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七章 高消耗戰爭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七章 高消耗戰爭

斐濟群島能夠成為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軍事要塞,關鍵還是在2059年。雅浦海戰之後,受美國海軍慘敗影響,美國當局在重新制訂太平洋戰略的時候,做出了竭盡全力將共和國引向西南太平洋、減緩夏威夷群島受到的壓力、為本土防禦爭取充足時間的決策。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了加強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防禦之外,美國當局自然考慮到共和國軍隊很有可能因此繞過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以封鎖、轟炸等方式控制西南太平洋。受此影響,美國當局除了在「限武談判」中竭力拉攏歐盟(根據可靠的說法,正是為了拉攏歐盟,美國才向俄羅斯施壓,讓俄羅斯當局在最後關頭做出了明智選擇)之外,還得守住西南太平洋上的幾處戰略要地,其中就有斐濟群島。雖然沒有理由相信,在2059年初的時候,美國當局就猜到共和國會出兵攻打斐濟群島,但是共和國軍隊南下西南太平洋已成定居,加上共和國在戰略上的動員與準備,能夠很輕易的聯想到,如果西南太平洋上的戰爭在2060年爆發的話,共和國很有可能放棄攻佔澳大利亞、甚至不會攻佔紐西蘭。如此一來,共和國就得在西南太平洋上獲得一處立足之地。就算理想選擇是新喀里多尼亞,次要選擇是萬那杜,可是為了保險起見,共和國當局仍然有可能做出攻打斐濟群島的決定。
這種連張雪峰都看得出來的問題,裴承毅不可能搞不清楚。
說得直接一點,以共和國在2060年時的戰爭實力,重點不再是如何提高部隊的作戰效率,即用最少的兵力取得最大的戰果,而是如何爭取更大的戰果,也就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降低軍隊的作戰效率。
事實上,最先在戰術層面上提出放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直接進軍斐濟群島的就是這位海軍中將。
從戰略層面上講,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一敗塗地的原因只有一個,即過於漫長的戰略補給線。雖然在10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澳大利亞擋住了日軍,但是當時美國取勝的關鍵不是擁有軍事優勢,而是用強大的工業優勢抵消了其他劣勢,再加上日軍犯的一些低級錯誤,自然能夠輕易取勝。與共和國相比,美國基本上沒有工業優勢,因此戰略上的劣勢就顯得非常突出了。可以說,只要共和國下定決心,哪怕是出兵攻打澳大利亞,也不會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受此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攻打斐濟群島是一個錯誤的戰略決策。
在諾福克海戰之前,這個問題還不是很突出,畢竟在當時還沒有否決攻打紐西蘭的作戰提議,如果需要出兵攻佔紐西蘭就沒有攻打斐濟群島的必要性了。諾福克海戰之後,攻打紐西蘭的提案遭到否決,攻打斐濟群島的作戰行動自然提上了日程安排。更重要的是,必須儘快做出決策,而不是讓美軍能夠有條不紊的向斐濟群島增兵,也不能讓斐濟群島上的守軍獲得充足的準備時間。
毫無疑問,這樣的情報肯定不足以用來做戰術參考。
要知道,如果能夠把握住機會,哪怕是重創第34艦隊,共和國海軍也能在2月2日奪得西南太平洋的絕對制海權,並且讓美國海軍做出放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戰略決定,從而使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變得更加輕鬆。
隨著這一問題在2060年中期得到解決,進軍夏威夷群島不再是紙上談兵了。
