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章 殺雞用牛刀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章 殺雞用牛刀

正是如此,在能量武器大行其道的時候,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中,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攔截任務由動能武器、也就是飛行速度高達每秒10千米的動能攔截導彈承擔,而且這些導彈築起了天基攔截系統的最後一道防線。
莫斯科時間18點28分,也就是共和國時間23點28分左右,部署在烏拉爾山西面伯朝拉斯克的俄羅斯陸軍戰略火箭兵第771團第7營的3輛運載著SS-48戰略彈道導彈的發射車駛出了地下洞庫,在最近的發射點上就地展開。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只用了2分鐘,在沒有進行精確定位的情況下,3輛發射車依次發射了3枚SS-48洲際彈道導彈,3枚導彈的目標分別為共和國的北京、上海與廣州,即人口最多的3座特大城市。
從這兩輪攔截看得出來,激光武器與粒子束武器絕對不是萬能的。
當然,僅僅只有速燃固體火箭發動機算不了什麼,只有選擇合適的彈道,將系統的性能發揮出來,才算得上是真正出色的彈道導彈。
首先得承認,這3輛導彈發射車非常幸運。
按照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的編製體系,1個營應該有9輛發射車,即1個排1輛,1個營有9個排。在此之前,該營在接到戰略警戒命令之後,立即進行了緊急動員,6輛狀態良好的導彈發射車以最快的速度離開洞庫,並且在行駛途中進行了精確定位。可想而知,在共和國天軍的精確打擊到來時,這6輛發射車無一倖免,全部完蛋,雖然沒有在猛烈的爆炸中發生惡性殉爆事故,但是均造成了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值得慶幸的是,導彈發射車的公路機動速度不算太慢,在遭到打擊的時候,6輛發射車離營部掩體都有10多千米,沒有對營部構成威脅。更值得慶幸的是,共和國天軍沒有打擊俄軍導彈發射車的洞庫,所以因為故障沒有能夠及時進入警戒狀態的3輛發射車得以倖免。
飛行高度較低的那枚彈頭除了在粒子束的照射下使隔熱層有所損傷之外,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雖然從理論上講,由於隔熱層受損,這枚彈頭再次進入稠密大氣層的時候,肯定會被燒毀,內部嬌弱的核彈頭也得完蛋,但是共和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並沒有因此放過這枚同樣攜帶了1顆55萬噸級核彈頭的導彈彈頭。
實事求是的講,真正對共和國構成威脅的和-圖-書,還是那幾十架俄軍戰略轟炸機!
原因很簡單,如果目標彈頭進入了下降彈道,飛行速度很快就會突破每秒8千米,而且很快就會進入大氣層,最重要的是,此時彈頭肯定在共和國本土上空,即便攔截成功,具有強烈放射性的彈頭碎片也會落在共和國的大地上,甚至落在城市裡面,從而使攔截失去應有的價值。
早在戰略防禦系統問世之前,戰略警戒衛星就問世了,而且是核大國的必備利器。說簡單點,戰略警戒衛星就是專門用來監視敵國本土的廣域偵察衛星,一般配備了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線三種不同的攝像機,也就是分別工作在這三個波段的被動探測儀,只要敵人的導彈升空,就能立即探測到導彈尾焰產生的輻射信號,並且拉響警報。當然,現代戰略警戒衛星還具備了定位功能,並且通過衛星數據鏈接入戰略防禦系統,即在發出警報的時候,已經將目標的位置信息發送給了戰略防禦系統。如此一來,根本不需要人來操控,戰略防禦系統的中央計算機就將自動控制導彈發射區域上空的攔截衛星,對升空的導彈、以及導彈投射的彈頭進行攔截。
不得不提到一點,即粒子束武器在大氣層內的衰減作用。
必須承認,俄羅斯在30年代初著手開發、在30年代末完成設計、在40年代初期開始批量生產與裝備部隊、號稱世界上最後一種戰略彈道導彈的SS-48確實是一種性能先進,而且威脅巨大的戰略武器。
這也是為什麼那枚彈道較高、飛向廣州的彈頭被粒子束摧毀,而那枚彈道較低、飛往上海的彈頭卻只損失了一些隔熱塗層的原因。當然,關鍵還是對最大射程為12000千米的SS-48來說,在攻擊5700千米外的上海、以及7200千米外的廣州時,根本沒有必要採用較高的飛行彈道,甚至可以在採用壓低彈道、也就是將彈道高度控制在200千米以下,讓彈頭始終在稠密大氣層頂端飛行的情況下,提前拋棄主發動機,讓彈頭在飛行末段依靠再入大氣層加速火箭發動機提供的額外推力來延長射程,從而達到提高彈頭生存能力的目的。如果沒有這項技術,那枚飛往上海的彈頭肯定被粒子束武器擊落了。
