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六章 九分鐘的戰鬥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六章 九分鐘的戰鬥

當然,能夠採用這一防空戰術,關鍵就是J-22的性能。
第一主力艦隊沒有開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第32艦隊過於渺小。
根據美國海軍的統計數據,J-22服役之後,也就是2058年底之後,美國海軍航空兵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空戰交換比由0.7降低到了0.3以下,即每損失1架戰鬥機,所能擊落的敵方戰鬥機由0.7架減少到了0.3架,等於降低了六成。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航空兵的攻擊得手率也由72%降低到40%以下,降低了大約四成。如此一來,為了提高攻擊得手率,除了需要投入更多的作戰力量與護航力量之外,還得縮短攻擊距離。這一點,在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編製上體現得非常清楚。參戰的是時候,美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聯隊中,只有一個制空戰鬥機大隊,與之搭配的是兩個多用途戰鬥機大隊;到2059年初,制空戰鬥機的數量倍增、達到48架,多用途戰鬥機的數量卻沒有改變、仍然是48架;到2059年底,制空戰鬥機的數量提高到60架,多用途站多機的數量則降低到了24架。如果不是能夠與J-22過招的F-1及時服役,恐怕美國海軍會在2060年初取消所有艦載多用途戰鬥機,在航母上全部部署重型制空戰鬥機。
說得直接一點,美國海軍航空兵除了擴大護航戰鬥機的比例之外,還得縮短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以便留出更多的空戰時間。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美國海軍安排了岸基航空兵參与戰鬥,而且岸基航空兵沒有與艦載航空兵一起投入戰鬥,讓第一主力艦隊在抵抗了美軍艦載戰鬥機的攻擊之後,還不得不抵抗來自岸基航空兵的攻擊,從而無法趕在美軍艦隊疏散撤退之前進行補充攻擊,美國海軍第三艦隊損失的就不是9艘航母,而是全部主力戰艦!
從這個名字,也大致能夠猜出其作戰原理。整套系統的核心是一種被稱為「智能反射球」的能量分配與控制設備。作戰時,在接到艦隊防空警報,並且估算出艦隊的區域防空系統無法攔截全部來襲目標,而且剩餘目標超過主力艦末段攔截系統的最大攔截能力之後,主力艦上的中央計算機就會啟動「梅杜沙」,首先將「智能反射球」發射到大約20000米的高空。因為「智能反射球」上配備了動力系統,以及高精度的方位控制系統,所以能夠伴隨戰艦活動,並且一直呆在戰艦的頭頂上空。在目標進入攔截區域之後,主力艦啟動中央激光發生器,並且將激光束投向「智能反射球」。利用電壓控制的透光度高達99.9999%的高透明度可塑透鏡,「智能反射球」能夠將激光分導、並且反射到各個方向上。從理論上計算,在交戰距離為50千米的情況下,該系統最多能夠同時攔截120個目標,而且攔截目標的數量將隨著交戰距離縮短而增加,比如在30千米的時候就能攔截150個目標,縮短到10千米則能攔截200個目標。按照一個攔截周期為2秒鐘計算,從50千米處開始攔截,能夠在被導彈命中之前攔截大約400個目標,加上戰艦本身的末段攔截系統,1艘主力艦能夠在一次交戰中攔截600個以上的目標,而要攻擊由8艘主力艦、16艘巡洋艦、16艘多用途驅逐艦與16艘反潛驅逐艦組成的艦隊,而且殲滅該艦隊,就得保證在突破艦隊區域防空系統后,還有至少6000枚反艦導彈可用。哪怕只要重創4艘主力艦,使艦隊喪失持續作戰能力,也得為最後階段的攻擊準備2500枚反艦導彈。
當然,肯定不是主力艦。
毫無疑問,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暫且不說這位參謀的判斷是否正確,即共和國海軍有沒有開發新式彈藥,至少他的戰術觀點是正確的,即共和國海軍沒有理由用那些對付大型戰艦的彈藥去對付地面目標,也就沒有必要讓主力艦參与炮擊紐西蘭的作戰行動。