當然,在是否攻打斐濟群島的問題上,最關鍵的還是要為此投入多少兵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可以認為,正是斐濟群島攻防戰,讓共和國當局提前做出了攻打夏威夷群島的戰略決策,從而對太平洋戰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事實上,這一點也早就得到眾多戰史學家的承認。
得益於暴漲的國家戰爭實力,雖然在某些方面犯了錯誤,而且是比較低級的錯誤,但是共和國的作戰行動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特別是在戰略層面上,只要能夠達到消耗美國戰爭實力的目的,就不算徹底失敗。
不得不說,這確實很遺憾。
當然,夏威夷群島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地理優勢,即在方圓2000到3000千米的範圍之內,除了西面的中途島(從地理位置與地質構成上講,是夏威夷群島最西面的島嶼)與威克島之外,就沒有幾座像樣的島嶼了。更重要的是,中途島與威克島實際上也是兩座面積非常有限,連淡水資源都沒有的小島。如此一來,共和國海軍要想攻打夏威夷群島,除了將中途島與威克島當成跳板之外,仍然得從馬里亞納群島出發,後勤保障線超過7000千米,如果從琉球群島出發,更是超過了10000千米,是美軍的2倍到3倍。即便不考慮前線作戰情況和_圖_書,光是後勤保障力量就得多投入2到3倍。
實際情況很清楚,那就是沒有必要佔領澳大利亞與紐西蘭。
可以說,這也是最難抉擇的地方。
雖然張雪峰堅信第34艦隊就在附近,而且偵察機的速度比戰艦快得多,但是等到他派出偵察機的時候,第34艦隊已經南下了2個小時,與第三艦隊的距離超過了2500千米,早就離開了偵察機的搜索範圍。
蘇瓦(斐濟首都)距離悉尼3200千米、距離惠靈頓2600千米,雖然要比努美阿稍微遠一點,但是對於作戰半徑上萬千米,即便在滿載情況下也超過了7500千米的戰略轟炸機來說,這點距離根本算不了什麼。佔領斐濟群島之後,共和國海軍就能在新喀里多尼亞部署護航戰鬥機,讓天軍把轟炸機部署在斐濟群島,從而讓原本計劃用來支持護航戰鬥機的海上基地參加其他方向上的作戰行動。從整個太平洋上的戰局來看,共和國海軍還可以以斐濟群島為基地,進軍南太平洋。哪怕南太平洋上沒有幾座值得攻佔的島嶼,部署在斐濟群島上的遠程海上巡邏機也能監視東面數千千米的海域,讓美國海軍無法向紐西蘭派遣艦隊,更不可能派遣船隊。也就是說,斐濟群島本身就是封鎖西南太平洋的戰略要地。綜合這些因素,共和國海軍沒有理由不佔領斐濟群島。
雖然在6點30分左右,第34艦隊就在第二主力艦隊南面大約1600千米處,而且已經轉為北上,但是第34艦隊與第二主力艦隊都保持無線電靜默狀態,而且都沒有被對方的偵察力量發現,也就不可能知道對方的準確位置,甚至不大可能知道對方的大概方向。正是如此,在張雪峰調整戰術安排的時候,第二主力艦隊接到命令,把航向又正南轉到西南,即向第一主力艦隊靠近,準備在第一主力艦隊遭到打擊之後進行還擊(此舉至少證明,「唐」級主力艦配備的大口徑電磁炮的射程要比「秦」級的遠得多)。雖然在這個時候,第34主力艦隊仍然在向北航行,準備偷襲共和國艦隊,並且在6點50分的時候把與第二主力艦隊的距離縮短到了1600千米以內,但是在6點50分,即美軍第三艦隊的3支作戰艦隊同時遭到打擊,而且全部喪失航空作戰能力的情況下,美軍指揮官不得不下達撤退命令,讓第34艦隊放棄了北上包抄行動,轉為向南規避。到這個時候,就算張雪峰有理由相信,第34艦隊沒有出現在可以打擊第一主力艦隊的海域,也不大可能知道第34艦隊的具體|位置,更不可能知道,如果讓第二主力艦隊繼續南下,並且在6點45分到6點50分之間用「偵察炮彈」搜索南面海域就能發現第34艦隊,並且在第一主力艦隊讓護航戰艦用反艦導彈擊沉美軍航母的時候,取得更為重大的勝利。
受此影響,2060年2月上旬,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就是否攻打斐濟群島,以及如何攻打斐濟群島召開了一次擴大會議,包括張雪峰在內的眾多前線指揮官都獲得了發言資格,並且對最終決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共和國進軍西南太平洋的目的不是為了佔領幾塊土地,到21世紀中葉,也沒有哪場戰爭是以佔領土地為目的。前面多次提到,對共和國來說,必須進軍西南太平洋的原因只有一個,即消除側翼威脅,為橫跨太平洋打下基礎。從這個角度出發,要不要佔領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就得由實際情況決定。
