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武王滅商
再說鳳和凰將太子姬晉帶到南方楚國,棲落荊山一方青石上,每天聽姬晉吹笙,一連過了四十九天,那青石竟變成了白玉。鳳和凰飛升那天,被一個名叫卞和的人看到,卞和見鳳凰停落青石,便知青石中定有寶氣,於是將青石砸開,果然看到一塊色澤橙黃的璞石,他帶著璞石進獻楚厲王,不想這楚厲王不識寶石,認為卞和來騙財,下令將他左腳砍了,趕出宮去。不久,楚厲王死在兄弟間的爭鬥中。卞和抱著璞石來到荊山,大放悲聲,被後來繼位的楚武王得知,又將他召進宮,問道:「你欺君犯上,本該處死你,而先帝只砍去你一隻腳,你應該慶幸才是,為何卻在荊山上哭?」卞和泣道:「鳳凰落腳的地方,會是普通的石頭嗎?」楚武王為讓他死心,就令玉匠辨別,誰知這玉匠也是有眼無珠,認定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卞和不服,在宮裡又哭又鬧,大罵朝廷上下沒有一個智者,楚武王大怒,又令人砍去他的右腳。
且說姬昌不知大禍將至,那天正在後園陪姬考、姬發、姬鮮、姬旦、姬度、姬振鐸、姬武、姬處、姬封、姬季載十子舞劍,卻聽宮人來報道:「陛下令飛廉、惡來二將發兵至此,要拿大王問罪!」姬昌大驚,頓足嘆道:「我說過多少次,不要稱王,不要稱王,你們總是不聽,如今陛下定是為此事而來,看看如何收拾!」忙又派人打探,已知兵圍王宮,便對眾子道:「為父聽聞陛下沉溺酒色,甚是無道,今興兵來此,定是聽信奸佞讒言,以為我周國興盛,危及朝歌,故前來殺我。爾等速去躲藏,為父若死,長子代父王位,使我後嗣不絕。」說完,就見飛廉、惡來二將怒氣沖沖前來,姬昌跪地道:「臣不知所犯何罪,將軍為何引兵前來?」飛廉怒道:「大胆姬昌!你自封為王,大逆不道,該當何罪?」說罷便將姬昌五花大綁。姬考吩咐眾兄弟們保護母親太姒從後門逃走,自己放心不下父親,便去察看,見父親姬昌被邦,一怒之下揮劍去救,被惡來下令亂箭射死,然後又令眾兵闖入王宮抄沒家財,搜尋妲己,卻不見金屋,也未見美人,於是羈押姬昌返回朝歌。
話分兩頭。帝辛一如往常,與後宮美色在朝歌御園遊戲,一次喝醉了,靠在錦榻上就睡著了,矇矓中看到園中騰起一陣煙霧,見一隻鹿,頭上有五枝玲瓏玉角,閃著亮光。帝辛好奇近前去看,鹿卻一直往前走,他也不停追,追到河邊時,鹿不見了,卻見一個仙姿玉貌的少女站在河岸上,帝辛懷疑這少女正是那隻鹿所變,拜問道:「姑娘可是天仙?」軒轅媓回道:「正是。」帝辛本性難改,一時心花怒放,又問道:「上仙駕臨王宮,可是來找朕的?」軒轅媓警告他道:「子受,你貴為人間天子,不思朝政,以致奸佞作祟,黎民生不如死,你就不怕上天責罰么?」帝辛哪裡聽得進這些話,笑道:「你看朕這王宮,美如天闕,不如你也來朕身邊,朕封你為王后。」軒轅媓暗思道:「這帝辛天性善良,正直勇猛,比其父帝乙聖明,為何今日見他竟如此寡廉鮮恥?」如此想著便仔細看去,隱約見其靈體閃閃爍爍,躍躍欲出,軒轅媓心裏一驚,暗思道:「分明有天神附其體,欲壞他社稷。我本想規勸帝辛重振社稷,以壞了女媧的復讎之計,好讓她來找我,我再藉機救姝涵出來,不料卻被人先入手了,唉,不如早早回去,再思良策。」軒轅媓無奈,瞥向河水,忽然見河水中帝辛的身影,越發像是笪殷昊模樣兒,軒轅媓肚裏轉道:「笪殷昊死了,莫非其靈未入聚靈閣,而投生到凡間了么?或未投生,其靈下界附體帝辛而已。」想到這裏,見帝辛仍盯著自己,只得斥道:「你看看這河中是什麼?」帝辛往河裡看去,竟看到自己倒影,一張臉忽然變得猙獰不堪,形同骷髏,再仔細一看,身後突然冒出一個凶神,舉著一把利斧朝他砍來,他才躲過,卻見那凶神卻是自己的影子。帝辛受到驚嚇,大叫一聲坐在地上,去看仙女,仙女早不見了蹤跡。帝辛轉身離開時,又見那手舉利斧的凶神,頓時大驚失色,喊道:「快來救我!」這一聲卻驚得眾嬪妃們都圍過來看,見帝辛靠在錦席上,單手托腮,流著口水尚在夢中,於是急忙叫醒他,帝辛醒來,才知是做了一個夢。帝辛給嬪妃們說了夢裡情景,笑道:「朕見神鹿來此御園,想必是有仙女要來宮中與朕相伴,只是這園中蕭條,不似仙境,朕要興建此園,仙女必復來。」說罷,下旨搜集天下奇花異草和金銀玉石,大造宮苑。歷時三年終於建造完畢,就像仙境一般,帝辛賜其名為「鹿台」。
且說楚武王搶到蛇靈珠,沒想到回來途中被突然爬進車駕的兩條毒蛇咬傷,中毒身亡,他兒子楚文王繼位,將那枚蛇靈珠供奉在先王靈堂之上,視為國寶。當他得知卞和在荊山抱璞而死,相信卞和的話是真的,命令工匠剖開璞石,果然得到一塊凝脂般的寶玉,楚文王厚葬了卞和,為了紀念他,就將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從此楚國有了兩件稀世之寶。
第二天,果然見襄公姬歡率文武百官,來到綿山重陽行宮出喪祭奠。姬歡燃香跪拜時,忽然間煙霧中顯現了神跡,他看見重耳和介子推,姬歡大驚,忙道:「父王何以在此?」重耳道:「我已成神,已非你父親。我是天神重耳,他是天神重陽,我們來此,是要告誡你,不可在此行宮久留,當領眾人離開此處,並令沿山民眾系茱萸於左臂,登上綿山,飲菊酒而避難。」說完之後便消失了。姬歡驚疑,問身旁文武道:「爾等方才可見到神仙?」眾臣都莫名其妙,搖頭不語。姬歡在煙霧裊繞中發獃,想起父親的話,急忙令眾人上山。姬歡道:「寡人見重耳、重陽二神顯現,說山下將有災難,請眾隨寡人上山避難!」說完,即令沿山居民都依照神仙的話,人人左臂系茱萸,登綿山,喝菊酒。果然到晚上,山下出現大火,將重陽宮和房屋燒為灰燼,民眾下山回到家中,見家畜全被燒死了。從此以後,人們都信奉了重陽和重耳二位天神,姬歡下令在各地修建重陽宮,國人每月十五都要進宮供奉香火,並嚴令國人九月九日禁火,否則殺無赦。尹喜了解情況之後,知道在此佈道不易,便將李耳留下的八枚李子核,種植到晉國的八個地方,從此隱居綿山,直到老死歸一不題。