前面提到,共和國海軍在戰爭爆發前花大力氣開發出專門用於制空作戰的J-22。有趣的是,共和國海軍沒有像以往那樣,即開發一種與J-22搭配使用的多用途戰鬥機。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主要是J-22本身就不是重型制空戰鬥機,而是一種「專業空戰飛機」,所以沒有必要配備一種低檔次的多用途戰鬥機。問題是,J-22肯定需要一種能夠與之配合作戰的多用途戰鬥機,不然就算奪得了制空權也無法利用制空權。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決定在J-20與J-21(與J-20搭配使用的多用途戰鬥機)中選擇一種,進行大規模改進,成為與J-22搭配的多用途戰鬥機。權衡m.hetubook.com.com利弊之後,共和國海軍選擇了機體更大、改進空間充足的J-20,而不是更加便宜的J-21。正是如此,共和國海軍才能優先保證J-22的生產工作,用J-20來執行對地/海打擊任務。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第一主力艦隊可以要求跟在後面的第三艦隊提供航空偵察,即派戰鬥機去摸清楚美軍艦隊的情況。因為J-22的最大飛行速度比美軍的戰鬥機快得多,而且其彈艙內可以攜帶偵察設備(J-22保留彈艙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攜帶偵察設備),所以有足夠的能力執行戰術偵察任務。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暫且不考慮偵察機能否突破美軍的艦隊防空網,就從時間上來看,速度再快的飛機也比不上炮彈吧。
直到6點40分,第一主力艦隊里的8艘主力艦才打出了驚天動地的第一輪齊射。
當然,也有人對此抱懷疑態度。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當時起到關鍵作用的正是8艘主力艦上的新式攔截系統。
當然,「梅杜沙」也不是萬能的,比如其「智能反射球」就需要提前30秒發射,因此必須得到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防空戰艦掩護,單獨活動的主力艦很容易遭到攻擊。更重要的是,「梅杜沙」只具備防禦大氣層內目標、而且是對能量武器敏感的目標的能力。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只能攔截比較脆弱的反艦導彈,而不具備攔截速度快得多、而且受能量武器影響不大的炮彈的能力。從理論上講,當時也沒有任何一種防空手段,能夠十分有效的攔截大口徑電磁炮的炮彈。
共和國海軍敢於在岸基航空兵還沒有部署到位的情況下南下爭奪制海權,關鍵就是擁有2支主力艦隊,具備在「肉搏戰」中全殲美軍艦隊的能力。也就是說,就算需要在與美軍艦隊交戰之前摧毀紐西蘭的美軍基地,消除潛在威脅,也應該使用艦載航空兵,或者說護航戰艦上的攻擊武器,而不是在一開始就用掉決定性的作戰力量,從而在真正具有決定性的海戰中掌握絕對主動權。
由此可見,美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半徑優勢並不明顯。
有意思的是,美軍的大胆行動,竟然連共和國海軍都沒有預料到。
正是因為這4艘火力艦在1月31日夜間到達萬那杜,共和國海軍艦隊才在2月1日清晨南下。為了避免打草驚蛇,4艘火力艦全部偽裝成了快速補給艦(補給艦也採用了模塊化設計與建造方式,所以只需要增添幾個補給模塊,就能把火力艦偽裝成補給艦),並且全部編在補給艦隊裏面。更重要的是,要為3支戰鬥艦隊提供補給,所以補給艦隊的規模非常大,多4艘補給艦與少4艘補給艦都不會引起美軍猜疑。
J-22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種空戰模式。