眾所周知,張雪峰一直主張攻打斐濟群島。
與嚴密的防禦部署相比,美國海軍投入的兵力就過於弱小了。根據交戰雙方的作戰記錄,在斐濟群島攻防戰期間,美國海軍部署在西南太平洋上噸位最大的也就是幾艘充當地方艦隊旗艦的多用途驅逐艦,而與共和國海軍周旋的主力是噸位在4000噸以下的遠洋護衛艦與小型驅逐艦(這兩種在戰時建造的戰艦採用同樣的艦體,排水量非常接近,只是作戰用途有所差別,遠洋護衛艦相當於共和國海軍專門用來執行護航任務的反潛護衛艦,而小型驅逐艦則是一種專門用於制海作戰的小型戰艦)。雖然美國海軍投入的戰艦總數並不少,光是被共和國海軍擊沉與俘獲的遠洋護衛艦與小型驅逐艦就超過了100艘,而且這些戰艦也共和國海軍攻打斐濟群島的作戰行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比如共和國海軍不得不在戰役期間,陸續向前線增派了近200艘中小型戰艦,並且讓一批海上巡邏機專門執行搜索美軍小型艦隊的作扎任務,從而對其他作戰力量的部署與使用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美軍的這些投入,並沒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也沒有能夠阻止共和hetubook.com.com國陸戰隊掃蕩斐濟群島。
事實上,當時已經有情報證明第34艦隊將返回夏威夷,並且編入第五艦隊,在「諾福克海戰」之後撤回澳大利亞的美軍戰艦也很有可能陸續撤往夏威夷,即美國當局已經做出了放棄澳大利亞的戰略決定,只是暫時還未公布。如此一來,在共和國海軍還沒有將進軍夏威夷提上日程安排的情況下,也就沒有理由分兵追擊第34艦隊。更重要的是,第34艦隊到達帕皮提就將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護,而追擊的共和國艦隊卻很難得到空中支援,因此要冒很大的風險。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裴承毅在2060年初做出攻打斐濟群島的決定,不是說這座群島有多麼的重要,而是想在這裏消耗掉美軍的有生力量,為太平洋戰場上的正面進攻,即攻打夏威夷群島的作戰行動提供支持。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把美軍牽制在南太平洋上,並且迫使美軍在夏威夷群島南面部署新的戰略防線,而是在太平洋中部海域與美軍決戰,共和國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更重要的是,隨著大陸戰爭以俄羅斯投降而結束,共和國兵力過剩的問題已經浮上水面,不管是消耗陸戰隊、還是消耗陸軍、或者消耗海軍,總歸都會在某個方向上投入重兵,從而解決兵力過剩的問題。
直到2月4日,共和國海軍才從情報部門截獲的一封電報中得知,第34艦隊在坎貝爾島之後,經安蒂波迪斯群島前往塔希提島的帕皮亞。雖然情報中提到,第34艦隊很有可能在帕皮亞停留一段時間,而「長灘」級主力艦的最大速度只有60節,所以張雪峰可以派出2支主力艦隊去追擊第34艦隊,但是此時登陸紐西蘭島的作戰行動已經提上日程安排,張雪峰把精力放到了要不要打紐西蘭上,即竭力主張直接攻打斐濟群島,僅用戰略轟炸來削弱紐西蘭的軍事價值,也就沒有派艦隊前去追擊第34艦隊。
不可否認,斐濟群島攻防戰是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打得最為慘烈的一場島嶼爭奪戰。
說得直接一點,3350千米的運輸線(從洛杉磯到檀香山)要比18000千米的後勤補給線(從洛杉磯到悉尼)好守得多,也便利得多。同樣一支船隊,能夠用從洛杉磯到悉尼往返一趟的時間在洛杉磯與檀香山之間往返航行4趟,僅此一點就決定了,美軍守衛夏威夷群島的難度要比守衛澳大利亞低得多。
萬幸的是,這是2060年,而不是2058年。
從地理位置上講,最理想的就是斐濟群島。
總而言之,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張雪峰在當時發揮的影響將共和國引上了歧途。
從戰術層面上看,在2060年2月到2061年5月的15個月期間,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用戰沉75萬噸戰艦、傷亡4萬多名陸戰隊官兵的慘重代價,換來擊沉與俘獲美軍艦船119萬噸、斃傷俘美軍官兵18餘人(包括近3萬名海軍官兵與數千名空軍飛行員),以及佔領斐濟群島的結果,確實算不上大獲全勝。事實上,如果算上共和國海軍擁有的制海權、制空權等等優勢,特別是戰役後期的制信息權,再加上海軍強大的打擊力量,以及天軍在戰役期間提供的支持,共和國軍隊在攻打斐濟群島的戰鬥中實際上遭受了慘敗,而且算得上是開戰以來最為慘重的一次失敗。
