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九章 空中航母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九章 空中航母

直到30年代末,磁感應推進系統才取得了進展,並且走出實驗室。
從理論上講,海軍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掌握「制海權」,並且通過「制海權」來提高國家實力,為國家利益服務。嚴格說來,「制海權」與海運的關係最為密切。實際上,即便開採海上資源,比如搜集海底礦床上的錳結核、開發海上油氣田,都需要通過海運將開採的資源送上陸地。如此一來,「制海權」的直接體現就是海運,以及由海運帶來的利益。歷史上所有涉及到制海權的戰爭,實際上就是保護海運與破壞海運的戰爭。如前面所說,當人類社會在某一天不再需要以海運的方式來運送貨物的時候,即便海軍不會消亡,存在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再邁向實戰能力的道路上,天軍最需要的還是具備實戰價值的空天戰機!
實際情況是,技術的進步速度比空軍高層預料的快得多。
因為空天打擊確實很誘人,所以天軍才會在2047年向空軍伸出援手,成為推動超大型空中平台的第二支力量。
事實上,這也是空軍當局的真正目的。
如果說海軍風頭正盛、陸軍復興在望,那麼共和國空軍就在走下破路。
在此基礎上,空軍的發展方向就非常明確了。
就袁晨皓所知,在2049年初,隨著推力高達5000噸的磁感應推進器的開發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裴承毅已經原則上批准了在該財年度為空軍爭取第二部超大型空中平台的建造經費,或者為空軍申請新的開發經費。也就是說,超大型空中平台很有可能在數年之內從探索性建造發展成批量建造。果真如此的話,在2054年左右,共和國空軍的戰略空運能力很有可能遠遠超過美國。
毫無疑問,這也是難道更大的科研項目。
2045年的時候,最大型的磁感應推進系統已經能夠舉起100噸重的物體,並且持續工作24小時。按照這個發展速度,到2050年的時候,磁感應推進系統的舉重能力肯定能夠超過5000噸,持續工作時間超過168小時。如此一來,只要配備2套推進系統,就能使空中平台具備永久續航力。
2042年之後,空軍利用軍費恢復性增長的大好機會,提出了兩個重大項目,一是與天軍聯合研製具有實戰能力的空天戰機,二是開發具有永久續航能力的超大型對流層空中和圖書作戰與運輸平台。
與軍事用途相比,超大型空運平台的民用前景更加光明。
空軍的兵力結構調整,在中東戰爭后變得更加明顯。
要知道,為了這個項目,空軍埋頭做了20年的功夫。早在20年代初,即基於電能的新式航空動力學得到蓬勃發展的時候,空軍就投入巨資,鼓勵國內的相關機構研究全新的航空發動機。DZ-25系列垂直起降運輸機與DW-26系列低空攻擊機所用的磁感應螺旋推進器就是重大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更有前途的,還是藉助地球自身磁場的磁感應推進系統,特別是升力系統。
別的不說,如果不能解決磁感應推進系統容易受到干擾的特性,超大型空中平台就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戰鬥平台,最多只能成為支援平台。
當然,天軍對超大型空中平台的要求更高。
比較有意思的是,天軍支持該項目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赤道上空10000米的高空發射航天器的成本是在海平面上發射的一半。如果能夠將發射高度提高到20000米,則能將發射成本再降低一半。如此一來,大規模航天發射的成本就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從而使天軍的空天作戰力量成為主要打擊力量。換句話說,超大型空中平台實際上是連接地面與外層空間的理想中轉站。
這個新的空中平台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空中航母」。
更重要的是,積極支持超大型空中平台的還有天軍。
正是受這個「美好前景」鼓勵,空軍在2045年推出了兩套方案。一是繼續完成前面提出的實驗性質平台的建造工作,只是將其改成真正的實驗型號,即作為實驗平台,對各種新技術與新設備進行測試。二是根據重新評定的戰術標準,開發第一種具備實戰部署與實戰使用能力的超大型空中平台。