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在制訂計劃的時候並沒想到,殺來的不是第34艦隊,而是第三艦隊的其他幾支戰鬥艦隊。如此一來,在面對第三艦隊的9支航母戰鬥群的時候,共和國海軍只派出了1支主力艦隊,外加由4支航母戰鬥群組成的「航空支援艦隊」(因為4艘航母全部搭載幾乎沒有對海攻擊能力的J-22戰鬥機,所以有人為其取了這個綽號)。就算在之前的行動中,即打擊紐西蘭的主要目的就是癱瘓美軍部署在紐西蘭的岸基航空兵,為第二主力艦隊免除空中威脅,從而集中艦載航空兵掩護第一主力艦隊。也就是說,在只用1支主力艦隊對付美軍第三艦隊的時候,反而使防空強度提高了1倍。問題是,這也等於將打擊能力降低了一半。在繼續提高防空強度已無明顯意義的情況下,這麼做肯定得不償失,對艦隊的作戰行動沒有任何幫助。
這就是共和國海軍專門為打擊澳大利亞而投資開發的新式火力艦,準確的說,是新式火力模塊。因為火力艦的航行速度比戰艦滿得多,特別是在滿載的情況下,最大航行速度只有45節,所以為了滿足戰術需求,共和國海軍還專門改進了4艘火力艦,為其配備了功率更大的推進系統,並且通過減載的方式,使其最大航行速度達到70節。萬幸的是,即便在減載的情況下,火力艦的彈藥攜帶量也比主力艦多得多,4艘火力艦攜帶的炮彈就與12艘主力艦攜帶的炮彈相當。因為主力艦執行戰鬥任務時,不可能全部攜帶對地攻擊彈藥,甚至得無法以對地彈藥為主,所以在一場戰鬥中投擲相當於10到12艘主力艦攜帶的炮彈,就能讓美軍相信,轟擊紐西蘭的是2支主力艦隊,而不是1支主力艦隊。
首先就是由擴大攔截半徑產生的防空範圍擴大、截擊距離增加、截擊時間縮短等等會對截擊效率產生重大影響的戰https://m.hetubook.com.com術問題。要知道,艦隊的防空區域範圍與防空攔截半徑的平方成正比,而且平均截擊距離是防空半徑的3.14倍。由此可見,在探測手段有限,特別是在無法使用主動雷達,只能依靠被動探測系統提供的模糊數據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足夠高的巡航速度與最大速度,就很難及時攔截突然出現的敵機,如果不能及時攔截敵機,防空戰鬥機的其他性能再好,也派不上用場。正是如此,因為J-20的飛行速度不夠快,所以在J-22問世之前,共和國海軍只能按照以往的戰術,將防空截擊半徑設為500千米,直到J-22成為艦隊防空主力,才將截擊半徑提高到了1000千米以上。
顯然,這就是美軍的如意算盤,用持續不斷的打擊拖垮第一主力艦隊。
當然,這場戰鬥之後,美軍第三艦隊已經成為歷史。
大戰結束之後,都有很多人認為,如果當時第二主力艦隊一同迎戰美軍第三艦隊,這場西南太平洋戰場上規模最大的海戰的結果肯定會有所不同,而且由此收穫的戰果,很有可能改變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正是如此,共和國海軍也就沒有必要為主力艦配備區域防空系統。
設想一下,如果第二主力艦隊也在戰場上,而且參加了戰鬥,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由此帶來的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也不是說美國海軍沒有別的優勢。如果只需要攻擊1500千米外的目標,除了艦載航空兵之外,美國艦隊還能充分利用護航戰艦上的重型反艦導彈、以及具備攻擊海上目標能力的遠程巡航導彈。當然,前提條件是,美國海軍對艦隊防空能力有足夠的信心,降低護航戰艦的防空導彈攜帶量,增加攻擊彈藥。
戰鬥在2月2日凌晨5點30分開始,首先發起攻擊的是美軍第三艦隊。因為美軍艦隊高速突擊的時候,反潛戰艦無法有效監視周圍海域,而且發出的噪音在幾百千米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所以在美軍第三艦隊出動艦載戰鬥機之前大約15分鐘,第一主力艦隊就在接到潛艇發出的警報之後加速向西南方向挺進。從雙方的作戰記錄來看,當時美軍第三艦隊與共和國海軍第一主力艦隊的距離不是1500千米,而是大約1450千米。
更重要的是,這場戰鬥讓外界知道了「秦」級主力艦的強大攔截能力,即被共和國海軍命名為「梅杜沙」的新式攔截系統。
正是如此,美國海軍才在艦載航空兵聯隊里保留了一個大隊的24架多用途戰鬥機,因為在作戰半徑有限的情況下,多用途戰鬥機也能攜帶6枚遠程反艦導彈,攻擊能力不比重型戰鬥機差。
雖然開發新式彈藥不是問題,但是受「限武談判」影響,在只能用新的爆炸原理來提高彈藥威力的時候,共和國海軍暫時還沒有辦法以化學能的方式,讓450千克級炮彈的威力達到900千克級炮彈的水準。也就是說,炮擊紐西蘭的不是護航戰艦,確實是配備了900千克級電磁炮的戰艦。
