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
春秋我為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竊國大盜 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

第二卷 竊國大盜

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

魯國堅持要齊人歸還佔據的汶陽數邑,於是齊人轉而要求以甄城、廩丘土地來交換!
比如陳氏舟師不封鎖棘津的渡口,那趙無恤支持的河盜也不劫掠陳氏商船。陳氏可以用鹽、糧等換取甄城燒制出來的瓷器,以及鄆城出產的紙張等。
面對趙無恤的逼問,冉求知道這是必須表態的時候了,他咬著牙猶豫了半響,方才說道:「夫子對下臣有栽培之恩,司寇對下臣有知遇之恩,下臣都不敢違逆,但若只能擇其一而從之的話……」
何況在冉求心裏和宰予的看法類似,隱隱覺得趙無恤這種少說空話,穩紮穩打的施政,才是做到了「足兵,足食,對民有信」,並不比所謂的復周禮差。
但西魯每個國人,都是一把劍,西魯無牆,以兵戈為牆,西魯無池,以民心為池,君若以力,雖眾,我亦不懼也!」
所幸這時代所謂的君,不是國君,而是直屬的封君,也省得他費一番口舌……
然而到了趙無恤在年輕國人子弟中推廣「小學」時,在寫作禮科,讀作思想政治的課程上,夫子們教授的卻是「天地君親師」了!
趙無恤望著前方布滿溪流的森林,淡淡地說道:「汝帶須句邑兵走大道,我此番要抄近路,從郈邑繞回去……」
到頭來,除了兩國停止交戰外,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的盟約。
「之所以送地給衛國,除了穩住他們外,還要敦促衛侯,儘快將從春日拖到今年秋天的姻親達成,宋衛若是親善,宋國加入晉盟的幾率便小多了,甚至能為齊國所用……」
……
魯侯心思比較單純,夾谷之會是他第一次主持國政,本來興奮異常,孰料齊國人拿足了架子,誠意也堪憂,所以鬧出了不少失禮的事情。對趙無恤與之強勢對抗倒並無感覺有何不妥,甚至還覺得他維護了魯國的尊嚴,只是將那些倡優侏儒全部殺死,手段近乎殘忍了。
他讓御者調轉車頭,去追趕大部隊,手hetubook.com•com裡卻緊緊握著玉佩,心裏想道:「想要讓君權稍振,最終在東方復興周禮,不解決魯國的蕭牆之禍,看來是行不通的!」
他憋足了氣道:「我聽說過一句話,叫天地君親師,這在西魯是連童子們都明白的道理。」
但無論如何,趙無恤都覺得自己的做法要好過在夾谷之會時貿然出手害了孔子性命,導致所有孔門弟子叛出趙氏,從此成為他的仇敵。
一個聲音在背後訥訥地問道:「司寇,此番夾谷之會,是不是忤了夫子之意?」
「民性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這是春秋之時精英分子們的認識,君主被排在父、師之後,僅僅有一個食士之恩。
「司寇,這是要去哪兒?」
並非冉求是個忘卻師恩的白眼狼,而是他這個人務實,是個唯君是從的官吏型人物,總會做出更實際的選擇。
孔子也不再言,只是嘆了口氣,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倒是覺得,魯國的憂患不在齊國,而在蕭牆之內呢!」
這問題太過尖銳,冉求一下就慌了。
連孔子都知道在魯國內樹立君權,統一號令後方便復周禮,趙無恤哪能不明白這點,而這些思想教育,當然得從娃娃教起。
這份自信和豪邁讓陳恆詫異之餘,竟還有些自愧形穢。
汶水河道因雨水而變寬,但仍然能行車馬,臨別前。孔子隔著淺淺的汶水,對趙無恤說道:「汶水湯湯,行人彭彭。就此一別,還望子泰好自為之。」
沒記錯的話,在原本的歷史上,孔子與季氏有了巨大的分歧,但冉求作為季氏家宰,卻一直以季氏的命令優先,哪怕違反了孔子的意志也不惜,結果被孔子怒斥為:「非吾徒也!小子可鳴鼓而攻之!」
汶水發源於泰山南麓,在山谷里盤旋反轉后,彙集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https://www.hetubook.com.com向西南流入魯國西鄙,最後匯注入廣袤的大野澤。
冉求作為儒家中人,對趙無恤推廣教化自然也會關注一二,所以記得有這麼一句話,實在是很符合他的認同。
國夏,一定是國夏的主意!趙無恤說的不錯,齊國一旦外患減少,齊侯就立刻對國內玩起了平衡的策略。
趙無恤裝作聽不出其中的警示和勸誡,說道:「小子一定為國守好邊邑,不讓齊寇越境侵魯。」
一抬頭,眼見隊伍沒有從平坦的魯道走,而是兵分兩路,趙無恤徑自帶近千人拐入了一條在荒蕪的田野里勉強能辨認出車轍的鄉道,他不由大奇。
趙無恤目送他們離開,拉車的駟馬不太情願下水,河道中央的水直漫到馬腹,浸透了孔丘的鞋履,但在車夫的鞭打下還是爬上對岸。
為一邑主宰,為諸侯卿大夫治民,這就是他理想的極限,但在趙無恤的賞識下,居然已經實現了!
