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季漢彰武

作者:陳瑞聰
季漢彰武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九卷 雒陽過客 第579章 河北再亂

第十九卷 雒陽過客

第579章 河北再亂

周不疑對劉燮緩緩說:「河北去年就曾生出大亂,災民遍地,伏屍千里,朝廷並未能盡得河北人心,今年陛下攬權,也確實急了些,使得布置頗有錯漏,這才給了遼虜可乘之機。以此來懲罰府軍諸將,恐怕不能服眾,反會釀成大禍,還請陛下三思。」
劉燮聽他說得有理,不禁用手捶床,冷笑道:「若真有人要讓我難看!我必讓他不得好死!」
劉燮又拿起放在下面的公文,則是秘密監察京師的報告,裏面詳細記錄了陳沖、鍾繇等人在京中交往的內容,劉燮見沒有什麼敏感的,便又把公文放下來。
他說完后,劉燮沒有立刻回話,台中的幾人都靜聽天子來來回回的腳步聲。周不疑先說道:「若要速戰速決,其實只需要請一人出山便可。」其餘幾人都知道他說的是丞相陳沖,但劉燮卻並沒有停下,顯然對這個人選並不滿意。
司馬懿當即答道:「偽朝朝局既為曹丕把持,率軍的也只有那幾人而已,不是夏侯淵,就是曹真。夏侯淵用兵剛猛,而曹真則密中有奇,依我看,多半是以曹真為帥。」
劉燮聽到這裏,當即拍手道:「仲達說得不錯,就按此法去辦。你趕緊去擬個條文出來,明天在朝會上議一議。」他口中說著議一議,但語氣極為果斷,其餘幾人都聽出他心意已決,允諾了之後,很久就都退出去了。
魏諷聞言恍然,心裏明白過來,原來天子是想御駕親征啊!他頓時說https://m.hetubook.com.com:「不若陛下親征,以天子之尊駕臨河北,定能令宵小膽寒,百姓歸心。」話音剛落,就被龐統搶先說:「萬萬不可,子京莫非忘了先帝親征中箭的先例嗎?天子是萬金之軀,受不得一點閃失!」
時光飛逝,轉眼已到了中秋天氣。於是勁風乍起,滿庭的樹木隨之簌簌而響,隨後落葉紛紛。此時天空低沉,可見濃雲如排浪撲來,使得下午的天色極為暗淡。偌大的蘭台內庭,此時因緊閉房門避風,更加顯得黑暗陰森。屋內兩側,擺著數只精美青瓷羊型燭台,各點了幾隻蠟燭,居中大榻上的天子坐在半明半暗之中,面上陰沉的表情讓人不覺生出幾分畏懼。
這番話語氣頗重,聽得劉燮低首不語。而魏諷則滿臉通紅,但又無言反駁,只能岔開話題問道:「可眼下東征在即,吳賊陳兵淮水,南府又有周公瑾牽制,朝廷又能如何呢?莫非從巴蜀調西府兵出來嗎?」
當今正值吳人三攻豫州之際。早在五月,劉燮便收到淮南有吳人大兵調動的動向。劉燮早有趁機建功的想法,聞言大喜過望。一面令東府左右監軍王昶與楊阜與東府諸將整兵備守,在豫州、青州一帶與其對峙,一面在北府與上林中抽調兵將糧秣。他已打算御駕親征,自領兵馬征戰徐州,若能成功,朝中的反對聲望必然消弭,削藩一事也就再無阻礙了。
劉燮和*圖*書此時的心情,又恨又氣。
劉燮臉色頓時緩解下來,他擺手說:「仲達身在信都,未去遼地,有疏漏實屬正常,也算不上什麼大錯,不必介懷。至於用兵主將,容我再想想。」他立身徘徊兩步,又問司馬懿道:「以你之見,遼虜主將為誰,用兵如何?」
榻上的几案上,堆積了不少公文,都是尚書台處理后,等待他最後決策的。放在最上面的,是益州方向的密報:江州的劉范堅持了兩年後,似乎染上重病,漸漸力不能支,在西府的監軍李恢建議,可以出一封詔書適當招降,恐怕很快就會有結果了。
原來坐左手側的是中書監龐統和秘書監魏諷。魏諷拉了拉披風,慢慢說:「河北頗多亂臣賊子,本就是早已知曉的事情,但偽朝所轄不過五六郡,又能派多少人?北府眾將竟不能抵禦,實在是可笑!陛下,以我之見,當是軍中有人觀望不動,才導致軍情如此。當火速遣使去整肅軍紀,明確國法,如此便能扭轉局勢!」
在等待地圖的時候,劉燮不自覺回想起今日與會台臣的表現,又記起陳沖對用人的勸諫。他心想:士元方正,文直善謀,但都不會看眼色;子京稍好,可惜又不善兵事;還是仲達最為稱意,可惜是個降臣,不能服眾。自己往後到底該如何任用呢?還是另尋人才?他思考著這個問題,不覺間深夜已至。
