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走進不科學

作者:新手釣魚人
走進不科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百一十七章 王通的奇妙之旅(下)

第八百一十七章 王通的奇妙之旅(下)

「目前這些詩詞已經匯錄到了文化部的檔案中心,接下來會逐漸對外公開揭秘,其中有部分詩詞應該也在今後幾年陸續添加到中小學生的教科書里。」
這個栩栩如生的銅雕反映了古滇國神秘的祭祀文化,專家們根據青銅器的用途和外形,將它命名為「西漢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並在2013年的時候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之中。
國博的這種障眼法很有趣味性,同時也能一定程度的科普科學技術。
因此儘管張瑩的所學專業與古代史無關,但在涉及到自己老家相關歷史的時候,這姑娘還是多少了解一些情況的。
張瑩靜靜聽完朱祁鎮的介紹,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有些人認為古滇國的出現與中原有一定關係,而有些人則認為古滇國是當地自發形成的文明部落。」
它在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五百年,創造過極其燦爛的青銅文化。
「更重要的是……」
「在這冊《永樂大典》被發現之前,史學家對於古滇國的誕生一直持有爭議。」
也是。
「按照上面的說法,楚國時期庄蹻出兵雲貴,打下了沅南、且蘭和夜郎,但就在庄蹻想要回兵之際,卻得知秦國攻下了楚國,於是便在滇水立國了。」
如今聽朱祁鎮的意思……這個華夏考古學中的未解之謎之一,今天已經有了答案?
「成本啊……」
「第一個理由比較直接,就是如果直接將仿品放在其中展覽,那麼【陳列品是原本】這種話就沒法說出口了,這在宣傳上對展館是不利的。」
隨後他看了眼朱祁鎮,指著自己與張瑩手中的《永樂大典》無印版說道:
「而在這冊《永樂大典》之中,我們明確找到了有關古滇國文明的來歷。」
「雖然我不搞M和*圖*書R和AR技術,但數學演算法方面我多少還算了解,這樣做的技術成本……要比複印仿品大上許多倍才是吧?」
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也曾經簡單提及過這個文明古國,1955年的時候滇紅省晉寧石寨山古墓群開始挖掘,經過1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清理古墓50餘座,最終出土文物4000餘件,其中還包括了轟動全國的「滇王之印」,正式印證了這個古文明的存在。
早先提及過。
《永樂大典》這部曠世巨作足足有兩萬多卷一萬多冊,這個龐大的數字註定了它的目錄索引同樣不會是個小數字。
這可是《永樂大典》發放的首批無印版筆記本,紀念意義極高,哪怕是放在書房裡也是個不錯的小藏品。
張瑩盯著朱祁鎮手上的《永樂大典》看了幾秒鐘:
朱祁鎮點了點頭,笑著道:
《永樂大典》光目錄便有整整六十卷,也就是三十多冊書。
「朱先生,這段史料是誰記錄下來的?可靠嗎?」
「而如今這段史料的出現,算是給這個爭議畫上了一個句號。」
「但如果是印刷仿品就不一樣了,一來沒有筆記本的實用價值,二來它的技術成本雖然低,但工業成本卻要比無字書籍高很多,搞印刷品國博要虧死……」
朱祁鎮痛快的點了點頭:
「朱先生,您詳細說一說唄?」
這他倒是沒想過……
只見朱祁鎮左手手掌在空氣中微微一晃,一冊《永樂大典》便出現在了他手裡:
朱祁鎮點了點頭:
不過如今聽朱祁鎮這麼一提,王通倒也意識到了這項技術在科普……尤其是未成年人科普領域的價值。
旁邊1位乘坐4人肩輿的貴族婦女,可能是主持祭祀儀式的女奴隸主。
「古代的史料www.hetubook.com.com一般可以分成很多個類別,譬如說有關古代政治制度的匯總文獻,還有史官所寫的史料,以及地方的方誌等等。」
「根據金陵大學翁同教授團隊的匯總,目前我們已經基本上確定了《永樂大典》中每一部所對應的內容。」
「當然了,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資料還是……史料以及古代科學——準確來說,是古代的工學與醫學。」
全文印刷的首捲成本在無字書籍的數倍以上,除非國家補貼,否則以國博免費預約的規則,估摸著沒幾天就得倒閉了——畢竟國博總不能學春秋航空那樣上機了還從頭到尾搞推銷吧?
「這種展覽模式一旦成熟,是可以下沉到全國各地的中小型城市去的。」
「另外印刷版的《永樂大典》則會進入紀念品商店和國博官網商城,售價不會很貴,只要保證國博不會虧本就行了,到時候遊客們可以按需購買。」
隨後在張瑩與王通好奇的目光中。
「沒問題,咱們一步步來吧,先從史料說起。」
王通見狀又看了眼手中的無印版《永樂大典》,小心翼翼的將兩本書放到了張瑩的挎包里。
她和王通都屬於標準的北漂,王通來自江南地區,而張瑩的老家則位於滇省文山州。
「屆時不僅僅是成年人,大學、中學乃至小學都可以組織類似的觀展,這在宣教層面將會帶來難以預估的收益。」
朱祁鎮掃了她一眼,報出了一個名字:
「廣義概念上的史料在永樂大典中足足佔據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光是方誌就超過了兩千多種。」
下沉到中小型城市?宣教?
張瑩頓時來了興緻:
或許是數字人技術太過擬真的緣故,如今的王通已經把朱祁鎮當做了一個真人來看待了。
在王和-圖-書通沉思之際,朱祁鎮又豎起了一根手指頭:
「但是對於國博而言,自然也有支持這種做法的理由。」
王通眨了眨眼。