趙無恤笑道:「到了齊魯再度交兵時,你我自然就能在戰場上見了,到時候各為其主,子常不必手下留情。」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這種孔門的終極理想,冉求是沒有太大信心和興趣去實現的,還是等著其他君子來做吧,所以他才被孔子稱之為「不知其仁」。
夕陽西垂時,一波三折的夾谷會盟告一段落,齊魯君臣不歡而散。
「君上若是興師攻伐,子泰真就不懼?如今趙卿已回,你在魯國也是獨木難支。」陳恆裝作好奇地試探道。
臨走之前,望著山谷里的雲,蹬車欲行的陳恆假惺惺地說道:「此去經年,也不知道何時才能與子泰相見?」
我不敢自誇什麼方城為城,漢水為池,因為魯國已經與齊國共山河之險。齊軍繞開泰山西麓,便能到達鄆城、廩丘之北。而濟水、濮水、大野澤,若是齊侯徵召大河、海濱的船隊,想要攻入也不難……
「善!」
政見不同的知己朋友反目成仇的hetubook•com•com還少么?司馬光、王安石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沾惹上了政治,一切理想和情誼都會變了味道。
於是他笑著拍了拍冉求肩膀道:「方才只是說笑,我與孔子只是政見有所不同,過些日子自當登門賠罪,絕不會讓汝等弟子為難。」
有了冉求這句表忠心的話,趙無恤便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般放心了。
現在最值得擔心的,就是子貢了,陶丘的貨殖對趙無恤太重要了,若是與孔子反目,能留住端木賜這個王霸之才否?方今天下,除了未來的陶朱公外,還能找到可以制衡取代子貢的人物么?
自己給冉求的提攜和禮遇自然是比季氏要強無數倍的,能換來這樣的保證也在意料之內,他跟孔子要人時可是觀察謀劃過的,像顏回、子路這種對孔子誓死忠誠的,趙無恤就根本就沒起過招攬的心思。
齊人的載書如是說:「齊師受侵,而魯國不以兵車三百乘助我者,有如此盟!」
但當事人卻無所謂,這是他期望的結果。而且齊國和魯國雖然並未達成任何書面協議,但趙無恤和陳恆倒是有了不少秘密約定。
「魯國三卿已經對趙氏子忌憚非常了,寧可與齊和解也要設法將他驅逐出去,這邊且不著急,吾等最終的敵人還是晉國,沒了晉國庇護,趙無恤什麼都不是。和魯國講和,就相當於斷了晉人一臂,但想要早日反擊,齊國的手臂也要穩住,寡人正好有件事要交予你去辦!」
也同樣是陳氏的大患!必須結成一個包圍網,將其剷除,若能不斷慫恿齊侯去與趙無恤火併,讓他們兩敗俱傷,則再好不過。
同為私室的三桓則對趙無恤的所作所為更是頗有怨言,卻礙於威武雄壯的武卒不敢造次,甚至還擔心趙無恤在沿途對他們做出些不利的事情。於是一過梁父山,他們便欲分道揚鑣了。
這是在逼迫魯國直接退出與晉國的同盟,轉而投靠齊國了,這是魯國人不敢答應的,畢竟雖和圖書然齊人佔了夷儀,但從軍爭上,卻是晉人贏了。
所以等到回齊國的路上,齊侯悶悶不樂地詢問他接下來應該怎麼辦事,陳恆毫不猶豫地說道:「與魯國並未達成盟誓,但好在雙方休戰了,但對趙無恤卻不能放鬆,若是不能將此子扼殺,則齊國威名不然不振,待他發展壯大,定為君上大患!」
季孫斯、叔孫州仇簇擁著魯侯往南方去了曲阜,只有孟孫何忌要繼續往郕邑去一趟,卻也不願意和趙無恤同路。
