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本大明一贅婿

作者:東有扶蘇
我本大明一贅婿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罪

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罪

不過經郁新這麼一打岔,李景隆倒一下子從風口浪尖的位置退了下來,眼下朝堂,居然響起了處處請殺方黃齊三人的聲音。
艱苦守城,逼得燕王一退幾百里,鐵鉉盛庸趁勢進攻,痛打落水狗,一路收復失地,端的是……出了好一口惡氣!
連黃子澄都只是微微一愣,然後覺得面上無光,卻並不慌張,他本想搖搖頭不予理會,繼續問罪李景隆,事後再去找這年輕御史的麻煩,但才轉過身,就反應過來大事不好,郁新這麼個不懂官場規則的愣頭青,壞了大事!
至於厥功甚偉的鐵鉉……朱允炆卻有些犯了難,畢竟鐵鉉是個文官,總不好讓一個文官擔任討逆主帥,所以和百官商議之後,便讓山東參政鐵鉉官升三級,出任山東布政使,同時加兵部尚書銜,也算是對得起鐵鉉在濟南三月苦守的功勞了。
此時都察院的練子寧才認出這年輕御史是當初堅決反對違背祖制、削除藩王的郁新,不由勃然大怒,可他訓斥的話還沒說出口,郁新已經跳將起來,活脫脫一個憤青模樣:
見朝堂上眾口一詞,百官的憤怒愈演愈烈,朱允炆長長嘆息一聲,臉上寫滿悲痛,沉聲道:「既如此……」
陛下和百官的心思都很清楚,不管燕王是主動退兵還是被趕出山東,不管那些收復的失地到底是打下來的還是燕王不要的,朝廷說它是大捷,那就是大捷。
但這三人中有兩人是天子帝師,朱允炆的建文新政更是全賴三人才能施展開來,削藩大計也是出自他們之手,要讓朱允炆問責他們怎麼可能?若是追究三人責任,他身邊還有什麼能臣可用?https://www.hetubook.com.com證明了三人庸碌,豈不是打了他朱允炆自己的臉?登基以來的種種政策,豈不是就要從此夭折?
於是第二天的朝會,進了金陵就被關在宮城門口籤押房的李景隆自縛雙手上殿請罪,咬牙切齒的百官看著這廢物頭髮散落滿身頹唐都不禁一臉快意,好些已經許多年沒上朝老眼昏花的老將甚至站在武將隊列里就開始朝李景隆吐口水,這次連鴻臚寺的官員都沒出來湊熱鬧,所有人的目光就落到了朱允炆身上,態度再明顯不過: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從徐州到金陵,輕裝簡行大概也就半個多月的時間,八百里加急的軍驛肯定比李景隆一行人的速度更快,李景隆剛剛啟程,朝廷就收到了濟南圍城已解燕王退兵的消息。
按理說到這兒也差不多了,反對的聲音一個都沒有,朱允炆點點頭,這事兒也就過去了,當下還是研究怎麼抵擋燕王比較重要,李景隆滿心絕望,只嚇得簌簌發抖,連連叩頭請罪,一時間磕頭聲回蕩金鑾殿,倒是磕得誠心實意至極。
李景隆聽見這話,死死地盯著正氣凜然的黃子澄,他之前竟然將全部希望放在了眼前這人身上?真是可笑又可憐!黃子澄這個老匹夫,他巴不得自己死快點,他一開始就打算把自己賣了來替他脫責!
但此時的李景隆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黃子澄卻依然是那個帝師寵臣,他就算再怎麼恨黃子澄落井下石,也不敢在金鑾殿上激怒於他,到時候就真的是給自己雪上加霜了。
一聽陛下好像有赦免李景隆的心思,百官登時就https://m•hetubook.com.com炸了鍋,黃子澄愕然抬頭對上朱允炆的視線,但片刻之後明白過來,義正詞嚴地開口:「祖宗之法,行法者以激勵將士也,今李景隆奉命討逆,卻昏聵無能,以致幾十萬大軍毀於一旦,雖萬死不可贖其罪,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連打算稍微猶豫就順應民意讓自己顯得寬仁的朱允炆都驚住了,百官太多,他哪裡能個個記得?而那不認得的年輕御史也沒有停頓下來,繼續慷慨激昂地開炮道:「不但黃子澄不可赦,臣還聽說,朝廷討逆大軍當初在北平城下是吃了大虧的,如果情況屬實,兵部尚書齊泰隱瞞軍情,蒙蔽陛下,亦不可赦!方孝孺執掌國政,截留奏章,亦不可赦!」
在進金陵之前,李景隆自然是派了人打聽了一番,得知了此時的百官態度和民間輿論,他就不由心驚膽寒,全天下好像都站到了他李景隆的對立面,個個談起他都希望一殺了之,這等局面說朝廷沒在後面推動他是不信的,但也正因為此,朱允炆的態度……似乎也不那麼難猜了。
大概是哀莫大於心死的嘲弄。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炆態度難明,他只是看著金鑾殿上那個跪著的身影,那個從自己是皇太孫時就和自己極為交好的李景隆,眼神晦澀,一旁的黃子澄同樣也看著這個幾十萬大軍輸得一乾二淨,只剩他本人光著屁股跑回來的廢物,一想到自己當初在這金鑾殿上保舉他的舉動……黃子澄只想拿把刀砍死他。