實事求是的講,在「諾福克海戰」(海戰中,雙方交戰艦隊距離諾福克島最近)中,共和國海軍能夠一舉殲滅美軍第三艦隊的主要航空作戰力量,讓第34艦隊在西南太平洋上失去存在的價值,已經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勝利了。如果算上共和國海軍為此付出的代價,即僅僅損失了幾十架戰鬥機,更加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場從戰術到戰略層面都獲得了重大勝利的海戰。
雖然從理論上講,新喀里多尼亞與萬那杜(在諾福克海戰之後宣布向共和國開放領土與領空,並且為共和國的軍事行動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可以成為共和國對澳大利亞與紐西蘭進行戰略封鎖與戰略轟炸的基地,而且兩地也有足夠的空間部署數千架轟炸機,以及支持數支封鎖艦隊。但是不管怎麼說,新喀里多尼亞是法國的海外省,而萬那杜則是受法國的影響才與共和國合作。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比如長期的戰略封鎖與戰略轟炸導致人道主義災難,使共和國的戰爭行為受到國際社會譴責,法國當局就很有可能變調,不再支持共和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軍事行動。即便在戰爭期間,法國不大可能與共和國背道而馳,但是也會因此對共和國的軍事行動產生影響。總而言之,從長遠考慮,共和國海軍肯定有必要在西南太平洋上獲得一https://m•hetubook•com•com處擁有絕對自主權的根據地。
只不過,張雪峰不是那種見好就收的人。
也就是說,為了攻打斐濟群島,共和國動員了百萬大軍。
不管怎麼說,以2060年的戰場態勢來看,攻打斐濟群島確實有畫蛇添足的嫌疑。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美軍從2059年6月份開始加強斐濟群島的防禦部署。得益於前期基礎建設,美軍增兵斐濟群島的難度並不大。更重要的是,斐濟群島一直是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兵力中轉中心,大部分被派往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部隊都會在此做短暫停留,部分部隊還要進行適應性訓練,所以美軍可以用多派少抽的辦法,以比較隱秘的方式增強斐濟群島的兵力部隊,甚至可以用擴大訓練場地的名義,徵用更多的島嶼(斐濟群島有300多個島嶼,只有100多個有人居住,面積較大的有維提島、瓦努阿島、坎達武島、瓦努阿姆巴拉武島、塔韋烏尼島與恩高島),擴大防禦範圍。
從軍事層面講,通過戰略封鎖與戰略轟炸讓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喪失軍事價值同出兵佔領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沒有任何差別。
即便從戰略層面上講,共和國在斐濟群島攻防戰中也沒有佔到多少便宜。要知道,在此之前,除掉「限武談判」耽擱的8個月,共和國海軍只用了15個月就將戰線從第一島鏈推進到了西南太平洋,推進了近萬千米,而在這15個月內,共和國海軍僅僅將戰線向前推進了1000千米,而且是在側翼方向上,而不是在主攻方向上。因為在2060年中期,也就是共和國海軍在斐濟群島遭到美軍強有力的抵抗之後,共和國當局做出了進軍夏威夷群島的戰略決策。
毫無疑問,不能只看到有害的一面,還得看到有利的一面。
首先得承認,斐濟群島攻防戰也拖住了美軍的大批作戰力量。別的不說,為了守住斐濟群島,在2060年期間,美國海軍比計劃的多建造了大約200萬噸小型艦艇,如果將這些建造能力用在大型戰艦上,足以打造1支主力艦隊。同樣的道理,美軍消耗在南太平洋上的戰爭物資不比共和國軍隊少。受斐濟群島攻防戰影響,美軍還不得不對相鄰戰區的軍事部署做出調整,比如將原本應該派往夏威夷群島的作戰力量部署到聖誕島,以鞏固夏威夷群島的南面防線。
與攻打斐濟群島相比,在2060年5月初啟動的進軍夏威夷的作戰行動就重要得多了。