「當然了,這樣說起來有點空泛,我找個例子給你們看看吧。」
實際上。
那次出土文物中名氣更大的是另一件銅鼓形貯貝器,鼓面上鑄52個人物和1豬1犬,中央立有1對蛇盤繞的圓柱,柱頂立1虎。
「例如咱們面前的這個展櫃里存放的便是《梁益集志》,一共7冊14卷,記載了雲貴川及部分陝甘地區從東晉時期到明代以前的各類資料。」
「朱先生,按您的說法……我們手上的這兩本書是可以帶出博物館的?」
「有些史料表明他在滇省自立為王,但後來的走向卻又眾說紛紜——有些人說他被手下反水刺殺了,有些人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了一位叫常頞的人發動老百姓修建『五尺道』通滇,最終王翦發兵滅了滇國。」
「班固。」
所以再問完之前的問題后他頓了頓,又補充說道:
「沒錯,這樣做的成本很高……甚至可以說極高。」
聽到朱祁鎮這番話。
說著,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解釋道: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多個方面。」
有些人認為古滇國與中原文明有關,有些人則認為古滇國的青銅器與中原出入極大,絕不可能與中原有關。
「像你們手裡的無字書籍頁內實際上是筆記本,實用又有紀念意義。」
待王通收好書冊后,朱祁鎮便繼續帶著這對小情侶走向了下一處展櫃。
「其中有人物傳記、地理志以及編年史等要素,如果短期內沒有其他考古新發現,這本《梁益集志》應該會成為華夏時間跨和*圖*書度最長的地方志。」
「嗯,庄蹻是是楚莊王的後代,歷史上也確實率兵征服過雲貴,結果打到一半後路被秦國人切掉了。」
朱祁鎮很坦然的點了點頭,強大的演算法讓他瞬間理解了王通的意思:
想通了這些,王通內心便也釋然了不少。
「沒問題。」
柱右和柱前是3個或被雙臂反綁、或戴鎖枷的裸體人,當為用來祭祀的犧牲。
譬如大部分遊客在知道真相后應該都不會生氣,而是會感嘆現代科技的發達,連自己眼睛看到的、雙手感觸到的東西都能是假的……
當然了。
這年頭的互聯網很發達,很多小孩子看似什麼都懂,但實際上有很多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依舊沒有樹立完整。
張瑩輕輕點了點頭。
「其次呢,這種無字書籍在遊客的體驗角度上看是很新奇的,同時由於只要做舊封面的緣故,無字書籍在生產成本上更低一些,所以博物館方面可以作為小禮品贈送給遊客。」
「是的,按照國家博物館的規劃,這種小禮品今後應該會普及開來,算是給遊客們的紀念品。」
除了首卷上記錄著王通此前看過的序言之外,剩下那些索引的內容都相對有些枯燥。
「你們看這裏,【始楚威王時,使將軍庄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
尤其是在文化領域,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知識,不少未成年人仍然一片空白。
「【庄蹻麾兵越黔中,直取沅南,且蘭、夜郎望風而降,長驅直入至滇水之濱。欲修書報楚威王,忽聞楚地已陷秦,歸途既絕。遂駐滇水,揭竿自冕,建國滇越,自號庄王】。」
說話之間,朱祁鎮停在了一處展櫃邊,指著展櫃內說道:
「庄蹻啊……我小時候www•hetubook.com.com好像聽說過這個名字……」
當然了。
「其中第一段與《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記載完全一致,而第二段則是此前從未發現過的文史資料。」
朱祁鎮與王通張瑩始終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很有風度的一邊引路一邊做著介紹:
古滇國在考古領域中一直都是神秘文明的代表,有關古滇國的來龍去脈,以前在我國的古代歷史研究中幾乎屬於空白。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博的這次MR展會可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展覽那麼簡單,技術成本自然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了。
朱祁鎮熟練的將這本書翻到了中間一頁,指著上頭的內容對張瑩二人說道:
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MR技術下沉到未成年人群體,又或者普及到五六線的小縣城,往大點說對於提高全民素質都是有幫助的。
接著遊客被告知這本無字書籍是給大家的紀念品,觀展體驗基本上瞬間就被拉滿了。
「……」
而印刷品則不然。
朱祁鎮所說的古滇國位於滇紅的滇池地域,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內陸國。
「【後庄蹻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漢元封二年,開西南夷,滇王降,設益州郡,領縣二十又七,漢王贈滇王滇王之印……】」
「詩詞方面則主要分佈在卷3453到卷4355之間,跨度接近一千卷,發現有諸如王維、韋莊、王貞白、李群玉的作品,其中很多詩詞都沒被康熙年間編纂的唐代詩歌總集《全唐詩》收錄。」
「譬如話本、雜劇主要記載在卷13542至14003,戲文一百零二種,雜劇兩萬四千多則。」
這裏的枯燥只是從閱讀角度得出的感受,對於解析《永樂大典》的史學家來說,這些目錄的價值就顯得很高了。
王通聞言思索片刻,微微點了點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