這次攔截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要知道,如果讓SS-48的彈頭進入了中段和-圖-書飛行彈道,也就是完成了初始階段的加速與彈道調整之後,其彈頭就會自動進入戰鬥模式,除了啟動姿態控制發動機,進行變軌道機動之外,還會陸續灑出足以以假亂真的誘餌彈頭,給攔截系統造成更大的負擔,至少讓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不得不浪費更多的戰鬥力。
如果從本質上講,這場攔截戰鬥肯定要比看上去的兇險得多。
當最後一枚彈頭脫離了粒子束的照射範圍之後,已經有2枚配備了自導系統的動能攔截導彈從近地軌道上的動能攔截衛星上射了下來,正以每秒超過10千米的速度追上那枚還在向著共和國最大的城市飛去的導彈彈頭。因為是切線追擊,所以導彈彈頭與攔截導彈的相對速度大約為每秒4千米,整個追擊過程只持續了60秒。也就是說,導彈彈頭在到達阿爾泰邊疆區首府巴爾瑙爾上空的時候就被攔截導彈追上,並且先後被兩枚攔截導彈擊中,在其進入下降彈道之前就被擊落了。
其次得承認,第7營的營長沒有犯糊塗。
對激光武器來說,因為大氣層存在折射與發射現象,所以只能攻擊位於正下方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目標,只要攻擊角度超過了設計制,不但攻擊效率將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使攻擊徹底失敗。對粒子束武器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前面提到的,大氣層對粒子束產生的耗散效應,使其很難在大氣層內使用。
這就是SS-48的另外一個強項,即在攻擊不同目標的時候,可以根據目標遠近,自動選擇最合適的彈道。要自導,以往的彈道導彈,只有固定的彈道,而攻擊不同的目標,由拋灑彈頭的時間決定。可想而知,採用固定彈道的導彈肯定更容易遭到攔截。別的不說,在採用固定彈道的時候,肯定得以最大射程來確定彈道高度,因為彈道高低決定了射程遠近,而在以最大射程的情況下,彈道高度自然最高。也就是說,導彈的飛行時間相對較長,而且需要在外層空間飛行,這等於給了對方攔截系統下手的絕佳機會。靈活選擇彈道之後,不但使導彈的飛行線路更難測算,還能大幅度縮短飛行時間,縮短外層空間的飛行距離,從而大幅度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
到此,整個攔截才宣告結束,從導彈發射到彈頭全部被擊落,前後用時不到2分鐘。
正是如此,粒子束武器只適合hetubook.com.com在外層空間使用。
遭到粒子束照射之後,飛行彈道稍高一點的那枚彈頭僅僅在無聲無息的粒子束的照射下堅持了5秒鐘,隨著彈頭表面的絕熱層完全氣化,高速飛行時與極為稀薄的空氣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立即點燃了彈頭內部的易燃材料,最終引爆了姿態控制火箭發動機與再入大氣層加速火箭發動機內的高能燃料,在猛烈的爆炸中,這枚攜帶了1顆55萬噸級核彈頭的導彈彈頭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鄂木斯克市上空化為了一點流星,彈頭的殘骸全都落在了俄羅斯境內。
首先,SS-48採用了速燃固體火箭發動機。正是如此,SS-48才能在發射后20秒就離開相對危險的對流層,並且以超過以往彈道導彈一倍的速度離開稠密大氣層。縮短導彈在稠密大氣層內的飛行時間,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提高了導彈的生存概率。要知道,如果導彈在稠密大氣層內遭到攔截,別說會不會對本土構成威脅,只要一點點損傷,就能使導彈的燃料艙發生爆炸。第一枚被擊落的導彈,也就是射向共和國首都(北京仍然是共和國名義上的首都)的那枚導彈就是因為攻擊距離最近,最晚發射,沒有趕在攔截開始前離開稠密大氣層,導彈彈體還沒有與彈頭分離的時候就被激光束罩住,不但失去了離開大氣層的機會,還使下面上萬平方千米的區域受到污染。
對攔截導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趕在目標進入下降彈道前進行攔截。
當然,不管有多麼幸運,還是多麼機智,3枚導彈升空后,共和國天軍就拉響了警報。
如果攔截導彈再晚10秒發射,最後那枚導彈彈頭就將進入共和國境內,即便能夠將其擊落,彈頭碎片也會灑落在共和國的土地上,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在攔截了第一批3枚導彈之後的近10分鐘內,由有14輛倖存的導彈發射車按照總統下達的反擊命令發射了SS-48戰略彈道導彈。其中5輛按照標準程序發射,即在發射導彈之前進行了精確定位,結果導彈剛剛升空,精確打擊的動能彈頭就落了下來,5枚導彈均在猛烈的爆炸中灰飛煙滅。另外9枚導彈按照緊急程序發射,沒有精確定位,且全部瞄準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當然,這9枚導彈的結局也差不多,因為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能夠一次攔截數千個目https://www•hetubook.com.com標,所以就算在啟用不分在軌攔截衛星的情況下,也能比較輕鬆的將9枚導彈攔截下來,不會讓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的反擊得逞。