因為由可控聚變反應堆提供電能,所以超大型空中平台的運輸費用已經將到了海運級別,與21世紀初的海運相比,其運輸費用甚至還要低一些。與之對應的,則是強大到讓海運永遠也比不上的運輸效率。即便航速在70節左右的高速貨輪已經興起,而且很有可能在未來取代其他貨輪,可是與飛行速度在音速左右的超大型空運平台相比,貨輪的速度仍然慢得多。更重要的是,空運不受地理因素限制,https://www.hetubook•com•com如果將飛行高度提高到10000米以上,甚至不受氣候影響,所以在沒有政治因素的情況下,超大型空運平台能夠沿最短的航線飛行,從而大大縮短運輸時間。總的說來,超大型空運平台的運輸效率是海運的10倍。這意味著,運輸公司能夠用更少的設備完成同樣的運輸任務,從而降低維護與保養成本,並且以更快的速度運送貨物,以滿足客戶對時間的需求。
當然,站在天軍的立場上,超大型空中平台肯定不是主打項目。
事實上,「磁感應推進系統」的原理非常簡單,即利用超導體的「磁場排斥效應」,使通了電流的超導體懸在空中。從理論上講,只要有基礎磁場,而且通的電流足夠強,就能將任何物體舉起來。在大氣層內,基礎磁場就是地球自身的磁場。關鍵就在電流上,以及維持如此大電流所需要的能源系統上。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超導體的價格,以及將超導體製造成奇型超導線圈的工藝難度。至於其他的小問題,那就數不勝數了。比如因為能量轉換效率不高而導致的高溫問題(所有耗散的能量最終都轉化成了內能),以及由高溫問題帶來的散熱問題,都是該系統的攔路虎。
前者不用多說,肯定會得到重視,只不過起主導的不是空軍,而是天軍。
與所有劃時代裝備一樣,超大型空中平台的最大問題就是建造成本。
因為該項目具有重大發展意義,所以在配套的磁感應推進器要在2049年底才能研製成功的情況下,裴承毅還是批准了空軍的建造申請,並且在該財年度為空軍爭取到了120億元的轉向經費。
按照空軍的戰術指標,超大型空中平台的載重能力為1萬噸,載重係數40%,由2套完全獨立的能源系統與2套完全獨立的推進系統驅動,具有完全的永久續航能力,也就是能夠在空中完成全部補給與維護作業。雖然在整個指標中,並沒提到一定要具備支持作戰飛機的能力,但是要讓25000噸級的超大型空中平台支持作戰飛機,絕對是一件簡單到讓設計人員都不會怎麼費神的事情。
當然,從發展潛力上看,超大型空中平台絕對是前景無量。
設想一下,如果空軍成本降到了海運成本的水平,海軍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在物理實驗中心完成了第一hetubook.com.com次具有實用意義的測試后不到3個月,得到上海汽車集團資助的1家科研機構就將質量與時間記錄提高到了1250千克與15分鐘,接下來半年,這兩個紀錄分別被刷新了5次與8次。到2043年底,已經可以將重達2500千克的物體舉到空中90分鐘。也就在這個時候,上海汽車集團決定投資1200億元,在2045年量產第一種使用「磁感應推進系統」的轎車,也就是「磁懸浮轎車」。正是如此,磁懸浮轎車才能在2048年底投放市場,從2049年開始普及。
早在30年代後幾年,共和國空軍就開始調整兵力結構。
雖然在30年代末與40年代初,很多人都認為,正在迅速崛起的天軍不大可能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完全取代空軍,成為最強大的打擊力量,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天軍取代空軍只是遲早的事情,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天軍至少能夠在某些情況下,比如打擊得到嚴密保護的高價值戰略目標的時候能夠取代空軍。到了40年代末,隨著天軍發展加快,空軍的地位受到了嚴峻挑戰。
克服了幾個關鍵問題后,該系統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
在2042年的時候,由物理實驗中心開發的第一套推進系統就將1輛質量為1000千克的小轎車舉到了天上,而且懸浮了數分鐘。為了鼓勵科研機構創新,空軍在當年年底設立了一個「競重競時比賽」,以象徵性的1萬元獎金來獎勵那些將最重的武器舉到空中、並且停留時間最長的科研團隊。當然,錢不是關鍵,關鍵還是在這背後的巨大商計。要知道,如果能夠讓「磁感應推進系統」變得實用,別說軍用領域,在民用領域都能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講,「磁感應推進系統」帶來的效益,絕對不亞於當初的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也就是說,複合蓄電池將汽車帶入了「電動時代」,而「磁感應推進系統」則能把汽車帶入「飛行時代」。
