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鐵骨

作者:無語的命運
大明鐵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北國春 第314章 大新聞

第三卷 北國春

第314章 大新聞

而隨著《公議報》屢屢站在官府的對立面,為尋常百姓發聲,所以每每總會收到百姓寄來的書信,與信中言道自己的「冤情」。甚至有時候,還有能吸引來報社喊冤的百姓。
所謂的「青天」往往不過只是百姓們一相情願的臆想而已,甚至是一種諷刺,即便是貪官污吏,也可能為「青天」,也能有「萬民傘」。
而官員這些例行公事的叮囑,不過只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官府和報紙之間的角力中,官府學會的一些技巧。既然他們用法律來保護自己,那麼官服就學會了用規則來保護自己。通過設立一些規則,將一些小報紙排擠出市場。對於天下的官員來說,他們甚至想把發行量的限制再擴大十倍,然後好把天下所有私人的報紙通通都停辦了。
那裡有大新聞?
這一日,王樹仁又像往常一般早早地來報社上班了,作為報社的創辦人之一,他同樣也在報社中任有職務,在很多時候,他都要負責審閱一些敏感的文章,以免出了差錯,讓官府抓住了把柄。
於是《公議報》的表現,也讓江南等地的報社眼前為之一亮。他們這才發現原來報紙不僅僅只是充滿清議的角色,偶爾還可以真的成為「青天」。為百姓鳴不平,儘管也有報紙屢屢為其發聲,可是與尋常報紙一方面為百姓發聲,一方面為官府辯白不同,《公議報》的立場傾向於百姓,每每對官府是屢加抨擊。從來不會站在官府的立場上為官府辯解。
不過只是短短十數期,就讓老百姓看到了《公議報》與尋常報紙的不同,無不是以為《公議報》是為民做主的報紙,其發行量更是迅速激增。
興乾五年二月,在應天府衙,一個看似簡單的報社易主悄無聲息的進行著——按朝廷的法度,申請辦報是極為煩惱的一件事,而且地方官府為了避免「麻煩」,尤其是在發現報紙對於他們來說就相當於盯著他們的一雙眼睛之後和圖書。對於報紙的態度也就越發的曖昧起來。從興乾三年後,往往都不再發放新牌照,所以想要辦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購買現有的舊報房,然後再改頭換面。
此時,這般叮囑著的官員,壓根就不知道,一個周后,《公議報》的創刊號就發行了超過5000份——其購買者大都是南京以及江南士林士子,儘管「士子」這個群體,隨著八股取士的廢除而漸漸成為過去,可是他們在民間依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哎,當年國姓爺,恐怕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這《洪報》,居然會易為他名!」
這恐怕也是《公議報》里那一群失意士人最擅長的事情。他們本身就極為擅長完了文字,知道如何用文字來對付官府,同時又能保護自己。畢竟,他們曾經經歷過滿清的文字獄,所以早就學會了保護自己,尤其是在大明事事講究法律的時候,更是學會了用法律保護自己。
因為有法可依,所以報紙在興乾朝公開的發行之餘,報上的文章也不僅僅只是傳播朝廷的官令以及人事調動,早在反清期間,士人們就以筆為武器,在輿論上一點點的奪回失去的「山河」,用文字攻伐以維持大明的正統。在戰爭時期,士人的手中的筆是利劍、是長槍,而到興乾之後,隨著大規模戰事的結束,士人們手中的筆,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在報紙上指點河山,在報道國政的同時,又點評國政得失,以其犀利的文字維護著螻蟻小民們的利益,為其發聲。
不過,在興乾朝這一切,似乎正在發生變化,這倒不是因為興乾朝以大理院掌刑獄案件審理,以提刑使掌起訴,地方衙門監督的新式的司法體系,打破了過去知縣、知府獨攬刑獄審理大權,使得冤獄發生的機率大為減少。
