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本大明一贅婿

作者:東有扶蘇
我本大明一贅婿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七十一章 皇帝的一天

第三百七十一章 皇帝的一天

而兵部的事情就更多了,各地所謂的勤王大軍、盛庸殘部、山東鐵鉉,還有邊境戰事,一樣樣的都堆在了一起,不處理好這些,所謂安定天下就是個笑話。
新帝新政,有太多事情要處理了,更何況朱棣雖然登基,但除了北境和金陵附近,仍有許多地方還沒有歸順,軍事、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有許多事情要朱棣來拿主意,他認真地聽著官員們稟報著各種各樣的消息,就算不能當場作出決定,也要讓人認真記下,稍後再進行處理。
潺潺清水,順著孔洞不徐不疾地注入更漏,代表時間的木箭慌忙地移動著,當指向一個刻度,守在一旁值宿的宦官立刻敲響了手中的梆子,直殿監的宦官立刻高舉著代表時辰的牌子趕往寢宮。
整座宮城就是大明的心臟,這裏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苟地運作著,它運作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整個帝國、以及萬千黎民的命運。
人事之後,便是稅賦,戶部官員要向他稟報國家人口、田畝稅賦、各地災情、以及受打仗影響的地方情況,新帝登基,為了彰顯仁政,通常都是要免去一些稅賦的,但眼下靖難打了四年,國庫早就被掏空了,再免下去,怕是官員俸祿都發不出來,所以該在哪些地方提稅,又該撥款哪些地方以恢復生產,又是一件極廢時間和精力的事。
朱棣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誰敢在這個時候去觸這個霉頭?
不是沒有官員認為這隻是朱棣的三分鐘熱度,皇帝嘛,哪個好皇帝剛開始的時候不這樣?個個都想做一番大事業www.hetubook.com.com,結果三月五月過去,就堅持不了了,像朱允炆那樣的,直接早朝完了就去修習周禮,什麼事能比他追隨上古先賢更重要?
一身正紅國公朝服,胸前綉著麒麟,腰系玉帶,戴梁冠,著雲頭履的顧懷走得很慢,他年輕的面容在一眾動輒三旬四旬的官員中很惹眼,而且大多官員是蓄了須的,但打完了仗的顧懷,還是覺得刮乾淨了舒服些。
由此可見,當皇帝……從某些方面來看,還真不是一件好事。
他看了看左右,被朝陽染上一層金黃的宮道上,這樣文武百官一起上朝的景象,實在是很壯觀。
但很可惜,這樣想的官員註定是要被打臉的,因為他們都不清楚朱棣為了當個好皇帝,為了能在史書上留下正面的評價,為了讓所有人忘記他得位不正,會拚命到什麼程度。
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知有多少艱辛磨難。
宮城裡一片寂靜,除了在各個黑暗處巡邏的宮城禁衛,以及這些徹夜不眠的當值宦官持著的燈火,整個宮城都黑沉沉的,偌大的建築群隱沒在夜色之下,好像連呼吸聲都不能高上半分。
在伺候的宦官們的眼裡,朱棣這個新皇帝,是很威嚴也很能幹的,像極了當初的太祖皇帝,但實際上朱棣現在很難受,因為他久居北方,早習慣了麵食,而且久在軍中,飯量也大,南方菜肴卻以精緻為主,主食是米飯吃起來更不習慣,再加上今日天氣陰沉,他打仗落下來的風濕毛病犯了,導致他更沒了胃口,只吃了個饅頭喝了點湯,就https://www•hetubook.com.com讓人把午膳撤了下去。
他明白,雖然他自信比那個愚蠢的侄子更有能力治理這個天下,但他卻比那個侄子少了一個正統的身份,偏偏這正統身份是安歇讀書人最看重的,甚至凌駕于大明和萬千黎民的利益之上,為了堵住所有人的嘴,他要努力,要比任何人都努力,無論付出什麼,他都要創造輝煌的功績,李世民不也是這樣的么?朱棣正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所有人都承認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吃完午飯,按道理是該休息段時間的,但閑不住的朱棣又起身往御書房走,想著今日就要把前段時間積壓的摺子全部批完,這一路上他都在思考這些時日發現的這個帝國的種種問題,琢磨著自己的處理是否有些不當,以及怎樣讓整個天下安定下來等一系列問題。
上奏摺求情,罵紀綱和錦衣衛,可以!那是做臣子的本分;在金鑾殿上提出來,公開質疑朱棣的決定,對這種警告行為表示抵制--那就是在找死。
大明帝國新的一天,就這般開始了。
而朱棣,很顯然就是那個比朱允炆更適合的人。
