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七章 最後的反制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七章 最後的反制

前面提到過,在電子設備足夠先進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用重達900千克的炮彈來執行偵察任務。在採用450千克彈體的情況下,「偵察炮彈」不但可以由主力艦發射,也可以用護航戰艦上的電磁炮發射。準確的說,如此不需要將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以上,主要用護航戰艦上的電磁炮發射。
說得不客氣一點,第一主力艦隊就是張雪峰的艦隊。
因為第51艦隊沒有停止西進,所以張雪峰不可能一覺睡到大天亮。
按照張雪峰的安排,艦隊的偵察任務由隨行的巡洋艦與驅逐艦負責,而不是讓主力艦挑起全部重擔。
搞清楚這一點之後,再來看美軍第51艦隊的行動,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在千難萬險的時候,第51艦隊仍然會繼續向西航行,而不是留在相對安全的關島附近海域,等著第一主力艦隊找上門來。
問題是,到這個時候,張雪峰只能肯定一點,那就是第51艦隊還沒有進入距離第一主力艦隊1200千米的交戰海域。
5月12日凌晨1點10分,剛剛到達司令艦橋的張雪峰就下達了轉向命令。
可以說,這也是張雪峰能夠出任第一主力艦隊指揮官的關鍵因素。事實上,美國海軍第51艦隊的指揮官也來自潛艇部隊,而且在「專業」之前,在攻擊潛艇與戰略潛艇上各幹了10多年。
等到美軍指揮官想通這層道理的時候,已經是1點30分左右了。
與美國海軍一樣,共和國海軍也開發了多種型號的「偵察炮彈」,並且可以非常方便的組裝與改變「偵察炮彈」的用途,比如在安裝高解析度的可見光照相機之後就主要在白天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使用,而安裝了毫米波合成孔徑雷達之後則主要在天氣情況惡劣的時候時候,配備紅外與自外感測器之後則在夜間使用,如果使用廣角攝像機之後則用在戰後的打擊評估。
用外界的評價來說,張雪峰是一個生來就為了打仗的戰士,而不是呆在戰線後方的統帥。
這些信息,已經足夠了!
簡單到幾乎讓人無法相信:用「偵察炮彈」確定敵人的準確位置后,讓戰艦在中央火控計算機的控制下,自動進行攻擊。
如果美軍要想欺騙對手,搞幾艘「大型戰艦」肯定不是什麼難事。
可以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這其中,自然包括偵察戰術。
因為無法確定第一主力艦隊是否準確掌握了第51艦隊的行蹤,也就是無法得知那艘發出電報的潛艇有沒有搜集到第51艦隊的航行數據,所以只能考慮最壞的情況,即對方已經掌握了第51艦隊的所有情況。
整個分析過程只持續了1分鐘,第51艦隊旗艦的火控計算機就給出了「反制」的參考決策,即用「偵察炮彈」搜索第一主力艦隊最有可能出現的海域。
因為當時大戰爆發的氛圍已經非常強烈,第一批8艘「秦」級(海軍在2057年之前就做出了訂購第二批8艘「秦」級的決定,只是受造船廠的建造能力限制,以及「秦」級作戰能力受到的質疑,第二批建造工作被安排在2058年,即第一批下水舾裝之後,而在船台建造完成之前,海軍就根據第一批「秦」級在實戰中的表現,對第二批次進行了改進,這也就是後來的8艘「唐」級主力艦)幾乎不可能在大戰爆發前完工,所以海軍必須考慮在其服役之前可能出現的情況,並且有針對性的進行備戰工作。
前面已經提到,潛艇實際上很難伏擊航速在40節以上的艦隊,而且分散活動的潛艇也沒有能力伏擊得到眾多護航戰艦掩護的主力艦。退一萬步,除非挨得特別近,不然潛艇也很難用被動聲納確定艦隊的航行數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任何大型艦隊發出的巨大噪音都能被潛艇在數百千米外發現。
也就是說,在他率領第一主力艦隊開赴戰場的時候,已經有1年多的指揮經驗,不但對主力艦的所有戰術理論了如指掌,還認識包括8名艦長在內的所有軍官。因為擔任過西太平洋戰區參謀長,配屬給第一主力艦隊的護航戰艦大都來自前西太平洋艦隊,所以張雪峰還認識艦隊里的大部分艦長與主要軍官。
