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導演萬歲

作者:張雲
導演萬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839章 命懸一線的共和黨

第839章 命懸一線的共和黨

如果我猜得沒錯,《紐約時報》這麼干,肯定是這傢伙暗中指使的。
胡佛的措施很不錯,大大地激發了農場主的積極性。尤其是當農場主看見全國缺糧而導致糧食的價格節節上升的時候,他們很多人都後悔當初自己為什麼把糧食作物都燒了。
「西席·地密爾拍攝了一部爛片!貨真價實的爛片!之前這部電影開拍的時候,很多人都抱有很深的期望,無論是好萊塢電影人還是觀眾,都對地密爾在拍攝了眾多大片之後製作的這部非大片電影浮想聯翩,可《撒旦夫人》首映之後,簡直讓人倒胃口。」
希區柯克在挑選演員上面,是有著獨特之處的,勞倫斯·奧利弗和克勞黛·考爾白算是《後窗》成功的最大功臣。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後窗》,這部電影成為僅次於《角鬥士》的最紅火的電影。
無論他和地密爾發生過什麼不快,說到底他對地密爾還抱著很深的感情。這段感情,是不可能崩潰的。
沒有了糧食,沒有了吃的,社會就會大亂,尤其是對於那些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講,他們有妻子兒女要養活,他們不可能會讓自己活活餓死,在餓死之前,他們會偷,會搶,甚至會引發暴動。
「布賴恩·魯特曼不應當做美國的總統,他應該去當牧師!在美國人都快要餓死的情況下,他還念念不忘自己的禁酒令,擁有這樣的一個總統,簡直是我們全體美國人的悲哀!」
好萊塢年中的電影狂潮算是到此結束了,結果是很讓人意外的。
「安德烈,我覺得這中間,肯定有民主黨人搞的鬼。」柯立芝看著電視上的報道,愁眉不展。
照理說,新政的各種政策是可以讓美國走向正規的,但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災荒,算是把新政拉到了懸崖邊上。人吃不飽肚子,其他的人任何政策,都是白搭。
很多媒體立刻對魯特曼展開了批判和討伐,其中最激烈的肯定是民主黨的喉舌《紐約時報》
從1930年到現在,雷電華電影公司絕對算得上是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中僅次於夢工廠的最出風頭的公司。這與一年前的灰頭土臉,可謂天壤之別。
投拍了兩部電影,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備受讚歎,希區柯克的這部《後窗》又被稱為經典,雷電華電影公司不僅賺到了大量的票房,更是獲取了巨大的名聲,算得上裡子面子都有了。
塞納特、約翰·休斯頓、威廉·惠勒、弗里茲·朗等等,眾多的電影人紛紛稱讚這部電影,就連我在接受洛杉磯一台的採訪時,對希區柯克的這部電影也讚不絕口。
「但是希區柯克做到了。《後窗》裏面,每一個鏡頭都是那麼的完美和*圖*書,希區柯克不僅爐火純青地使用了景深鏡頭,更是用他那行雲流水般的場面調度讓電影的畫面無比豐腴。」
這的確是一部傑作,不可爭議的傑作。
而富蘭克林·羅斯福那麼聰明的一個人,他是不可能不逮住這個機會的。
「《撒旦夫人》就如同將一份意大利麵和巧克力拌在一塊然後又撒上很多鹽一樣,對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都是一種殘忍的折磨。這部電影中,很多年前西席·地密爾的那些優秀的電影傳統全部消耗殆盡,有的只是機械的表演,很多模仿的橋段。電影沒有任何的張力,如同一潭死水一般。」
本來,美國的私酒大部分都是從歐洲進口的,即便是浪費糧食也是浪費人家歐洲的,而且禁酒令和飢荒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情,魯特曼在美國人都快要餓死的時候往自己的臉上貼金,還說著這麼混賬的風涼話,在民眾看來簡直就是幸災樂禍嘛。