2042年的時候,空軍就提出了戰術指標,即在保證永久續航力的前提條件下,將載重能力提高到1500噸,而且載重係數(載重量與總重的比值)不得低於25%,也就是系統總質量不得超過6000噸。實際上,這個指標中最關鍵的還是對動力系統的要求,即必須以https://m.hetubook.com.com磁感應推進系統為主推進器。如果沒有這個指標,而是以傳統動力系統,比如磁感應螺旋推進系統為主推進器,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材料,加上合理的設計,完全有能力建造出達到空軍戰術指標的大型空中平台。從這一要求也看得出來,6000噸級的空中平台絕不是空軍的最終發展目標。或者說,空軍只是先搞個樣品,到底要建造多少,以及要不要建造更大的空中平台,還得看樣品的表現。
對空軍來說,後者才是生存下去的關鍵所在。
有如此大的利益,自然有激烈競爭。
2047年的時候,接受空軍委託的上海飛機公司完成了超大型空中平台的設計工作,空軍也在當年申請了建造費用。
雖然空軍設立競賽的目的是為了軍用,但是首先民用的好處非常明顯,那就是極大限度的降低了相關設備的成本。別的不說,一種成功的轎車能夠生產上億輛,由此帶來的規模效應能將成熟設備的價格降到最低限度,從而降低軍事普及的成本。
按照天軍的設想,超大型空中平台的飛行高度最好|嫩夠提高到30000米,從而件發射成年降低到海平面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超大型空中平台不但要具備支持航天發射的能力,還要具備回收航天器的能力,也就是能夠接收空天戰機。既然是軍事平台,就得擁有讓作戰武器再次使用的能力,也就得具備支持空天戰機作戰的能力。如此一來,超大型空中平台的載重能力至少要提高到20000噸,而且載重係數要超過50%,最好能達到60%。至於其他方面,則要充分考慮超高空飛行帶來的問題。
當然,與民用設備比起來,空軍的航空器就要大得多了。
對空軍來說,關鍵就是如何把這個跨時代的產物應用好。
其高大1000億元的預計造價(實際造價很有可能翻番)不但超過了「重慶」級之外的任何一種大型戰艦,甚至超過了陸軍的「影子戰士」項目。可以說,如果這不是空軍力推的唯一大型裝備項目,別說全體代表大會的那些代表,恐怕連裴承毅都不會為其爭取撥款。不管怎麼說,在2047年的時候,走馬上任的總參謀長就是空軍司令,不然空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建造超大型空中平台的想法。
中東戰爭中,共和國空軍表現得最出色的不是戰術航空兵、也不是戰略航空兵,而是支援航hetubook•com.com空兵。甚至可以說,戰略航空兵只是盡到了本職,戰術航空兵則發揮失常,只有支援航空兵在超常發揮。要知道,當時空軍的戰略運輸機群創造了在24小時內向前線投送1個作戰單位的紀錄。放在6年前的印度戰爭,投送規模相當的1支戰略反應軍,至少得花3天。可以說,正是空軍支援航空兵超常發揮,裴承毅才能在持續1個多月的大規模戰爭期間將足足8個戰鬥單位送到前線,以優勢兵力擊敗了美土以聯軍,為最終迫使對方坐上談判桌打下了基礎。
問題就在這裏,空軍要的就是支援平台,而不是戰鬥平台。
如果不能把成本降下來,空軍就無法說服政府大批量採購用來代替船舶的航空器。
到底是誰為該項目取的這個名字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這個名字確實很形象。
要知道,與載重能力在100噸左右的戰略運輸機相比,超大型空中平台的空運能力高出了100倍。如果考慮到永久續航能力,以及作戰部隊自身具備的戰術空運能力,那麼超大型空中平台的運輸能力比戰略運輸機還要高得多。按照空軍的估計,在運送1個戰鬥單位的全部官兵與主戰裝備的情況下,只需要20台超大型空中平台,而且能在24小時之內將作戰部隊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事實上,第三次軍事改革開始后,空軍就在走下破路。
正是如此,直到40年代初期,「磁感應推進系統」才逐步具備實用性能。
當然,超大型空中平台要想取代航母,還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事實上,空軍並不熱心民用領域。準確的說,除了通過資助的科研單位出售專利來賺取額外的費用之外,空軍沒有必要插手民用市場。
從發展戰略上來看,空軍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向下兼并」。不管怎麼說,空軍的打擊能力肯定比不上天軍,只要解決了發射成本帶來的問題,天軍就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主要打擊力量,從而使空軍「邊緣化」。作為一支軍事力量,要想體現存在的價值,就只能在火力投送與兵力投送上做文章。火力投送就是打擊能力,而兵力投送則是運輸能力。在打擊能力上不如天軍,並不意味著在運輸能力上沒有作為的空間。事實上,著重提高運輸能力就是空軍的出路。換句話說,空軍的發展目的不是抑制天軍,而是要完全取代海軍。
這麼看起來,空軍的發展確實有點「軍轉民」的味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