雖然發現第51艦隊的攻擊潛艇用的是低可探測性的長波電台(因為工作頻率低,所以無法很難被準確測定方位),而且使用了頻發技術,但是在距離關島僅僅300多千米的海域發送電報,肯定做不到保密。準確的說,在共和國海軍收到電報的時候,美國海軍設在關島與南面幾座島嶼上的監聽電台也收到了這份電報。雖然美軍沒有辦法破譯電報內容,畢竟採用了電子加密技術的電報,除非得到原始代碼,不然解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美軍可以肯定這份電報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由共和國潛艇發出來的,還可以大致確定電報的發送海域,甚至能夠及時向該海域派遣幾架反潛巡邏機。
作為戰役的前期準備,在2058年12月30日,第一批8艘攻擊潛艇就從舟山出發(共和國海軍將西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遷回舟山的時候,把潛艇司令部也搬到了這裏),前往馬里亞納群島西部海域,並且按照預定方式設置了潛艇警戒線。到2059年1月2日,也就是第一主力艦隊離開那霸之前,共和國海軍又向馬里亞納群島海域(塞班島以北的幾處海峽)部署了4艘攻擊潛艇。這12艘潛艇的任務都一樣,即在預定的海域低速巡邏(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停止航行),用拖拽式聲納、側舷聲納等被動探測系統監視周圍海域,並且在發現可疑目標、特別是大型艦隊的時候彙報情況。也就是說,在暫時無法向該海域派遣偵察機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用潛艇建立起了一道看不見的防線。
可以說,接受了2年的培訓之後,張雪峰就不再是單純的「潛艇兵」了。
與此同時,大約1300千米外,第51艦隊也接到了一份緊急電報。
比如「秦」級與潛艇一樣,都高度重視被動隱身,而不是主動隱身,雖然隱身的方式方法並不完全一樣,即「秦」級更加重視包括雷達、紅外線、可見光與紫外線在內的電磁波被動隱身,而潛艇則更加重視聲波被動隱身,但是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悄悄靠近敵人,再出其不意的發起攻擊。這一點,從「秦」級的武器配備,特別是主戰武器的彈藥配備情況就看得出來,僅能消耗10分鐘的彈藥儲備量,肯定不是為持久戰準備的。受此影響,「秦」級與潛艇在攻擊目標的時候,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共同點,那就是爭取一擊必殺,只要得手一次就能徹底消滅敵人、至少也能讓敵人喪失戰鬥力。別的不說,900千克級穿甲彈與650毫米重型魚雷的威力就不相上下。
要知道,如果按照價值計算的話,1000多枚「偵察炮彈」相當於同等數量的重型反艦導彈。
雖然來自潛艇部隊,而且在成為準將之前,在潛艇上服役了20多年,把一個人最重要的青春時光都留在了潛艇上,也因此成為一個從思想到習慣、從語言到行為都十足的、不折不扣的「潛艇兵」,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潛艇兵一直以韌性與適應能力著稱。設想一下,什麼人能夠在一個隨時有可能被頭上成百上千噸的海水壓扁的鐵皮罐子里過上幾個月見不到陽光的日子而不發瘋?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潛艇兵。當然,還得補充一條,即便到21世紀中葉,潛艇是唯一將女性拒之門外的艦艇。
這個時候,擺在第51艦隊指揮官面前的選擇仍然是兩個。
結合當時的情況,誰都能夠猜出電報的大致內容。正是如此,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在收到警報之後,立即聯繫了第51艦隊。
也就是說,美軍指揮官做出轉向決定的時候,「偵察炮彈」已經到達第51艦隊上空。