數十年之功,就體現在這短短2分鐘之內。
事實上,對付10多枚戰略彈道導彈,即便沒有天基攔截系統,僅依靠空基與地基攔截系統也能手到擒來。要知道,早在20多年前,共和國的空基激光攔截系統就在印度戰爭中成功攔截了印度的彈道導彈。如果再往前推,在30年前的日本戰爭中,共和國的空基與海基攔截系統也成功攔截過日本的彈道導彈。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針對這3枚導彈與彈頭的攔截基本上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雖然這麼做很有可能浪費寶貴的攔截導彈,但是比日讓核彈頭落到共和國本土,這點浪費根本算不了什麼。
接到戰略反擊命令后,這位名叫謝爾蓋的上校營長立即按時間優先程序給僅存的3個排下達了反擊命令。所謂的時間優先程序,就是用最短的時間把導彈發射出去,不要去管導彈能不能打中目標。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導彈攻擊的肯定是大城市、工業中心、軍事基地等面目標,而不是加固了的點目標,對精度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在攻擊上海這種特大城市的時候,就算偏差了上千米,也不會對攻擊結果造成太大影響。可以說,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天軍的動能攔截衛星還在俄羅斯上空,而動能彈藥完成攻擊只需要2分鐘,如果3輛發射車精確定位,導致其行蹤暴露,因為彈道導彈的上升飛行階段有幾十秒,所以就算能夠趕在動能彈藥落下前把導彈發射出去,也不見得能讓導彈飛到共和國上空,甚至有可能使剛剛升空的導彈因故障墜落,後果肯定難以設想。
從表面上看,這場極其短促的戰鬥算得上是有驚無險,可是從本質上講,能夠做到「有驚無險」的前提條件就是前期的大量付出,或者說是上千萬億元的巨額投入,以及數以萬計的共和國軍事科研人員在數十年內的艱苦努力。
正是如此,3枚導彈升空后大約20秒,剛剛離開對流層、進入平流層,3束高能激光就劃破蒼穹,分別落在了3枚導彈的彈頭上。準確的說,是籠罩住了3枚導彈的彈頭,並且迅速向彈頭下方的燃料艙段移去。
眾所周知,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激光屬於純能量武器,即所發射的高能激光束m.hetubook.com.com本身並沒有質量(準確的說是靜止質量),完全依靠光子攜帶的能量來摧毀目標。粒子束武器則是准能量武器,即發射的高能激光束實際上是一些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的基本粒子,具有質量,通過基本粒子攜帶的動能來摧毀目標。正是如此,在大氣層內,粒子束武器的衰減速度遠遠超過了激光武器,哪怕是中性粒子束武器。原因很簡單,高速飛行的基本粒子在大氣層內會與氣體分子碰撞,從而改變方向或者完全耗散,對鄰近的其他基本粒子產生影響,從而大大削弱了粒子束的能量。
因為與戰略潛艇通信的超高頻與甚高頻電台的帶寬非常窄,即效率非常低下,接收一條僅有幾十個字元的信息也需要好幾分鐘,所以俄羅斯總統下達了戰略反擊命令后,率先發起反擊的不是躲藏在北極冰蓋下的俄軍戰略潛艇,而是僥倖逃過劫難的陸基導彈、以及在空中游弋的戰略轟炸機。
戰鬥並未因此結束,配備了高能激器的攔截衛星跟丟目標之後,位於更高軌道上的第二種攔截衛星,也就是配備了粒子束武器的攔截衛星立即接到了中央計算機發來的信息,提前展開攔截行動。隨著2枚彈頭離開彈體爆炸產生的干擾區,兩道速度高達每秒20萬千米的高能中性粒子束就從距離地面大約3000千米高度上的 2顆攔截衛星上射了下來。
更值得慶幸的是,那些在精確戰略打擊中倖免的俄軍導彈發射車都不成規模。
受此影響,粒子束武器的第一次攔截失敗后,天基攔截系統就將發射攔截導彈。
隨著激光束照在燃料艙段上,率先升空的那枚SS-48立即凌空爆炸,化為一團耀眼的火球,在刺目的光芒消散之後,燃燒著的軀殼墜向了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問題是,攔截還是來得稍微晚了一點,另外兩枚導彈在被激光束照住燃料艙段之前就完成了體彈分離,在爆炸螺栓的作用下,燃料還沒用盡的彈體就主動與被隔熱層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彈頭分開。雖然激光束也迅速做出調整,追上了下墜(實際上是上升速度有所減緩)的彈體,並且燒穿了彈體的外殼,使其內部的剩餘燃料發生爆炸,但是此時彈體與彈頭已經隔了數百米,而且兩者的速度差達到了每秒上千米,所以彈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並未對高速上升的彈頭產生影響,反而對攔截衛星產生干擾,跟丟了正在做變軌飛行的彈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