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作者:南山有龍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大家一起來搞錢 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洲?

第七卷 大家一起來搞錢

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洲?

既然內閣沒意見,其他人就更沒意見了。
從西歐前往東亞大致有三條路線,第一條是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然後經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這是最方便快捷的通道,不過,當然的歐洲人不可能走這條路,因為蘇伊士運河直到三百年後才開通。
現在好了,有了彭清,讓他去折騰吧,我們兩個可以省點心了。
彭清緩緩下拜:「臣叩謝聖恩!」
在這段時間中,朱祁鈺的成長也非常快,從一個知書達禮的賢王,突然帶了兵馬跑到安南打仗去了,接連攻下安南、占城、呂宋三國,將整個南洋歸入大明版圖。
「父皇……」
彭清吩咐下去,不多時,無數的寶貝便很快的被搬了來。
可是,一位名叫阿美利哥·維斯普西的航海家,卻意識到哥倫布發現的「印度」並不是真的印度,而是一塊新的大陸,並繪製了新大陸的地圖。
要不然,人家還以為我們內閣什麼都不懂呢!
每當看到這些奏疏,只好找科學院的人來幫忙。
要不就叫彭清洲,鄭和洲,朱元璋洲,大明洲……
這樣的稱號是沒有品階的,但是,聽起來響亮啊!
嗯,好像真的不懂……
甚至他們二人曾有過打算,乾脆把貝琳拉進內閣得了。
現在的內閣有三個人,唯有于謙每天到處跑,幾乎不在京師逗留,所有的擔子都壓在了兩人頭上。
皇帝的使命是居中統籌,運籌帷幄。
後來,曹鼐和張益曾陸續推薦過幾個人選,都被朱祁鎮給否了。
這一件件,一樁樁的寶物,隨便拿出一樣來,在大明都是價值連城。
其他人也都躍躍欲試,正在進行準備工作。
大明的藩王已經進入養豬模式,結果,大家看到有一頭豬沒有進圈,在外面活的很瀟洒,怎能不動心?
因為在他的打算中,大明的內閣將逐漸發展成為議會,以後的內閣成員,就相當於參議員,是除了皇帝之外最掌握實權的人。
若是以前也和*圖*書就算了,累就累點吧,可是,現在是什麼時代,新政啊!
同樣是出海,自己付出的辛苦也不比他少,還差點把這條老命搭進去,可是,兩個人的結果卻完全不同。
朱見深的聲音很是稚嫩,或許他根本不明白這番話是什麼意思。
在這個時候,人們還不知道有個美洲大陸。
在當時來說,第三條航路只是理論上存在,並沒有人去驗證。
總之,有一點可以確定,不會是美洲。
朱祁鎮卻很清楚,就算有朝一日,在五年、十年的時間里,大明的艦隊抵達了美洲,可又如何呢?
第二條路線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南非好望角之後進入印度洋,最後航行至印度或東亞,這是當年葡萄牙人選擇的路線。
工部就要負責具體的過程,該派誰去主持工作,誰去招工,誰負責後勤……
這一次探索航道,彭清只帶了三艘艦船,還都是民間的商船改造的,整支船隊也就百來個水手和官兵而已。
所以,朱祁鎮除了給彭清欽差巡海正使的頭銜,同時宣布,入閣!
「是!」
原來的東閣大學士高轂被抄家,這個位子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便空置著。
彭清入閣,至少可以將下西洋這一攤分出去。
朱祁鎮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打造日不落大明不是夢。
不過,在彭清入閣這件事情上,完全沒有問題。
彭清臉上帶著幾分疑惑,問道:「皇上,這崑崙洲往西……還有新的大洲?」
這就入閣了啊!
若不知情的,還以為大明變天了呢!