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無法提高,攻擊機群的攻擊距離也就無法提高。
可惜的是,這位差點扭轉戰局的美國海軍參謀軍官並沒有得到上帝的眷顧,沒有能夠活到海戰結束的時候,也就沒有能夠成為改寫歷史的大人物。
與艦載航空兵一同發起攻擊的還有後方的岸基航空兵(美國海軍將部署在海上基地上的航空兵也歸為岸基航空兵)與艦隊里的遠程制海力量。雖然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要比戰鬥機快得多,但是考慮到共和國主力艦隊擁有強制電磁干擾系統,而且主力艦具有更好的電磁屏蔽能力,也就能夠更加隨意的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從理論上講,在防禦作戰中,主力艦能夠完全抵抗強制電磁干擾系統的影響),所以美國海軍艦隊沒有讓護航戰艦延遲發射反艦導彈,而是在同一時間發射反艦導彈。
如此一來,首先到達、並且發起攻擊的將是美國海軍戰艦發射的重型反艦導彈。
可以說,這也是關鍵所在。
事實上,這也正是美國海軍一直在竭力避開共和國海軍主力艦隊的原因。要知道,共和國海軍的第三艦隊里,4支艦載航空兵聯隊的主力都是J-22戰鬥機,即平均每艘航母搭載了上百架J-22(「重慶」級能夠搭載120架J-22,「上海」級則只能搭載90架J-22),按照一次出動半數戰鬥機計算,也能在一場戰鬥中派出210架防空戰鬥機,而這麼多的J-22能夠在一場空戰中攔截3到5倍的敵機。照此計算,美國海軍需要投入630架到1050架護航戰鬥機才能確保攻擊機群順利發起攻擊,而美國海軍的9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和_圖_書最多只有540架重型戰鬥機,就算加上部署在豪勛爵島與海上基地上的重型戰鬥機(因為距離戰場太遠,所以部署在豪勛爵島與海上基地上的重型戰鬥機的作戰效率非常有限),美國海軍也很難保證在攻擊中奪取制空權,哪怕是暫時的制空權。
實際情況是,在對付航母的戰鬥中,完全沒有必要將距離了得這麼近。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計劃,炮擊紐西蘭的目的是要讓逃逸的第34艦隊返回戰場,即在紐西蘭附近海域與第34艦隊決戰。如此一來,在炮擊了紐西蘭之後,肯定得讓某支主力艦隊留在炮擊海域,甚至得設法南下,攔截返回紐西蘭的第34艦隊,另外一支主力艦隊則在航空兵的掩護下向西南方向穿插,攔截趕來增援的美軍第三艦隊。雖然「秦」級在雅浦海戰中擊敗了美國海軍的「長灘」級,用實戰證明了自身的戰鬥力,但是從戰術出發,也應該讓第二主力艦隊,即以8艘「唐」級主力艦為主的艦隊南下對付第34艦隊,讓第一主力艦隊去攔截美軍第三艦隊。
如果考慮到一些實戰中無法避免的問題,美國海軍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
根據以往的實戰經驗,特別是馬里亞納海戰的交戰情況,在受到J-22威脅時,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攻擊半徑一般在1500千米左右,而且這包含了遠程反艦導彈500千米的最的射程。
事實上,在攔截美軍戰艦發射的重型反艦導彈的時候,第一主力艦隊並沒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
6點25分,也就是戰鬥開始后55分鐘(遭到美軍導彈攻擊后大約40分鐘),第一主力艦隊在距離美軍第32艦隊(位於3支戰鬥艦隊的最前方,第31艦隊在其左後方,第33艦隊則在其右後方)大約1370千米的時候,第一主力艦隊的反擊行動開始了。與雅浦海戰時的情況一樣,率先開火的不是主力艦,而是艦隊里的護航戰艦,而且投射的也不是炮彈,而是「偵察炮彈」。
問題是,第一主力艦隊肯定沒有這麼脆弱。
