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界大天師

作者:玄素君
三界大天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威震江南 第二百一十四章 赤腳大仙 交梨火棗

第五卷 威震江南

第二百一十四章 赤腳大仙 交梨火棗

赤腳大仙乃上古仙人,姓名來歷已不可考,只知其法力廣大,道行高深,因常常跣足示人,故而三界眾生皆以「赤腳大仙」稱之。
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再加上玄武湖,朱雀橋,此四象便如四根釘子,將南京城諸多山川河嶽的靈氣定住,使其不再往外潰散。
張牧之心中大震,慌忙又站起來:「小道真是三生有幸,今日居然能有緣得見大仙一面!」
引得來往路人紛紛側目:「世風日下啊,一個道士當街追女子……還叫什麼仙子……」
希夷先生又讓張牧之坐下,指著桌上果盤:「赤腳大仙的交梨火棗聞名三界,小友也是機緣到了,且來嘗一嘗。」
張牧之點點頭,而後又笑了起來:「我如今初成陽神,應該還到不了北極帝宮,待我修為再長進些,便運陽神前往上界拜見紫微大帝,向他老人家言說我倆之事。」
一個身形消瘦,鬚髮皆白,面色紅潤,頭上以枯枝挽了一個道髻,身著一件寬大的葛色道袍,一望便有除塵之意。
「對了,這水平王跟上界二十八星宿中的箕水豹有些干係,所以你行事還要掂量著些。」
眾人尋偏僻處降下雲頭,張牧之先是將墨麒麟收入青蓮空間里,而後又帶著眾門人往太湖岸邊而來。
張牧之點頭,又囑咐玉羅剎:「稍後你可在那閣樓里定個雅間,他們三個初次隨我出遊,且帶他們吃些好的。」
張牧之再次點頭:「事無不可對人言,晚輩來自五百年後的末法之世,深知有明一朝水旱之災是何等慘烈。」
倒是那青衣雙抓髻的胖道士隨口道:「何以見得是真仙呢?是倆騙子也說不定嘞。」
赤腳大仙見人家這種態度,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只是道:「我倆此番下界閒遊,聽聞了你之前的做的一些事情,又隱約猜到你的打算,便特地趕來有幾句話交代你。」
人人心中都浮現出一隻身披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的美猴王形象,那是個敢同老天斗一斗的英雄。
「這交梨乃水、金二氣所凝,更難得的是沒有寒性,真是積蓄法力的寶葯!」
縱使今日外面下著小雨,大廳里依舊座無虛席。
「小友!小友且慢些,免得身子受不住仙果的靈氣……」
織女今日才算見識了張牧之的臉皮,一時不知如何回應,只好加快腳步往前走去。
「你如今道行還淺,許多事情都看不透,包括勾陳上帝在內的諸般神聖雖同你立場不同,但也算不m.hetubook.com.com上是敵對,你日後行事當以止殺為要,免得最終不好收場。」
而後淅淅瀝瀝的小雨再次撒落下來,彷彿方才的那一瞬間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赤腳大仙耐心指點:「這太湖水神號水平王,原身是一條修鍊了千來年的豬婆龍。」
茶棚里擺著四五張桌子,有許多百姓圍著桌子坐著喝茶,吃些乾果點心,唯有靠路邊的一張桌子旁坐著兩個樣貌奇古的道士。
