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三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三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

顯然,美國不可能像援助航母一樣為印度提供先進攻擊潛艇。
受國家戰略的需求,共和國肯定需要一支足以戰勝任何對手的海軍。在元首確定了國家總體戰略方針之後,海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不管是短期目標、即對付印度,還是長期目標、即挑戰美國,海軍的重要性都排在三軍之首。
4年之內,共和國海軍採購了3支航母戰鬥群(準確的說,應該是7年),算是4年內6支航母戰鬥群的正常維持費用,海軍在航母戰鬥群上的開支近10000億元,而海軍同期的裝備採購與維護總經費僅有18000億元。也就是說,海軍將大約55.6%的裝備費用花在了航母戰鬥群上。
戰爭在即,元首為什麼要在國防預算上向全體代表大會讓步?
唯一的辦法就是設法從外界獲取。
換成別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就算印度把價格提高2倍,也不可能在2035年初得到3支超級航母戰鬥群。
設計「北京」級的時候,海軍就考慮到無人戰鬥機的應用前景,明確要求能夠搭載至少2個無人戰鬥機大隊(48架無人戰鬥機),因此很多基礎保障設施按照無人戰鬥機的標準進行配製。如果計劃沒有變更,在「北京」號完成舾裝與海試,也就是2034年中期,在「梵天」技術驗證機基礎上研製而來的艦載無人戰鬥機將正式服役,與「北京」號航母一同列入海軍戰鬥序列。受「梵天」計劃變更影響,海軍的艦載無人戰鬥機研製計劃嚴重受挫,「北京」級航母的戰術指標全面調整。
為了拉攏印度,美國不但沒有收取航母等戰艦的翻新費用,還承諾免費升級電子與指揮系統。艦載機的採購價格也不算貴,F-46I的單價僅為2.8億美元,僅比美國海軍的採購價格高出20%左右。
相對而言,「河北」號與「河南」號幸運得多,因為船台建造還未完成,所以能夠對艦體結構進行調整。「北京」號已經完成了船台建造,無法對艦體進行大範圍修改,也就只能勉強改進。正是如此,很多人認為「北京」號單成一級,後面幾艘則是新的一級,即「河北」級航母。
靠一條腿走路的印度海軍會是共和國海軍的對手嗎?
與陸軍、空軍不同,海軍的建造周期更長,1艘航母從動工到服役至少需要7年,再到形成戰鬥力共需要10年左右。即便海軍在2030年之前就已開始擴充軍備,也要到2040年之後才能見到效果。毫無疑問,王元慶不會把對付印度的時間拖延到2040年之後,因為他將在2037年卸任。
看完海軍的建設和_圖_書報告,裴承毅覺得自己有點過於擔心。
戰術指標調整之後,航母的設計指標也得進行調整。之前為無人戰鬥機準備的基礎保障設施只能拆除,換上為普通艦載戰鬥機準備的保障設施。其他相應的設計,比如機庫的最大高度與面積、維修車間的布置與維護能力、戰機起降機的大小與提升能力、彈射器的功率與彈射效率、航空燃料庫的容積與布置方式、彈藥庫的容積與布局、著艦系統的回收能力與布局、航空作戰系統等等,都要按照新的指標重新設計。
突然縮減軍費開支,肯定有原因。
受此影響,「北京」級第二批三艘的建造進度再次延遲,最快要到2038年才能下水。
獲得「威爾士親王」號(加入印度海軍后改為「維拉特」號)之後,印度海軍並未感到心滿意足,因為3艘航母均是中型航母,載機能力遠不如大型航母,綜合作戰能力也遠不如大型航母。按照印度海軍摻了水的評估,3支中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最多相當於2支大型航母戰鬥群。而按照共和國海軍的評估,如果僅以執行制海作戰任務計算,3支中型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根本達不到2支大型航母戰鬥群的水準。
自「華夏」級之後,完全按照未來海戰標準設計的「北京」級航母於2028年,也就是日本戰爭結束后不久動工,首艦「北京」號於2031年初下水。只是,第二艘「河北」號與第三艘「河南」號的建造工作在2031年3月突然放慢,沒能按進度在2031年底下水,直到2032年底才正式下水。
雖然這個價格僅為美軍1支航母戰鬥群的50%,但是仍然讓共和國海軍難以消受。
為此,海軍不得不對「共和國」號進行第二次大規模改進,延長其服役期限。
和平時期,軍費預算採用「寬進緊出」的原則,即做預算的時候盡量寬鬆一點,支出的時候盡量謹慎一點。如果弄得好,到年底還能有5%左右的節餘(一般情況下,節餘的經費將自動計入下一年國防預算)。戰爭時期,軍費預算採用完全相反的原則,做預算的時候盡量謹慎一點,支出的時候則不以戰爭需求為重,基本上每場戰爭打下來,預算都有巨大缺口,比如藏南衝突的戰爭預算缺口高達5500億元,半島戰爭的戰爭預算缺口更是高達35000億元。
這不是新造的航母,而是已經在英國海軍服役了15年的二艘航母。印度選擇「威爾士親王」號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其「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蘭特」號與「威爾士親王和-圖-書」號是姊妹艦,性能基本相當,印度海軍能夠迅速掌握「威爾士親王」號。更重要的是,「威爾士親王」號的艦齡並不長,遠未到老化程度,如果不發生意外情況,至少能在印度海軍服役30年。
優先發展海軍,不僅僅為了長遠目標,也有現實原因。