冉求自然感恩戴德,心裏卻依舊存在一個疙瘩,他雖然能做出如此承諾,樊須也應該可以,但子貢、子華等人……他可不敢保證。
「當年召陵之盟,齊桓公威脅楚國屈完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的確,齊侯若是內修德政,懲處奸佞,對外綏靖諸侯,我就算躲在堅實的城邑里也會整日畏懼不已。但若是齊不務德,而以力爭,那我西魯也來者不拒。
陳恆心裏嗡嗡作響,這是誰給君上出的主意,為何自己先前毫無察覺呢?這三邑,相當於割了陳氏控制的夷儀一小半,在拉攏衛國的同時,也削弱了陳氏……
齊國人對趙無恤的仇視越發強烈,魯國這邊也有不少人心生怨憤。
但就算是他,也看出來孔子與趙無恤日益公開化的分歧了,故有此問。
這兩邑的所有者趙無恤笑而不言,經過方才的震懾,哪裡還有人能強迫他接受這條件?
它和洙水、泗水一樣,是魯境內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可惜北岸肥沃的汶陽之田大部分在齊國手中。
但高台上下的血跡能夠被洗刷乾淨,和談卻再也談不下去了,雙方無法再相互信任,進程卡在了盟誓這一環節上。
「衛國在去歲的戰爭里損失了濮南四邑的許多人口,而齊國卻從晉國處奪取了夷儀,汝回高唐去,讓陳卿將羔、媚、杏三邑轉交給衛國,算是齊國給他們的補償了。」
至於趙無恤和圖書一行人,在會盟結束后則沿著汶水西南行。
……
齊國的倡優侏儒們為自己在錯誤的場合,錯誤的時間出現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勉強為今日之事做出了一個交代。
趙孔之間的蜜月期已經結束,關係降至冰點,公室與私臣的利益不可調和。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齊侯則還在喃喃自語,沒有注意到陳恆心裏的波濤洶湧。
於是孔子也硬氣了起來,還對曰:「齊國不返我汶陽之田,亦如之!」
所以他的回答讓趙無恤極為滿意:「士當不負于天,無愧於地,忠於君,孝于親,最後才是順從師長……司寇待下臣以禮,則下臣必效之以忠!」
這次會盟,齊侯沒有撿到一點便宜,正是悶悶不樂,聽陳恆如此一說,便又打起了精神來。
縱然主管的是軍務,但冉求卻也樂在其中,現在如果夫子突然要他結束這種權柄在手,受人尊敬的日子,卻拿不出足夠的理由的話,冉求是會猶豫很久的!
「只是我與夫子之道和而不同而已。」趙無恤似乎是安慰冉求,又似乎是對自己說的,縱然他現在已經不相信這句話了。
冉求是對趙無恤表現得最為忠順的一個孔門弟子,為他訓練了大批西魯本地人為鴛鴦陣邑兵,現在又到須句做了邑司馬,執掌半師兵權。
兩人儘管達成了不少經濟上的合作,但他們一掉頭,就能微笑著背叛對方……
陳恆豎起耳朵,卻聽到了一個讓他透心涼的消息。
他突然盯著冉求問道:「倘若有一日,夫子對我所施之政,所做之事不滿,要汝等毀棄盟誓,離開趙氏,子有你會如何抉擇?」
孔子對此不置可否,魯國的尊嚴他想要維護住,但對趙無恤也有頗多不滿,這不是卯足了勁一心想要破壞和談么?兩人回程時早沒了先前的其樂融融,相談甚歡,氣氛綳的很緊。這一來反倒讓子路,冉求等或與趙無恤交好,或為趙無恤之臣的弟子們忐忑不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