「安德烈,這下子麻煩了。魯特曼這傢伙就是個混蛋,又碰到了這麼個精明的對手,共和黨會翻船的!」柯立芝欲哭無淚,他轉過臉來,看著我道:「這個時候,只能看你的了。只有你才能夠拯救共和黨,拯救美國!」
魯特曼一夜之間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這部電影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在於電影中只有不大的表演空間,就是兩個房間和一個院子,如同舞台劇一樣。這無論對於演員來說還是對導演來說,都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挑戰,把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用在如此少的場景上,不僅要求拍出來的東西精彩,更要能夠有藝術表現力,這樣的要求,估計在好萊塢沒有多少人能夠完成。」
說到底,我就是個拍電影的,不是上帝,我要是讓美國的土地上一夜之間長出糧食來,那我早就不在好萊塢呆了。
柯立芝的話,讓我不知道說什麼好。
雷電華電影公司喜氣洋洋雄心壯志,凱瑞·洛克菲勒在慶功會上稱1930年將是雷電華的復興之年,雷電華不僅要恢復許久之前的榮光,更要創造出新的更大的業績。
突如其來的全國性大飢荒,加上魯特曼的白痴一樣的舉動,讓共和黨一下子被推倒了風口浪尖上處境堪憂,這個時候,柯立芝把拯救美國拯救共和黨的任務交給了我,在我看來,他也太瞧得起我了。
全國農場主都在種糧食,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不可克服的,那就是:糧食是有生長周期的,不可能今天種下去明天就能吃了。全國性的大豐收,至少要等到1931年的上半年。那麼美國人要思考的問題是:在糧食沒有取得豐收的這麼長時間里,吃什麼?
值得一和_圖_書提的是,希區柯克的《後窗》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兩個主演勞倫斯·奧利弗和克勞黛·考爾白。這兩個演員,本身具備的實力完全可以站在好萊塢一線演員之列,但是因為這幾年他們倆參演的電影都不能充分地展現他們的魅力,所以讓他們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費雯·麗就是如此。
這樣的一部電影,反倒因為失敗,讓人們見識到了這個女演員的魅力。
「雷電華電影公司因為卓別林和希區柯克而獲得了成功,也必然因為這兩個人的內訌而走向滅亡。」當好萊塢電影界的泰斗埃德溫·波特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出這樣的一句話時,我不知道凱瑞·洛克菲勒聽到之後會有怎樣的感受。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了聯邦政府,都盯向了那個剛剛頒布過了禁酒令而讓民眾十分不滿的魯特曼總統。
「安德烈,共和黨的政權會砸在他的手上!我們共和黨從美國建國以來就擁有的絕對優勢,恐怕就要喪失在這個傢伙的手裡!」柯立芝對魯特曼是咬牙啟齒。
「《撒旦夫人》,可能創下了一個記錄,一個大導演拍出爛片的絕對記錄。我想不通的是,先前的那個才華橫溢的西席·地密爾到哪裡去了,一個三流導演拍攝出來的電影,也比他要拍得到位。整部電影裏面,急功近利的要素大量充斥,地密爾的特色沒有了,多的,是他在電影中向好萊塢很多出名導演借鑒來的風格和橋段。他的目的也許是好的,那就是想自己的這部電影成為集大成者,甚至超過原先的那些導演,但是他這樣做的結果,是讓他的這部電影變成了一個大雜燴,一個亂七八糟的大雜燴。」
「這是一部傑作,絕對會成為一部經典。我們要感謝希區柯克,他給好萊塢電影豎立了一個典範!」
劉別謙在他的文章里對地密爾恨鐵不成鋼。
1930年的上半年,美國的農作物普遍歉收,1929年年末的時候,因為經濟危機,很多農場主都將農場裏面的糧食當作燃料來用,所以在美國根本沒有多少糧食儲備,所以飢荒開始蔓延了開來。
魯特曼雖然做得的確欠考慮,但是也沒有必要這一次全國的媒體一片討伐聲。起導火索作用的,正是《紐約時報》,正是它們的一聲呼喊,才讓美國的形勢更加的混亂。