已經登基幾天,這種皇帝的生活,對於朱棣來說,是充斥著新鮮感和生疏感的,但他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節奏,不如說這種勞累比起行軍打仗輕鬆了不知多少,當一國之君再辛苦,能比別著腦袋造反更辛苦?
有宦官宮女進來伺候他沐浴更衣,梳理髮須,等到儀容整理完畢,早膳已經備好,朱棣就著還未消去的夜色用完早膳,和*圖*書飲完提神的清茶,便由奉御太監開始侍候穿戴。
與此同時,直殿監的宦官們還在忙碌著,眼見時辰差不多了,他們立刻一溜小跑穿過漫長的宮道,趕去宮門處通知禁衛了,已經從金陵各個地方齊聚過來準備上朝的文武百官們一起走入緩緩打開的宮門,於此同時,第一縷陽光也正好斜斜地照進宮城。
很顯然朱棣對這一點也很滿意,沒有刺頭跳起來,也就不需要按下去,他內心沸騰的殺意,總算是在百官的乖巧和繼位的順利中被壓下去不少。
鐘樓三響,百官進殿,朱棣走出珠簾,坐在龍椅上,享受著臣子的朝拜。
送上來的菜只有五道,跟之前朱允炆的午膳比起來簡直寒酸到不行,一切都歸結于朱棣登基后第一次用膳,面對擺滿了杯盞的長桌,他發了好一頓火,皇帝也是人,一個人吃得了這麼多東西?從那以後,桌上的菜被減得只剩五道,其中還有一道湯。
後宮里,掌印太監、秉筆太監正亦步亦趨地跟著坐在轎上,精神抖擻的朱棣,前往奉天大殿,開始早朝。
十二個身強體壯的都知監宦官在前方引駕開道,重新恢復職權,佩綉春刀、穿飛魚服的錦衣衛在前宮迎駕,各處殿間禁衛、宦官、宮女如織機一般穿梭,原本沉沉睡去的宮城開始蘇醒,開始恢復生機。
四更天,時辰牌又一次送了過來,守在寢宮外的太監高聲唱起,躺在明黃色調床榻上的朱棣緩緩睜開了眼睛,然後用最短的時間清醒過來,翻起身子,直到看清了周圍的陳設,才猛然發覺自己已經不在軍營了。
反正他也才二十來和-圖-書歲,實在犯不上為了顯成熟故意蓄鬚。
雖然打了四年靖難,蒙元也屢屢犯境,看起來江山飄搖,但事實上此時的大明仍處在上升期,開國三十余年,得益於前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三十年的勵精圖治,現在的吏治還算清明,民心還算穩定,戰爭里存活下來的將士很能打,就從這幾天朱棣登基之後,消息從金陵擴散開去,每一個地方都迅速地安定下來就能看出,這個帝國不是那種窮途末路、腐朽不堪的末代王朝,而是一個蓬勃向上、只缺明君的國家。
至於刑部這些,也還有一大批積壓的奏摺,什麼大赦天下的流程、懸而未決的案子……朱棣要是不管,不知道會拖到什麼時候。
到了御書房批改摺子的空隙,他還不忘召見六部官員繼續議事,最重要的自然是關於人事的吏部,雖然他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任命和封賞,但還有更多的官職人選等著他來敲定,若是金陵官員還好,起碼可以接見一番,但外地官員卻大多都是他沒法召見的,只能通過他人之口或者之前他們的政績來判斷,這一番折騰,簡直讓他看見那些人名都眼花。
隨著鴻臚寺的官員出列,稟報了今日離京官員出巡地方官員的名單,早朝就算是結束了,從始至終,沒有人提出來對方孝孺等人遭遇的異議,因為能當官的沒幾個傻子,他們都清楚,這種時候是不能撕破臉的。
再之後是禮部,要知道所謂的建文葬禮可不是隨便找個地方一埋那麼簡單,出於對建文舊臣的安撫,這件事可一點都不能馬虎,選址、儀式都必須由他敲定,而且除了這些,hetubook.com.com禮部官員還催促他趕緊接過來還在北平的燕王妃以及朱高熾,畢竟立皇后和太子也是緊要的事情。
今天是陰天,看起來像是要下雨,朱棣開完早朝,便到了御書房批改奏摺,一直到了中午,才到偏殿用午膳。
按理來說,沒有在朝中任常職的勛戚,是可以不用每天都來上朝的,只需要每月大朝會上殿就行,但現在新朝初立,才封了國公就連朝會都不來,實在有些說不過去,而且朝會上文武百官競相出列,與永樂帝朱棣一起議論朝政,修改著這個帝國前進方向的景象,實在很讓人著迷而沉醉,所以顧懷也不嫌站幾個小時枯燥無味,想每一天都來看看朱棣是如何執掌這個帝國,沉默地學習著。
文武兩列分站,朱元璋早已廢除宰相,眼下又沒了方孝孺那樣的天子寵臣出來帶領百官奏事,自然是隨意百官發揮,不停有官員出列請示,而朱棣處理政事也和他打仗一樣快准狠,當場做出批示,時間也就這樣不斷流逝,殿外的陽光也越發明亮。
比起文官的踴躍,勛戚和武將這列就安靜多了,尤其是站在前面的諸王和國公,更是從始至終沒開過口,沒辦法,說到治國,終究是文官文人比較在行,眼下仗都打完了,實在輪不上顧懷他們湊熱鬧。
出列奏事的官員基本沒停過,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早朝似乎也過得特別快,若是換了之前,早朝議不完的事情,基本就要拖到第二天了,但朱棣卻不一樣,從起床早朝,到晚上入寢,他顯然是以勞模太祖皇帝為榜樣,一天下來都在處理政事,今天的事不幹完,他彷彿都睡不著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