興乾五年二月初九,這一天,對於大明百言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一天,可是對於大明輿論界而言www.hetubook.com.com,卻是極為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在短短數年後,其發行量、發生範圍不遜於《明報》的《公議報》,在這一天正式創辦。只不過這個時候,誰都不知道未來。
「真的?」
《公議報》從剛一發行,就以「不重複官報」為辦報宗旨,並且集中報道百姓所關心地方時事,公議地方官府得失。而在地方上出現有爭議的判決刑罰,或者官民糾紛時,《公議報》就會向當地派出人員採訪報道,並向民間公布事件,對時間的前因後果加以分析,兒子絕大多數他們的立場都是站在百姓的一邊,對官府的一些不當的舉措加以指責。如果是碰到司法判決的問題,他們更是會大聲疾呼,為百姓伸張冤情。
「官府沒人敢接俺的狀子,俺是要告皇帝!」
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代表著百姓的美好嚮往,百姓們視為民作主的官員為青天,將其與朗朗乾坤並稱,具體是從那個朝代起,開始有這個說法,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現實的殘酷就在於,在數千年的歷史上,堪稱「青天」的官員,卻是少之又少。
而是因為在這些「兩張口」的官府衙門之外,還有一個「青天」,但這個「青天」並不皇帝派遣的,而是民意凝聚而成的輿論,儘管舊時也有士林的輿論,也曾一次又次讓官府灰頭灰臉的「不堪其擾」,但現在民意聚集的輿論不過只是幾張薄薄的報紙,而這價值不過幾文的報紙,往往會進入千家萬戶。
然而因為「小報」的影響力太大,嚴重衝擊了「朝報」的效果,尤其是其時不時會報道一些假新聞乃至謠言,所以宋代也曾全面禁止「小報」發行,規定凡是私下看「小報」者流放500里,告發別人看「小報」者賞錢200貫。但由於「小報」確實很受市民喜愛,甚至許多政府公務員也以看「小報」為樂,所以雖然明令禁止,「小報」仍暢銷不衰。
青天www.hetubook.com.com
瞧見有人坐在報社門外,王樹仁立即想到,或許,這是來申冤的百姓,對於這樣的百姓,他倒也見過不少,可是往往一番調查后,所謂的「冤情」往往是靠不住的。
不過,即便是對報產房徵稅的明朝,即便對於傳抄官府邸報的報紙,官府的態度也是加以抵制。但是這種態度到了興乾年後,被徹底改變了,早在興乾皇帝于江北潛邸時,為了傳播抗清思想,在輿論上打擊滿清,不僅由官府直接出資創辦了面向普羅大眾發行的《明報》,而且隨後又資助開辦了多家報紙。即便是在登極之後,仍然支持報紙的創辦和發行,而且還製造專門的法律管理、規範報紙的發展。
權利從來都是一個好東西。對於掌握權力的人來說,他們絕不願意被人監督,更不願意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哪怕是那雙眼睛,不過只是一雙非常普通的,甚至沒有任何力量的眼睛。
「這位老哥在這坐著幹啥?可是有事找報社?鄙人王樹仁,正是于這報社中做事!」
當然,也沒有人敢編造新聞,這是要付出代價的,以報紙傳播謠言、編造新聞,所有股東,都會被抄沒家產,並被流放海外。官府對此可從不手軟,怕給人落個口實的報社,如此才會不敢編造新聞。
沒有大新聞,也不能編新聞,所以最近王樹仁倒是頗有些鬱悶。
這樣一來,現在的鄭家人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引起朝廷的不滿,打破了這清閑而富貴的日子。這也是他們願意賣掉報紙的原因。
想到這兒,王樹仁下車后,那臉上立即露出親近的笑容說道。
微微皺起了眉頭,王樹仁心想現在報紙發行量雖說過萬,已經在江南有了些許名聲,可是想要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卻幾乎沒有什麼可能,畢竟,《公議報》靠的是公議,靠的是「冤情」,沒有了「大事件」,怎麼可能會有名聲呢?