耐人尋味的是雷電華紅紅火火,但是在好萊塢人看來,因為兩部電影的成功,雷電華之間的內訌越來越激烈了。
不過,相比于米高梅、巴比倫的這兩部電影,另外一部電影的表現就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了。
齊納曼的《第七個十字和*圖*書架》成功了,西席·地密爾卻栽了,對於結果,很多人都會認為最快樂的人應該是馬爾斯科洛夫了。但是事實表明,馬爾斯科洛夫根本就沒有怎麼高興,恰恰相反,這老頭聽到地密爾的電影失敗了之後,長吁短嘆,愁眉不展。
「這是西席·地密爾離開米高梅拍攝的第一部電影,也是巴比倫電影公司投資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撒旦夫人》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這部電影成功了能給西席·地密爾帶來多大的名利,而是在於西席·地密爾能不能夠在好萊塢另立門戶。現在看來,他面前的道路並不是那麼的平坦。」
魯特曼的這個演說,立刻在美國民眾中間掀起了軒然大|波。胡佛死的時候,魯特曼繼承了總統的位置,因為胡佛在民眾中間的崇高威望,讓民眾對他的繼任者魯特曼也是分外的有感情。但是這位繼任總統自從入主白宮之外,做的一系列事情都讓人大感失望,從頒布禁酒令開始,民眾對魯特曼就多有怨言,如今這傢伙又如同小丑一樣有如此的表演,實在是讓人不能容忍。
「幾個月之前,弗里茲·朗拍攝了一部《撒旦》,那是一部非常有水平的電影。因為電影名字的關係,很多人都說地密爾先生的這部《撒旦夫人》很有可能超過弗里茲·朗的那一部。但是我看到的,卻是一部迂腐、矯揉做作甚至混亂的電影。」
好萊塢的發展,算得上是紅紅火火,但是到了7月份,美國原本良好的形勢卻變得有些失控了起來。
不過對於《撒旦夫人》,至少有一點很多人還是認同的,那就是在這部電影中費雯·麗的表演,不管電影怎麼樣,這個女人只要出現在銀幕上,就光彩無限。
魯特曼的這番話,讓民眾集體吐血,柯立芝更是在觀看他的演說之後,跳起來指著電視機破口大罵魯特曼是個混蛋。
開始的時候,還只是幾個州,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出現飢荒的地方越來越多,到了年中的時候,飢荒已經蔓延到了全國。這種情況,在胡佛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那個時候胡佛採取的措施就是將國家的糧食戰略儲備拿出來,同時開始大力扶持農業的發展,給農場主制定了很多糧食的補貼政策,鼓勵他們多種糧食。
「卡爾文,你實在是太高看我了。我能有什麼辦法!」我白了柯立芝一眼。
他的這句話,我也很是認同。
魯特曼展開了電視演說,在演說上,他只口不提如何解決這場飢荒,而是對他的禁酒令大為讚揚。
從四月份到六月份,兩個月之後,全國大大小小的成規模的暴動至少有一兩百次,雖然這些暴動最後都被鎮壓了下去,但是民眾如和-圖-書同將要噴發的火山一樣,隨時都可以再次掀起熊熊怒火。
這個時候,美國是不幸的,民眾生活在飢餓之中,朝不保夕,這傢伙竟然能夠利用這個災難為自己謀取好處,簡直是讓人不齒。
「一部入木三分的電影!也是希區柯克至今為止的電影的頂峰製作!希區柯克將他大師級的功力徹底展現了出來,整部電影沒有一點累贅的地方,如同豹子的尾巴乾淨而有力量!」
這樣的言論,一出現在《紐約時報》上,立刻就掀起了反對魯特曼的全國性浪潮。《紐約時報》本身就影響力巨大,而魯特曼的行為又引起了公憤,因此不僅僅在政見上偏向於民主黨的媒體對魯特曼發動了猛攻,連原先很多支持共和黨的媒體都不能容忍魯特曼的行徑進而進行了口誅筆伐。
各大電影公司基本上都還是取得了成績,除了西席·地密爾的巴比倫,《撒旦夫人》的失敗讓這個剛剛成立的電影公司處於一片風雨飄搖之中,如果西席·地密爾再不拿出來些像樣的東西,等待這個電影公司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倒閉。