擺在張雪峰面前的問題是,潛艇發現的那支可疑艦隊是不是第51艦隊。雖然在潛艇發出的報告中明確提到,艦隊里至少有幾艘身份不明的大型戰艦,但是沒有提到具體數量,也沒有提到不明大型戰艦的具體情況。作為潛艇部隊出身的將領,張雪峰很了解前方警戒潛艇的處境,也就能夠理解這份報告的含義。問題是,他也非常清楚,現代化的噪音干擾設備能夠最大程度的削弱被動聲納的工作效率與可靠性,不然攻擊潛艇上也不會配備主動聲納,更不會配備性能先進的火控計算機。
得益於全球數一數二的計算機技術,美軍戰艦上的超級計算機絕對不會比共和國戰艦上的差,在判斷出危險之後,美軍戰艦的超級計算機立即啟動了應急防禦作戰機制。因為那些「偵察炮彈」對戰艦沒有構成直接威脅,所以美軍戰艦沒有啟動防空系統與攔截系統。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完所有電磁信號源、及其運動軌跡之後,第51艦隊旗艦上的超級火控計算機能夠結合已經掌握的情報,比如第一主力艦隊的航跡、其主炮的最大射程等等,大致分析出第一主力艦隊此時做在的方位。雖然這種粗略分析不可能作為攻擊數據,但是能夠成為用「偵察炮彈」進行搜索的參考數據,從而降低「偵察炮彈」的使用量,確保在用掉最後一枚「偵察炮彈」之前找到第一主力艦隊。
模擬對抗還未結束,張雪峰就給海軍司令部打了份報告,在著中說明「秦」級主力艦的強大之處的同時,還要求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研究主力艦的海戰戰術,並且希望由自己來領導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個機構。
可以說,在海洋戰場上,失去主動權就是戰敗的同義詞。
2058年12月底,即8艘「秦」級主力艦交付給海軍的時候,海軍司令部就批准了由張雪峰親自起草的作戰計劃,即在馬里亞納群島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域與美軍決戰,並且以此奪取西太平洋的絕對制海權。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大約5分鐘,張雪峰正式向全艦隊下達了作戰命令。
受電離層影響,第51艦隊的被動探測系統沒有發現飛行高度在60千米以上的「偵察炮彈」,直到這些炮彈進入俯衝彈道,即到達電離層下方,並且將拍攝下來的圖像以高壓縮數字信號的方式發射回去的時候,美軍戰艦上的被動探測系統才接收到了電磁信號源,而且是繁星般的、出現在夜空中的、成百上千的電磁信號源。同時處理這麼多電磁信號,肯定是件麻煩的事情,即便是超級計算機也需要花上一點時間。事實上,在計算機得出分析結論之前,有經驗的艦隊指揮官就應該知道,出現在艦隊上方的電磁信號源就是「偵察炮彈」,而且是敵艦隊投射的偵察炮彈。
更重要的是,在他身後,還有一位對他絕對信任的支持者。
原因很簡單,12艘潛艇都在各自的特定海域活動,因此可以根據發出警報的潛艇來大致判斷美軍艦隊的方位,然後出動偵察機,或者直接由第一主力艦隊用「偵察炮彈」來確定美軍艦隊的準確位置。因為東南方向上的潛艇警戒線與第一主力艦隊的距離在1200千米左右,即便加上潛艇被動聲納的探測距離,在潛艇發出警報的時候,第一主力艦隊與可疑目標的距離在1500千米以內,即可疑艦隊已經在第一主力艦隊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使用「偵察炮彈」顯得更實際一點。
作為共和國海軍歷史上戰績排名第一的王牌艇長(按照噸位計算的話,張雪峰在離開一線部隊的時候取得的戰果超過了華劍鋒與劉海鋒),張雪峰的才能是不需要懷疑的。正是如此傲人的戰績,讓張雪峰在晉陞為海軍准將之後,獲得了一個其他軍官做夢都想得到的機會,那就是以海軍委託培訓的方式,返回軍事學院,接受為期2年的離職培訓。要知道,裴承毅就是在這接受了這一培訓之後,才獲得了前往巴基斯坦任駐外軍事顧問的機會,並且在印度戰爭中以前線總指揮的身份登上了軍事生涯的巔峰。除了裴承毅之外,參加過這一培訓的還有袁晨皓、蘇勁輝、凌雲霄、華劍鋒、梁國翔、賈寶國等等大名鼎鼎的戰將。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輪到張雪峰的時候,這種為期2年,而且不定期、不定時、不定人的離職軍事素養培訓已經成為衡量共和國軍人身份與成功的重要標誌。
