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西西

西西(1937年11月9日-2022年12月18日),原名張彥(Ellen Cheung Yin),香港作家、編輯,生於上海浦東,祖籍廣東省中山縣,小學畢業於上海,1950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就讀於協恩中學,初中時在中文部,中四後轉入英文部。同時並開始投稿香港的報刊、雜誌。1957年進入教育學院(今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前身),小學,1970年代曾積極參與爭取教師權益的運動。1979年提早退休,專事寫作;曾與友人合辦《大拇指周報》(1975年10月24創刊,1987年2月25日停刊,歷時約十二載,出刊224期)和,素葉出版社(1979年成立)。

1983年,《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聯合報》第八屆小說獎之聯副短篇小說推薦獎。1988年,《致西緒福斯》獲第十屆聯合報小說獎之聯副短篇小說推薦獎。同年,小說集《手卷》獲第11屆時報文學獎之小說推薦獎。

1990年,獲香港《八方文藝叢刊》之「八方文學創作獎」。1992年,《哀悼乳房》獲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該年之開卷十大好書。1993年,《西西卷》獲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1993年至2006年,散文作品《店鋪》(原名《有趣的店》)獲香港教育統籌局及考評局列作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26組範文之一。1997年,與何福仁合著的《時間的話題》獲香港巿政局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之文學評論組推薦作品。同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委會第一屆文學獎。

2005年,《飛氈》獲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第三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06年,改編自小說《哀悼乳房》的電影《天生一對》,在香港、臺灣、新加1坡上映。2009年,短篇小說《碗》首獲香港教育局及考評局列作香港高中課程中國文學科讀本課文之一。

2011年,獲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2年,《猿猴志》獲中國時報開卷周報2011開卷好書獎:美好生活書獎。2014年,獲台灣「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的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2018年,獲第六屆紐曼華語文學獎,是香港首個獲獎作家。同年憑《織巢》獲得第八屆紅樓夢獎專家推薦獎。

2022年5月23日,獲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之「終身成就獎」,表揚西西「將畢生奉獻予文學藝術及教育」。

作品總覽,總共1筆

我城/ 現代小說 /

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曾被形容為「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不少1949年後從內地南來的作家都抱持過客心態,視香港為暫居地,很少提及香港,即使提及也以負面的批評居多。70年代是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是粵語流行曲興起、青年一輩社會意識提高、普羅市民亦逐漸改變「過客」心態,逐漸產生本土意識的年代。《我城》即以這一年代為背景,描繪了中學畢業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髮、悠悠、阿傻、麥快樂等草根百姓逛街、郊遊、搬家、求職、討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頑童體」的觀察帶人遊走各地,刻畫一代香港人的真實狀態,記錄當時諸多重要的歷史瞬間,其中寄託著青年的開放、進取和各種成長之潛力充滿可能性。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