柯立芝攤了攤手道:「安德烈,以前胡佛活著的時候,雖然有些時候胡佛也犯渾,但是胡佛從本質上,比任何人都關心美國普通民眾的疾苦。他不是一個花言巧語的人,也不太想為自己爭取什麼名聲,他想做的就是能夠讓民眾過上好生活,讓民眾結結實實得到實惠。所以他當總統,我很放心,其實也是民眾的福氣,因為他的總統,是一個關心民眾為民眾謀福利的人。」
作為西席·地密爾曾經最好的朋友,米高梅的老導演斯特勞亨對地密爾的《撒旦夫人》的批評異常的猛烈。
凱瑞·洛克菲勒是個典型的隨風倒的人,基本上誰成功了他就偏向誰,卓別林《城市之光》成功之後,他任命卓別林為總監,全權負責電影製作,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等到希區柯克的《後窗》成功之後,凱瑞·洛克菲勒就犯難了,希區柯克向他要求同樣的權力,而且如果凱瑞·洛克菲勒不答應他就轉到別的電影公司去。凱瑞·洛克菲勒自然不可能放走希區柯克,所以不得不也給了希區柯克一個總監的位置。這樣一來,雷電華電影公司算是有了兩個總監,這兩個總監將諾大的一個雷電華一分為二,各有個的支持者,各有個的劇組,雷電華電影公司內部鬥爭得那叫一個熱鬧。
「西席·地密爾已經慢慢落後於好萊塢電影了,我想他應該好好考慮一下退休了。」
他說的這話,我很相信。歷史上,羅斯福就干過這樣的事情,珍珠港偷襲那件事情,他明明已經知道了日本人的計劃,卻和圖書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置若罔聞,結果一場,美國士兵死了無數,損失慘重。
雖然這可能與地密爾出走米高梅進而成為所有米高梅人的仇敵有關係,但是斯特勞亨說的這些話,我想很多人都是同意的。
布賴恩·魯特曼是站出來了,但是這位總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讓很多民眾氣得半死。
如果是稍微有些良知的人,至少在這個時候,應該是摒棄政見一起努力才對。
各大媒體紛紛批評,民眾對這部電影也很是不看好。從電影首映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看到西席·地密爾了,他一夜之間從公眾的面前消失了。作為巴比倫電影公司的老闆,也作為這個公司的擎天大柱,他的失敗,對於巴比倫這樣的一個新興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今後的道路何去何從,顯然是西席·地密爾需要思考的。
卓別林和希區柯克,根本就是水火不相容。先前卓別林掌握大權的時候,希區柯克不和卓別林爭,這個英格蘭胖子在療養院裏面呆了那麼長時間一直等待翻身的機會。卓別林成為了雷電華電影公司的絕對控制者,並且憑藉著《城市之光》鞏固了自己的位置,而希區柯克《後窗》的成功,也讓他在公司中的權威再次恢復了過來。
《後窗》的成功,讓雷電華電影公司陷入了癲狂,雖然不久前因為公司被查出私自藏酒被處以重罰,但是《後窗》的成功讓雷電華的陰霾一掃而空。
胡佛留下來的新政遺產,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同伴們,禁酒令的頒布,很多人不服氣,但是事實證明了我的英明。你們都知道,酒的釀造需要大量的糧食,如果我不事先頒布了禁酒令,美國就會有大量的酒泛濫,那可都是糧食呀!如此一來,飢荒不是更嚴重嗎?美國人應該感謝我!感謝這樣的一個政策。」
這樣嚴峻的時刻,是聯邦政府需要站出來的時候,總統必須要有解決的辦法。
「但是現在,美國的政壇上,那些道貌岸然的政治家們,沒有一個關注民眾怎麼樣。富蘭克林·羅斯福是個野心家,他看重的是權力,是自己的聲望,為了這個別說是不關注民眾的利益了,你就是讓他製造一個屠戮民眾的慘案他都會幹出來!」柯立芝的聲音變得十分的憤怒。
在好萊塢十分有影響力的金·維多,對於希區柯克的這部電影十分的喜歡,而和他一樣的人,多不勝數。
這一次不一樣了,希區柯克的《後窗》算是把他們兩個人的魅力全部挖掘了出來。在電影中,坐在輪椅上的勞倫斯·奧利弗以一個成熟的老男人的形像出現,帥氣逼人,很是有味道,克勞黛·考爾白在電影中的形像,更是讓無數男人魂牽夢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