當然,沒有哪個艦隊官兵敢於小看這位在印度戰爭中,用一艘潛艇在一次攻擊中就將將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的三艘航母與數艘護航戰艦送到海底的「超級艇長」,而且按照海軍的傳統思想,一位能夠活著完成100次作戰巡邏任務,而且取得過戰果的潛艇艇長,絕對是艦隊的福星。
當然,美軍也不是完全被動。
客觀的講,張雪峰能夠這麼做,與共和國在電磁炮領域的雄厚基礎有絕對關係。
模擬對抗分別在三種情況下進行:一是航母戰鬥群失去戰鬥力,只能用「秦」級為核心的主力艦隊與敵人爭奪制海權;二是航母戰鬥群只有有限戰鬥力,「秦」級主導的主力艦隊在艦載航空兵的掩護下奪取制海權;三是航母戰鬥群具備完善戰鬥力,「秦」級主導的主力艦隊參与奪取制海權的作戰行動。
這還是為了找到第51艦隊,而不是攻擊第51艦隊。
僅僅遲疑了幾分鐘,張雪峰就沒再多想,在作戰參謀與軍令長來了之後,他就下達了作戰命令。
事實上,美軍也沒有必要破譯電報內容。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的「偵察炮彈」也是輕量級的。
可以說,這點小小的差別,直接決定了兩支艦隊的戰術差別。
同樣的道理,模擬對抗中,張雪峰一眼就看出了「秦」級的強大之處。
如果說美軍指揮官還在猶豫不決的話,那麼張雪峰就顯得格外的沉著冷靜。
說得明白一點,美軍指揮官左右為難時,張雪峰卻去睡大覺了。按照的他部署,除非收到警戒潛艇的戰術情報,不然就等到天亮,讓偵察機南下搜尋第51艦隊。第一主力艦隊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這一美軍戰術航空兵夠不著的地方等著第51艦隊主動送上門來。
因為第51艦隊在此之前仍然在向西北方向航行,而第一主力艦隊則在大約20分鐘前將航向轉到了130度,即以70節的速度朝著關島前進,所以在美軍指揮官和圖書下達轉向命令的時候,雙方的距離不是1300千米,而是大約1200千米。
從模擬對抗來看,當時海軍對「秦」級的性能與戰術使用也沒有多少把握。
原因很簡單,「偵察炮彈」上的助推發動機能夠將其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
客觀的說,在戰鬥節奏超過人類反應速度的情況下,讓計算機控制戰鬥是唯一選擇。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張雪峰變更「偵察炮彈」的技術與性能指標,要求把射程至少提高到1500千米的主要原因不是想充分利用護航戰艦,而是「秦」級主力艦的彈藥庫過於狹窄,而且改變主力艦的設計肯定要比改變「偵察炮彈」的設計簡便得多。更重要的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在首先確保主力艦能夠及時服役的情況下,海軍司令部也不會批准任何改變主力艦基本設計與建造工作的提議。
眾所周知,在不使用增程彈藥的情況下,巡洋艦與驅逐艦上配備的第一代螺旋電磁炮最多只能將標準質量的炮彈發射到850千米之外,比主力艦上的第二代螺旋電磁炮的射程短了許多。事實上,即便在使用增程彈藥的情況下,450千克級電磁炮的最大射程也很難達到1200千米。受此影響,在開發「偵察炮彈」(因為是專門為主力艦炮戰準備的,所以「偵察炮彈」的開發設計工作不會早於主力艦,大批量生產則是2058年的事情)的時候,海軍並沒有考慮將其配備在護航戰艦上,而是像美國海軍那樣,用主力艦上的電磁炮發射,以獲得必要的射程,並且盡量降低開發難度。張雪峰在2057年底接手主力艦的開發工作之後,就對「偵察炮彈」的性能指標做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須可以由護航戰艦發射,而且射程不得低於主力艦主炮的最大射程。萬幸的是,在張雪峰接手的時候,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工作由向前邁進了好幾個級別,而且得益於天軍著重開發小型軍事衛星,海軍「偵察炮彈」的電子系統能夠做得更加精密,也就能夠騰出空間與質量,裝配推力更大、工作時間更久的火箭助推發動機,從而將「偵察炮彈」的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
