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是軍閥Ⅱ

作者:caler
我是軍閥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十九章 變局(下)

第八十九章 變局(下)

到了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國顧問已經超過5000人,伊朗軍隊的火炮、步槍、手槍全部由德國製造,柏林與德黑蘭之間也已經有了直航的班機,德國已經是伊朗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並且在歐戰爆發后,這種貿易還通過蘇聯轉口進行著。
隨即,德軍空軍參謀長漢斯·耶舒恩納克將軍,授權德國空軍上校沃納·容克指揮一支德國航空部隊增援伊拉克。
儘管英國人的戰鬥力和指揮藝術根本無法跟德軍相比,可是欺負弱小的伊拉克人卻沒有問題,戰鬥進行了2天,佔有優勢兵力的伊拉克軍卻始終無法攻克哈巴尼亞基地。
然而自30年代末期以來,泛阿拉伯主義運動開始在整個阿拉伯世界興起,其主導思想是排除西方列強的干涉,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聯盟。
許多議員都極力主張從英殖民地手中「解放」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由於馬爾他島上的英國皇家空軍及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被德意空軍所牽制,因此,在德意轟炸馬爾他期間,大量的物資被成功轉運到北非成為德意軍前進的補給。
鑒於班加西石油對德國戰爭機器的重要性,于卡爾·阿道夫·霍利特將軍指揮非洲軍、義大利第一軍、義大利第六軍圍困托布魯克的同時,從1941年4月11日開始,阿爾貝特·凱塞林空軍元帥指揮德國第二航空隊對馬爾他島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狂轟濫炸。
當時,英軍在伊拉克共有兩處重要的軍事基地,其中一處在海港城市巴士拉,另一處是位於哈班尼亞湖邊的一個皇家空軍基地,就在巴格達市的西面。
正是靠著德意空軍的支援,伊拉克https://m.hetubook.com•com人才勉強擋住了英國人的進攻,艱難的守住了巴格達。
事實上作為英國曾經的委託統治地之一,伊拉克曾於1930年與英國簽訂過所謂《央格魯-伊拉克條約》從文字上確定了雙方在經濟和軍事上的相互依賴和支持。
這場運動深深影響了當時伊拉克軍隊中出身貧寒的中下級軍官,在他們的推動下,脫離英帝國控制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但此時,丘吉爾最擔心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希特勒已經注意到伊拉克的變化。
可是隨這德意軍在北非的節節勝利,英國人被迫從海灣地區抽調更多的部隊前往埃及以阻擋隆美爾的進攻,這就給伊拉克人以機會。
這樣一來,泛阿派當仲的激進分子認為齊蘭尼又倒向了英國,竟逼其下台,然而沒用多久,齊蘭尼就在自己的四位親信將領的擁戴下重新回到了寶座上。
在這種危機下,老獅子丘吉爾環顧四周,如今唯一能解救大英帝國的,只有美國了,可是美國除了按照《大西洋憲章》給予英國在《援助法案》內的支持外,尚未做好參戰的準備,因此,已經指望不上了。
不過聯合伊朗反英的局面已經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視,儘管此時,希特勒已經制定了巴巴羅薩計劃,但是如果能在中東率先擊敗英國人,進而導致大英帝國丟失印度王冠的話,英國是極有可能被迫對德妥協的,這樣一來德國軍方素來視作噩夢的兩線作戰就有可能不復存在。
英國在埃及的大小官員狼狽的逃亡約旦,整個開羅和亞歷山大一片末世景象,由此英國在中東的統治和*圖*書有土崩瓦解的趨勢。
經過短暫的僵持后,在6月2日凌晨5時,得知伊拉克人宣戰的英軍突然向伊拉克軍隊開了火,戰鬥終於打響了。
英國人的討伐軍於1941年4月18日抵達了北部重鎮巴士拉。
1941年6月24日凌晨3時,蘇聯白俄羅斯方面軍、第一烏克蘭方面軍等部突然對德佔波蘭、保護地斯洛伐克、軸心國成員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全面實施進攻。
英軍拒絕了伊拉克軍的要求,並要求伊軍立刻撤出該地區。
經過一周的作戰,德軍奪取了這個至關重要的地中海小島,從此徹底打開了地中海通道,英國地中海艦隊因此,也被迫撤出蘇伊士海峽,撤退至葉門和索馬里蘭。
然而英國人也明白,此時,如果貿然用強,一方面自己正面對德、意的強大軍事壓力,另一方面如果一步走錯,很有可能把已經嚴重的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讓阿拉伯世界徹底倒向軸心國一邊。
1935年1月,禮薩汗正是將國名改為伊朗,意為「雅利安人的國家」雖說禮薩汗對希特勒的一套並不感冒,但為了實現現代化並收回被列強(即英俄)奪走的領事裁判權、石油租讓權、漁業權、電報公司特許權、實現關稅自主、取消外國駐軍,他不得不與希特勒各取所需。
正是基於這種目的,希特勒決議將巴巴羅薩計劃拖延一個月後再執行,並進一步加大對非洲集團軍的投入。
1941年6月22日深夜11時19分,英蘇在莫斯科簽訂秘密協定,丘吉爾以同意戰後蘇聯兼并整個波蘭、西拉美尼亞、摩爾多瓦、芬蘭及北伊朗等條件獲得斯大林對m•hetubook.com.com德宣戰的承諾。