客觀的講,這一戰術安排沒有大的問題。從這一戰術安排就看得出來,共和國海軍對南下爭奪制海權的作戰行動有比較清醒的認識,特別是對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信息掌握程度的認識非常清楚,即在沒有辦法準確掌握戰場信息的情況下,只能盡最大可能的讓計劃變得靈活一些,免得在遇到變數的時候難以應對。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也很有可能採取積極主動的行動,也就是讓第34艦隊北上,藉助戰場環境複雜的有利條件,在紐西蘭附近海域打一場突襲戰。不說全殲共和國海軍艦隊,只要能夠在一場戰鬥中打垮1支主力艦隊,美國海軍就能奪回主動權。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沒有理由不把打擊第34艦隊放在首要位置上。
表面上看,美國海軍可以充分利用航空兵在作戰半徑上的優勢,即艦載戰鬥機在執行對海攻擊任務時,最大作戰半徑基本在2000千米以上,加上射程超過500千米的遠程反艦導彈,能夠攻擊2500千米外的敵艦,從而在與主力艦的戰鬥中,擁有先發制人與單方攻擊的絕對優勢。問題是,要想實現這一優勢,卻需要很多先決條件。暫且不說攻擊前的搜索與偵察工作,僅就如何突破對方的空中防線來說,艦載戰鬥機在實戰、特別是面對勢均力敵的對手時,很難達到最大攻擊距離。
以當時的情況,第一主力艦隊肯定有把握一舉打垮第32艦隊。8艘主力艦對付3艘航母,而且射程差不多就1350千米(從投射「偵察炮彈」到進行第一輪炮火打擊,肯定有幾分鐘的間隔時間,而兩支以70節的速度相向航行的艦隊,能在這幾分鐘內將距離縮短几十千米),1輪齊射就能讓3艘航母喪失活動能力,第二輪齊射就能讓3艘航母成為漂浮在海面上的鐵棺材,最多只需要3輪炮擊就能擊沉3艘航母,甚至能夠讓第32艦隊里的護航戰艦為之陪葬。
可以說,短短9分鐘的炮擊,凝聚了共和國海軍數十年的心血。
藉助「梅杜沙」系統的保護,第一主力艦隊再次避免了滅頂之災。
對於沒有主力艦隊的美國海軍來說,如果不能奪取制空權,就只能避開對方的主力艦。
從整場戰鬥來講,「梅杜沙」系統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第一主力艦隊在頂住了美軍志在必得的第一輪攻擊之後,不但沒有淪落到只能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自衛的地步,還獲得了非常寶貴的反擊機會。前面已經提到,在在艦載航空兵發起攻擊的情況下,從第一架戰鬥機起飛到導彈進入攻擊戰艦的範圍,大概需要1個小時20分鐘,而在這個時間段內,主力艦能www.hetubook.com.com夠航行100多千米,把交戰距離縮短到1350千米左右。
雖然早在J-22誕生之前20多年,視距外攔截在空戰中所佔的比重就開始下降,而且從J-16開始,重型制空戰鬥機就更加重視格鬥能力,並且由此催生了如同機載戰術防禦系統在內的一大批新式武器裝備,但是在J-22之前,視距外攔截仍然是有效的、而且是戰鬥機不可或缺的空戰手段。拿J-20來說,即便在空中格鬥已佔空戰戰果七成以上,在執行制空作戰任務的時候,仍然會攜帶多達32枚的攔截導彈,並且往往在進入格鬥之前,在一次或者兩次交戰中用光全部攔截導彈。受機載戰術防禦系統性能的影響,如果遭到大量攔截導彈攻擊,即便是性能再好的戰鬥機,也很難倖免。受此影響,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放棄視距外空戰,也沒有辦法忽視視距外空戰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空戰中,不但不利的一方可以選擇在發射了攔截導彈後主動撤離交戰空域,不與對方格鬥,就連有利的一方也會盡量選擇在距離敵人更遠的地方進行攔截,而不是與敵人進行格鬥。在這種基本思想的指導下,空戰戰術並沒發生根本性變法,在艦隊防空作戰中,防空戰鬥機往往在距離航母400到500千米處巡邏,發現敵機後進行攔截,等到敵機撤退後就結束作戰行動。對進攻的一方來說,要想避免遭到攔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派出前進護航戰鬥機,用護航戰鬥機纏住防空戰鬥機,然後讓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在距離目標500千米處發射反艦導彈。等到防空戰鬥機對付了護航戰鬥機,攻擊也基本上結束了。
問題是,第一主力艦隊沒有在投射偵察炮彈之後立即開火。