一瘦一胖兩道人對視一眼,而後哈哈大笑起來。
「師父對這幾個童子就跟親兒子一樣……」玉羅剎心中嘀咕一句,隨後點頭應命。
赤腳大仙性子隨和,見小道士吃了鮮果后滿臉享受的模樣,滿以為人家會稱讚幾句,然後他好順著話頭往下說。
張牧之伸手拿起一個青梨咬了一口,嚼了幾下只覺得十分香甜,而後滿口生津,一股清涼之氣自喉頭垂下,五臟之中五尊法相頓時大放光明。
閣樓正門懸一紅底匾額,上書「太白樓」三個金字,張牧之剛欲帶著門人進樓,卻聽一旁有人呼喚:「小友且慢行,不妨過來同老道敘敘舊。」
張牧之頓時心中一動,轉頭朝樓前不遠處一個竹竿蘆葦搭建的茶棚里看去,而後吩咐玉羅剎:「你先帶著他們進去吃飯,我稍後自去尋你們。」
「而且佛家諸菩薩也做出承諾,讓猴子日後助你成事,所以王靈官等神聖也隨他折騰去了。」
赤腳大仙忍不住眉頭直跳:「我這些仙果要幾百年才能長成,這次虧大了……回去得找張道陵那老道士說道說道……」說著隨手一撫,桌上的盤子就消失不見了。
豈料張牧之幾下就吃完了手中的交梨、火棗,而後動作不停,又伸出兩隻手往盤子里夠去。
一襲素色道袍的張牧之和織女各執一柄油紙傘站在門外,二人見茶館里已經沒有空位,於是便轉向往別處走去。
「這胖子號赤腳大仙,小友可曾聽過其名號?」
在視線稍遠些的臨水之處有一座三層的閣樓,遙遙可見飛檐斗角,青瓦紅牆,軒窗廊柱俱都精巧雅緻,一望便知是富貴人家消遣的去處。
張牧之笑著解釋:「猴子當初和我爭鬥,靈官大哥曾現身助我,而且順德公主以為是我拆散了他和猴子,是以書中多有謗道之語。」
「你我都是長生久視之人,既然已經彼此互明心意,又何必像那小兒女般在意這旦夕別離?」織女忍不住抿嘴而和_圖_書笑。
三國時孫權將此地定為都城,又令擅長風水之人借山川地理之勢布下風水四象之陣鎮壓氣運,防止「王氣」流失。
希夷先生擺擺手:「坐下說話,我等乃仙道中人,不似天庭里那些神明一樣有上下尊卑之分,且隨意一些。」說著又指了指對面的胖道士:
「他平日里行事倒也算有規矩,只是最近他那水府之中多了三個自閩地而來的野神,那水平王難免被其蠱惑,你雖有神通法力,卻也要小心應對。」
自從這故事開講之後,茶館的生意明顯好了許多。
若非腦後有一小撮頭髮以繩節紮成雙鬢,只看面相就似一個光頭的胖和尚。
張牧之忙道:「大仙直說便是,晚輩定當遵從。」
玄妙之處在於這二人就在靠近路邊的位子上坐著,來往客人甚至是茶棚老闆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兩人的存在。
織女點了點頭:「這猴子先是借香火之力將肉身淬鍊了千來年,能做到像神明那樣通靈變化,又有佛家氣運加持,才能走這一條路。」
張牧之連忙答應,接著就聽赤腳大仙把水中幾位神祇的底細細細解說了一遍。
赤腳大仙苦口婆心勸道:「一者,我知你有救民之念,但之前行事確實是太過莽撞了些,動輒便起殺心,這種做派絕不可取。」
「火棗乃炎陽之氣化生,若非我修成了陽神,還享受不了此仙果……」
「晚輩身為下代天師,自有權利督查這人間大小諸神,我行此事只為救災安民,此心天地可鑒。」
這個聲音清朗和煦,乍一聽是個普通老者的言語,卻又給人以縹緲不可捉摸之感。
有人正售賣些茶水點心,顯然是那些不能在閣樓中消費的普通百姓歇腳之地。
