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畫怖

作者:瑆玥
畫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Restart- 第三十三章 群眾的力量

第一卷 Restart-

第三十三章 群眾的力量

把羅勏留在家裡先睡,一眾人集體出門送人。
「我想到了一種可能。」牧懌然沉吟著。
這實在是讓人措手不及……一時間眾人都產生了柯尋剛才有過的「生命無法承受之重」的惶恐感。
柯尋點開自己的微博,發現評論已經又多了六千多條,轉發上千條,私信數百條,逐條查看也是件極耗精力和時間的事,索性坐到窗邊去,對著窗外漆黑的夜景,感受著窗縫裡滲透進來的微微的寒氣,讓自己振作了精神,然後點開評論。
再往後看——
「所以,這更加證實了,《山海經圖》是一幅不同於我們進入過的所有畫作的、體量相當於一個大世界的,超級畫作。它可以『觀萬國』,它的世界里有截然不同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山水草木、禽獸精怪。
「此言很有歧義。」牧懌然睨他一眼,抬手捏住他的下巴左右輕輕搖了兩下。
「禹制的九鼎有多重,這個無人知曉,」邵陵道,「但因為九鼎象徵著天下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世許多君主都曾想著重鑄一套來彰顯自己的皇權。
就這麼不停地一條一條翻著評論,直到眼睛都開始倦澀了,看了眼時間,竟然已經是夜裡十點多,再看了眼方菲她們三個女孩子,還在跟著邵陵查資料,完全忘記了時間,也是夠拼的。
柯尋看著自己的手機屏幕,嘆了一聲:「要麼說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呢,沒想到答案會這樣出現。要不我再問問群眾們關於山海經的問題?」
這個問題讓大家一時陷入了思索,時間漸漸流逝,柯尋見羅勏已經開始不停地打呵欠,就提議明天再繼續,先把女孩子們送回旅館去。
牧懌然盯著手機屏幕的眸光微動,片刻后抬起眼來看向柯尋:「女媧造人的繩子只有一條,而地維共有四條,現在我們三個人身上都是繩紋,也許另一條繩紋會出現在我們十人之外的另外三人中的一個的身hetubook.com.com上。所以,我也認為『地維』最有可能。」
吃過晚飯,女孩子們並沒有急於離開,而是抓緊時間和大家一起分工調查線索。
「明代的學者楊慎也曾論證過《山海經圖》是禹鼎之遺象,他說這九鼎上的圖象,有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獸之奇,九鼎既成,以觀萬國。
「九鼎是青銅所制,青銅是『神器』,古人視其可通神明,夏商時期青銅禮器就是用來崇神鬼、重祭祀和行巫術的。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九隻青銅鼎,就是在行神巫之術時,被觸發了神力,所以才將刻在其上的《山海經圖》拓展成為了一個存在於『畫』中的現實的世界呢?」
邵陵的這番分析讓眾人只有不斷吸氣的份兒了,柯尋覺得自己快吸得氧中毒了,咳了兩聲,道:「邵總你分析得我覺得非常在理了,我捋一下啊:禹把九州萬物刻在了九隻青銅鼎上,因為青銅是神器,可以通神鬼,在祭祀或行巫術時,這九隻鼎被激發了神力,就把鼎身上的九州萬物山海圖給具現化了……這不對,是先有的九州萬物山海,然後才被禹刻在鼎上,鼎被激發神力,也不可能再具現化一個九州世界出來啊,因為——禹和鼎本來就在九州山海世界里啊!」
「《左傳》里對此有過詳細的記載,內容大約是說,禹讓人把百物、鬼物和惡物,以及川澤山林中的魑魅魍魎、毒蟲害獸、鬼神精怪的形象刻在九隻鼎上,讓老百姓們都認識它們,從而能夠有所防備,以後出門遠行,進入山林川澤時,遇到這些東西就可以有應對之策,用以辟邪、驅妖、送鬼。而古人也認為,這九隻鼎上附著了各種神怪,擁有超自然的力量。
「那禹制的九鼎現在在什麼地方呢?」柯尋問,「既然初始入畫事件的問題咱們想不明白,就不如親身去到和圖書九鼎那裡調查一下。」
牧懌然揉了揉他被抓亂的頭髮,道:「也許這隻是一種意象,就像紋身一樣,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表現手法,好比我們貼在自家門上的門神只是兩張畫,而不是兩尊真正的神,都是同樣的道理,不必太有壓力。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種骨相將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或是意味著什麼。」