2060年2月19日,共和國當局正式做出了進軍斐濟群島的戰略決策,並且為此集中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艦隊,即包括第一主力艦隊、第二主力艦隊、第三航空艦隊(即之前的第三艦隊)、第一兩棲攻擊艦隊群(由5支兩棲艦隊組成)、西南太平洋支援艦隊群(擁有數支快速補給艦隊與快速運輸艦隊),另外還有「台灣島」號、「海南島」號、「崇明島」號、「太平島」號與「庫葉島」號(庫葉島在2059年初被共和國陸軍控制,並且成立了專屬軍管區)等5座第四代海上基地,各類作戰艦船的總噸位超過3000萬噸(5座海上基地的總噸位就高達2400萬噸)。空中力量方面,除了海軍航空兵投入了4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與西南太平洋方面航空隊(包括5支戰術航空隊與2支支援航空隊,戰術航空隊平均擁有700架作戰飛機,支援航空隊則擁有200到300架作戰飛機)之外,天軍還向萬那杜與新喀里多尼亞部署了2個航空隊的600餘架戰略轟炸機,各類作戰飛機總數接近5000架。地面部隊方面,陸戰隊總共投入12個旅的18萬作戰部隊,其中跟隨艦隊活動的1線作戰部隊就多達5個旅(1支兩棲艦隊支持1個旅),另外7個旅則部署在萬那杜與新喀里多尼亞,為戰役預備隊。如果以兵力計算的話,四大軍兵種的參戰人員超過70萬。當然,這還沒有包括在後方負責運輸工作的近30萬官兵。
因為共和國海軍進軍斐濟群島的戰略意圖已經暴露,所以在諾福克海戰之後,美國不但讓斐濟群島上的守軍進入了最高戰備狀態,還趕在2月19日之前,也就是共和國軍隊發起進攻之前,加強了以斐濟群島為核心的南太平洋防禦部署。雖然當時增援斐濟群島的美軍並不多,畢竟向一座沒有戰略縱深可言的群島增派地面部隊,對防禦起到的幫助作用非常有限,要想守住斐濟群島,首先就得考慮擴大防禦縱深,即在群島周圍的島嶼上部署進攻性作戰力量,讓共和國軍隊在攻打斐濟群島的時候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是有理由相信,美軍已經吸取了馬里亞納群島防禦作戰的經驗教訓,並沒有把兵力和*圖*書集中在一點上,而是充分利用了南太平洋上島嶼分佈密集的地理特點,在附近的島嶼上部署作戰部隊。根據戰後獲取的一些資料,當時在以維提島為中心半徑1500千米的範圍內,大約有300座島嶼上有美國駐軍,其中三分之一的島嶼上有軍事基地、或者能夠支持航空兵活動的臨時性機場,在大約二分之一的島嶼上擁有可以支持小型艦艇作戰的碼頭設施,至少有30座島嶼上擁有情報中心、而其中半數都有遠程警戒雷達。也就是說,美軍將整個南太平洋都當成了作戰區域,並且以區域性防禦來對抗強大的共和國海軍。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軍情局的這份情報,讓裴承毅在戰略決策上非常小心謹慎。
2月2日白天,共和國海軍艦隊一直在搜尋第34艦隊。
問題是,誰也不能否認,即便只有10萬美軍,斐濟群島也是西南太平洋上名副其實的軍事要塞。要知道,在這座陸地面積不到2萬平方千米的群島上,只有100多萬居民,美軍的兵力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人以上。雖然比起馬里亞納群島,這點兵力密度算不了什麼,但是考慮到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苦心經營數十年,特別是參戰2年間的軍事部署,加上在馬里亞納群島攻防作戰中總結的經驗教訓,由10萬美軍守衛的斐濟群島肯定要比馬里亞納群島更加堅固。事實上,斐濟群島的最大優勢就是具有戰略轉圜空間,比如維提島的東西長度接近140千米、南北寬度也有100千米,面積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相當於海南島的三分之一,是關島的20倍。如此大的島嶼,除了能夠部署更多的作戰部隊之外,還能讓美軍構築數道相互支撐的防線,加大防禦縱深,也就增加了進攻的難度。更重要的是,維提島是典型的火山島,位於島嶼中部的托馬尼維山海拔1700多米,比是關島蘭蘭山的4倍多。利用更加複雜地形,美軍完全有能力給共和國軍隊製造更大的麻煩。
受此影響,張雪峰在戰後受到的評價也是毀譽參半。