兩側的席上,左面坐著兩名戴頭巾的文士,其中一名文士的身形較瘦,和_圖_書似乎有些怕冷,在袍服外面又裹了層披風,端坐不動。另一人手中拿著如意,一面拍打著手掌,一面觀察著天子的神情。右面也坐著兩名文士,只不過他們身著戎服,較左側同僚更有英武之氣。只是一人正在瞑目沉思,一人手中拿著案牘,身體微微後仰,手指下意識得敲打著桌案,大概也在進行長考。
龐統見劉燮聽信了魏諷之言,不由大驚,連忙放下手中如意,起身對劉燮進諫道:「稟陛下,恐怕事實並非如此。以往府軍用兵,都是由都督調遣,而如今魏都督滯留京畿,原幽州刺史元龍公(陳登)已然病逝,新任幽州刺史人選又尚未敲定,派出去的鍾君與盧君也不通軍事,府軍之中可謂是群龍無首了,如此情況下,無人能夠主持大局,縱然有六萬府兵又能如何?這實在是朝廷台臣的過失,與府軍並無相干。陛下切勿因此而興怒啊!」
如今雒陽兵馬已聚有十萬,劉燮正欲下月出征。不料在這關鍵時刻,北府監軍鍾毓飛來報書,說是遼東偽朝突發大軍,包圍盧龍塞后,所部更進入幽州,直趨易京之下,河北塢堡雲集響應,叛軍多不可計,諸如五阮、漁陽等要地,均落入叛軍之手。此時北府軍僅剩下六萬餘眾,被分割包圍在涿縣、居庸、薊縣等地,相互不能救援,僅能固守城池而已。鍾毓請求朝廷火速派發援軍,否則北府全軍覆沒,河北就又將落於偽朝之手。
司馬懿將案牘放下,www.hetubook.com.com雙手抱拳回復說:「陛下,這種十萬火急的事情,鍾使君是不會說假話的,縱然有少許出入,但大體應當無礙,此事應該還要從急處理才是。」
半晌,劉燮才對拿著案牘的人說:「仲達,你怎麼看稚叔傳回來的這份急報?沒有誇張嗎?」
劉燮仍舊低頭不語。在一旁的司馬懿見狀,猜到是天子抹不開面子,不願承認河北兵亂事責在己,便主動上前說:「說起來我久仕偽朝,竟不知遼東有幾多人馬,以致台閣調度失衡,北府不能抵禦,這都是我之過錯,願陛下許我領兵出征,為國家戴罪立功!」
這個消息完全打亂了劉燮的計劃,在他想來,遼東偽朝偏居一隅,北府六萬人應當足以抵抗,卻不料如今竟全然沒有還手之力,這令他大為惱火,轉首問右手邊的人:「子京,士元,你們看此事該怎麼辦才好?」
劉燮停下說:「我有要事勞煩孔明去辦,讓他領兵,朝中就無人可用了。」
魏諷一時無言,但司馬懿出來說:「這倒不是難事,大可如此布置。陛下先令一驍將率萬眾前去開路,而後率大部親至信都,在城中居中指揮,諸將在前線臨機應變,再令諸葛君在河內安排接應。如此進可攻,退可守,河北民心必安,遼虜勢必也難成氣候。」
龐統起身說:「何如司隸校尉諸葛孔明?去年他兵不血刃,招降河北百萬饑民,在百姓中頗有人望。上林軍士卒也頗與他相熟,以他為主將,正是再妥當不過和_圖_書。」
周不疑笑道:「吳賊又不是第一次攻打豫州,此前兩次都是大兵壓境,結果皆徒勞無功,此次聲勢雖大,但現在看來,恐怕還是響應遼虜而已,臨淄圍城時孫仲謀尚不出力,此時便知曉大局了?」他微微一頓,目光又望向劉燮,拱手說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陛下,眼下吳賊兵眾,卻不過病在腿腳,遼虜兵少,奈何患在腹心。故而當火速發兵河北,將遼虜趕回塞北,才是用兵正道。」
等台中只剩自己一人,劉燮喝令宮人掌燈,躺回到榻上去。如今他已經收得朝政大權,幾乎是令行禁止,但心中卻常常覺得忐忑。捫心自問,劉燮知道是自己做事操切,落人不少口舌,故而為此煩悶。他想起自己與陳沖的約定,不由有些失落,即使貴為天子,也有些事不能隨心所欲。只是堅持了近一年,他便有些煩悶了。
「士元說得在理!」一直在左手邊瞑目沉默的人睜眼插話了,此人正是上林左監軍周不疑。當年他作為荊州別駕劉先之甥,隨劉表自襄陽一起北上。少有異才,聰明敏達,在十七歲時就著有文論四首,劉燮雖在太學中以孤傲聞名,卻對不疑極為欣賞。後來他做代王世子,第一個招入府中的,也是周不疑。
下面還堆了不少,襄陽、章武、長安等地都有事請示。但劉燮已經沒有心情去看了,他心中惦記著御駕親征,便讓宮人去取冀州、幽州兩地的地圖,置於其他的公文,他都打算留給諸葛亮去酌情批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