到此,共和國海軍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海軍。新增3艘航母(「共和國」號除了在東南亞戰爭期間有所表現之外,從未參与任何作戰行動,也就沒有列入海軍的戰鬥序列),意味著新增3支航母戰鬥群。航母只是航母戰鬥群的核心作戰平台,一支完整的航母戰鬥群還包括數十架作戰飛機與十多艘護航戰艦。
也就是說,到2035年6月,共和國海軍只有6艘航母在役。
按照最初的計劃,「共和國」號因為受基礎設計的限制,應該在2034年中期,也就是「北京」號服役之後退役。因為「北京」號的服役時間推遲到了2035年中期,所以海軍在2032年讓「共和國」號返回江南造船廠,進行為期2年的大改。不是一般的改進,而是全面改進,除了換裝全部電子設備、增加防空系統與艦隊作戰指揮系統之外,還將對艦體進行全面維護,用可控聚變反應堆代替裂變反應堆,使全艦動力提高250%(主要用來支持對能量要求更高的激光攔截系統)。經過這次改進,「共和國」號除了載機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反而有所降低,最大載機量由57架減少到44架,其中包括36架戰鬥機、3架預警機與5架垂直起降飛機)之外,其他性能都大幅度提高。問題是,「共和國」號的基礎設計存在很大問題,再怎麼改進,也改變不了其戰鬥力低下的問題。2034年,「共和國」號重新服役之後,海軍仍然將其編入南海艦隊,其主要任務就是為海軍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與航母官兵。換句話說,「共和國」號成了「訓練艦」。
看到這裏的時候,裴承毅心裏犯起了嘀咕。
元首「削減」國防預算,肯定在為戰爭做準備。
裴承毅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林嘯雷吹夠了牛皮,如果臨戰栽了跟頭,海軍司令丟掉烏紗帽是小事,國家遭受的損失才是大事。
受影響的不僅是「河北」號與「河南」號,「北京」號的舾裝工作道2035年初才完成。
關鍵是,共和國海軍能夠擔當起重任嗎?
不管怎麼樣,這一變動對海軍的影響非常大。
雖然3艘中型航母的戰鬥力差了許多,但是印度海軍奉行戰略防禦政策,基本上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部署在本土的和_圖_書遠程航空兵,比如從美國引進的P-14I型遠程海上巡邏機能對2000千米範圍內的航母戰鬥群構成威脅。
談判在2033年初結束:美國無償向印度提供「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與「羅斯福」號航母,以及組建3支航母戰鬥群的6艘防空巡洋艦、9艘多用途驅逐艦、9艘反潛驅逐艦與6艘混合動力攻擊潛艇;印度以總價值1200億美元的「一攬子方案」從美國採購用來組建3支艦載機聯隊的258架F-46I戰鬥機(在F-42A的基礎上專門針對印度的特殊情況研製的艦載戰鬥機,主要加強了在低緯度熱帶海域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14架EC-22D艦載預警機(在MC-22D傾斜旋轉翼飛機基礎上研製的艦載預警機,用來全面取代E-2D)、20架SC-22D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同樣以MC-22D為基礎)與14架MC-22D傾斜旋轉翼運輸機。
共和國海軍不僅擁有強大的航母戰鬥群,還擁有強大的潛艇部隊。就算印度海軍能在航母戰鬥群的數量上追平共和國海軍,也不可能建立起一支能夠戰勝共和國的潛艇部隊。別說印度,就算美國海軍的潛艇部隊都不見得是共和國的對手。
2031年,「藏南衝突」結束后不久,印度就與美國進行談判。雖然美國答應「無償」提供處於封存狀態的「尼米茲」級超級航母,以及同樣處於封存狀態、包括「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在內的護航戰艦,但是美國並未答應「無償」提供艦載戰鬥機,印度也不想要被美國海軍淘汰的F-35與F/A-18E/F系列艦載戰鬥機。關鍵就是艦載戰鬥機的價格,印度提出採購F-46型艦載戰鬥機(2033年定型量產,全面替代F-35與F/A-18E/F系列戰鬥機,為美國單獨投資開發的中型艦載多用途戰鬥機),美國答應出售,只是單價高達4.7億美元,是印度海軍開價的2.4倍。
翻到第四份文件時,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把東方聞叫了過來。
其實早在「藏南衝突」之前,海軍就加快了擴軍步伐。
如果說空軍是燒錢機器,那麼海軍就是吞金怪獸。
相對而言,這筆買賣還是比較划算的。
雖然英國以「削減軍費開支」為名將「威爾士親王」號以12億英鎊,也就是相當於該艦造價20%的價格賣給印度,但是英國絕不是在處理「過剩裝備」,而是「威爾士親王」號已經無法適應未來海上戰爭,性能已顯落後。出售「威爾士親王」號不但能夠得到12億英鎊,還能每年和圖書為英國海軍節約近2億英鎊的維護開支。如果算上出售艦載戰鬥機的45億英鎊與出售5艘護航戰艦的50億英鎊,英國海軍能夠用所得的107億英鎊採購1艘全新的航母與2艘護航戰艦。
按照最初計劃,「北京」級將分三批建造9艘,第二批3艘(「黑龍江」號、「吉林」號與「遼寧」號)將在2031年底,也就是「河北」號與「河南」號下水之後正式動工(主要受船台與船廠建造能力限制),結果卻因為設計改動,拖到2033年底才正式開工,最快也要到2037年初下水,在2039年底完成舾裝,能在2040年上半年完成海試,交付給海軍已經算是非常了不起了。
在共和國擁有6支航母戰鬥群之後,印度也擁有了6支航母戰鬥群。
「藏南衝突」之後,印度全面投靠美國,在美國的幫助下,魯拉賈帕尼穩住了國內局勢,同樣在美國的幫助下,印度開始瘋狂擴軍,其首先擴充的就是用來對付共和海軍的大型航母戰鬥群!