重耳死後,其靈到冥界仍在尋找介子推,被神荼和鬱壘帶到幽冥宮笪殷曹那裡,笪殷曹了解之後,大罵道:「如你這樣背信棄義之人,當入地獄!」於是下令將重耳打入地獄,冥吏將重耳解送到判官陸正處,陸正又將介子推召來,重耳與介子推相見,各說各的委屈,彼此方知道錯怪了對方,抱頭痛哭。陸正深受感動,對他二人道:「爾等不該輪迴到人間,當渡往仙界為神才是。」說罷就令判府簿吏崔命將二人解送去仙界。剛出幽冥關,經過綿山,這時忽然出來一個神仙擋住去路,對判府簿吏崔命道:「我乃是天廷使臣,路過此處,不知你要將此二靈送往何處?」崔命道:「奉判官陸正之命送二位義人往仙界去。」神仙道:「請君將他們交於我,你回府復命去吧。」崔命將介子推和重耳交給神仙,自己回冥界了。神仙見崔命走了,就對介子推和重耳道:「我看你主僕二人重義輕生,操守猶如勁松,剛烈堪比嚴霜,如此仁義之人世間少有,你們隨我回仙界侍奉我。」介子推問道:「多謝天神渡我們,但不知你是何方神聖?」神仙道:「我乃軒轅健,居於仙界太陽宮。」重耳問道:「天神可知我後人王祚如何?」軒轅健道:「崔吏回去復命,必為冥王笪殷曹所知,那笪殷曹豈能不怒,將禍害令子。姬歡初登王位,明日乃是人間九月九日,應九九歸一之道,令子將在山下重陽宮為你出喪,並宿于重陽宮,此間山下必出大火,令子必燒死於宮中,王祚將終。」重耳聽后大驚,忙跪求道:「請天神救我後人!」軒轅健道:「你們已成為神仙了,可在你想要顯現的人面前顯現出真身,明日令子為你俗體出喪之時,你們可以告知他實情,讓他避難。」重耳和子推聽從了軒轅健的話。
〖芃桃奉詔輪迴布大道〗
卻說女媧在人間受辱,回到蕊珠宮仍然怒火未消,斥道:「那個帝辛,膽敢褻瀆本宮!若不念他勤政為民,還算得一個好帝王,本宮定不饒他!」過了幾天,女媧召來天聾和地啞,問道:「凡間黎民如今怎樣?那帝辛可勤政為民?」天聾和地啞見問,如實稟報道:「帝辛即位初愛民如子,從不近美色,以致人到中年,不娶妻室。之後一次打獵摔成重傷,病愈之後,便突然變得殘暴不仁,聽說曾在御苑遇到仙女,自此便一心思慕,並仿仙境建『鹿台』,縱意聲色,荒淫無度,今奸佞當朝,民生凋敝,苦不堪言。」女媧大怒,召來鍾頎商議。鍾頎道:「成湯在時,恩德澤及死海,萬民莫不敬仰,其王祚傳至子孫十三任帝乙。帝乙死後,其子帝辛即位,https://m.hetubook.com.com不思朝政,民生塗炭,看來商朝氣數已盡。」女媧已有滅殷商之意,說道:「本宮已有消滅殷商之意,只怕聖上知道了不允,故而遲疑。」鍾頎回道:「不然,商朝乃是笪殷氏族之人所統,如今帝辛失道,理應滅之,再將凡間帝統歸於軒轅氏姬姓,正合聖上之意,聖上又如何能怪罪娘娘呢?」女媧問道:「何人能為此計?」鍾頎想了想道:「在下以為,火德真君有一弟子,可為此計。」女媧道:「哦?此神是誰?」鍾頎笑道:「姜炎。自姜炎跟隨火德真君以後,修行大有長進,如今德才雙全,足可堪當大任。」女媧笑道:「本宮怎的把他給忘了。」說完,急令鹿慧和婉鏡去召火德真君和姜炎入蕊珠宮。很快,火德真君領著姜炎來蕊珠宮拜望女媧,在中殿商議滅商之策。女媧問道:「商湯一統九州,國力昌盛,深得民意。而如今那帝辛坐吃江山,殘暴無道,本宮欲以滅之,但不知如何終其帝祚?」鍾頎瞅著火德真君,笑道:「帝辛無道,而其國中有名叫姬昌者,大有成湯之德,深受百姓愛戴,為今之計,只有火德真君派其弟子姜炎下界,輔佐姬昌舉事,摧毀帝辛,如此大事可成。」未等火德真君發話,姜炎聞言,馬上拱手拜道:「弟子願下界效力!」女媧嘆道:「此雖是妙計,但犯上作亂之事,人所不為,又如何讓那姬昌舉事?」鍾頎和火德真君一時無語,陷入沉思。女媧正在苦思,卻聽見殿外院子里傳來一陣嬉鬧聲,只聽妱翚叫道:「婱翜姐姐,多時不見你了,你去哪裡了?怎麼突然就回來了?」婱翜笑道:「娘娘可在殿里?」鳧嬥忙道:「小聲些兒,娘娘正在屋裡會客。」說著三個婢子又轉去別殿了。女媧聽到這裏,靈機一動,忙道:「有了!」鍾頎忙道:「娘娘有甚妙計?」女媧笑道:「美人計。」於是叫精衛喚來婱翜。婱翜拜女媧與諸神之後,回道:「娘娘,小婢去那太陽宮周遭看了幾天,不見有人進出,因宮門上有惡龍把守,小婢未敢輕入。」女媧笑道:「哪裡是什麼惡龍,那可是天龍,這個火德可是知道的。」火德忙道:「應龍和角龍還常在守護太陽宮么?」女媧嘆道:「聖地至重,豈能不守,我們先說正事吧。」女媧說著又轉向婱翜,笑道:「婱翜,你可願去界下走一遭?」婱翜答道:「全聽娘娘吩咐。」女媧笑道:「如此甚好。」又轉向鍾頎和火德真君道:「婱翜下界可成此事。那帝辛貪愛美色,若婱翜進宮,定能使他神魂顛倒。」話一出口,羞得婱翜低頭拈帶,卻不自在。鍾頎思忖半晌,笑道:「這倒也是一計。」姜炎忙勸道:「婱翜妹妹莫怕,還有我在,你放心就是了。」女媧笑道:「有姜炎幫你,你怕那昏君不成?」婱翜道:「小婢不知該如何行事?」女媧貼著婱翜耳朵,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婱翜紅著臉,掩口一笑。女媧又對姜炎道:「你與婱翜一同下界,你自見機行事就是了。」姜炎領命,當即和婱翜下界去了。
軒轅媓又挽著㛞珠,徐徐走進亭中坐下,軒轅健也坐在身旁。雲珡和妡嬋來了,雙雙跪地,對著㛞珠磕頭道:「女主萬福。」㛞珠一聽,不知所措,只將一雙小手兒捂著嘴兒,眉間含笑,瞅著軒轅健。軒轅媓笑道:「好了,都起來吧,你們就知道哄我,當著我面兒叫什麼女主,我一不在時,你們便又沒大沒小起來,姐姐妹妹的叫得歡。」雲珡和妡嬋掩口一笑,退立一旁。軒轅健向雲珡道:「㛞珠才回來,睏乏的,你們取茶來吧。」雲珡就和妡嬋應了一聲去了。軒轅媓看了㛞珠半晌,問道:「蕊珠宮裡沒有事兒么?怎的今天自己就來了?我媳婦兒姝涵呢?」㛞珠見問,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低著頭眼淚簌簌落下,軒轅媓急道:「有什麼話兒就說,是不是她在那邊又不好了?」㛞珠泣道:「母后,可知道你的姝涵,在蕊珠宮裡吃盡了苦?沒人管沒人問的,被女媧娘娘關在地牢里,如今身懷六甲,卻出不得牢門,每日不是對著牆,便是對著我,再見不到任何人了。」軒轅媓聽了㛞珠一番說話,大驚失色,不由得亂了方寸,急道:「這是怎的了!女媧為何要將她關入地牢?我今兒才曉得,要不是你來說,真正我還不知道呢!我也說怎麼姝涵久不來了,想必其中有什麼緣故,原來是被人囚禁了!」說著,又朝軒轅健看去,泣道:「你這個不孝的兒子,每天只顧自己玩耍,你把我的姝涵丟在那裡,被人關起來,你也不管不問,要不是㛞珠與我說,我死也不知呢!」軒轅健看母親哭了,慌了神兒,忙跪在她面前,連連叩頭道:「兒子該死,卻不知道母后在說什麼,誰叫姝涵?我卻不知道,等我知道了,再去尋她回來,補我的孝敬。」軒轅媓見軒轅健這般光景,一時糊塗了,一會兒看看㛞珠,一會兒又看看軒轅健,驚得說不出話來。㛞珠怕軒轅媓著急,便忙將女媧如何因姝涵的元靈珠兒而毒打姝涵,如何逼迫姝涵嫁玉帝不遂,又割下姝涵臉皮兒,又如何請佛祖消除軒轅健記憶的事兒細細說了一遍。