「不過你我倒不算第一次見面,兩年前你在丹陽鎮上學了我的斂氣法門,你可還記得?」
張牧之在桌前坐下笑著回答:「晚輩僥倖修成陽神,又練有法眼神通,普通凡人大體一觀便可查之生平來歷,縱使神明之類也能看得一些底細。」
張牧之來到近前躬身:「晚輩眼拙,不知兩位真仙在此,一時之間失了禮數,恕罪!恕罪!」
「我早打聽了這小子的秉性,赤腳大仙這次算虧了本了……」希夷先生心中暗笑。
「比不得仙子當初親上龍虎山之事,小道每每思及仙子豪氣心中都佩服得很,故而願意效仿之!」
張牧之之所以選此湖開啟化龍之路,一者是因此湖水量充沛,能為吳和_圖_書天祿提供足夠的水精修鍊,二者若是此處水神若不識時務,他也可行『殺雞儆猴』之舉。
自經過金華縣應對邪神之事,二人之間相處起來倒似相知多年的老友一般。
張牧之一邊大吃,口中還不耽誤說話:「不瞞前輩……晚輩獨創功法,于穴竅之中混煉百神……什麼仙果金丹都受得住!」
湖中是一片煙波浩渺之景,水中又有島嶼蔥翠,點點白帆在水汽之中時隱時現。
「另一件事便是你所說的化龍之路了,我知你不僅要讓門人吞食萬水精華成就真龍,還有分割天下水神權柄之意。」
「那毛守忠煉化了我給他的龍氣,如今傷勢好轉重登神位,這南京城的風水四象之陣恢復了。」
正在此時,張牧之突然覺得頭頂雨勢猛地一停,連忙抬頭往天上望去。
玉羅剎領著黃白二童子和吳天祿進了太白樓,而張牧之則轉身往茶棚處而來。
閑來無事的客人聽到精彩處,都忍不住高聲喝彩起來:
「天祿你且先不忙入水,待今日隨我見過太湖之神水平王之後再化出原身行走蛟之事便可。」
玉羅剎聞言輕笑,身後黃白兩個童子一起雀躍起來,唯吳天祿倒還算沉穩。
這兩人也不喝茶,只在桌子上擺了一盤鮮果,他兩個一邊隨手捏起來吃著,一邊隨意地談笑。
湖州古稱吳興,位在太湖之畔,而太湖便是張牧之為吳天祿擬定的「走蛟化龍」之路的第一站。
「明日這岸邊有龍王巡湖的儀式,師父你看這堤岸上人來人往,全是為了明日觀禮呢!」
「若是稍不留意把他殺了,箕水豹和你鬧將起來,你那岳父面上恐不好看……」
張牧之思索片刻後點頭:「大仙說得有理,晚輩也意識到自家手段確實酷烈了些,此番帶門人走化龍之路,自當持慈悲之念行事,如非必要自不會開殺戒。」
「反正是人家讓吃的,不吃白不吃不是?仙人的果子下次遇見不知要等什麼時候了……」
赤腳大仙沉默一陣:「你既如此說,我也不好再替天庭水府勸你,只是對於天下水神而言,這到手的神職權利誰願意輕易割捨?」
岸邊有一道寬約里許的長堤,堤上乃是一道開闊的路徑,道路兩邊遍植楊柳,千萬道綠絲隨風輕輕舞動。
一行人也不著急,溜溜達達往遠處那座樓閣處走去,過了半柱香功夫才到了樓前。
吳天祿連忙躬身:「弟子一切皆聽師父安排。」
赤腳大仙聽了張牧之的話,知曉m.hetubook.com.com這滑頭的小道士言辭之間給自己留了餘地,不過也未多做計較,只是搖了搖頭接著往下說:
「你們幾個自從跟了我后也沒見過什麼世面,那今夜就隨我一起去參加龍君宴!」
「而兩位卻讓晚輩生出如觀迷霧之感,身上氣息也無邪意,當是真仙臨凡無異了。」
另一個則是個穿青衣的胖子,一副大腹便便的模樣,身上青色道袍洗的發白,蓄著黑色長須,引人注目處是他那光亮的腦門。
赤腳大仙多次赴會瑤池盛宴,所見諸仙神聖就算吃那九天蟠桃也都是優雅有禮的姿態,哪裡見過這等架勢?
