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原名錢恩鑅,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畢生鑽研中國古典文獻,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設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集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雲「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晚年雖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西方文化洪濤之中流砥柱;其成就,更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作品總覽,總共4筆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國歷史 /

1952年春,錢穆先生應有關方面之邀,以「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題進行了五次講演。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鉤玄的概觀與比照,敍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了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中國歷史 /

本書由錢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講彙集而成,從通史和文化史的總題及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歷史人物、歷史地理等6個分題言簡意賅地論述了中國歷史研究的大意與方法。實為作者此後30年史學見解之本源所在,變可視為錢穆先生對中國史學大綱要義的簡要敘述。

本書主要意義而分本講演為八講。最先是講如何研究通史,最後是講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實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則最好應以文化為其主要之內容。其間更分政治、社會、經濟、學術、人物與地理之六分題,每一分題,各有其主要內容,而以文化為其共通對象與共通骨幹。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人生十論/ 雜文隨筆 /

《人生十論》係錢穆先生所撰有關人生問題之文稿結集。錢穆先生從中國舊傳統、舊觀念歸納人生義理,緊隨時代新潮流、新趨勢,闡發了人生立身處世之要旨。所論人生,雖皆從中國傳統觀念闡發,但主要不在稱述古人,而在求古今之會通和合。讀者淺求之,可得當前個人立身處世之要;深求之,則可由此進窺古籍,乃知中國傳統思想之精深,以及與現代觀念之和合。做人為學,相信本書皆可以啟其端。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湖上閒思錄/ 宗教哲學 /

「湖上閒思錄」係錢穆先生探討中西文化比較之著作,在哲學、科學、宗教、政治、社會、人生會合等多方面均有討論。先生自言,『歷史限於事實,可以轉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則寓有價值觀,必雙方比較,乃知得失』。「湖上閒思錄」就人文與自然、精神與物質、情與欲、理與氣等項進行比較,抉隱發微,不尚空論,為治中國文化者所必當研讀。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