亞門長大之後,果然天資聰明,天上地下無所不知,對天界的事兒記得清清楚楚,也知道自己是奉命下界佈道的芃神。此後,他帶著母親在凡間西方佈道,游遍四方,果然使很多人都信奉了天帝及眾神,弟子們都將他奉為神子,由於亞門在佈道時經常提到「約書」,人們也就將他稱為「約書」。
姜炎和婱翜下界,姜炎化身為一個老者,去了姬昌為君的諸侯國,以等待時機。而婱翜來到朝歌,潛入鹿台御苑。那天帝辛和眾「王后」們在鹿台宴飲作樂,看到湖中的魚,然後興緻大起,笑道:「這水中之魚飢餓,朕頗了解魚之所思,魚讓朕矇著眼睛捉你幾個美人兒,但被朕捉到者餵魚。」說罷,命令眾「王后」排成一隊,然後他用絲巾蒙住眼睛去捉。眾妃害怕被他捉到餵魚,早就躲起來,帝辛左一把右一把抓摸,全都捉了虛空,知道眾妃們都躲藏起來,生氣地扯下絲巾,正要發火,抬頭卻看到一個美女。帝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暗思道:「這個美女一定是仙女下凡來找我的。」於是二話不說,便一把摟住她道:「美人兒!朕這不是在夢中吧?」這美女正是婱翜,見這帝辛果然好色,便腰肢一扭,輕盈閃在了一旁。帝辛哪裡甘心,一邊追一邊道:「朕自從那天見你之後,茶飯不思,為你建了這人間仙苑,沒想到你果然來了!」誰料這庭苑深深,沒追幾步,婱翜就消失在假山中了。帝辛失望,茫然望假山出神兒,不料婱翜又出現了,他怕嚇走仙女,這一次便不追了,只是央道:「請問仙子芳名,既來此間,為何不與朕同樂?」婱翜生氣道:「妾乃妲己,是姬昌王之妾,本來探望太后莫氏,誤入鹿台,不想陛下如此無禮!」帝辛驚道:「你說什麼?」說罷就見妲己消失在花叢之中。帝辛想道:「朕乃一國之君,尚未有此艷福,他姬昌不過是朕的屬臣,卻有如此一個絕色美妾!」帝辛越想越氣,回宮之後,召來費仲、飛廉、惡來三臣,問道:「朕聞姬昌戎政于岐周,不知他如今怎樣?」費仲答道:「姬昌在岐周戎邊,率我天朝之兵攻打戎狄部落,幾番大捷,邊庭太平。」帝辛怒道:「姬昌反心昭然,竟敢自封為王,罪不可赦!」費仲驚道:「竟有此事?」飛廉拱道:「姬昌稱王已久,臣聞先帝時,他自稱為西周之國王,本以為是居心叵測者謠言,如今看來確有其事,姬昌金屋藏嬌,據說前些天又得了一個美人兒叫妲己。」帝辛大怒,拍案道:「妲己對朕說,她是姬昌王之妾。飛廉、惡來,你二將速率兵往岐周,將姬昌綁來見朕!」飛廉、惡來二人領命而去。
李耳歸一之後,尹喜聽從他的話,將老子奉為太上老君,並將他一生的論道編寫成經書,取名為《老子》,繼續以此佈道。尹喜晚年時,遵從老子遺言,來晉國佈道。叔虞死後,其子姬燮即位,將國號「唐」改為「晉」。尹喜來晉國佈道,已是晉出公姬鑿統治時期了,尹喜佈道在這裏卻遇挫折,原來晉人唯獨信奉的乃是一個名叫重耳,一個名叫重陽的神仙。尹喜發現,晉國百姓不但信奉這二神,而且每逢九月九都禁火,滴食不進,破忌者都被抓去砍頭了。尹喜細細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所敬奉的二神是晉文公重耳和他的大臣介子推,被晉國賜號為重陽神。當年,晉文公重耳逃亡時,大臣介子推跟隨服侍他十九年,十九年後,重耳復國,並建立晉國,稱霸于諸侯。文公在封侯時,卻把跟隨了他十九年的介子推給忘了,介子推非常失望和傷心,擔心自己了解逃亡十九年的重耳的所有事情,重耳會殺他滅口,就躲進深山之中。第二天,重耳才想起介子推來,為自己一時的疏忽懊悔不已,忙去找介子推,卻發現介子推不辭而別,重耳對手下大臣道:「寡人落難時,子推尚隨寡人,而今寡人和_圖_書富貴,子推卻離寡人而去,不知這是何故?」後來聽說介子推藏身於綿山,重耳便親自上山去找,找了一個月也沒找到,於是就下旨在綿山建立一座行宮,名為「重陽宮」,每天住在重陽宮等候介子推,這一等就是三年,也不見介子推出山。重耳一急之下,令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下山來,可是熊熊大火燒了一天,還是不見介子推出來,重耳就上山去找,所見情景令他痛心入骨,原來介子推抱著一棵樹被燒死了,重耳大哭道:「子推寧抱木焚死,也不願見寡人,此皆寡人不義之罪。」從此後,重耳每日哀思如潮,每月逢十五便到綿山重陽宮,來祭奠介子推,一連三年從不間斷,最後于重陽宮鬱鬱而終。
卻說李耳年紀輕輕就白髮白須,人們都稱奇不已,因他博學多才,逢人就談神論道,得到很多人敬仰和追隨。這事情後來就傳到了王宮,被周景王姬貴召入宮中,每天問道於他,由於他相貌奇特,有礙觀瞻,便登不得金殿朝堂,姬貴就封他為史官,實際則成為藏在宮中的幕僚,老子也不見怪,樂得清靜。周景王姬貴死後,其子東周君姬匄繼位,正逢諸侯爭霸,王室已顧不得「談神論道」,老子受到冷落,為了佈道,百十歲的他辭去史官之職,一路西下出函谷關,隱居終南山,又過了幾十年欲往西去,臨行時對弟子尹喜道:「為師奉玉帝之命下界佈道,歷時已百年,不久將歸一天界,為師欲再往西去。你當繼為師遺志,將我平生所傳之道,你且悉心記載下來,繼而佈道,乃至傳至後世方好。」尹喜領命,叩首泣道:「弟子恐有負恩師重託,只是恩師叫我如何光大道門……」老子從枕下取出一塊絹帛,展開來,指著八個李子核,徐徐道:「為師夜觀天象,知這周室氣數將盡,天下將歸於秦,故而出函谷關來到秦國,在此佈道。我知秦國運不長,為師去之後,道門將興於後世漢朝,然後衰落於大唐。為師有八枚李子核,你帶去晉國,凡是你在晉土所經之地,每到一處種植一顆,將來道門必復興于大唐。」尹喜不解,問道:「為何去晉國?」老子嘆道:「為師在仙界之時,曾聽火德真君弟子姜炎說,他下凡助姬發滅殷商,曾奉女媧娘娘密旨,特意告知周公旦,姬發死後由他攝政,輔佐姬誦,可藉機封賜其弟叔虞,治堯都之地,正是唐國,而後世大唐必興於此。然而,後世必有一朝,西極靈界如來佛祖的弟子達摩將至此佈道,並在大唐時大興,唐朝皆以佛門為尊,為使我道門復興,這八枚李子核將來會化成八仙,繼我之志,光大道門,以致佛道一家,人間方能出現盛世。」尹喜恍然大悟。