毫無疑問,這一擔憂,也對第二主力艦隊的作戰行動產生了影響。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很多人都認為這個英聯邦國家沒有多少軍事力量,而且在西有澳大利亞、西北有索羅門群島、北有吐瓦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的情況下,美軍沒有多少理由在斐濟部署重兵,等到美國當局認識到斐濟已經成為戰略要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向斐濟增派兵力了。也就是說,攻打斐濟群島算不上艱難的事情。但是從軍情局提供的情報來看,攻打斐濟群島的難度不會比攻打紐西蘭低多少。
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當局首先要決定的,就是要不要攻打紐西蘭。
總的來說,美軍在斐濟群島的軍事部署到底如何,連軍情局也說不清楚。
這個時候再來看共和國在整個太平洋上的戰略布局,也就不難發現,攻打斐濟群島確實是權宜之計,既拉長了戰線、讓共和國軍隊獲得了更加多的進攻機會,又消耗了不少的兵力,甚至因此而損失了不少官兵。總的來說,這種戰略上的決策沒有絕對的對錯,總有好的一面與壞的一面,關鍵就是看哪一面起到了主要作用。
雖然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在這次統帥部的決策會議之前,裴承毅就對共和國的太平洋攻略做了調整,將進軍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放到次要位置上,把進軍夏威夷群島作為2060年的首要任務,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是否攻打斐濟群島的問題上,裴承毅心裏早就有數,但是仍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張雪峰在這次決策會議上發揮的作用,成為了推動共和國進軍斐濟群島的重要因素。
雖然在制訂戰略計劃的時候,共和國當局決定攻打斐濟群島的主要原因是加強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存在,為接下來對澳大利亞與紐西蘭進行戰略轟炸提供基礎條件,而且事實也證明戰略轟炸是打擊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最理想手段。但是共和國高層在衡量局面時,過多的考慮了歐盟的主動性,即認為歐盟有可能在戰局失去控制的時候轉向美國。從根本上講,歐盟的態度是由整體戰略走向決定的,而不是由某一個戰場上的戰鬥決定的。說簡單點,只要共和國在整體戰略上處於優勢地位,並且一步一步的朝著勝利前進,歐盟就沒有可能投靠美國,法國也就不可能拿新喀里多尼亞與萬那杜做文章。事實上,在這一點上,共和國當局有類似的認識,比如共和國陸軍部署在俄羅斯與中東的數百萬大軍就是一種戰略防備,目的就是要在歐盟反水的時候發起戰略進攻。如此一來,在太平洋戰場上,共和國陸戰隊已經進駐新喀里多尼亞與萬那杜,即便歐盟反水,法國想搞點小名堂,www•hetubook•com•com共和國陸戰隊也能控制新喀里多尼亞與萬那杜。也就是說,不管是從政治、還是從軍事角度出發,共和國都沒有理由在斐濟群島上耗費百萬兵力與15個月的寶貴時間。
與澳大利亞相比,夏威夷群島的最大優勢就是背靠本土。
按照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第一主力艦隊與美軍第三艦隊遭遇的時候,張雪峰首先想到的就是第34艦隊在離開惠靈頓之後,從紐西蘭南部海域轉向西進,已經與第三艦隊會合,並且就在戰場附近。受此影響,在第一主力艦隊與美軍第三艦隊交戰的時候,張雪峰調整了防空作戰,抽調了一批J-22戰鬥機向南進行擴散偵察,並且讓第一主力艦隊在炮擊美軍第三艦隊之前做好了遭到突然打擊的準備。受此影響,第一主力艦隊才在6點40分,也就是最後關頭才向美軍第三艦隊開火,而且6輪齊射均按照最低標準進行,不然的話,在戰鬥結束之前,也不會讓護航戰艦用重型反艦導彈擊沉那幾艘被美軍拋棄,卻沒有能夠立即沉沒的美軍航母。
在軍情局提供的情報中也只大致提到,因為在諾福克海戰之前,美軍已經開始調整西南太平洋上的防禦部署,準備向紐西蘭增兵,所以大批部隊受海戰影響,被迫滯留在斐濟群島,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海戰之前到達紐西蘭,至於斐濟群島上到底有多少美軍,軍情局也只能給出一個大體數字,即10萬到20萬。