在大明也曾有過興盛一時的民和-圖-書報辦報房,其更是從非法,變為合法行業。儘管在崇禎時期禁止民報抄傳邊事,但民報依然分佈於大江南北,其生意也是頗為興隆,這一切隨著滿清入關被徹底摧毀,滿清甚至以酷刑禁止百姓私傳小報。
「伸冤?你有何冤?而且,這裏也不是官府,伸冤應該到官府才對啊?」
「嗯,就叫《公議報》。」
那人站起來,看著王樹仁說道。
其實報紙對於大明而言,倒也不是什麼稀罕物。在唐朝就有了只行於官府的「邸報」,到了宋代時又有了行於民間的「小報」。是一種以刊載新聞和時事政治材料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沒有固定的報頭和名稱。「小報」是當時的一種習慣稱呼。其起始於北宋盛行於南宋。小報主要報道朝廷動態,皇帝詔諭等。不同於官報,小報的發行速度快,時效性強,而且為了迎合了讀者,其所發表的大多是中樞部門未公開的朝廷機密事件,因觸論朝庭言禁受到查禁。雖是如此,小報仍然受到士林以及在野的官僚的歡迎。
「先生,俺上來這伸冤的。」
對於他們而言,那雙眼睛總讓人坐立不安。只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現在他們頂多只是感覺到不自在。而在以後,他們就被那雙眼睛看的渾身不舒服了。
《洪報》是當年國姓爺創辦的,是為了與《明報》一同爭取天下輿論,可誰能想到,不過只是幾年,這曾經發行於江南各地的《洪報》,就已經銷聲匿跡了。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因為其它,而是因為《洪報》的官府色彩,而這種官方色彩卻隨著閩王府的式微,導致了報紙發行範圍和發行量越來越少,最終變成一個不入流的報紙。
莫非又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事?
馬車剛一停在報社外頭。他就看到在報社的大門邊,坐著一個衣衫倒還算整潔的男子,現在大明見不到衣衫襤褸的乞丐——因為乞丐會被流放于邊域或者海外。所以,即便是再懶再窮的人,也會把自己https://www.hetubook•com.com收拾的乾乾淨淨。
主事的官員,瞧著登計證上的「朱成功」名字,不禁發出一聲感嘆。
「幾位先生,辦報除了必須遵守朝廷相應法度之外,還要記住,如果兩年內每期發行量不超過300份,官府就會要求停辦,一年內每期連續發行量少於500份,亦是如此……」
而現在,《洪報》更是已經停辦長達半年——再停六個月,官府就會直接取消其發行刊號。而這也是錢蓀愛等人能以1800兩的低價買下《洪報》的原因。現在的鄭家人壓根兒就沒有半包的念頭,或者想法。對於絕大多數鄭家人來說,他們所想的不過只是做一個富家公罷了,而且憑著鄭家的家產,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幾代人不愁吃用,更何況他們還是大明的王侯。
千百年來,第一次,有人真正的為螻蟻小民發聲,儘管只是聲音,但是當報紙成為輿論,以文字為百姓發聲、鳴不平、申正義,並且屢屢讓貪官污吏受到應有的懲罰時,這讓天下久盼青天而不得的百姓,在報紙上看到了「青天」的影子,並視為「青天」,視為其青天的一雙眼睛。
「幾位先生,這《洪報》易主后,可需要變更報名?」
對於官員的詢問,早有準備的錢蓀愛直接開口說道。
「難不成,又是一個不靠譜的?」
而這也是他不得不佩服今上的地方,現在大明的吏治可以說是自古以來最好的時候。可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再接再厲」。
現實中所謂的「青天」,往往都頗有諷刺意義——幾乎每一任地方官員,都會被治地百姓稱之為「青天」,所謂「青天」不過只是與戲台上的戲子,與那離任時的「萬民傘」一般,不過只是一種買好官員的工具罷了。
而對於官府來說,《公議報》就成了一個麻煩。成了官府的眼中釘,讓所有人都變得不自在起來。可是他們卻沒有任何辦法。因為這一群人總是可以很巧妙的把握後文字的尺度,讓官府無從抓到他們的把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