眾人既驚又瞠,面面相覷。
「好,」邵陵又看向方菲和吳悠,「如果你們兩個沒有其它安排的話,就也來幫把手吧。」
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裡,每一個個體的人都只不過是一粒沙、一滴水,卑微又渺小。而在那宏大湍急的滾滾長河的起源處,在那窮盡一切想象力也無法描摹精細的神話時代,竟然有那麼一件能定乾坤、鎮山河、鐫鬼神的鴻古神器,與他們這些微塵般的存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磕論文會死人的:《太平御覽》有曰:「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上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因每一鼎都涵蓋了一州的山水名物、草木獸怪,這九隻鼎就相當於涵蓋了天下萬物,所以從此後,『九州』就成了華國的代名詞,而『定鼎』和『問鼎』也就成了天下之主的象徵詞。
邵陵也是一愣,然後覺得柯尋這小子越來越像個邏輯鬼才了。
柯尋連忙把墨繩記下,再往下翻了翻,發現這個ID為「磕論文會死人的」的網友發了不止一條評論,後面還有幾條。
柯尋抓了抓自己的頭髮,道:「維繫大地的繩子,這特么也太……太宏大了,咱們只是億萬人里最普通不過的人,這種東西加諸在身上,感覺……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啊。」
所有人都扎頭在電腦、筆記本、手機和書本前,屋子裡除了打字按鍵聲和翻書聲外,再沒有其他的聲音。m.hetubook.com.com
「關於《山海經圖》的起源,除了『巫圖』的說法之外,還有一種說法,」牧懌然緩緩地道,「傳說夏初時,大禹將天下划為九州,令管理九州的州牧貢獻青銅,並用這些青銅,鑄造了九隻鼎,用以象徵這九州。
「可以。」牧懌然看著他,微微笑了笑,「看來你比我們都能幹。」
柯尋伸了個懶腰,正準備招呼男人們把她們三個護送回旅館去休息,眼底的評論區卻劃過去一條留言,忙定睛細看,見寫的是:《淮南子·天文訓》有曰: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制四方。意思是後土手拿墨繩輔佐黃帝管理四方的事物,墨繩是木工的一種用具,有沒有神鬼之力我就不知道了。
「因而有學者認為,《山海經》古圖源於九鼎上的刻圖,《山海經圖》,為九鼎之遺象。
「而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出人意料的是,《山海經圖》這幅畫,不是畫在紙上、帛上的,它是『畫』在九隻鼎上的。
邵陵點頭:「你們繼續昨天的工作,調查秦朝的資料交給我。」
「用青銅製造的禮器由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等等組成,在使用的時候,這些東西有著嚴格的排列順序,而這些排列順序,就是行巫術時要遵循的規矩。
「《山海經圖》的線索調查也不要停,」柯尋道,「還有美術館的坐標,這些很可能都跟最後破關有重要的關係。」
磕論文會死人的:你要說想知道我國神話里最牛逼的繩子是什麼,其實用繩子管理四方事物和用繩子造人還不算最牛逼的,最牛逼的繩子是「地維」。
「我可以幫忙……」顧青青舉了舉手。
磕論文會死人的:什麼是地維呢?《列子·湯問》有雲:「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這個「地維」就是維繫大地的繩子。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和_圖_書的,地的四角之處各有大繩拉著天柱,所以名為地維。
「九成九的可能就是這樣了。」邵陵微微吸了口氣,「……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啊,如果不是牧想到這一點,我還聯想不到這裏。我記憶里也有一些相關的資料。
柯尋:「……」所以我們三個繩紋骨相的是貧賤者?