只不過,對於平均飛行速度在20馬赫的炮彈來說,飛行1200千米只需要200秒,也就是3分鐘多一點點。
受此影響,張雪峰制訂的戰術非常簡單。
根據第一主力艦隊的作戰記錄,1點27分,艦隊里的8艘巡洋艦與8艘多用途驅逐艦就按照作戰預案,向潛艇報告的可疑艦隊可能到達的海域發射了上千枚「偵察炮彈」。按照每枚「偵察炮彈」精確探測與搜索1000平方千米的海域計算(炮彈在距離海面50千米處轉入滑翔飛行階段,並且啟動感測器,沿著彈道方向對一片長方形區域進行搜索,並且在飛行高度降低到30千米的時候結束搜索,只需要讓感測器的視場寬度保持在5度左右,就能搜索大約1200平方千米的海域,除掉重複搜索區域,平均每枚炮彈搜索1000平方千米的海域並不是什麼難事),1000餘枚「偵察炮彈」能夠搜索1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域,相當於以關島為核心,半徑600千米的整片海域。當然,實際作戰的時候不可能以這種平均的方式分佈搜索力量,而是應該按照敵艦隊出現的概率分配偵察力量,即對敵艦隊最有可能出現的海域進行重複搜索,而對不大可能出現的海域則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派偵察力量。即便如此,上千枚「偵察炮彈」也能搜索5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
必須承認,張雪峰與其他同樣來自潛艇部隊的將軍有很大的區別。
當然,沒有理由相信,早在1年多前,張雪峰就遇見到了2059年初的海戰。
當然,在戰術行動中,這種安全警戒也能變成有效的戰術偵察手段。
這種基本面上的相似形,也就決定了「秦」級與潛艇戰術上的相似形。
如果說受到威脅,第一主力艦隊至少在1300千米之外、而那艘發送電報的潛艇遠在大約300千米之外、護航戰艦與反潛巡邏機均未發現附近100千米內有敵人的潛艇,也就沒有理由說第51艦隊受到了威脅。問題是,別說有把握搶先發起攻擊,現在連找到第一主力艦隊都很困難。更重要的是,第一主力艦隊肯定就在不遠處,在接到潛艇的戰術情報后,肯定會調整戰術,即主動迎上來。如此一來,天亮之前就將與第一主力艦隊遭遇,而偵察機要在天亮之後才有可能找到第一主力艦隊。也就是說,如果要與第一主力艦隊在夜間決戰,就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能指望其他部隊。
以當時的情況,不管美軍指揮官有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他都應該知道,留給第51艦隊的時間已經www.hetubook.com.com不多了,不管做什麼,都應該抓緊!
當然,張雪峰得到的是8艘「秦」級主力艦裝配總長,也就是「建造長」的位置。
可以說,這就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美軍指揮官沒有決絕這個提議,而是讓計算機以最佳方式進行「反制」。
如果不是潛艇的報告不明不詳,第一主力艦隊也不會動用如此多的「偵察炮彈」。
這種先進的火力控制系統,將人為的干擾因素降到了最低限度。
不管怎麼說,美國海軍沒有理由將一支專門負責引誘第一主力艦隊的誘餌艦隊放在距離關島那麼近的地方。要知道,如果以引誘第一主力艦隊上當為目的的話,誘餌就應該離關島遠一點,免得把第一主力艦隊嚇跑了。
有此就足夠了,反正那12艘潛艇的任務就是為第一主力艦隊提供最基本的安全警戒。
正是這2年的培訓,讓張雪峰獲得了成為戰區海軍最高指揮官的資本。
不管這個評價是否客觀,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張雪峰是個喜歡衝鋒陷陣的軍人。
早在這場海戰之前,確切的說,是在戰爭爆發前,也就是1年多前的2057年底,已經是西太平洋戰區參謀長的張雪峰參与了由海軍司令部主持的模擬對抗,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了還在建造中的「秦」級主力艦,並且掌握了該型戰艦的主要性能數據。這場保密度極高的模擬對抗,正是圍繞著「秦」級主力艦展開。
