,那便開始吧。」
這樣我們就可以說在能夠容忍的誤差範圍內,得到了自然現象的規律或者說原理。
這並非老蘇在莫名腦補,畢竟徐雲自身的條件太特殊了:
徐雲也終於想好了自己的講義方向:
眼下最接近粉筆黑板組合的,是一種名叫鐵錐筆的東西。
又等了一個時辰不到。
「此物名曰……粉筆。」
從現實角度出發,似乎趙佶的概率大點。
徐雲看了眼已經被老蘇用掉了一半的短棒,心中慶幸自己多造和圖書了幾根的同時,嘴裏也不由道:
至少在今年春節之前,徐雲應該都是安全的。
隨後他又深深看了眼正在準備講義的徐雲,心中不由冒出了一股遲疑:
老蘇這才作罷,隨後轉過頭,雙眼發亮的看向徐雲,有些急促的問道:
宋朝的經濟雖然相當繁榮,朝堂上也是標準的重文輕武,但在教學手段這塊,宋朝並不比其他朝代先進多少。
「老爺,咱們可以開始了嗎?」
或者是……
在謝老都管湊齊了所有東西后,徐雲正式開啟手搓起了穿越以來最簡單的一個東西:
很是期待的聽起了徐老師的課。
偏偏古代科舉的字跡又是個加分項,因此有些倒霉蛋寒窗苦讀十幾年,明明有能力考中科舉,卻因為字跡問題而翻了車。
因此鐵錐筆的普及度一直都有限,也就是說在普眾化的教學領域中,基本上沒有類似黑板的工具。
是向太后?
而就在老蘇思維發散的同時。
老蘇這才回過神,暫時將腦海中的問題放到了一邊。
另一邊。
在這種情況下。
可以說人類每一次重大的進步背後,都是數學在背後強有力的支撐著。
而自然科學的本質,一般是對於支配自然現象的規律所做的一種描述。
「李姑娘,聽說你不久前寫過一首詞,叫做《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小王,此物如何稱之?」
畢竟按照徐雲先前示範,粉筆的製作流程和成本都極其簡單與低廉。
至於科學的基礎……
想到這兒,老蘇的表情頓時有些古
和圖書
怪了起來。楊輝三角涉及到了二項式定理,甚至直到現在都有一些領域沒被探究清楚。
說完話。
而一個字成體后是否好看,和筆畫順序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也就是……
別的不說。
畢竟物理現象比起數學要更直觀,而且基礎物理知識所需要的數學儲備,在華夏古代其實並不是特別高深的知識。
老蘇、小李、小趙三個好奇寶寶都乖乖的做到了椅子上。
在謝老都管將東西湊齊后,徐雲將豬油和石灰交雜在一起,加水揉成糊狀。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老蘇的手中正拿著一根短棒,饒有興緻的在一處塗油黑漆的木板上寫著《百家姓》:
因此這股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並沒太過影響老蘇的注意力。
除非……
這是一套人教神器!
「有了粉筆一物,若是每縣每年可多教諭三位秀才,那便是三千七百餘人,文教將興矣……」
這種模式學生的閱讀體驗暫且不說,對於老師的體力就是一個相當巨大的考驗。
等到了課業結束后,有條件的學子可以購置字帖臨摹,字帖上會清楚的告訴你筆畫順序。
他身上另有隱情,使其根本沒有機會贖身。
接著再把它們塞進原先製備針筒的模具中,通過硝石——就是從酸梅鋪里買來的那些晶體生冰降溫。
而縱觀眼下整個大宋,能儲存諸多玄奇知識的地方,似乎只有一處……
「當今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縣一千二百三十四,每縣又有蒙學兩所……www•hetubook.com•com」
結果剛一入座。
遇到比較好的同窗或許能請教一下寫法,但要是同窗關係一般或者蒙學時期沒去問——蒙學時期年齡小,不一定有這方面的意識,這些人甚至可能到了科舉階段,都不一定知道一個字到底該怎麼寫。(參考資料doi:10.16346/j.cnki.37-1101/c.2002.06.022,河大一位權威教授的論文)
交或者不交,似乎都不是一個好方法啊……
比如我們觀察到了某個現象,通過邏輯推理猜測背後的規律並用數學的語言加以表述,再通過實驗驗證其準確性。
他便將粉筆放回到了桌上,主動走到了一個黑板前的小椅子上坐了下來。
過了一會兒。
物理的力。
眼下趙佶剛即位不久,和向太后與文武百官都處於一個磨合與試探期。
楊輝。
其實類似的情況後世也有不少,小學的時候不喜歡練字,高考時鬼畫符丟分的簡直不要太多。
眼下的宋朝雖然沒有爽身粉這玩意兒,但豬的肥油還是有的。
從前一直都是他去教別人,這種聽他人授課的情況,已經有六十年沒怎麼發生過了……
因此眼下有了粉筆這東西,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便可能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同時還能做到大範圍普及。
隨後他看了眼正在思索著粉(zi)筆(ji)價(lai)值(li)的老蘇,輕咳一聲,提示道:
只有部分比較負責任的老師,才會偶爾讓學生匯聚到身邊,給他們示範筆畫順序。
幾根簡易的粉筆便製作好了。
看著手中的這根粉筆,老蘇的雙手隱隱有些顫抖:
從情緒上看,甚至要比見到大蒜素和發電機那會兒還要興奮一點。
雖然他是當代的知名物理醫學大家,但若論跟腳,他其實是個徹頭徹尾的讀書人來著。
宮室!
在文字方面,很多蒙學的老師只會告訴你這個字怎麼讀,但卻不會告訴你怎麼寫——因為沒有黑板這種工具。
它由鐵杵磨製而成,尖端銳利。
別的不說,就說離現在很近、同時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個人:
「哦哦……」
時而寫寫詩文,時而畫畫圓形與三角形。
作為一個在圖書館里浸泡過九年的求知者,老蘇對於知識的渴求度還是很高的,遠遠不像後世的學閥那般目中無人。
在21世紀。
當然了。
因此在見到粉筆效果的瞬間,老蘇便意識到了這個小東西與黑板的組合價值:
在後世的華夏,人們所說的科學,一般指自然科學。
徐雲則來到了黑板邊,拿起了粉筆。
他曾經在學宮做過教習,退休后還在自己的老家京口搞出了個家族蒙學,親自做起了老師。
因此從物理的靜力知識概念出發,無疑是個比較不錯的入門方向。
也許是書寫太過急促的緣故,短棒應聲而斷。
一個多時辰后。
同時自身文化素養和知識儲備又不低,手上擁有哪怕是京內聖手都不曉得的神奇藥方……
比如茴香豆的茴字,在宋朝你能見到最少十幾種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