如果說印度採購「威爾士親王」號只是小打小鬧,那麼從美國購買3支航母戰鬥群就是大動干戈了。
更重要的是,3支航母戰鬥群均在2035年1月底之前交付給印度海軍。
如果按照林嘯雷制訂的發展計劃,共和國要在2040年之前(後來改為在2045年之前)擁有12支航母戰鬥群,則需要累計投入至少30000億元的採購與維持費用,而按照海軍軍費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花在航母戰鬥群上的費用佔到海軍裝備總費用的50%以上,從而對海軍的全面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才造了3艘航母,關於要不要造更多航母的討論就成了共和國的熱點話題。
導致兩艘航母建造工作減慢的原因很簡單:戰術指標發生變化。
隨著3艘「北京」級航母陸續下水,印度海軍需要更加強大的航母。
當然,3支航母戰鬥群到達印度,迅速激化中印矛盾,打開了戰爭的大門。
2035年的軍費預算僅比2034年增長了不到7%,而前3年的軍費增長幅度都在10%左右,2032年(換裝工作全面開始)的增長幅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4.2%。
想到海軍的造艦計劃,裴承毅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共和國海軍無法克服建造周期帶來的麻煩,幾乎沒有建造大型戰艦能力的印度更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印度海軍在2032年從英國採購「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多少有向美國示威的意思。
在以制海為主的海上戰鬥中,潛艇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航母戰鬥群。甚至可以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hetubook.com.com,潛艇比航母戰鬥群還要重要。
能夠向印度提供大型航母的只有美國。
2031年底,印度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從英國購買了「威爾士親王」號航母。
以2034年的幣值計算,1支由1艘「北京」級航母、2艘「崑崙」級巡洋艦(由「秦嶺」級改進而來,排水量增加1750噸,艦長增加3.5米、艦寬增加0.45米,用DP-1C型替換DP-1A型軌道電磁炮,增強區域防空能力,動力系統的最大輸出功率增加150%,配備激光攔截系統與電磁速射炮)、3艘「青海湖」級驅逐艦(由「太湖」級改進而來,可以看成「崑崙」級巡洋艦的縮小版)、3艘「舟山島」級護衛艦(第二代全電動護衛艦,三體衝浪型船體,能夠搭載3架垂直起降反潛巡邏機)、2艘「虎鯨」級攻擊潛艇(與093級核潛艇第二艘同名,為「海豚」級之後研發的第二代混合動力攻擊潛艇)組成的航母戰鬥群的總採購價為1000億元,1支由24架J-16C型艦載重型制空戰鬥機(J-16系列戰鬥機的海軍艦載型,與空軍型J-16A與海軍岸基航空兵型J-16B的基本性能相差不大)、48架J-17C型艦載多用途戰鬥機(同樣為J-17系列戰鬥機的海軍艦載型)、5架HJ-30A型艦載預警機(於2030年定型,以QW-25B為載機,配備保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用來全面取代HJ-2000型艦載預警機)、4架QW-25B型傾斜旋轉翼艦載運輸機、6架DD-30A型垂直起降電子戰機(以DZ-25C為平台,替代在J-14C型艦載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DJ-14C)、6架QF-25B型垂直起降反潛巡邏機(以QZ-25B為平台研製的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與護航戰艦上的垂直起降反潛巡邏機相同)組成的艦載航空兵聯隊的總採購價為850億元,加上各護航戰艦艦載飛機所需的150億採購費用,整支航母戰鬥群的總採購費用超過2000億元;同樣以2034年的匯率為準,相當於500億美元。
裴承毅首先想到的就是戰爭。
2035年初,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否決了由國防部提交的該年度軍費預算,主要就是海軍經費急劇增長,太多的錢用在了航母戰鬥群上,對其他軍事力量建設造成負面影響。經過近1個月的討價還價,在海軍經費縮減了17.4%之後,全體代表大會才最終通過了該年度的國防預算。
如此一來,即便共和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更加厲害,也不見得能夠輕易擊敗印度海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