當然,在艦炮的射程範圍內,找到第51艦隊就是攻擊第51艦隊的開始。
大約在1個小時后,也就是5月12日0點45分左右,這艘已經轉向、並且向西北方向行了近30海里的攻擊潛艇開始減速,並且釋放出了一根長達20千米的拖線。大約在凌晨1點左右,該潛艇用拖拽式長波天線發出了一份非常重要的電報,即與可疑美軍艦隊在關島西面遭遇的戰術情報。
由此可見,在11日天黑的時候,第一主力艦隊的作戰行動就進入到了戰術決策階段。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華劍鋒的最後一道命令是在11日18點15分發出的,而這道命令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張雪峰全權決斷,不必就戰術問題進行請示。在此之後,知道第一主力艦隊發出捷報,華劍鋒都沒有下達任何命令。
只用了5分鐘,這份情報就送到了第一主力艦隊旗艦的通信中心。
由此看得出來,張雪峰幾乎什麼都沒有做。
事實上,主力艦與張雪峰熟悉的潛艇有很多相似之處,至少「秦」級如此。
得到這個任命后,張雪峰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
按照作戰計劃,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可以根據戰場情況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行動。一是停止尋找第一主力艦隊決戰的作戰行動,撤退到關島東南海域,等待合適實際,再北上與第一主力艦隊決戰。二是在有把握找到第一主力艦隊、並且搶先發起攻擊的情況下,積極尋找第一主力艦隊決戰。
雖然在5月11日夜間,張雪峰也不知道第51艦隊的具體|位置,但是在這個並不平靜的夜晚,他卻沒有絲毫擔憂。
按照比較可靠的說法,張雪峰是共和國海軍中,第一批認識到主力艦在未來海戰中重要地位的將軍之一。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而且張雪峰本人也沒有承認過,但是在2057年底的時候,身為專門負責戰區內海軍事務的戰區參謀長,張雪峰竟然主動要求以「建造長」的身份負責主力艦的建造工作與主力艦隊的組建工作,足以證明,這個在潛艇戰場上有著輝煌戰績的將軍找到了新的人生舞台。
當然,這並不包括張雪峰。
僅此一點,就讓第一主力艦隊的戰術變得更加靈活,也有了多次選擇的機會。
當然,也許會出現其他情況,比如第51艦隊沒有膽量前來決戰、或者是找到了新的攻擊對象。這也早有預案,在第51艦隊沒有開赴戰場的情況下,第一主力艦隊在5月15日首先炮擊提尼安島,隨後對關島進行炮火壓制,掩護陸戰隊登陸提尼安島。也就是說,第51艦隊不來的話,第一主力艦隊就去找美國陸戰隊的麻煩。因為第51艦隊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確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守住提尼安島與關島,所以除非美軍準備放棄馬里亞納群島,退守夏威夷與澳大利亞,不然就不會讓第51艦隊躲得遠遠的。再說了,8艘「長灘」級還沒有來得及做完服役前的全部測試就交給了美國海軍,並且被派往太平洋,足以證明美國海軍不想在這個時候丟掉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不難明白,華劍鋒重點栽培張雪峰,與張雪峰的出身沒有太大的關係。
很明顯,此時的情況與兩個預案都不完全一樣。
5月11日23點45分左右,在關島西面大約3https://www.hetubook•com•com00千米處巡邏的一艘共和國海軍的攻擊潛艇就接收到了第51艦隊發出的巨大噪音。雖然距離遠到無法精確測量,而且美軍艦隊里的拖拽式噪音干擾系統擾亂了噪音源,使得潛艇上的被動聲納無法準確測向,只能大致測出美軍艦隊在關島方向上,而且裏面肯定有好幾艘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新型戰艦。
這麼說肯定有問題,因為主力艦與主力艦隊的火力打擊戰術、即那些預先設置在火控計算機里的作戰方案幾乎都與張雪峰有關,其中不少甚至是由張雪峰一個人想出來的。毋庸置疑,這些預設作戰方案都進行過模擬測試,而且都被證明是可靠的,而且是在相應特定情況下的最有效戰術。