凡間龍域已是東周靈王姬泄心統治時期,當時人心失道,諸侯互相侵犯,國土不寧,靈王雖忙於調停,戰事仍然不斷,民不聊生。芃、桃四神來見玉帝,奏道:「凡間人心失道,臣等願攜天條輪迴界下,教化眾生。」玉帝問道:「教化萬民乃是靈界之事,爾等下界何為?」芃神答道:「西極靈界雖有眾佛弟子在人間佈道,並未達中土龍域,臣等下界教化,使萬民歸心,一心向善,如此,周朝得昊天佑祚,可成萬世基業。」玉帝大喜,封芃、桃二神為佈道神,另二神仍然守護天門。桃神奉命下界輪迴,當時周王朝正逢諸侯爭霸,民生凋零,桃神元靈不入冥府,自己又一時找不著投生地,便在王廷所在洛邑閒遊。一天,桃神元靈游到花果山,看鳳和凰落在一塊青石上,他知鳳和凰是二石女所化,上前問道:「你二神為何在此?」鳳和凰見是桃神到來,現了靈體,其中一石女反問他道:「聽說你當了天門的守護神,你不在天門守衛,卻為何下界來?」桃神就將奉命下界佈道的事兒說了一遍。二石女對他道:「我們聽到此地有人奏樂,便下界來聽。」桃神奇怪道:「難道仙界樂聲不比這人間的動聽么?」二石女笑道:「此人所奏之樂,猶如鳳鳴凰吟,故而吸引我們來此,這笙樂美妙,勝過天籟之音。」桃神問道:「為何我聽不到人間美樂?」二石女嘆道:「此人是靈王的長子姬晉,靈王愛其笙樂,就立他為太子,從此他于深宮為靈王奏樂,再也不來這花果山了,我們離開仙界十天了,本想一會兒就回仙界去,卻見你來了。」桃神一臉愁苦道:「唉!我已來這界下十年了,至今未尋到適於投生的母體,這可如何是好!」其中一石女靈機一動道:「我倒有辦法,又能使你稱心,也能讓我如願。」說著,轉身對另一石女道:「姬晉喜歡農女娌氏,只是他父王反對,下旨將娌氏囚禁,故而他才到這花果山吹笙抒懷。如今,他被其父立為太子,更不得自由了,鬱郁成疾。不如接他去南方,讓他為我們每天吹笙,靈王見姬晉死,必會釋放娌氏,桃神正好可投生於她,如此豈不兩全其美?」另一石女笑道:「此計甚妙。接他去南方,過了四十九天,我們就帶他去仙界做個神仙,也不枉他在這凡間一世。」桃神笑道:「雖是妙計,但也殘忍。」二石女道:「不然,他病入膏肓,即使我們不接他,他不日將死,與其到冥界做個孤魂,不如引渡他上界成仙,這可是莫大之善事。」桃神道:「你二神如何接他去南方?」二石女道:「他死之後,花果山有仙鶴,我們素來交好,煩它載著姬晉的靈體隨我們前去就是了。」說完之後,三神開始實施計劃。
原來,周武王姬發死後,其子姬誦繼位,為周成王,因他年幼,由周公旦攝政。一日成王姬誦與其弟叔虞在桐樹下玩耍,樹上落下一葉,成王撿到后戲言道:「朕以此封你。」周公旦聽后,默記於心。等成王長大,周公旦奏請道:「請陛下為叔虞封賜。」成王問道:「為何要封賜叔虞?」周公旦道:「陛下年幼時就已封賜了叔虞。」說著便將他以桐葉封賜的事兒說了,不料成王反悔道:「朕幼時戲言,何必當真?」周公旦道:「天子無戲言。」成王無奈,只好將堯帝故都賜封給叔虞為侯國,國號為唐。
芃神奉命下界,在凡間西方尋找投生之地時,並不像桃神那般大費周折,剛來到西方一國,見一農戶家有一個叫麥爾彥的少女,正在井前打水,芃神元靈就入井裡去了,頓時井水泛出光來。麥爾彥提上木桶,見桶里的水泛著七彩光,感到好奇,就用木瓢舀起來看,頓時頭暈目眩,就在井邊睡著了,入了夢境,夢裡踩著雲端來到一座高大的宮殿前,剛要進去,就見宮門上飛下一隻龍朝她大吼一聲,她嚇得後退幾步,再去看時,又見門上沒有龍,於是快步進入,來到西殿前,剛要進入,忽見檐上又飛下一條龍,口中噴著火焰擋在面前。麥爾彥害怕,轉身就要回去,又看到眼前出現滾滾白雲,感覺就像置身於九天玉霄,這時又見一個天神持一根十字玉杖從雲中走來,來到她面前,仔細一看,見天神長發披肩,眉清目秀,玉面素衣,對她道:「麥爾彥,我乃是龍帝盤古,你是我選中的聖女,我有使命給你,你已懷靈而得天孕,數月之後你會生下一子,這是天界降下的神靈,他將使這四方眾生蒙福。」麥爾彥感到很幸福,問道:「龍帝,這是什麼地方?」盤古道:「這是太陽宮。」麥爾彥問道:「龍帝,這是什麼門,天龍為什麼要擋我?」盤古笑道:「此乃亞門,因你是凡人,天龍不會讓你進入亞門,等你歸一之後,自然就能進入了。」麥爾彥低頭思索一會兒,低聲道:「亞門……」然後抬頭,卻不見天神了,她轉身去找,卻見天龍張開血口朝她撲來。麥爾彥大叫一聲驚醒了,見自己還在井邊,原來做了一夢。麥爾彥到家就懷孕了,後來生下一子,想起夢中的情景,就給孩子取名叫「亞門」。
卻說軒轅健被消除記憶后,回到太陽宮,再也不去蕊珠宮了,一天心裏懵懵的,就連雲珡、妡嬋兩個仙婢都覺出異常,一時也不好問,只得跟在他身後,在園子里各處走走。眾婢因軒轅健生得俊俏,說話又和和氣氣,也樂得同他親近,軒轅健見雲珡和妡嬋、望舒有時進來屋裡玩耍,也搭著話兒說笑兩句。軒轅媓察覺出異常,但不曉得真相,便一再囑咐望舒和雲珡、妡嬋,讓她們不要去太陽宮外遊玩,怕的是冤家路窄,萬一被人撞見了,傳說到宮廷里,被邪神知道了惹來麻煩,自此以後,婢子們都深居簡出。