就算他明白了,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的爹年紀輕輕,就要交代後事。
不只如此,沿途與各國交涉,倘若級別不夠,怕是也會畏手畏腳。
更別提什麼蒸汽機輪,動力傳導,防鏽抗氧化……
彭清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行禮道:「臣記下了!」
朱祁鎮的思緒從美洲收回來,至於這片新大陸如何命名,回頭讓禮部去和圖書考慮吧,他們是專業的。
那裡距離大明本土萬里之遙,至少也需在沿岸建立起貿易和定居點,然後遷徙大批百姓,慢慢去深入。
否則的話,像什麼海上貿易、航海學院、蒸汽輪船……特別是蒸汽輪船,每當看到這方面的奏疏,兩人只能大眼瞪小眼。
年僅五歲的朱見深也在殿上,此時他正處於懵懂的年紀,看到自己的爹對著自己晃手,便走了過去。
「卿家有大功于朝,卻也任重道遠,大明抵達最遠之處在崑崙洲的木骨都束,那麼下一次下西洋,便不僅僅是崑崙洲,而是繞過此處,去深海中尋找新的大洲!」
似乎都不好聽……
接下來,戶部回去核驗,需要多少勞工,多少材料,各種費用算下來,然後撥銀子。
如果皇帝親自跑到現場,指揮人搬石頭,監督賬房算賬,豈不是亂了套?
他放權的第一步,就是鍛煉小老弟朱祁鈺。
彭清入閣,事先皇上並沒有告知。
產房傳喜訊,人家生了!
朱祁鎮和朱元璋也不同,朱元璋是掌控欲極強,恨不得全天下百姓每天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勞作都要嚴格控制。
有巨大的象牙,有半人高的珊瑚,拳頭大的明珠,令人看得應接不暇。
吏部的事,吏部去做,戶部的事,戶部去管,各司其職才是最好的局面。
朱祁鎮來自後世,自然比誰都清楚,隨著時代的發展,皇權終有一天會退出歷史舞台。
比如說,黃河一直泛濫決堤,怎麼辦?
「好,這份大禮,朕收下了!」
朱祁鎮非常興奮,他並非貪圖這些寶物,主要是這些東西帶來的影響。
皇上的心思還是很難猜的,想起一出是一出,甚至還會搞突然襲擊,偷襲老同志,不講武德。
因為其他大陸用的名字都是女性化的拉丁語,從此以後,這片新大陸就有了一個新名字,America。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廢除兩千年來的丞相制,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和圖書,大事小事一把抓,據說他每天的睡眠不足三個時辰,是個十足的工作狂。
「是,兒臣……遵旨。」
朱祁鎮自然不知道,在大殿的角落,還有這麼一個人存在。
一個如此龐大的武裝力量遠赴海外,想要服眾,主帥必須有足夠的權力。
在那張輿圖上,還缺少一片巨大的陸地,美洲。
自己卻永遠抬不起頭了,如果有人記起,只會在背後指指點點,嘲笑自己是多麼的愚蠢。
可是,要下西洋,單靠一個稱號是不夠的。
朱祁鎮不禁樂了,說道:「好啊,取幾樣來,給朕看看!」
他們二人至今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一坨鐵可以在水上漂浮?
這時候,卻聽彭清淡定地說道:「臣此番出海,尋到無數天下奇珍,特來獻給皇上。」
皇帝御駕親征,留下藩王監國,倒也合情合理。
若是天下的臣民都跟海賊王一樣,大明何愁不強盛!
就比如曾經的三寶太監鄭和,當時的名號是「欽差總兵太監」。
哎,以後沒臉見人了……
因為這條航路存在的前提,是承認腳下的世界是個球。
在眾人身後,翰林學士湯曉忠低著頭,臉色慘白,全都是懊惱之色。
而且是各式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心力憔悴,甚至是有心無力。
在十五世紀,西方關於世界究竟是球體還是平面的爭論已經塵埃落定,既然如此,那麼從歐洲一路向西就肯定能夠抵達亞洲,這種理論上的說法儘管有很多人表示贊同,但卻沒有人敢冒險出海航行,直到哥倫布的出現。
因為……不懂啊!
皇帝要做的很簡單,就是下一道聖旨,治河!