說得準確一點,美軍指揮官絕對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至少應該停止向西航行。
更重要的是,全面的軍事素養培訓,讓張雪峰有機會接觸到其他軍兵種的戰術,也讓他有能力將其他軍兵種的戰術與潛艇戰術融會貫通,從而形成自有的,而且是符合現實情況的戰術思想。
也許有人會說,第51艦隊完全可以守在關島附近,等到第一主力艦隊前去炮擊關島的時候再出來,出其不意的偷襲第一主力艦隊。這顯然是最合理的戰術,問題是,第一主力艦隊在5月7次從那霸出發,開赴馬里亞納群島西部海域,戰略任務就是去炮擊關島,而不是到菲律賓海觀光旅遊。換句話說,第一主力艦隊在雅浦群島北部海域徘徊,即可以看成是在等待第51艦隊前來決戰,也可以看成在掩護後面的兩棲艦隊與運輸船隊。到底怎麼看,得由美軍的行動來決定,而不是由第一主力艦隊的行動來決定。
說得不好聽一點,這等於沒有戰術安排。
只不過,誰也不能否認,人才是戰爭的第一要素,計算機最多只能算得上是排在第一位的戰鬥工具,而工具永遠只是人手裡的武器。
因為「偵察炮彈」是由巡洋艦與驅逐艦發射的,飛行速度稍微慢一點,在到達彈道頂點的時候還得使用火箭助推發動機加速,以延長在外層空間的飛行距離,達到增加射程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沒有能夠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情況下,這些「偵察炮彈」最終都得沿著拋物線彈道回到大氣層內。受此種種因素影響,「偵察炮彈」的飛行速度要比其他沒有採用增程技術的炮彈慢一點,因此飛行時間更長。
原因很簡單,旗艦上的中央火控計算機(這是旗艦獨有的,而且也是艦隊里計算能力最強大的計算機)會自動分析處理「偵察炮彈」發回來的所有戰場信息,如果發現了特徵與打擊目標資料庫里的某種、或者某幾種敵艦一致的可疑目標,計算機不但會自動將火控信息分發給艦隊里的所有戰艦,還會啟動應急控制系統,即由旗艦統一控制所有能夠對目標進行打擊的戰艦。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候,計算機會向艦隊司令發出是否進行打擊的詢問,只要艦隊司令(或者具有指揮權的其他軍官,比如值更長與艦隊軍令長)選擇「是」,計算機就能自動發起攻擊。
可以說,某些時候,一個只有人的大腦才能想出來的點子,要比任何計算機按照邏輯分析出來的戰術都要有效得多。
按照海軍的慣例,每艘戰艦在船台建造期間就會命令,並且在建造到某一進度的時候安排裝配長。一般情況下,裝配長會在為戰艦命名的時候任命,而且肯定是這艘戰艦的第一任艦長。也就是說,在張雪峰提出要求的時候,8艘「秦」級的裝配長已經確定了,而且以他海軍少將的身份,也沒有「資格」擔任裝配長,才新增了個裝配總長。雖然海軍之前還沒有將在造戰艦編成艦隊的先例,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除非發生重大變故,不然裝配總長肯定是首任艦隊司令。
即便在這種用毫秒計算勝負的時代,人的作用仍然超過了計算機。
前面提到,受技術限制等多種原因影響,美國海軍為「長灘」級研製的MK13摸deⅠ型電磁炮存在無法與其他電磁炮通用彈藥的問題,所以美國海軍只能單獨為其研製2個重量級的數種炮彈,並且專門為其開發、無法由其他電磁炮發射的「偵察炮彈」。可以說,如果能夠解決彈藥通用性的問題,美國海軍也希望用巡洋艦或者驅逐艦上的電磁炮發射「偵察炮彈」,而不是佔用主力艦彈藥庫的寶貴空間。從技術角度講,因為美國在電子領域並不比共和國落後,在集成電路方面還有明顯優勢,所以美國完全有能力製造出射程在1500千米左右的「偵察炮彈」。
不管怎麼說,張雪峰具有成為一名優秀艦隊司令,並且在這個位置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全部素質與基本條件。
從海戰的戰術來講,如果等到第一主力艦隊找上門來,就意味著美軍徹底喪失主動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