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美軍第三艦隊與第一主力艦隊交戰的時候,之前向南規避的第34艦隊收到了命令,開始轉向北上,與第二主力艦隊的距離一度縮短到2000千米以內。根據雙方的作戰記錄,在2日清晨的時候,雙方的距離甚至只有1500千米,也就是進入了大口徑電磁炮的有效射程。非常可惜的是,因為一些不可預料、也不可控制的因素,兩支主力艦隊錯過了決戰的機會。
前面已經提到,隨著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不再是共和國的威脅,而且可以在不出兵攻佔的情況下就讓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軍事存在變得毫無意義,共和國當局調整了戰略,將進軍夏威夷群島確定為太平洋戰場上的主攻方向。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共和國當局在是否進軍夏威夷群島,以及如何進軍夏威夷群島的問題上一直比較猶豫。準確的說,共和國當局在2060年之前沒有進軍夏威夷群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合適的進攻手段。
如果說第二主力艦隊完全沒有機會,也不完全正確。
顯然,進軍夏威夷群島的難度比攻打澳大利亞還要大。
按照軍情局的說法,早在2058年底,美軍就開始加強斐濟群島的防禦建設。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軍增兵斐濟的主要原因不是擔心共和國以此來封鎖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畢竟當時共和國海軍還在第一島鏈西面活動,對澳大利亞與紐西蘭都沒有威脅,甚至有人認為共和國海軍永遠也進不了西南太平洋。但是這種防範性的部署,在後來2年多里所產生的作用遠遠超過了美軍的初衷。別的不說,美軍準備將斐濟群島建設成戰區兵力調度中心,因此修建了好幾座大型軍營,最多可以容納數十萬海軍與陸戰隊官兵,還因此拓展了蘇瓦港的吞吐能力,而這些努力在後來都變成了影響戰局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美軍根本不可能把斐濟群島變成太平洋上最為堅固的軍事要塞,也不可能在這裏與共和國海軍鏖戰10多個月。
總而言之,軍情局的建議是另外尋找一處合適的島嶼。
雖然從純軍事角度出發,攻打紐西蘭的難度要比攻打澳大利亞低得多,而且佔領紐西蘭的意義不比佔領澳大利亞低多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共和國軍隊必須為攻佔紐西蘭付出巨大的代價,還得花上足夠的時間。如此一來,在美國已經打算放棄澳大利亞、而且打算放棄整個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情況下,為此投入巨大的兵力,並且花上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的時間,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這種惋惜並不能改變結果。
以當時的情況,甚至有人認為,正是因為攻打斐濟群島佔用了太多的軍事資源,比如讓天軍的戰略轟炸機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支持,從而對轟炸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作戰行動造成影響,也對最終控制西南太平洋地區,將重點轉移到太平洋中部,即進軍夏威夷群島產生了負面影響。
問題是,西南太平洋上就那麼幾座面積與地理位置都算不錯的大型群島,而在新喀里多尼亞附近,數來數去就斐濟群島最為合適。
當然,這裏存在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共和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根基。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最大問題還是出在戰場信息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