「如果九鼎上的《山海經圖》是整個入畫事件的起源,那麼第一批入畫者,他們所進入的,應該就是這九鼎上的《山海經圖》了。至於他們是怎麼進入的,或許和《山海經圖》是巫圖有關。
邵陵微微苦笑:「如果能去,我早就說了。禹制九鼎,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消失不見了。」
柯尋盯著這幾句話看了一陣,起身去了牧懌然身邊,把手機上摘列出來的所有的繩子名稱遞給他看:「懌然,我覺得這裏面最有譜的就是這個地維和女媧用來造人的繩子了,而如果讓我選,我覺得地維最接近。你看呢?」
「大禹派人把這九州內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和奇異之物畫下來,挑選出能工巧匠,將這些畫刻在了九鼎上。
大部分的評論都是花痴舔顏或拿他打趣的,正經回答問題的又差不多都是重合性高的答案,到後來連中國結和月老紅繩都出來了,柯尋雖然覺得不靠譜,但還是把跟繩有關的全都記了下來。
「如果擁有《山海經圖》骨相的入畫者確為九人,那麼我們或許就可以確定骨相《山海經圖》的版本是哪一版了——禹制九鼎,鼎鐫山海。我們骨相上的山海圖,就是最原初的版本,禹版。」
「《資治通鑒》里就曾記載過武則天重鑄九鼎,最大的一隻高一丈八尺,其餘的高一丈四尺,九隻鼎,總共用了五十六萬七百多斤的銅。
「我能不能幹你還能不清楚?」柯尋把臉探到他的臉前,鼻尖碰著他的鼻尖,低聲說道。
外面的積雪已經很厚了,雪片還在紛紛揚揚地往下落著m.hetubook.com•com,小區里的路燈將淡黃的薄光灑在平坦的雪面上,像在大地上鋪了一張古舊的宣紙。
許是兩人後面幾句的聲音稍微有些大,大家都暫停了手裡的工作循聲望過來。
「而禹鼎的話,我想只會比武則天的鼎更重更雄奇,要知道,在夏商時代,鼎是權利地位和財富的象徵,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輕重,標志著權力的大小。在享受禮祭時,只有天下之主的天子,才能尊享九鼎,而大禹一統九州,這樣如天的權力,想必代表這權力的九鼎也絕不會小。
柯尋飛快地在他頰上吻了一下,然後重新坐好,邊用手機寫新的微博內容邊隨口道:「如果有四人的骨相是地維的話,那麼就是有九個人的骨相是《山海經圖》了,所以為什麼我們四個的骨相不是《山海經圖》而是地維呢?這其中一定有原因……」
方菲和吳悠應了。
「清代學者畢沅則指出,《山海經》里凡有國家名稱、有山川、有神靈怪奇的,才是九鼎上的圖,而其它,諸如其中的《大荒經》等等,則是後世人添上去的。
「真的……真的會是這樣嗎?」羅勏還是很難相信這件根本難以想象的事會落在自己的頭上。
「九個人是《山海經圖》……」牧懌然忽然目光一凝,柯尋忙停下動作看向他。
「《戰國策》中曾提到過這九個鼎,一個鼎就需要九萬人來拉動,九個鼎就得需要八十一萬人才能拉得動——當然,這肯定是誇張的說法,但它的真實重量也一定不容小覷。」
「我有個疑問,」衛東嘴裏噴著白色的呵氣道,「能畫下九州萬物的鼎,那得有多大啊?其實我一直認為《山海經》里的都是神話故事,那個九鼎可能也該是神話里編出來的,而神話里的東西,能畫下九州萬物也不足為奇,但現在……好像神話被證實為了現實,這就得考慮一下實際的問題了,這鼎怕不是得有一棟樓這麼大才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