如同往常,姬晉在宮內為他父王姬泄心吹笙,桃神元靈和二石女靈體進入王宮去看,聽到這悒悒之樂,九曲迴腸,令他們為之愴然。一曲奏罷,姬晉跪地再三叩首,靈王掀起珠簾兒問道:「我兒這是何故?」姬晉泣道:「兒不久將要離開這人世了,兒叩求父王憐憫娌氏,放她出去吧。」靈王猛地將珠簾兒放下,怒道:「不準!你是天朝太子,她一個卑賤庶女,焉能結為夫妻!乘龍配鳳,門當戶對,此乃天道之常,人事之正,何必多言!」只見那珠簾兒如碎玉般抖動起來,發出琳琅之聲。桃神見狀,對二石女道:「想不到世hetubook•com•com俗之人果然寡德而無道,我聽圓融神曾道:『【凡人交往而不論志趣,逐名趨勢,攀高結貴,多是那有利則來,無利則去之徒,姻緣之事實難為】』,我原來不信,今日親眼所見,才知事實如此。」二石女道:「看著也傷心,不如現在接他走吧!」說完吹出一口仙氣,彈指而出,那姬晉立即口吐鮮血,倒地身亡了。靈王見太子暴死,肝腸寸斷,抱著屍體痛哭不止,誰知那姬晉靈魂出體,見二位神仙來接他,高興不已。才出宮門,二石女就變化為鳳和凰,鳴叫一聲,只見瀑布下有一隻仙鶴飛來,載著姬晉靈體,跟隨鳳和凰去了南方。幾天之後,有人見到太子騎鶴吹笙的情景,於是飛報入王宮,靈王聽后越發思念姬晉,可憐他為娌氏女而死,就釋放了娌氏女。此後,靈王一病不起,一晚夢見太子騎白鶴前來見他,夢醒之後,對群臣道:「兒來接我,我當離去了。」說完也一命嗚呼了。靈王死後,靈魂出體去找兒子,不覺就來到幽冥關,被正欲去王宮拿他的白無常碰見,白無常暗思道:「那些為惡的、缺德的、享樂的人死後,見我都是拚命逃跑,離這幽冥關越遠越好,而他卻自己找上門來了。」白無常朝靈王大喝一聲道:「姬泄心!哪裡去?!」靈王猶如在夢裡,見對面來個牛頭鬼,手裡拿著一根青繩,就知道來到幽冥關,大吃一驚道:「朕尋兒至此,你可看到朕之子?」白無常道:「你道你還是靈王不成,不要自稱朕了!小心冥王聽著送你下地獄,快隨我去吧!」說著就扔過青繩來,那繩子轉了一圈兒將靈王綁了個結實。白無常押靈王去判府,正巧判官陸正經過,見靈王被押來,將他們喝住,問白無常道:「他是陽間帝王,我看他陽壽未盡,你為何將他拿來?」白無常答道:「他自己來的,正好被我碰著了。」陸正懷疑,問靈王道:「你來這裏作甚?」靈王哭道:「我兒暴死,見他騎鶴來接我,我就追來了。」陸正驚道:「什麼?太子死了?」靈王跪地叩道:「正是,正是。」陸正問道:「這是誰所為?擾亂陽間秩序,毀壞帝統,觸犯天戒,簡直罪不容誅!」於是又喚來生死簿吏,說道:「你查一下陽世的靈王和太子的陽壽。」簿吏翻開生死簿,第一頁便是陽世間帝王將相的壽考,一看慌了神,答道:「靈王姬泄心陽壽尚有二十六載,太子姬晉陽壽尚有六十二載。」陸正怒道:「既然如此,是誰個追其魂,奪其命的?」生死簿吏戰戰兢兢,不知如何回答。陸正忽然想到靈王剛才說太子騎鶴而來,就吩咐黑、白無常道:「爾等速去,將那花果山仙鶴擒來!」黑、白無常領命去花果山,果然見有一隻白色仙鶴,就將它魂魄抓入幽冥判府。仙鶴在陸正追問下道出實情,陸正知是神仙所為,更是憤怒,對仙鶴道:「你身為凡間仙禽,怎能做出違背天理的事兒來!今罰你去卵生道輪迴,脫了你這身仙皮!」第二天,人們發現仙鶴倒在湖中死了,仙鶴本來是胎生,自那以後都成生蛋孵卵之禽了。原來,這仙鶴本是伏羲昊在凡間時養的一隻天鵝,後來得了仙氣,成為仙鶴,與當時「龍、鳳、凰」並稱為仙界四靈,在凡間很少看到,自仙鶴被打入卵生道輪迴凡間以後,仙鶴便成了凡禽,就為人們常見了。
楚武王聽說隨國君主有一顆絕無僅有的蛇靈珠,興兵去伐隨國,雖然搶來蛇靈珠,他卻暴死途中。原來,軒轅昊利用牧夫星海神府駐星守將軒轅敖勢力,奪取十七星海之後,背棄盟約,竟然要殺死軒轅敖,軒轅敖只好帶他的七個兒子逃下界去,藏身於江河海域,他為東海龍王,他的七個兒子則成為各水域龍王:長子名為麒麟,為渤海龍王;次子名為熬螇,為北海龍王;三子名為巨螄,為南海龍王;四子名為蛟蟒,為長江龍王;五子名為浮忷,為黑河龍王;六子名為貔貅,為黃河龍王;七子名為朝昊,為洞庭湖龍王。在逃下界之時,七龍子中唯獨四子蛟蟒遇到麻煩,由於那界下凡間一度成為天廷懲治眾神的地方,同時也成為走投無路之神仙的避難所,但是,到凡間須要藉助四天門通道。那天,軒轅敖帶七子慌亂中逃跑,他和第五子浮忷從元天門跳入通道,長子麒麟和第三子巨螄、第六子貔貅從南天門跳入通道,第二子熬螇和第七子朝昊從西天門跳入通道,都很順利來到凡間,並在各自水域建了龍王宮。唯獨第四子蛟蟒運氣不好,他卻走錯天門,竟從中天門跳下了,他卻不知,那中天門通道是天廷懲罰重罪之神的專用通道,從中天門而下,就會喪失神力,脫胎換骨,與凡物無異,這蛟蟒自中天門通道而下,幾乎是墜落的,龍角和龍足全都不見了,等墜到凡間楚國,落在長江岸邊之後,本來好好一條龍竟成了一條大蟒,落在地上時還被碰傷了頭。就在這時,隨國君主恰好乘船在長江上遊覽,忽然見一條大蟒在岸邊呻|吟,頭上鮮血淋淋,隨國君主見大蟒身上還冒著青煙,認為是天龍從天而降,於是靠岸,親自帶御醫為它療傷。蛟蟒傷好之後,趁夜間游進長江去了,做了長江龍王。為報答隨國君主救命大恩,龍王蛟蟒在君主睡著時,口中銜一顆碩大龍珠來到榻前,將那珠子放在枕邊就走了,而後給君主託夢。君主夢到一條大蟒來到面前,口中吐出光芒四射的寶珠,對他道:「我乃是東海龍王之子蛟蟒,特獻上此珠以報大恩。」君主突然驚醒,才知是一夢,他翻起身來一看,原來枕前果有一枚寶珠,將整個寢殿照得明如白晝,便叫它為蛇靈珠。
姬昌次子姬發繼承王位,帶領兄弟保護母親太姒逃到周河,聽聞父親被押走,兄長又死於惡來之手,大家都痛不欲生,母親太姒一病而亡。九個兄弟亂作一團,又怕帝辛派人追殺,便一直東躲西藏。一日,姬旦對姬發道:「周河上有個老者,頗具仙風,王兄何不去看看?」姬發一時沒有主意,只好跟著姬旦去看,見周河上有一葉扁舟,上面坐一個老者在垂釣。姬發見老者,疑惑道:「就是此人?」姬旦不答,姬發前去一揖,問道:「舟中之人是誰?」這老者正是姜炎所變化,此刻正在垂釣,見姬發施禮相問,就將那漁竿兒拉了上來,姬發和眾兄弟伸頸去看,那魚鉤兒卻是直的,鉤針上還滴著水,姬發低聲道:「老叟愚也。」姬旦卻不以為然,他勸姬發道:「王兄,大智若愚,我看此人必是大賢,你還不敬拜?」姬發搖頭笑道:「天下哪有用直鉤釣魚的!如此愚人,焉能助我克成帝業!」姬旦忙道:「老者乃是神仙中人,因不忍殺生故而如此,王兄求賢,焉能以貌取人?」姬發嘆道:「如此,且問問再說。」姬發又朝姜炎高聲問道:「敢問老者姓名?」姜炎不看他,答道:「老夫姓姜,名尚。」姬發又問道:「老者用直鉤垂釣,魚兒焉能上鉤?」姜炎將魚竿兒扔在一邊,起身道:「公子釣譽,老夫釣魚,彼此彼此罷了。」姬發不解,問道:「此話怎講?」姜尚走下扁舟,來到他跟前,打量他半晌,笑道:「我看公子虛驕恃氣,未必能克成帝業,不過沽名釣譽之輩罷了,而老夫直鉤釣魚,不求聞達,但求隨緣而已。」姬發大悟,即叩拜道:「如若不棄,願拜為師,助我伐無道昏君,拯救黎民。」眾兄弟忙跟著跪拜。姜尚忙扶起姬發,笑道:「那帝辛昏君倒是一個昏君,但不見無道,老朽願為大王效力,順天命而已!」此後,姬發封姜尚為太師,封姬旦為宰相,舉賢任能,練兵秣馬,公然與帝辛分庭抗禮,並傳檄各地舉義,建立周朝,自稱武王。
