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也斯

也斯(1949年3月12日-2013年1月5日),本名梁秉鈞,廣東新會人,香港著名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學者、攝影師。

1970-1978年間在香港報刊工作、寫作專欄及從事創作。1978年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深造比較文學,198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回港後任教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1997年加入嶺南大學,后擔任嶺南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人文及社會學科研究所所長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學術研究興趣廣泛,包括比較文學、香港文學、香港文化、文學理論等。

也斯六十年代開始創作,作品涉獵甚廣,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文化評論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葡、日等多國語言。也斯十分支持香港文學活動,八十年代已接受香港公共圖書館邀請,擔任文學講座嘉賓、文學獎項評審委員和文學顧問等。他的作品多次獲公共圖書館主辦的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也斯為2010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藝術)得主,2012年獲香港書展年度作家。在2013年1月5日也斯因病辭世,終年63歲。

作品總覽,總共2筆

守望香港:香港—東京往復書簡/ 雜文隨筆 /

也斯於2013年一月辭世。他生前未能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也斯是一個很懷舊的人。他是一位像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一樣的批評家。本雅明苦思於歷史與懷舊之間,也斯也有著同樣的苦惱。也斯的行動如同一個講究美食及生活享受的人一般輕快明朗,但心底卻隱藏著沈重的愁緒。

也斯和日本著名學者四方田,2000年在東京相識之後,多次談起能否對橫亘於彼此生活空間中的市井文化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最終決定以往返書信的方式來實現這一構想。他們希望通過比較東京和香港的庶民生活、飲食、以及大眾文化和影像,來思考西方現代化分別在亞洲這兩個大都會中如何被接受、被本地化,民族多元化和國族主義、殖民地歷史又分別在兩個城市中得以怎樣的體現,等等問題。

本書就是他們之間一共交換的十二封書信。這些書信,對於都會、對於食物和離散、對於小島所具有的獨特的地理政治、對於狂熱國族主義的愚昧,都有著洋洋灑灑、極為精準的論述。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街巷人物/ 雜文隨筆 /

我常想把我遇到的人物和風景記下來,不是為了記錄,而是存心留神。寫東西幫助我學習觀看,找尋事物的意思。我接觸的多是平凡的人物,尋常的風景,於我有道理,便提筆寫下來了。風景可能只是小巷的風景,不是名勝,即使離島的山水,也有生活的磨蝕了;若果我從家裏的電器感覺季節的變化,又或者把春天比作母豬,那並無不敬,只是對人們習慣驚歎的美沒有同感,老老實實寫出自己的感受。

為什麼總想寫人物呢?也許因為人使我想得最多。人是這麼奇妙,又這麼可歎。人有無限的可能去塑造自己;但人又可以變得那麼可怕,這就不禁叫人想到,那在背後影響和改變人的因素了。吸引我們去寫某個人,或者是他身上某種質素,或者是他身上見出不同社會的影響,我總想多觀察、多聆聽不同的人。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