金鑾殿上響起一片贊同附和之聲,武將們裝聾作啞,沒一個敢站出來,就看著文和圖書臣們邊罵邊跳腳,反正建文朝武將地位已經夠低了,犯不著為了個必死的李景隆得罪那些文官,而且陛下心意雖然看不明白,但李景隆死不死關他們屁事?從某些方面來說,李景隆這次算是把勛戚武將的臉都丟光了,死了才好呢。
也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看李景隆太過可憐,或者說還是念及當初沒登基前的那點交情,只見他微微一嘆:「當務之急……還是考慮如何應對燕逆,李九江固然罪無可赦,但終究是開國功臣之後,朕……」
凄凄惶惶的李景隆就是在這樣的氣氛里進了金陵城。
跪在地上的郁新,見朱允炆終究沒能拋棄那三人,也無法面對百官的詰難獨獨問罪李景隆,他的嘴角,緩緩勾起了一抹笑容……
老天爺,剛才百官跳那麼狠,也不過是想讓李景隆掉個腦袋,這位簡直是瘋了,居然跳出來要誅方黃齊三人滿門?雖說朝中百官派系一向分明,如今就有倒向方黃齊之流和反對削藩的派系,也有牆頭草般中立不站隊但辦事的官員,但誰都知道陛下對方黃齊三人的信任還遠遠沒有到頭,要想讓陛下問罪這三人,不是異想天開是什麼?
殺意凜然,半句廢話都沒有,御史大夫練子寧和御史葉希賢早與黃子澄交好,此刻也跟著走出來慷慨陳詞,但意思都出奇地一致:立斬李景隆!
只殺一個李景隆,朱允炆還能下得去手,現在郁新把之前那些事抖擻出來,更是把三位天子寵臣和李景隆扯到一起,這讓朱允炆如何重責李景隆?
此戰的勝利給在偌大宮城裡急得焦頭爛額的朱允炆帶來了一絲曙光,欣喜若狂的他召開了大朝會,被李景隆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事弄得灰頭土臉的幾位大人也鬆了口氣,偌大朝堂,不管之前是贊成削藩還是不贊成的,此刻都彈冠相慶,畢竟壞消息接踵而至,朝廷實在太需要這樣的一場勝利了。
論功行賞,制定阻敵策略之後,百官的目光自然而然轉移回了李景隆身上,有鐵鉉和盛庸的戰績擺在這裏,百官的憤怒情緒都被點燃了,每日朝會官員們都磨拳霍霍地等著李景隆進京城,個個都打定了主意這次要給那廢物一個好看,不止是京官,連地方官都湊起了熱鬧,戰亂地區的官員彈劾李景隆的奏章像雪花一般飛向金陵,落在朱允炆的御案上,這種沸騰的殺意甚至從朝堂擴散到了民間,連百姓們都把李景隆當成了朝廷兵敗的罪魁禍首,一個個恨不得將那李景隆生撕了吞下去,只差沒聚眾衝擊曹國公府了。
事實上自李景隆兵敗的消息傳進朱允炆的耳朵后,朝廷就加緊了對山東地界的偵緝,那邊一有消息,立刻以軍驛快速呈報京師,來回不過數日工夫,朝廷就得知了在山東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大捷之後,就該論功行賞,之前被駭得思緒不清的朱允炆這才意識到李景隆那個草包身上還掛著三軍統帥的職位,登時氣不打一處來,立刻撤掉了李景隆的職務,並且將這個職責授予了守城一戰中出力甚多的盛庸,封都督盛庸為平燕將軍,授歷城候,總領討逆大軍,堪稱一步登天,而事實也在之後證明,盛庸也確實是眼下最適合這個職務的人。
黃子澄定下了主基調,其餘官員也站了出來,練子寧怒氣沖沖:「陛下,治軍之道當賞罰分明,如此才能激勵軍心,李景隆身為和*圖*書國公,食朝廷俸祿,卻如此誤國誤君,陛下不應予以寬赦,而應嚴懲不貸!」
「這些人包庇李金融資何等無能之輩,害得朝廷八十萬大軍死傷慘重,江山撼動;害得無數百姓人家只剩孤兒寡母,日夜悲啼,個個罪無可赦!臣都察院御史郁新,奏請陛下,誅此等佞臣滿門,以慰天下人心!」
「陛下,李景隆,不可赦!」文臣隊列中,一個年輕御史跳了出來,怒不可遏地大喝道:「不但李景隆不可赦,舉薦他挂帥出征的黃子澄亦不可赦!」
面對如此後果,朱允炆心頭一跳,他……猶豫了。
換了以往,論功行賞這樣的事情,朝廷百官各有各的打算,總是要磨蹭拖延許久,但這次就不一樣了,燕軍壓境,朝廷大敗,鐵鉉和盛庸這樣的人才這樣的戰績,是要拿出來安定天下人心的,所以百官不僅沒對鐵鉉盛庸這樣一步登天的殊榮感到不平,反而還推波助瀾了一番,於是封賞的旨意便風一般地出了金陵城,以八百里加急趕往濟南去了。
大概是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恨透了李景隆的黃子澄第一個站了出來:「陛下,李景隆喪師辱國,罪該萬死,還請陛下將他就地正法,以謝天下!」
果然,朝中官員那麼多,看不慣方黃齊三人的還是很多,尤以年輕官員為主,郁新身為御史,無事不能奏無官不敢彈劾,率先向方黃齊三人開炮,這些時日以來對朝廷戰敗耿耿於懷,對方黃齊三人敢蒙蔽陛下鄭村壩戰敗這種大事咬牙切齒的年輕官員都忍不下去了,一個個赤膊衝鋒,看都不看身邊上官的臉色,一個個跳將起來要方黃齊三人和李景隆一同去死,這陣勢一時讓朱允炆目瞪口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