話分兩頭。那日桃神下界之後,玉帝忽聽到武德星君來報道:「聖上,界下西方冥界陰靈造反,打上西天門來了!」玉帝聞報,差點兒沒癱坐在地上,大呼道:「陰靈乃泰初之神,已匿跡多年,為何現在又打來了!」說完急召鍾頎來見。鍾頎回道:「陰靈來犯,靈界可禦敵,聖上勿驚。」果然,一會兒又聽武德星君入報道:「陰靈被西極靈界諸佛打敗,逃回界下去了!」鍾頎又道:「陰靈不久將重來。」玉帝得知靈界可擊敗陰靈,再聽鍾頎說陰靈又會來攻,便也不著急了,於是不緊不慢問道:「可有良策阻他來犯天廷?」鍾頎回道:「自女媧娘娘下界在太行山造人以來,這凡間已過幾十萬年,其間人類幾度遷徙,一部分人去了凡間西方之地繁衍生息,只因脫離中土時間太久,西方之人不通教化,疏遠神靈,又信邪魔外道、靈巫之師,妄談禍福。後來,女媧娘娘與伏羲昊與陰靈大戰,陰靈大敗而逃,苟活在界下西方冥界,一時間魔界興起,人皆以魔為神,陽間已亡之人,多被他留在冥界為兵。然而陰靈無日不思重返仙界,但有機會,他必會引魔軍來犯。」玉帝問道:「何計可退陰靈?」鍾頎思忖片刻,回道:「今桃神化名李耳在中土佈道,廣收弟子大興道門,如今龍域國之人皆信神靈,敬天愛人,民風淳樸。為今之計,聖上若能再派一神下界,去那https://www.hetubook.com.com凡間西方佈道,使眾人信奉天帝眾神,就不會被那陰靈蠱惑,久而久之,陰靈難以為繼,將會不攻自滅。」玉帝想到了芃神,欲令他下界輪迴,到西方佈道。鍾頎又道:「伏羲昊于太行山一帶教化民生時,那些人就已離開中土去了西方,故而後人並不知仙界眾神,若芃神下界去西方佈道,空口無憑恐難令人信服,臣以為,莫如下臣先將這仙界諸事寫下來,編成經典,再由芃神攜其下界,傳經佈道,可望成功。」玉帝低頭沉思,喃喃道:「甚好,經典當以朕為主,眾神為輔,令凡人拜朕為天帝……」玉帝的話還沒說完,鍾頎心裏反感,打斷道:「臣定會遵旨編寫。」玉帝無奈,只得令他去編寫佈道之經卷。鍾頎用三天時間將經卷寫成,取名為《極經》,而後呈玉帝御覽,玉帝看過之後大喜,即刻召來芃神,對他道:「此乃《極經》,是朕與人類之約書,你去界下西方佈道,若西方之人信奉眾神,守約向善,待他們肉身死後,靈體不必去那冥界輪迴,可直達天界八十一諸星。」芃神領命而去,走到西天門時,鍾頎趕了上來,攔住他道:「此《極經》我是奉旨所寫,其中多有疏漏,我知上神乃是泰初大神,界下佈道之時,上神可自便。」芃神會意,躬身向鍾頎施了一禮,然後下西天門去了。
㛞珠好久不見軒轅健,又從須菩提口中得知他的記憶被消除,心裏忐忑不安,便出蕊珠宮去太陽宮尋他,一路上思道:「也不知道他記憶消除了,還認得我么,若認得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可慢慢叫他認得姝涵妹妹,若連我也不認得了,那就沒做奈何處了。」沒有姝涵同行,她便只能步行著去了,走了三個時辰才到太陽宮,進去一看也不見一個人,一時又覺得身子睏倦,到園子里的一座亭上歇息。亭內四面窗欞有風透進,園子里花草香氣,撲鼻而來,好不愜意,一會兒㛞珠便睡意濃濃了。軒轅健恰巧也往芳亭來,慢步至亭前,正要跨上玉階,就見亭子里躺著一個婢子,軒轅健以為是妡嬋,便叫道:「妡嬋,是你在那裡么?」見不應答,他便上前仔細一看,認得是㛞珠,正靜靜地睡在那裡,纖腰一束,娉娉裊裊,苗條可人。軒轅健暗思道:「㛞珠好久都不見了,怎麼會在這裏?」想著便伸手去搖她,突然又見㛞珠綠茵茵的抹胸,一點玉|乳時隱時現,不覺神呆,㛞珠醒來,矇矓煙視,見是軒轅健,小心兒怦怦地跳了幾跳,頓時兩頰紅暈映紅玉面,如桃花初綻,接著坐起來,將那雙玉臂兒一展,伸過去勾住了他的脖子,就將他緊緊摟住,不由得嚶嚶哭泣起來。軒轅健笑道:「巴巴地到了這裏,正好歇息著,怎麼見了我就哭了?」㛞珠鬆開他,又上上下下地瞅了他一會兒,翣翣眼兒,將頭兒一偏,問道:「你可知我是誰?」軒轅健捧著她的粉臉兒,端詳了半晌,吃吃笑道:「你怎麼了?不信你和一個外人勾肩搭背的,你是我的㛞珠,你是我妻子,怎麼我就不知道了?」㛞珠撲哧一笑,忙將玉手兒掩口,又努著嘴兒道:「夫君,你怎麼都不去蕊珠宮了?害得妾好想你。」軒轅健搖搖頭,嘆道:「那裡又不是我家,我總覺經常去叨擾不好,那會兒我還想去的,不想你卻來了。」㛞珠笑道:「你都把姝涵妹妹忘了么?」軒轅健蹙著眉,問道:「誰是姝涵妹妹?」㛞珠聞言,忙將玉手兒掩住口,睜大眼睛直愣愣地盯著他,半晌說不出話來,心裏思道:「完了,完了,果然被消除記憶了,這下可怎麼辦,我姝涵妹妹可憐的,唉,只可惜那地牢被玄封,除我誰也進不去,要不然我領夫君去看看姝涵,說不定什麼都記起來了呢。」想到這裏,問軒轅健道:「夫君,你有妻子名叫軒轅姝涵,你只是出了事故忘記了,我是你的妾,你可記住了?」軒轅健聞說,搖搖頭,見㛞珠蹙眉撇嘴兒的,又急忙點點頭。㛞珠又撲進他懷裡,撒起嬌來,就在這時,又聽身後說道:「你們兩個在這裏作甚?」軒轅健回頭一看,見是母親軒轅媓站在亭外,於是低聲道:「快起,我母後來了。」㛞珠忙一骨碌爬起,整整裝束,福了一福道:「母后萬福金安!」軒轅媓見是㛞珠,早知道她與軒轅健已私訂終身,便過來抱著她,笑道:「我還以為是哪個婢子哄我兒耍呢,原來是你,好媳婦兒,何故來遲?怎的不早些兒來看為母?」㛞珠一聽軒轅媓一句「媳婦兒」,一句「為母」的,便知她已知自己與軒轅健私訂婚約的事兒,鼻子一酸,竟倒在軒轅媓懷中哭了起來,軒轅媓忙哄著,安撫了半晌才消停下來。