結果可想而知,「秦」級與「唐」級的主炮對這個距離上的航母具有毀滅性打擊能力。
問題是,轟擊紐西蘭的確實是主力艦隊。這一點,從炮擊現場的爆炸情況,即炮彈爆炸產生的破壞就看得出來,那是900千克級電磁炮的傑作,而450千克級電磁炮與200千克級電磁炮的威力根本沒有那麼大。更重要的是,這確實是2支主力艦隊而為,而且2支主力艦隊里的16艘主力艦均消耗了六成以上的彈藥。這一點,從炮擊規模,即落在紐西蘭的炮彈數量就看得出來。不管怎麼說,「唐」級只是「秦」級的小規模改進型,兩者的主炮備彈量相差不大。
就在艦隊轉入防空作戰的時候,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的攻擊也到來了。因為提前1分鐘進入防空狀態,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再次啟動「梅杜沙」系統。更重要的是,在主力艦開火的時候避開的護航戰艦也有足夠的時間進入「梅杜沙」系統的掩護範圍,避免遭到美軍反艦導彈的攻擊。
實際情況會如此理想嗎?
準確的說,是時間非常充足。
受此影響,美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按照美軍第三艦隊的作戰記錄,艦隊司令做出迎擊共和國海軍艦隊的決策之前,就有參謀提出質疑,認為炮擊紐西蘭的不是主力艦,因為共和國海軍沒有理由在打擊地面目標的時候消耗專門為對付海上目標而開發的900千克級電磁炮。事實上,在對付地面目標時,也很少有用到900千克級炮彈的機會,450千克級炮彈就能對付幾乎所有地面目標。按照這位參謀的判斷,共和國海軍肯定開發出了某種大威力彈藥,使450千克級炮彈的爆炸效果看上去與900千克級炮彈相差不大。也就是說,轟擊紐西蘭的是主力艦隊里的護航戰艦,而不是主力艦。
事實上,那位美軍參謀猜得也不是完全準確。
相對而言,J-22帶來的空戰戰術變革對戰鬥機的作戰效能影響更加明確。
從時間上看,第一主力艦隊的攻擊時機把握得非常準確。
可以說,這4艘火力艦還決定了海軍艦隊南下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美國海軍要想對付正在紐西蘭北部海域活動的共和國海軍艦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問題是,這位參謀的判斷沒有得到佐證,即美國海軍沒有掌握相關情報。
用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來為這套系統命名,足見其特殊性。
從設計思路上就看得出來,共和國海軍沒有指望J-22用攔截導彈對付來襲的敵機。針對J-22的獨特戰術性能,共和國海軍調整了艦隊防空戰術,即將艦隊外圍防空圈的範圍由500千米提高到1000千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延伸到1500千米以上。在攔截來襲敵機的時候,J-22的首要任務不是攻擊護航戰鬥機,而是攔截攻擊機群。當然,也許有人會問,如何區分護航戰鬥機與攻擊戰鬥機?為此,共和國海軍制訂了一條非常簡單的戰術,即在某一www.hetubook.com.com方向上,J-22隻負責攔截規模在30架以上的機群。如果敵機機群規模少於30架,而且附近沒有別的機群,則不需要攔截。這也是比較合理的安排,因為30架戰鬥機最多只能投射180枚重型反艦導彈,而這點導彈很難對艦隊構成實質性威脅。
從這時候開始,8艘「秦」級主力艦以每輪20秒(每門炮投射15枚炮彈)、間隔1分10秒(這是加速器冷卻的必要時間)的方式,連續打了6輪齊射,在6點49分的時候停止開火,再次轉入艦隊防空作戰。
雖然只有6輪齊射,投射的炮彈加起來也就4320枚,總噸位不到4000噸,還比不上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投射的反艦導彈,但是打擊效果卻不可相提並論,在美軍戰鬥機投射的反艦導彈接二連三的被擊落的時候,3支戰鬥艦隊里的9艘美軍航母也遭遇滅頂之災,而且連抵抗的機會都沒有。