「不過這靠話本故事聚集眾生念力修行終究只是小道而已,我等哪裡在意這些?」
閑言少敘,只說張牧之帶著眾門人一路御空而行,只過了一炷香功夫便從杭州來到太湖之畔。
「……話說那齊天大聖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凌霄寶殿外,幸有隆恩真君王靈官執殿……」
張牧之聞言一愣,而後瞬間便反應過來,連忙站起身恭敬行禮:「晚輩真是有眼無珠,不料希夷先生當面!當年蒙先生傳下《五龍蟄氣法》,此等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張牧之心頭一震:「大仙道行高深,自能明見萬里,不知那些水中神祇會如何害我?」
然後一股熱氣直衝而上到了識海之中,自家陽神也隨之更加凝實了幾分。
這一會兒功夫,桌上交梨火棗就快見底了。
而後那個葛衣老道笑道:「小友法眼得自雷祖法意,雖然玄妙非常,不過畢竟火候還淺,自然看不出我倆的來歷。」
太湖又名震澤,水域廣大,支流眾多,江浙大半良田全賴此湖灌溉,故而其中水神「水平王」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這兩年經過靈應觀和朝天宮諸多道士走街串巷的忙活,城中精怪已漸漸絕跡了,此刻風水陣勢恢復,南京才算真的安定了下來。」
秦時有方士斷言南京有王者之氣,故始皇帝開河埋金以泄王氣。
此時整個長堤上都是人流如織,那座閣樓下不遠處搭建了許多蘆棚,棚中擺放了方桌長凳。
一股無形的力場如同一個波紋一樣從玄武湖的方向蔓延開來,瞬間就籠罩了整個南京城。
眾生心念自行影響大道運轉,絲絲縷縷的願力如一道道肉眼不可視的煙氣,慢慢飛向高空朝清涼山的方向匯聚而去。
張牧之隨口道:「這兩年我一直閉關靜修,也沒怎麼來看仙子,此刻難得同仙和-圖-書子閒遊,只是不忍破壞氣氛罷了。」
「好猴子!鋼筋鐵骨!千變萬化!厲害!厲害!」
正值華燈初上之時,秦淮河邊的一處茶館里,新來的說書先生正在角落裡講齊天大聖保唐僧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張牧之聞言不由一愣,而後笑道:「事情居然這般湊巧?今日既然是龍君誕辰,那夜間水府之中必然會有宴席。」
兩人一邊閑談一邊在街上行走,都覺得心中平和寧靜。
「仙子!仙子!且走慢些,小心地滑!」張牧之在後面撐著傘笑著追趕。
玉羅剎領命而去,過了片刻后回來稟告:「啟稟師父,他們說今日是太湖龍王的誕辰,百姓來此為龍王慶賀。」
「今夜你如去赴龍君之宴,卻要防備人家使手段暗害與你,你雖成就陽神,肉身法力也算廣大,卻還遠未到無懈可擊的地步!」
張牧之見此情形也不失望,長長舒了口氣,活動下手腳之後大大方方地躬身道謝:「多謝赤腳大仙賜下仙果,助晚輩積蓄法力。」
「兩位仙人此來定然是有事囑咐晚輩,晚輩在此洗耳恭聽。」
「這猴子倒也是膽大,你那靈應觀和他清涼寺如此之近,他居然敢這般編排王靈官。」織女一邊徐徐行走,一邊輕聲笑道。
他心中讚歎一句,又捏起一個棗子丟進嘴裏,清脆爽口,幾下嚼碎吞進肚去。
接下來就在赤腳大仙目瞪口呆的注視下,張牧之雙手左右開弓,拿著果子極快地往嘴巴里塞去,只喘口氣的功夫,盤子里的果子就少了一小半。
眾人在長堤上走了片刻,張牧之吩咐玉羅剎:「你去尋人打聽一下,今日是什麼節日,怎地這城外湖邊上這麼熱鬧?」
張牧之知曉兩位大仙今日臨凡攔住自己定然是有事要說,但是既然希夷先生讓他吃果子,那他也就不再客氣了。
次日天氣放晴,張牧之辭別了守靜道長及眾道士,乘坐墨麒麟帶著玉羅剎、吳天祿和黃白二童子騰空而起,直往湖州方向而去。
織女輕笑道著開口:「我知你即將遠遊了,今日來尋我是為了告別,怎地一直顧左右而言他?」
織女腳步一頓,忍不住低頭小聲道:「你……真是好大的臉面,不成天仙也敢前往帝宮?」
「好!好個齊天大聖!居然能和王靈官斗個不分上下……」
「大聖不由分說,舉棒就打,王靈官持金鞭來迎,他兩個在凌霄殿前斗在一處,勝負未分……」
葛衣老道士正在吃棗兒,隨意地指了下桌子旁的板凳讓張牧之坐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