帝辛召集群臣進園觀賞,問笪燕寶道:「朕有此仙境,仙女可至否?」笪燕寶搖頭,嘆息道:「陛下若能敬天愛民,向善修行,可與三皇五帝一樣,死後便可列入仙班,又何須耗盡天下之財,取民脂民膏興建鹿台,陛下只為貪圖安逸淫樂,上天不再祚佑陛下了。」帝辛大怒,令侍衛將笪燕寶亂棍打出不題。
費仲見帝辛愛妲己,沉溺酒色,勸諫道:「妲己非姬昌之妾,姬昌冤死,陛下何不昭雪,安撫姬氏,若興兵發周,必致慘敗。」帝辛道:「妲己雖與姬昌無關,但姬昌自封為王,反心昭然,如今其子反跡已現,豈能不伐?」費仲嘆道:「我朝歌大軍分兵伐諸部,飛廉遠伐東夷,如今只有惡來一軍,勝敗實難預料。」帝辛怒道:「朕意已決,不得再諫!」此後,姬發在姜尚幫助下,率軍大戰于牧野,惡來陣亡,姬發攻進朝歌,飛廉率大軍揮戈勤王,因多數士兵為東夷戰俘,中途倒戈,飛廉還未至朝歌就聞帝辛自焚于鹿台,於是飲恨而死,自此殷商滅亡。
玉帝十六年。
話分兩頭。那娌氏女被釋放后,也是一病不起,她母親以為是熱病,每天摘一些草根煎給她吃,這草也長得稀奇,植株上有白色柔毛,果實如人頭狀,看上去就像是一堆白髮,所以人們都叫它為「白頭翁」,吃了很久也不見病有好轉。桃神元靈急了,等不到娌女康復,自己便不能投生,見娌女家院子外有一棵李樹,只得暫寄一枚李子上,只等她病好之後再投胎,不想這一等就是八年,元靈所寄生的李子都長出八個核來。一天中午,娌女來到李樹下納涼,桃神元靈見機會來了,就掙扎一下,將李子落下,正巧砸在娌女頭上,娌女見一枚水靈靈李子,便狼吞虎咽吃了,沒過幾天,她那一身病就痊癒了,娌女覺得神奇,就將那八個李子核小心收藏起來。數月之後,娌女肚子大了,娌母驚道:「一個黃花閨女,怎的就懷孕了?」娌女指著院子外那棵李樹,泣道:「皆是李耳!」娌女未婚而孕的事傳了開來,周圍的人紛紛議論,娌母不堪羞辱,便帶著娌女離開那裡,朝東走去。娌母因年邁死在途中,挺著大肚子的娌女見母親死了,自己又行動不便,就哭號著祈求神靈護佑,恰好被軒轅媓聽到,軒轅媓吐了一口仙氣兒,一道紫氣直達界下,那娌女哭著,忽然就見一頭梅花鹿朝她奔來,伏在她面前,娌女跨上鹿背朝東走去,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居下來,梅花鹿離去了,為了感念梅花鹿的搭救之恩,娌女便將這個地方叫作「鹿邑」。娌女挺著肚子等了整整一年零八個月,才臨盆分娩,孩子生下來后,娌女見孩子鬚髮全白,儼然像個小老人,就給孩子取名為「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看到自己鬚髮全白,就問娌女道:「我怎麼這般模樣兒?」娌女取出保管多年的八個李子核,嗔道:「皆是李耳!」長大后,老子就為他自己取名為「李耳」。
〖姜炎下界助周伐商紂〗
話說帝辛滅亡后,姬發將朝歌九鼎和黃鐘大呂搬入王宮,舉行建國大典,令樂師奏黃鐘之樂,聽大呂之聲,觀雲門之舞,率文武百官祭祀天神。姬發一手拉著姬旦,一手拉著姜尚,笑道:「你二人並肩作戰,助本王一統九州,真可謂是黃鐘和大呂,黃鐘之聲,大呂合之,故有今日之勝。姬旦乃是本王之弟,功高不賞,而太師則不同,本王就以這大呂賜太師為姓,以示器重。」姬發為了讓姜尚安心輔政,並賜婚給他,姜尚在人間留有後人,從此姓呂。姜尚活了一百六十歲,歸一之時從人間度來不少神仙,其中有李靖與哪吒、金吒、木吒父子四人。不料此事惹怒笪殷頊,聽說女媧暗助姬發滅亡商朝,大發雷霆,將女媧告到玉帝那裡,玉帝不理其奏,笪殷頊無奈作罷,只得再待時機不題。
軒轅媓聽了,放聲大哭起來,指著軒轅健嗚咽道:「你滾出去罷,我沒有你這個兒子,我的姝涵,可憐我的姝涵,命怎的這般苦,這是誰造的孽,就要我的姝涵來擔著這些個罪!」軒轅健此時更加心神慌亂,這時見雲珡和妡嬋捧茶而來,軒轅健給她們使眼色,雲珡和妡嬋見軒轅媓哭得傷心,只好退在原處站定。軒轅媓哭了一會兒,罵道:「女媧也真歹毒,竟然如此對我的姝涵!我怕外人知道我在太陽宮,惹來麻煩,便沒讓她知道我在這裏,也一直瞞著軒轅健的身份,不想她知www•hetubook•com•com道了軒轅健和姝涵的事兒,仍然加害!這個恨,我可是一定要解的,看看她女媧有何本事!」軒轅健不知所措,只是賠笑道:「母后息怒,孩兒會問個明白的。」軒轅媓霍地起身要走,回頭對軒轅健道:「等你問明白了,怕我的姝涵早死了!」軒轅健無話可答,唯有紅著臉跪著。軒轅媓又道:「㛞珠,你們兩個好久都未見了,自在一起說話兒吧,為母要去設法子救我的姝涵了。」說罷,頭也不回,竟自出亭而去,雲珡和妡嬋也慌忙跟著去了。
宴罷,西王母攜姬滿游瑤池,竟與夢中之景一致,姬滿問道:「王母乃仙人,為何有俗名?」西王母答道:「我隨聖母女姬姓楊,因每日思返回天闕,故叫作楊回。」姬滿又問道:「王母與寡人曾在此虛度十年,確有其事乎?」西王母笑道:「我與聖上神遊十日而已,聖上肉身怎麼能同去呢?」姬滿恍然有所悟。游畢瑤池返回,忽見西方天際出現十二道白虹,南北通貫,晝夜不滅。姬滿問道:「天出異象,徵兆若何?」西王母道:「此乃西方如來佛祖涅槃,歸一天極也,故而有此天象。」姬滿又問道:「凡人果可修道成仙成佛乎?」西王母笑道:「聖上可想看你元靈真容?」姬滿不解,問道:「何謂寡人元靈真容?」西王母答道:「若聖上能停止征戰,一心向善,虔誠修仙禮佛,必能得道升天,而後成為真神,我讓你看的正是你成仙之後的容貌。」姬滿將信將疑,笑道:「寡人如何得見?」西王母笑而不答,又攜姬滿來到天池,笑道:「此為布倫托海,聖上真容,就在其中。」姬滿聞言,頗為吃驚,笑道:「天池浩瀚無際,豈能見得寡人真容?」話剛說完,就見西王母將那鬟髻上的環曲珠簪兒抽出來,朝那天池輕輕一挑,只見雲起雲涌,不一會兒,那天池竟然斜掛了起來,好似一面巨大水鏡,西王母笑道:「聖上請看。」姬滿朝那水面望去,果然見水中有自己的影像,仙衣飄飄,仙骨道風。姬滿喜道:「寡人看見矣,原來寡人之真容如此!寡人即刻罷兵回朝,從此偃武興文,休養生息。」說罷,辭別西王母,班師東去。姬滿回朝,果然一心修仙禮佛,於終南山築千余尺高中天台,居住其中,清心寡欲,虔誠修行,后又建造寺院,供奉阿育王第四女所造的釋迦牟尼金像,姬滿最終得道升天不題。