從美軍的作戰記錄可知,當時美軍3支艦隊里的數十艘護航戰艦總共向第一主力艦隊投射了1800多枚重型反艦導彈,而且都是速度在20馬赫以上的最新一代反艦導彈,威力不可小視,數量更是驚人。以第一主力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只能在區域防空中攔截600枚反艦導彈,加上各艦的攔截系統,能夠對付1000到1200枚反艦導彈就算非常不錯的了。如此一來,第一主力艦隊就只能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來對付剩餘的反艦導彈。因為強制電磁干擾系統會對艦隊里的防空戰艦構成毀滅性的影響,即讓防空戰艦喪失區域防空能力,所以等到美國海軍的攻擊機群到達的時候,除了需要對付J-22戰鬥機組成的空中防線之外,幾乎不用考慮艦隊防空戰艦的影響,也就能讓攻擊效率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一主力艦隊僅能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進行抵抗,在美軍接二連三的攻擊面前,肯定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反擊,也就無法讓900千克級電磁炮發揮威力。
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第一主力艦隊的巡洋艦與多用途驅逐艦又開火兩次,分別向第31艦隊與第33艦隊投射了「偵察炮彈」。因為當時第33艦隊距離第一主力艦隊在1450千米以上,所以變相證實了「偵察炮彈」超過1500千米的最大射程。
因為在這個時候,共和國海軍還沒有與美國海軍遭遇,所以艦隊按照計劃在行動。
可以說,這場戰鬥最直接的反映出了主力艦沒有配備區域防空系統的主要原因。
毫無疑問,沒有哪支艦隊擁有如此強大的制海能力。
美軍主動迎戰,對共和國艦隊來說,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不管這種說法是否正確,這場海戰的大體結局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在與J-20空戰的時候,美國海軍的護航戰鬥機一般只預留5分鐘的格鬥空戰時間,只要攻擊機群的動作夠快,在這5分鐘的時間用完之前,護航任務就結束了,護航戰鬥機也可以安心撤出戰鬥。在與J-22空戰的時候,美國海軍的護航戰鬥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暫且不說J-22會不會去對付護航戰鬥機,就算會,因為美軍戰鬥機沒有速度優勢,也就很難在需要的時候主動撤離戰場。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時候,J-22直接迎擊跟在護航戰鬥機後面的攻擊機群,迫使美軍護航戰鬥機不得不追擊速度更快的防空戰鬥機,或者改變護航戰術,而這兩者都需要預留更多的空戰時間。眾所周知,格鬥空戰時的能量消耗率遠遠超過了巡航與超視距空戰,平均在3倍左右,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是5倍。也就是說,格鬥1分鐘,相當於巡航飛行5分鐘。由此可見,延長格鬥時間,等於縮短巡航飛行距離,也就等於縮短了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別的不說,艦載航空兵出動是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情況下,1艘航母出動60架戰鬥機的話,大約需要15分鐘到20分鐘,而組成編隊發起進攻還需要15分鐘,也就是說,組織一次攻擊至少需要半個小時。對於最大航行速度為70節的主力艦來說,半個小時能夠航行35海里,也就是大約65千米。一般情況下,艦載航空兵攻擊1500千米外的艦隊時,到達時間為45分鐘,而主力艦在45分鐘內能夠航行大約97千米,反艦導彈完成攻擊還需要幾分鐘,因此主力艦隊在遭到攻擊之前,已經航行了165千米。由此可見,就算美國海軍艦隊不打算回收攻擊機群,等到攻擊完成,開始甄別攻擊結果的時候,主力艦隊已經將距離縮短到1335千米。
如此一來,美國海軍也就只能選擇在共和國海軍的主力艦無法作戰的時候,也就是在炮擊紐西蘭的戰鬥中用光了炮彈,不得不進行補給作業的時候下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