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手記》是已故作家邱妙津最成熟的小說,以大學生活為背景,生活手記為形式,字裡行間充滿纖細的同志情感告白,真摯動人;並以詼諧手法穿插了鱷魚的故事,以「鱷魚」象徵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中的同志,必須穿著人裝、隱身生活。
本書甫發行便震驚文壇,書中「鱷魚」、「拉子」等詞也成為女同志的自稱用語,是台灣文學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
全書分為八個章節,其中大部分章節以大學生活為背景,敘述了七個男女主人公的同性、雙性戀的情感生活和心路歷程,通過解放的性及性別觀點,描繪了當時大學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認同的感情經歷給彼此的成長過程帶來的痛苦和收穫。其他章節則以一隻擬人化鱷魚的獨白,另組合成獨立於主要情節之外的寓言,諷刺、影射「鱷魚╱性異常者」在人類社會孤獨、受壓迫的命運。這些彼此穿插的敘事線索以復調雙聲的結構牽動出同一主題的心理及政治層面。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花去全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邱妙津
她並非天性不忠,我也並非天性忠誠。
相反地,
我的人生是由不忠走向忠誠,
她的人生是由忠誠走向不忠,
這些都是我們各自的生命資料所展現出來的歷程,
只是,在這歷程交錯互動的瞬間,
我脆弱的人性爆炸了,
我這個個體無聲無息地在天地間被犧牲。
一切都僅是大自然。
邱妙津的最後一部小說作品。本書不僅充滿豐富哲學思辯機鋒,更是作者以生命餘燼與濃烈情傷鍛鑄、並向世界告別的懺情書信和自畫像。
從此她保持緘默。
她曾誓言用一生來證明自己的美與愛,也用人生終程在異鄉展開瀕死跋涉,綻出愛與美的憂傷繁花,永恆回歸了藝術家與愛人者身分。
此版本《蒙馬特遺書》收錄未曾披露之「第十五書」、「第十九書」等部分內容近萬字。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