魔天王陰靈得知天廷派下芃神來佈道,人們都信奉起天神,很多人都追隨了他,陰靈本來就為此事憤怒,再一看《極經》,見其中未提及盤古以及泰初四神,倒是把玉帝說得天花亂墜,更是怒上加怒。一天晚上,亞門獨自在山洞靜坐,陰靈前來見他。他們原來都是泰初之神,彼此都很清楚。陰靈怒道:「好個天帝之子,你是與盤古同出的泰初之神,都是那軒轅昊和女姬的祖宗了,怎來到了這裏卻成了姬軒轅的兒子?」亞門回道:「來到這地,天為大,玉帝乃是天帝,我奉命來佈道,就是天帝之子了。」陰靈怒道:「仙界一群惡神邪仙,亂臣賊子!他們都是那逆賊天斗所造化的惡靈,卻妄稱什麼天神!他們不知泰初也就罷了,而你身為盤古太師的侍神,卻也行此悖逆之事!我若不殺你,我就枉為太師所化的陰陽之氣了!」說完氣呼呼離去。
且說周穆王五十二年,姬滿再次發兵往西域,乘驊騮八駿專程往昆崙山尋找西王母,于山間遇到四仙女,問道:「爾等何人?」綠衣仙女答道:「我是許飛瓊,西王母御前侍女。」紅衣仙女答道:「我乃董雙成,西王母御前侍女。」紫衣仙女答道:「我乃段安香,西王母御前侍女。」白衣仙女答道:「我是賈陵華,西王母御前侍女。」姬滿問道:「既是仙女,為何都是俗名?」許飛瓊笑道:「我等在凡間,也曾是人生父母養,食人間煙火的俗人,有緣得西王母點化,修行成仙,故有俗名也。」說罷,領姬滿朝昆崙山仙洞中走去,途中見昆崙山上騰起一片紫雲,見西王母立於山巔,姬滿細看去,果然與夢中仙女一模一樣,西王母下來,挽著姬滿走入玉宮,四侍女獻上萬歲冰桃、千年雪藕,姬滿方知原來西王母確有其人。
帝辛回到朝歌,逼問姬昌妲己下落,姬昌道:「臣聞蘇氏部落族人有女,名叫妲己,臣只聞其名,未見其人。」帝辛怒道:「狡辯!朕親自於鹿台見過此女,她親口說她是妲己,是你的妾,你為何不認!」說罷又嚴刑拷打,直到將他打死,也未問出個結果。又聽說姬昌之子姬發造反,便召集群臣商議平叛之策。其時朝歌有臣,名叫比干,聽說帝辛殺了姬昌和姬考,心裏本來就不平,奏道:「陛下妄殺忠良,這是何故?」帝辛怒道:「姬昌勢大,自封國王,反心昭然,故而殺之。」比干奏道:「陛下貪色,偏信奸佞,以致朝政荒廢,民生凋零,時下怨聲四起。今陛下又濫殺無辜,以致群臣恐慌,陛下若不改過,貿然興兵伐周,商朝必亡。」帝辛勃然怒道:「老賊,你當朕不知你這老賊心思!莫非替姬發說情不成?先帝在時,曾有意立我為君,而你與朕兄微子啟、微仲、子期三人密謀篡政,對朕多有誹謗,那微子啟、微仲、子期三人暗中與姬昌來往,妄想賣主求榮!而今你又來御前胡言亂語,想讓朕放那姬賊,是何居心?」比干回道:「昔日,陛下褻瀆天神女媧,惹怒天闕,臣昨日夜觀天象,見北斗天樞、搖光二星,忽明忽暗,預示陛下大禍將至,請陛下設壇禳星,乞求天神寬恕,如此可望太平。」帝辛起身怒道:「朕聞北斗有七星,皆由天神司掌,朕卻不信。上古之人云『【聖人心有七竅】』,朕更不信,你常以聖人自居,然而卻居心叵測,群臣之中,就你心眼兒最多!朕想看看,你心是否真有七竅。來人!將老賊拿下,剖其腹腸,摘下其心呈上!」兵甲一擁而上,將比干拖了出去,只聽一聲慘叫,比乾死在血泊中,兵甲將比乾的心置玉盤中呈了上來,帝辛見心臟在盤中跳動,近前細看,而後笑道:「哪有七竅,朕分明見老賊黑心一顆,還不扔出去喂狗!」說罷,兵甲奉命將比干心臟捧出喂狗。帝辛開始發兵征剿姬發,飛廉、惡來率兵連克數部落,竟然在蘇氏部落族發現一女,名叫妲己,於是將其解送朝歌,帝辛見蘇妲己雖然天姿國色,但與自己那日在鹿台中所見的仙姿不同,問她道:「妲己,你可是姬昌之妾?」蘇妲己見問,一頭霧水,回道:「妾年方十六,尚未出閣,如何為人|妻妾?」帝辛這才恍悟,原來真是冤了姬昌。帝辛將蘇妲己納入後宮,封為王妃不題。
值姬滿統治時,是為周穆王。當時西方犬戎不朝貢,姬滿大為惱火,欲派兵征討,大臣祭公謀父聞訊,諫阻道:「聖上當以德服天下,西地遙遠,犬戎不朝,或因此故,聖上只要遣使垂問即可。」姬滿大怒道:「他們不來朝貢,寡人御駕親征,親自去取!」祭公謀父勸阻不成,只得隨駕親征,結果一戰被犬戎擊敗,姬滿回朝,憂憤交加,以致一病不起。崑崙一戰驚動西王母婉妗,為使姬滿罷干戈,便入定,使靈出竅去前往點化他。姬滿於病榻上得一夢,一個仙女入宮覲見,姿容冠世,美貌堪佳。姬滿恍惚問道:「你是何人?」仙女答道:「妾自昆崙山來。」姬滿又問道:「卿乃仙女乎?」婉妗笑道:「妾正是西王母楊回。」姬滿驚道:「仙人來見寡人何事?」婉妗笑道:「願攜聖上往仙界一游。」說著便攜起姬滿出殿,騰空而上,直達中天乃止,來到一宮殿,其中自是金玉滿堂,錦繡富麗,數百個仙娥歌舞侍奉,瓊漿玉液、美食肴饌應有盡有,姬滿與婉妗每日或遊歷于中天,或娛戲于仙宮,醉生夢死,樂不可支。不覺已過十年,竟然忘返。婉妗問道:「思汝國否?」姬滿答道:「不思。」婉妗又問道:「思王位否?」姬滿答道:「否否。」婉妗笑道:「既如此,何以攻城略地,以致民墜塗炭?」姬滿不能答,婉妗嘆道:「聖上不在天界,而在我昆崙山仙洞矣。」姬滿恍悟,四顧一下,果覺在西域崑崙,一時又覺在天闕,心下狐疑,惶惶然,姬滿便道:「寡人思念故土,請求仙娥送還。」婉妗笑道:「聖上已至故土矣。」說罷揮袖而去。姬滿驟然寤覺,翻身急看,見自己確實在王宮中,見旁邊宮娥奉上美酒尚溫,肴饌亦鮮,抬眼一看,見祭公謀父坐在身旁,姬滿問道:「寡人十年不在宮中,你可見從何而來?」祭公謀父道:「聖上入寐,不過十日而已,為何說十年不在宮中?」姬滿驚道:「寡人做了一夢,與西王母歡娛,十日竟如度過十年,不可思議。」祭公謀父道:「一夢而已,何須驚疑。」姬滿下榻道:「寡人慾再度親征犬戎,令你隨駕。」祭公謀父嘆道:「上次征伐,兵敗而歸,此番為何又出兵?」姬滿笑道:「此番往西域,不為朝貢,只為見西王母。」祭公謀父道:「西王母乃傳說之人,不足為信。」姬滿喃喃道:「否否。西王母名曰楊回,與寡人夢中十年,豈能是傳說?」說罷即刻發兵往西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