對於英國軍隊到來的目的,伊拉克人心知肚明,只是齊蘭尼政府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很難跟英國人抗衡,因此,不得不暫時予以隱忍。
並且為了更好的牽制德國,英國還答應戰爭期間每年向蘇聯提供價值2.5億英鎊的機器、原料、軍火、車輛、黃金的額外援助並且承諾協助蘇聯獲得美國提供的支援據此。
站在全球的角度的俯視,便可以理解日軍為什麼會突兀的結束第二次長沙會戰。
托布魯克的易手對英國和反英勢力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刺|激,正當英國首相丘吉爾因此,被英國下院質詢的時候,伊拉克突然向英國宣戰了。
5月31日,伊拉克軍隊開始在哈班尼亞空軍基地南面的高地集結,並派信使通告英軍,禁止任何人員、車輛或軍機從該基地進出。
為了大英帝國的存續,丘吉爾就只能魔鬼打交道了。
然而自從法國淪陷以後,泛阿派在國會中逐漸佔了上風。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伊拉克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邊上更加強大的伊朗也出現了反英的跡象。
二戰爆發后,當時的首相拉希德·阿里·齊蘭尼在泛阿派軍官的支持下,雖然不得不按照《央伊條約》同德國斷了交,但卻拒絕向義大利和德國宣戰。
事情還是要從北非戰事的變化說起。
當時德國人已經和齊蘭尼政府有了很密切的聯繫,但不知是仍在舉棋不定還是為了迷惑英國,齊蘭尼忽然同意英國派少量部隊進入伊拉克。
稍後意軍第155中隊11架C.R.42型戰鬥機飛抵基爾庫克。
此時,英國人才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德國m.hetubook.com•com希望利用伊朗來威脅英印帝國和蘇聯南部腹地,伊朗則同樣利用德國來牽制宿敵英俄,並希圖利用德國技術來實現工業化。
於是1941年6月12日,在凱塞林元帥的指揮下,剛剛結束克里特島作戰的德軍雷姆克傘兵旅與意軍第185【閃電】空降師對馬爾他島實施了空降此後。
6月22日,再次得到後方補給的德國第五輕裝甲軍及義大利【公羊Ariete】和【德里亞斯特Trieste】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在阿拉曼擊敗英軍的最後反擊后,一路向埃及港口重鎮亞歷山大高歌猛進。
這時人們才發現,齊蘭尼的膽子更大了,因為他已經得到了德國提供直接軍事援助的承諾,並嚴詞拒絕了英國向伊拉克增派援軍的要求。
依靠這些寶貴的補給品,特別是其中96輛三號G/h/J型戰車和42門88mm高射炮、150輛歐寶軍車,隆美爾如虎添翼般繼續狂飆猛進。
到了1941年,問題就更複雜了。
納粹德國見時機難得,開始在伊拉克政壇活動,希望伊拉克能夠倒戈而成為第三帝國在中東的前沿。
因此,從39到41年間,德、英兩國都開始了對伊拉克的強大外交攻勢,拚命扶植自己在國會中的代言人。
不但順利擊退阿奇博爾德·韋維爾將軍策劃的【戰斧行動】,並且趁著英軍更換戰地最高指揮官的混亂,快速突入埃及境內,一路推進到距離阿拉曼不遠的富卡地區。
得到了德國人的支持,泛阿派的膽子更大了,齊蘭尼隨後宣布,禁止英國軍隊進入伊拉克。
1941年,戰事已經逼近埃及,並且敘利亞也在依附德國的維希法國的統治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時候伊朗國內被有勢力覺得是時候搭上德國快車,並藉此收回英波公司在伊朗西南部的油田,以及被英國人霸佔的巴林群島了,只是由於禮薩汗的壓制,這個暗流才沒有正式擺上檯面。
沒錯,就在當年的6月間,國際形勢忽然發生了急劇性的變化,正是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才使得日軍不得不調整、收縮、結束各類正在實施或準備實施的作戰計劃。
卡爾·阿道夫·霍利特將軍也不願意讓隆美爾專美於前,靠著第二俯衝轟炸機聯隊第Ⅱ大隊裝備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及義大利空軍的支援,他最終以不到3000人的傷亡迫使托布魯克城內2.5萬守軍在6月1日宣布投降。
於是,英軍不顧希臘與利比亞戰事的危機,從埃及派出了一支伊拉克討伐軍,主力為印度第十步兵師,由愛德華·昆南爵士指揮。
1925年前,當時的伊朗還叫波斯,一個名叫禮薩汗的軍閥正式驅逐了國王艾哈邁德,並自行帶上王冠,以波斯古稱:「巴列維」為新朝代的王號。
討伐軍的明確目的就是要恢復英國在伊拉克政府中的主導地位,並保護所有英國的在伊利益。
沃納·容克上校很快組織起一支裝備有14架BF-110C型戰機、7架He-111H轟炸機、20架容克-52/3m型運輸機及若干架容克-90的飛行聯隊,取道希臘、敘利亞飛進伊拉克。
那麼除此之外,英國還能指望誰呢?
英國佬這回明白,攤牌的時候到了。
一旦伊拉克人真的倒向了軸心國一邊,進而控制了海灣地區,海灣的石油便將源源不斷地灌入德國鋼鐵大軍的油箱里,這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不啻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噩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