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懸崖百丈冰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統山啤
「開完會,到我屋裡坐坐?」秦東愉快邀請道。
大家好似還習慣於產能過五萬噸,十萬噸,託管嶸啤后,產能迅速擴張到五十萬噸,可是現在秦東一下提出來,直接要另搞一個五十萬噸!
武庚卻仍板著臉,很罕見地沒有跟大家開玩笑。
「統一山啤並不是把山東四十一個啤酒廠併入秦啤,我們在山東兼并的啤酒廠最多不能過過十家。」
兩人進了會場,秦東走上主席台,武庚在台下就座,像許多行業、許多企業的九八會議一樣,今天這個會議,秦啤吹響了進軍全省的號角。
楊廠長嘆口氣,可是他仍然沒有說話。
桌上的電話響了,北冰洋廠領導班子都看向楊廠長,他接起電話:「林書記你好,我是楊福生,好,我馬上到市委……」
武庚碰碰周鳳的胳膊,低聲道:「統一山啤,那濟南是省會,我們肯定要打進省會,到時候……」
電視畫面中,大家都看到了那個年輕的董事長。
「大笑笑
和*圖*書,你看你爸,領帶有些歪了,上面還有油……」杜小桔可不管這些打打殺殺,她最看重的是丈夫的形象。
哦,台下的幹部開始交頭接耳。
作為秦啤的三駕馬車,秦東把話筒往自己跟前挪了挪,「我這裡有一份輕工總會啤酒行業協會的調查,中國啤酒行業虧損企業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在所調查的二十個啤酒企業集中的省市中,有六個省市的上百家啤酒廠全面虧損……另有三十家企業處於停產邊緣……」
產能過百萬噸?
「老武,怎麼了?」葛俊傑瞧一眼武庚,周鳳和也在看著他,這樣嚴肅的場合,他怎麼會笑成這樣。
很快,省里的文件下發,省報的記者專門採訪了秦東。
很難得,這個採訪竟然出現在了山東新聞聯播的畫面中,這是全省最高規模的電視節目,何涌生在看,彭高德在看,夏紅民在看,杜源在看,遠在濟南的楊廠長、鮑廠長和李墨梅都在看。
山東啤酒市場hetubook.com.com區域產能過剩,幾乎所有的啤酒企業都不能滿負荷生產,閑置的生產設備沉澱了大量資金,相互傾軋的價格大戰又使利潤越來越低,大多數啤酒企業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秦總,你們秦啤是不是要吃掉全山東省另外四十家啤酒廠,按你的思路,統一山啤是一種怎麼樣的洗牌方式?統一了以後你要幹什麼?」
「嗯,濟南府不好打……」周鳳和只是說了一句。
放下電話,他一臉沉重,「市委決定,把我們與濟南啤酒廠和其他幾家啤酒廠整合,成立濟南啤酒聯合總公司……跟秦啤就在濟南打一場!」
濟南的楊廠長看著電視,濃眉不住地抖動,手指在手裡的地圖上不斷地划動著。
「同志們。」秦東猛地錘了一下桌子,「發展是硬道理,落後永遠沒出息,時間不等人,我們不能再等著上馬幾條生產線來擴大規模,燕京上市,中潤在東北虎視眈眈,南方的海珠擴張勢頭迅猛m•hetubook•com.com,我們要整合山東內所有啤酒企業,打造山東啤酒的航空母艦……」
自從三駕馬車主政秦啤,高中檔啤酒全線出擊,並迅速佔據省內半壁江山後,這些中小企業只能爭取剩下的一半的市場份額。
「從今年開始,我們秦啤要一統山啤,高舉低成本擴張的大旗,實行大名牌戰略,把我們秦啤打造成產能過百萬噸的最大的啤酒公司!」
秦啤今年一到三月份也搞了休克療法,限制產量,處理庫存,讓青島的百姓喝上當周酒。
此前的幾年間,全國八百多家啤酒廠,大多是技術裝備落後,規模小,人才匱乏的國有或者集體企業。
秦東講完,彭高德講話,在他看來,通過收購、兼并、重組,擁有百年歷史的秦啤可以確立更加穩固的市場地位,也可能把燕京、海珠遠遠地甩在身後。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可是他知道,秦啤併購的號角已經吹響,這可能也是中國啤酒業的必由之和圖書路,也是宿命之路!
啤酒廠的兼并不是啤酒廠說了算,涉及到眾多地方利益,北冰洋也是大型啤酒企業,它可不能隨便讓秦啤收購,到時候,濟南免不了一場廝殺啊……
山東省全年啤酒產量超過290萬噸,但除了秦啤與嶸啤外,均為中小企業。
第二天,當在公司里碰到武庚,武庚還是一臉的黑線。
何涌生道:「今年,國家為了解困國有企業,採取抓大放小的策略,這為我們收購一些中等啤酒廠創造了條件,我們一統山啤規劃可行性方案,省計委和省二輕總會聯合行文,很快就會下發……」
為求生存,它們只好藉助于地方保護,採取低價傾銷等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市場秩序極其混亂。
「在山東的版圖上,明年,我們秦啤的產能要達到一百萬噸,後年,我們要高舉大名牌戰略,向其他省市進行併購和擴張,先是五萬噸,后是十萬噸,我們還要兼并洋啤……」
周鳳和馬上明白了,省城的北冰洋啤酒與秦東
hetubook.com.com
素來交厚,就是此時,秦東仍然掛著北冰洋副總的頭銜。「大東這口才,比當年從內蒙回來強多了……」杜源一邊給小秦巡做著玩具槍一邊道。
並且,他還不想按部就班,自己搞生產線,而是要通過兼并其他啤酒企業實現。
直至千禧年後,整個行業仍虧損上百億元,真的令人很不可思議。
武庚根本不理他,「滾蛋,月月考不上北大,就找你這個當舅舅的。」
「與此同時,國內大型啤酒企業的地位鞏固和加強……」年產量二十萬噸以上的企業增至十家,「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的啤酒廠去年超過九十家,內外夾擊下,中小啤酒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其實在很多人眼裡,除了電信、鐵路等壟斷行業,中國絕大部分產業都如同一盤散沙,啤酒行業更是如此。
「因為山東是秦啤生存的最佳效益圈,所以我們要合理布點,爭取每方圓一百五十公里有一個生產廠。」
突然,他笑了,看著台上的秦東,他笑得很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