由於這片大陸孤懸海外,在航海水平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在人們的認知中,世界上只有亞、歐、非三大洲。
大殿之上,出奇地安靜。
在如火如荼的新政之下,新的問題出現了。
關於此人的成長經歷,自是不必贅言,重要的是,他開啟了第三條航路。
www.hetubook.com•com清撿著幾件貴重的簡單介紹了一下,然後說道:「這些寶物都是臣帶回來獻給皇上的,祝願皇上萬壽無疆,祝願大明永世昌盛。」
關於美洲的命名,還要從哥倫布說起。
再然後,就是當地衙門,帶著百姓去修河堤。
至於這個過程是平穩過渡,還是你革我的命,將關係著全天下蒼生的命運。
雖然大明已經掌控了南洋,可是,世界上還有更廣闊的海洋和大陸。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鐵打的。
當哥倫布的船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成功抵達印度,他們看到了很多土著人,並將其稱之為印第安人。
他現在心情大好,天地之廣,俱在此輿圖之上。
強如朱棣這樣的猛人,也扛不住如此喪心病狂的工作量。
這個決定有可能是一時興起,也有可能是蓄意為之。
朱祁鎮微笑道:「不去尋一尋,怎會知道?」
別人看到這些奇珍異寶,會不會想,這些東西價值連城,在大明是極其稀罕之物,可是,在海外卻是唾手可得,如此一來,大家出海的慾望是不是更強了?
後來,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阻斷了這條航路,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奧斯曼人開始對過往的歐洲商人徵收重稅,因此,歐洲人不得不從海上開闢新的航線。
不過,在這個世界,那片大陸很可能會以另一個名字出現。
朱祁鎮欽賜彭清「欽差巡海正使」,其寓意很明顯,從此之後,他將接過鄭和的衣缽,為大明的航海事業奮鬥終生。
哥倫布向西航行,成功抵達印度的消息傳回歐洲,立刻引起轟動,西方的大航海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是幾十年,上百年。
其中歐洲和非洲之間隔著地中海,從南歐揚帆起航就能到達北非,而從歐洲抵達亞洲最成熟的路線是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經小亞細亞進入西亞和中東的陸上通道。
事實上,朱祁鎮很早就行動了。
不過,那片肥沃的土地,足養https://m.hetubook.com.com活無數的漢民。
朱祁鎮此時充滿雄心壯志,突然說道:「太子,到近前來!」
至少讓那些番邦小國一聽,就覺得很高大上。
作為皇帝,作為大明朝的絕對掌控者,不能什麼事都去事無巨細地過問,該放權的時候就放權,皇帝把什麼事都幹了,要這滿朝文武是幹什麼吃的?
在場的諸位官員們看得是瞠目結舌,他們都是見過世面的人,可在如此奇珍異寶面前,還是感覺到無比地震撼。
既然想要給彭清足夠的權力,那就痛快點,直接給個內閣大學士。
第三條是從歐洲徑直向西,橫渡大西洋之後抵達西印度群島,然後穿過巴拿馬運河再橫渡太平洋,最後抵達東亞。
比如說,朱祁鎮洲,抑或是……朱洲?
朱祁鎮將他攬在懷裡,說道:「你要記著朕方才的話,若是等朕老了,不在了,下西洋的探索也決不可中斷,三寶太監的遺憾已是前車之鑒,我們不能再給後人留下遺憾!」
現在的關鍵所在,就是下西洋。
可是,誰見過皇帝在寢宮睡覺,讓藩王去主持早朝的?
如襄王等動作快的,已經在外開疆拓土。
也正是從那時起,內閣才逐漸掌握實權。
自從三楊以後,內閣的權勢日益漸擴張,逐漸從一個秘書團隊,成長為掌握實權的宰輔。
而內閣將會成為是大明最重要的政治樞紐。
曹鼐看向張益,兩人交換了個眼神,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想法。
這就好比一個從小愛學習,聽話的乖孩子,有一天,突然從廚房提了把刀,然後就出門就找流氓干架去了,還一個下子砍翻了三個……
大明的官有兩種,比如欽差巡海正使,並不是官職,而是一種稱號。
到那時,大明會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閣臣與藩王不同,以後的藩王將走出國門,開疆拓土,鎮守一方,拱衛中央。
接下來就不一樣了,船隊的規模至少要擴充到數千人,隨著航路的不斷拓展,甚至可能達到三寶太監時期數萬人的規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